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大国与将军:从马歇尔到彼得雷乌斯,美国军事领袖是怎样炼成的 [THE GENERAL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二战伊始,美军仅有19万人,马歇尔运筹帷幄,5年内将兵力发展到800万之巨。但一向强调团队合作的他为何钟情于将帅印交给巴顿、艾伦一类的刺头将军?激情还是沉稳,马歇尔心中的伟大将军应该是何种性格?
★战后,手握核武器的美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霸主,但他们却在朝鲜惨败给中国人民志愿军。麦克阿瑟不断与政府唱反调,惨遭革职。他究竟是狂妄自大,还是早知美国必败无疑,为了保全“战神”名号而故意触怒杜鲁门?
★败走越南后,德普伊大权在握,他主导了美军战后复兴,其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将领。但正是这批将领在率军一夜横扫伊拉克后,输在了塞夫万的谈判桌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伊拉克的战火尚未冷却,阿富汗依然枪林弹雨,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堂而皇之的入侵引发众怒。彼得雷乌斯这个“外行人”用了什么手段帮助美国从伊拉克全身而退?已行至冰点的美国军政两界如何避免彻底反目?
21世纪,军政两届风云变幻,谁将是下一个崛起的大国?
5场战争,70年岁月45万军魂,30余位将军还原最真实的大国崛起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本只属三流水准的美军在短短3年内成为盟军主心骨,以马歇尔为首的高层将领功不可没。他们的无私奉献也使美国跃居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
朝鲜战争
此前一直不被承认的中国,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引起世界轰动。李奇微临危受命,在三八线以南保全了美国的颜面。
越南战争
在以威斯特摩兰为首的将领层的领导下,美军一溃千里。国内反战声四起,“超级大国”行至悬崖边缘。
海湾战争
德普伊主导重建的美军仅用42天便击溃了伊拉克人。美国奠定霸主地位。
伊拉克战争
以反恐为借口的霸权主义引发众怒,在世界的声讨中,美国迷失了。
托马斯·E.里克斯回顾了过去70多年来的30余位美军将领,并将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从美军价值观、战场战术与国家宏观战略、体制的成败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将军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
献给投身战场,追求和平的将军们
托马斯·E.里克斯(ThomasE.Ricks),美国军事记者中的“白头海雕”,两次普利策国内新闻报道奖获奖者,《外交政策》杂志的特约编辑。
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员、中东问题专家托马斯·E.里克斯是《华盛顿邮报》的资深军事记者,主要负责报导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其足迹遍布索马里、海地、朝鲜、科索沃、波斯尼亚、马其顿、科威特、阿富汗、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国。
早在2000年,里克斯与其团队写下一系列阐述美军应如何适应21世纪新需求的文章,他因此获得了普利策奖。2002年,在详细报导了美国反恐的初期行动后,克里斯再次荣膺普利策奖。
里克斯著有多本畅销书,包括曾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的《大败局》(Fiasco),该书曾角逐普利策奖。
恢弘壮丽的史诗热血激昂的名将传奇,里克斯毫不留情地点评批评军事领导人,指出他们犯下的严重错误。
——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
真正伟大的将军能克服一切困难,战斗、战役无非是需要被克服的困难而已。无论他们面对何种艰苦,都能展现才华,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美国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
宋忠平推荐战火硝烟中走出的将军们
权威推荐
军事单位介绍
军衔晋升图
前 言 从绝望到新生 快速任免带来诺曼底大捷
第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年)沉默者的辉煌
第1章 乔治·马歇尔 现代美军之父
第2章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名师出高徒
第3章 乔治·巴顿 没教养的战术天才
第4章 马克·克拉克 屹立不倒的庸才
第5章 特里·艾伦 离经叛道的独行侠
第6章 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 针尖对麦芒
第7章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不想做总统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第8章 威廉·辛普森 马歇尔"实验室"的杰出作品
第二部分 朝鲜战争(1950~ 1953年)傲慢者的滑铁卢
第9章 麦克阿瑟自毁长城
第10章 兵败长津湖
第11章 O.P. 史密斯 长津湖战役的救赎者
第12章 马修·李奇微 乱世出英雄
第13章 麦克阿瑟的最后一战 "战神"陨落
第14章 军队还是公司?
