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A Study on Buddhist Art in the Northen Zhou Dynasty: Based on Chang'an Statu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以北周长安造像为中心,兼涉对长安周边及敦煌石窟艺术的探讨,有助于对北周佛教美术的整体研究。《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在全面梳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问题。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北朝晚期佛教艺术传播方向的改变,体现了中国佛教逐渐走向成熟,并向周边辐射的趋势。《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关于北周佛教美术的研究,弥补了此前关于这一研究之缺环,使学界对北朝晚期的佛教艺术有一个更为完整、清晰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王敏庆,祖籍山东牟平。2007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专业为中国美术史;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佛教美术;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宗教美术及宗教美术基本理论研究。参与撰写的《北京美术史》荣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佛塔受花形制渊源考略——兼论中国与西亚、中亚的文化交流》《荣耀之面:南北朝晚期佛教兽面图像研究》《结构消融下的视觉艺术》《北周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试说宗教造型艺术基本形态》等十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上篇
第一章 北周长安造像
第一节 北周造像风格变化之社会背景
第二节 长安造像的特点
第三节 北周政治对造像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郑法士与北周画坛
第一节 郑法士生平
第二节 郑法士的艺术特色与北周画坛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
第一节 须弥山北周窟
第二节 北周长安造像与须弥山石窟
第三节 固原在北周时期的地位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敦煌莫高窟北周窟
第一节 西魏、北周时期的敦煌
第二节 北周窟的分期与特点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长安与敦煌莫高窟
第一节 关于北周莫高窟故事画的位置问题
第二节 长安佛教艺术向敦煌传播的路线问题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北周佛教美术与隋唐之关系
第一节 北周与北齐造像的比例差异
第二节 隋唐佛教美术对北周的继承
第三节 小结
下篇
第七章 莫高窟428窟佛塔形制渊源考
第一节 428窟佛塔形制特点
第二节 佛塔形制特点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荣耀之面:南北朝晚期佛教兽面图像研究
第一节 关于兽面图像的研究
第二节 兽面图像类型及其渊源
第三节 印度的兽面Kirttimukha及其流传
第四节 Kirttimukha或贪魔阿缁在中国的流传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附录一 张僧繇生平考
附录二 袁昂、袁子昂考辨
附录三 于义妻独孤夫人身份考
附录四 敦煌西魏、北周写经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北周长安造像
北周(557—581年)是一个短暂的朝代,但它却为结束中国几百年的分裂奠定了基础,在文化艺术方面也为隋、唐奠定了基调。北周都城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市,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都城分别为邺城和长安,之后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掉北齐,统一中原北部地区。581年外戚杨坚取周帝而代之,是为隋朝,587年灭南陈,统一中国。
南北朝及隋唐,是佛教兴盛的时代,尽管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法,但也未能阻碍佛教发展的脚步。北周统治者也同南北朝时其他统治者一样崇信佛教,尽管武帝本人更倾向于道教,但他最初也并不排斥佛教。在法琳的《辩正论》中就详细记载了北周各统治者建寺、造佛像的事迹。武帝是北周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尽管他对佛教的态度平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天和六年(571年)之前一直是权臣宇文护执掌北周大权,而宇文护本人则是十分崇信佛教的,北周译经,他便是资助者。也就是说北周在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内是在崇佛的宇文护的统治之下,从近年西安出土的北周造像来看,其佛教造像艺术也曾是相当发达的,只是随着武帝灭佛,隋文帝移都等一系列事件,使得能够保存至今的北周长安造像不多。
关于北周长安的佛教艺术面貌,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不够,这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北周长安佛教遗存少,而且多是零散出土的单体造像以及造像碑的缘故。另一方面,长安京畿地区适合开凿石窟的山体不多,因而没有出现形成规模且序列完整的石窟群,这也为研究造成了困难。
但这并不等于无线索可循,当年宿白先生在研究“凉州模式”时同样面临凉州实物遗存匮乏的问题,但他另辟蹊径,为我们勾画出了“凉州模式”的轮廓。当时凉州为西北佛教中心,对周围必定产生辐射作用,宿白先生通过对炳灵寺十六国佛教遗存的研究,结合凉州地区佛教遗迹,使得对凉州佛教艺术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这对北周长安佛教艺术的研究非常具有启发性。
本章主要探讨北周造像风格转变的社会原因,并以长安近年发掘出土的佛教造像以及传世作品为基础材料,探讨北周造像的风格特点、成熟时间,以及北周的政治文化在其造像特点形成中的作用。本章对北周长安佛教造像艺术形成时间的考证,意义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明确了,对于佛教艺术的传播等一系列问题才会一一明确。
第一节 北周造像风格变化之社会背景
宇文氏政权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半段称为西魏,仍尊魏主,但实权控制在宇文泰手中。后半段称北周,宇文泰之子称帝,开始了宇文氏名副其实的统治。对于西魏、北周的佛教艺术而言,我们发现其造像风格前后呈现明显的差异。西魏时期,其造像主要延续的是北魏后期以来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式造像。而到了北周,则明显呈现受南梁新风格影响的特点。而这种风格的变化则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一、江陵之陷与王褒入关
所谓“王褒入关”,并不是说本书要论述王褒的生平事迹,而是将王褒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讨论在以他和庾信为代表的南朝文士相继人关后,南朝文化艺术对长安的影响。自西魏立国以来其主要精力放在与东魏、北齐的对抗上,西魏恭帝之前我们在史书中几乎看不到西魏与南朝的交往,更谈不上文化交流,偶或有之,亦为战争。
……
前言/序言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A Study on Buddhist Art in the Northen Zhou Dynasty: Based on Chang'an Statue]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 [A Study on Buddhist Art in the Northen Zhou Dynasty: Based on Chang'an Statu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