第三部分 越南战争(1959~ 1975 年)疯狂者的坟墓
第15章 马克斯韦尔·泰勒 越战悲剧的缔造者
第16章 威廉·威斯特摩兰 好战将军至死不悔
第17章 威廉·德普伊梦回二战
第18章 将领体系的崩溃
第19章 威斯特摩兰时代的终结与战争的转折点
第20章 历史遗秘 美莱村大屠杀的真相
第21章 越战落幕,陆军沉沦
第22章 威廉·德普伊 陆军伟大复兴的领航者
第23章 陆军将领层的缺陷何在?
第四部分 伊拉克与陆军复兴的代价(1991年至今)迷茫者的未来
第24章 鲍威尔、施瓦茨科普夫 史诗般的海湾战争
第25章 陆军复兴第一战让世界震惊的42天
第26章 狂妄自大 海湾战争后的军方
第27章 汤米·弗兰克斯后时代的将领代表
第28章 里卡多·桑切斯 伊拉克惨败的罪魁祸首?
第29章 乔治·凯西 将门之后何以沦为暴行的代名词?
第30章 戴维·彼得雷乌斯 外行人办内行事
终章若马歇尔还活着
译后记大国崛起,一将当先
第10章 兵败长津湖
1950年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在长津湖地区爆发的战斗为美军的两种作战方式提供了一次测试,特别是考验了美军的将领领导力。
志愿军兵临城下,美军浑然不觉
海军陆战队被部署在长津湖西面,陆军部队在东面,双方都接受同一个领导班子的指挥,都经受着相同的低温折磨,3.5英寸(1英寸约合0.0254米。——译者注)火箭发射器的弹药都被冻裂了。驻长津湖海军陆战队师参谋长乔治·威廉姆斯上校不过是脱下手套打了一通分钟的无线电话,当天晚些时候,他的手指就因为冻伤变成了蓝色。多年后,在谈到长津湖时,海军陆战队下士艾伦·海林顿说:“我到现在都还能看见自己血管里的冰渣子。”的确,长津湖地区有一个怪异的现象——受伤后伤口会一直保持粉红色,而不是变成红棕色,因为血液在凝固之前就结了冰。寒冷是一种致命的诅咒,但在医疗上却是意外的帮手,因为伤口在低温下都被冻住了。这样的寒冷也让尸体不再成为环境问题。
对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来说,长津湖之战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斗之一。这场战斗的幸存者,陆军一级士官卡罗尔·普莱斯后来说道:“我参加过二战的阿登战役,但那和长津湖战役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我所有的朋友都死在了长津湖。”
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向后撤退了近13英里;海军陆战队在第二阶段收容了陆军部队的幸存者后又撤退了英里。虽然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面对的是相同的敌人,但陆军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而海军陆战队却能带着车辆、武器和收容的陆军幸存者成功撤离。这是美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利之一。
这场战斗发生在仁川登陆的3个月后,此时的麦克阿瑟和他的追随者们风头正盛。麦克阿瑟与爱将奈德·阿尔蒙德不顾一切地强迫部队向北推进,准备打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尽管有无数迹象表明已有数万或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了朝鲜,但麦克阿瑟依然下令北进,一场正面冲突在所难免。
唐·费斯中校指挥的第3步兵团第1营抵达了长津湖东岸,这是第一支替换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团的部队。这支海军陆战队部队被调往长津湖西面,与海军陆战队的另一个团会合。这是因为第1海军陆战师师长O.P.史密斯少将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动向和自身门户大开的左翼感到担忧,他想合兵一处,加强现有部队的实力。雷蒙德·默里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5团的团长,他经验丰富,对长津湖东岸的地形有过详细研究。在将东岸交给费斯后,默里建议陆军部队筑好工事,不要贸然北进。史密斯将军还传话说:“看清楚局势,不要冒风险,先冷静下来。”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在奥马哈海滩指挥过战斗的第师副师长“铁锤汉克”霍兹准将曾拒绝过费斯的北进要求。然而,随着团长艾伦·麦克林上校的到来,费斯再次向团长提出由自己率兵北进的请求,希望从长津湖东面向北进攻。费斯这次如愿获得了批准。实际上,他已经为自己的失败打下了基础。这次战败中,他麾下折损的士兵数量,是乔治·卡斯特中校在小大霍恩河战役中损失士兵数量的3倍。
长津湖东岸的陆军部队是第7步兵师的两个营,其中一个营来自第31步兵团,另一个来自第3步兵团。第31团由麦克林上校指挥,他在二战期间担任过参谋,负责策划部队调动。那年秋天,麦克林的前任因仁川登陆后的糟糕表现而被解职,麦克林被任命为第31团团长。第32团第1营由费斯亲自指挥,此前他从未指挥过部队。更难以置信的是,一直到朝鲜战争前,他从未参与过前线战斗,无论是小队、排、连或营级战斗,他都没有指挥过。在整个二战期间,费斯一直担任李奇微的副官。当时的费斯营和整个第31团都没有太多作战经验,他们没有打过防守战,也没有和营级以上规模的敌人交过手。后来保罗·伯奎斯特少校在指挥与参谋学院所做的研究中提到:“第1营和第3步兵团所有的战斗经验,仅仅是攻陷汉城时所遭遇的零星抵抗。”但费斯的自大令他贸然率军北进。11月日下午,第一个坏兆头出现了。当麦克林派遣第31步兵团的情报和侦查排到长津湖东北方靠近入口的位置建立前哨基地时,这个排驾驶着装有机关枪的吉普车,向北行进后便失去了踪影。没有电台回报,也没有人跑回来,这支部队就这样永远消失了。费斯的情报官艾德·斯坦福德上尉是一名空军管制员,负责协调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为部队提供支援。他回忆说自己从朝鲜平民那里获得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声称他们“将夺回长津湖”,但所有人都不屑一顾。
同一天,阿尔蒙德将军在聆听海军陆战队第团的行动简报时,打断说:“你说的我已经清楚了,你们的情报官去哪里了?”
唐纳德·弗朗斯上尉走上前去。阿尔蒙德问他:“你手上最新的情
报是什么?”
弗朗斯诚实地告诉阿尔蒙德说:“将军,群山中有一大票中国人。”阿尔蒙德后来坚称弗朗斯没有汇报这一威胁,并说自己在11月日就已经看到了简报,简报上说:“海军陆战队第1师参谋部认为,敌人在长津湖地区不具备攻击性。”阿尔蒙德恬不知耻,记录上清楚地显示,海军陆战队一直在报告有大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穿过乡村。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向北移动,但还没有发动进攻,而阿尔蒙德企图掩盖这一事实。史密斯将军的担忧是正确的,对手正在迂回行动,想将海军陆战队引入北面的陷阱中。
麦克阿瑟的情报官查尔斯·威洛比少将也不相信任何关于美军即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发生冲突的说法。海军陆战队开始北进时,撞上了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并俘虏了其中0人。威洛比说:“这些不是中国正规军士兵,他们都是志愿者。”阿尔蒙德支持海军陆战队的解释,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这些人在审问中回答说他们是正规军。阿尔蒙德邀请威洛比回去看看这些附录,结果威洛比说“这是海军陆战队撒的谎”。
威洛比并非寻常人。他生于德国,或许曾名阿道夫·魏登巴赫,他在一战前移民美国,后来改了名字。到11年,威洛比已经为麦克阿瑟效力了整整10年,后者的高级下属中只有他屹立不倒。和麦克阿瑟一样,威洛比也热衷于政治。他曾于0世纪0年代,游说国会与西班牙法西斯领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大元帅保持友好关系。甚至在奥马尔·布拉德利写信让他停止这种行为时,他依然固执己见。同年,《芝加哥论坛报》的右翼出版商罗伯特·麦克密考给威洛比写信,称自己与驻法美国大使向法国保证,是犹太人在阻止美国承认西班牙。麦克密考补充说:“有人告诉我哈里曼太太是个犹太人,但我怀疑这一点。我以前见过她,没看出她是犹太人。”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进攻前不久,威洛比虽是美军驻远东的首席情报官,但他当时正忙着游说国会。他给缅因州参议员欧文·布鲁斯特写信说:“祝贺你以及实力雄厚的共和党高层在最近的选举中获得大胜,我希望这一优势能够保持下去。”他赞扬了布鲁斯特的政治盟友,
参议员乔·麦卡锡的成就,并为共和党在选举中期的胜利欢呼,认为
这一胜利“否定了当前政府的远东政策”。次年1月,作为麦卡锡的支持者,威洛比给麦卡锡寄了一张便条,向这位威斯康星州的反共分子致敬,称他是“荒野中孤独的声音”。几个月后,威洛比在东京的一次晚宴上祝酒,他的祝酒词是“向世界第二的军事天才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致敬”。麦克阿瑟听到这话时笑了起来,他将威洛比称为“宠物般的法西斯主义者”。
中国人来了!
当威洛比代表佛朗哥游说国会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将更多精力投入手头任务,他们将部队集中部署在长津湖周围。11月日到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奇袭了费斯的前哨基地,并迅速包围了他尚未完成的马蹄形阵地。费斯手下一位名叫艾尔温·比格的连长回忆道:“1分钟前我们还在准备进攻,1分钟后我们就在为活命而死守。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配属给费斯部队的海军陆战队空军管制员斯坦福德上尉在半夜时听到了枪声,随后还听到有人在附近窃窃私语。他所处地堡门口的雨布被扯到了一边,一张敌人的脸出现了,近得可以看清他毛茸茸的大衣领口。敌人向地堡里扔了一枚小手榴弹,斯坦福德没被炸死,但许多士兵没能熬过那个夜晚。沿着长津湖东部建造的两个营地伤亡惨重,不仅营地之间被路障隔开,南面的海军陆战队也在他们后方设下了路障。被隔离的陆军部队遭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
虽然中国人已经发动攻击,但第二天下午,阿尔蒙德抵达费斯和麦克林的总部时,仍然命令他们要机灵点。按照一位陆军官方历史学家的记录,阿尔蒙德说:“我们还在进攻,我们要一路推到鸭绿江。”他的意思是还要继续往北推进英里。“不要让一群中国洗衣工挡住你们!”从没人给出过这样糟糕又带有种族歧视的建议。当费斯报告说他的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两个师攻击时,阿尔蒙德火了。他告诉费斯:“在整个朝鲜,中国人全部加起来也凑不够两个师!”阿尔蒙德向费斯保证,他面临的抵抗只是来自从北方逃出来的散兵游勇。随后,阿尔蒙德为包括费斯在内的三名士兵颁发了银星勋章。切斯特·拜尔上士回忆道:“在直升机载着阿尔蒙德将军离开后,我看到费斯上校把勋章从制服上扯下来摔在地上。”
这个团即将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满编的师迎头撞得粉碎,两位指挥官也在未来3天内相继战死。到第二天下午,长津湖两岸一共个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团被分割包围。参谋长联席会议收到消息后大为震惊,他们立刻质问麦克阿瑟,他的部队为什么毫无防御。麦克阿瑟从容不迫地向华盛顿解释说,自己已经命令阿尔蒙德不要让部队被分隔开。麦克阿瑟安抚道:“虽然从地理位置来说,阿尔蒙德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但当地的实际地形让他难以发挥手中的物资优势。”
麦克林上校已经战死,他当时正在接近一群看起来是友军的士兵,结果对方全是中国人。另外两名在场的营长身受重伤,于是长津湖东部被包围的美军部队的指挥权就落在了费斯手里。费斯所在地南面几英里处的一支陆军坦克部队几次尝试突破封锁,但都宣告失败。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情况在当时并没有被上报给费斯,而且多半是被忽略了。
只有拥有杰出指挥能力的军官,才能将部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费斯就需要这么一名高级军官,为他提供指引,协调他与支援的飞行员之间的行动,建立更好的通讯,找出是否有其他支援方式;通常还要能帮助组织撤退,并且利用自己的级别调动美军惊人的资源。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费斯的上级什么忙都没帮上。他的师长大卫·巴尔少将于11月30日早晨乘直升机去探望了他。3个月后,巴尔在陆军战争学院的一次讲座上回忆道:“当时的情况远比费斯意识到的更严重。”这似乎是巴尔给出的唯一建议了。有趣的是,伯奎斯特少校后来写道:“巴尔少将当时没有协调其他部队和费斯中校一起突破封锁。巴尔少将知道当时的情况危险到了什么地步,而当时只有他才有资格协调一切,而不是费斯中校。”和费斯一样,巴尔在二战中当过参谋,但没有指挥过实际战斗。费斯当时需要的不是口头鼓励,也不是打击士气的评价,而是巴尔和阿尔蒙德协调南面的陆军坦克部队向北进攻,为他的撤退提供支援。巴尔的副师长霍兹将军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他当时就在附近,可以轻易协调各军,但当时没有人授权他这样做。
战局在进一步恶化。陆军一等兵詹姆斯·拉森尼回忆道:“什么都来不及了,我们被敌人打得很惨。情况糟透了,敌人正在围剿我们。”
鲜血与死亡铺就的撤退线路
那晚的进攻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坚决的一次。他们淹没了陆军的部分阵地,占领了一个可以俯视整个陆军营地的小山头,这对陆军来说是灾难性的。如果说费斯的处境一直很糟糕,那么现在就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到第二天早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连续猛攻了3天,费斯营地的弹药开始不够用,伤员也因缺少医护而面临死亡。费斯和他的团试图向南面撤退英里,一直到友方部队的防线处。但这太理想化了。伯奎斯特说道:“我们的人在零度以下的天气里已经奋战了0多个小时,极少人睡过觉或吃过东西。死伤的士兵散布各处,那些不能动的伤兵全被活活冻死了。”士兵死后为活着的人们提供了最后的帮助,他们身上的衣物、武器和弹药被战友们取了下来善加利用。
……
书的内容不错,书到手时破损严重,换了1本还是老问题,包装就是1个塑料袋,无语。
评分评分
1921年8月,潘兴将军出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作为首席助手随他到华盛顿赴任。这次他又升了一级,领中校军衔。1923年潘兴任满离职。马歇尔决定到野战部队任职,以充实自己。1924年秋,他被派到美国驻中国天津(时值北洋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对峙时期)的第15步兵团副团长。1926年底,他被任命为陆军学院教官,返回华盛顿。1927年11月,他的妻子病逝。
评分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其实,说实话,这本书我也是刚买回来,也就是说我买的是本新书,或者说得更直白些,这本书事实上我还没有认真读,也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选题还是很好的,还是很成功的,换句话说这本书的选题质量不是很坏,不是很失败。一个好的选题就保证了书的大半质量。这本书资料详实,论证扎实,考据精密,且符合学术史的主流趋势,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读来可以让人受教很多。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选题非常地吸引我,因为我最近确实也在关注类似的选题,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并找到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要自动屏蔽额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现在书的品相和内容我都已经评论完了,接下来我们评价什么呢?评论一下它的包装好吗?好的。这本书的包装还是很好的,它是用那一种很好的膜给包起来了,这个做法宝真的是非常的好和明智。它有效地组织了书不受尘土、细菌特别是水的侵扰,特别是水,被谁淋湿了,即使弄干也会发皱,这多不好啊!现在好了,自从有了这层膜啊,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的情况了。所以说包装还是很多的。 至此,品相、内容、包装这三项我都已经评论好了,接下来我们评论什么呢?要不评论一下运输?算了还是评论一下价格吧!这本书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如果要是在一般的实体书店里买,可定不会打折,也就是全价卖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享受不到优惠的意思,多不值啊。但是在京东就不同了,什么不同呢?就是可以打折了,也就是说不必花高价以全价购买了。这还是非常优惠的,这本书在京东买要比在其它实体店买便宜十多块呢。 好的,现在价格也说完了,我们还是再来聊聊它的运输吧,我大概是昨天晚上订的,刚一下订单,我就发现它顺利地在5号库,给出库了,然后是拣货,拣货之后打包啊,分拣啊,今天早上就送到学校的营业厅,中午就到学校了,就收到书了,真心很快。 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书不错,送货也挺快的
评分八一建军节给单位专业军人买的慰问品,大家很喜欢。
评分从远古开始,人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油灯到电灯到无影灯,从刀剑到枪械到炸弹,从热气球到飞机到火箭……正因人们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能,才让人们在自然中生存。我们没有猛犸象的庞大;没有猎豹的速度;没有致命的毒液;没有尖锐的牙齿......是什么让人类得以生存?是知识!枪械让我们训服野兽;飞机让我们在天空中翱翔;船只让我们在海洋中畅游……话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不过是将知识运用到战略上,其实诸葛亮能观天象,他可以明确地知道什么时候下雾,什么时候刮东风……可见,知识的力量多么伟大!我们用知识挽救生命,用知识治理环境……知识无处不在![SZ]
评分呵呵哈哈哈
评分
大国与将军:从马歇尔到彼得雷乌斯,美国军事领袖是怎样炼成的 [THE GENERAL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