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是米格代尔教授在国家与社会这一领域的又一部力作。《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清晰地向我们呈现了作者“社会中的国家”这一研究思路的发展变迁,并在各个章节中对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经典文献与论述进行了全面而精当的回顾与综述。在此基础上,米格代尔教授提出了一个用来理解国家社会关系的全新模型,即国家与社会的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组织是如何影响、主导有时甚至是构建国家quanwei的,而同时,国家也在阶级结构、公民社会制度甚至是文化认同的巩固与重塑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够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丹尼斯加尔旺(Dennis Galvan)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中的各篇论文再现了米格代尔“社会中的国家”研究路径的发展轨迹。《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分析了政治学、社会学和相关学科经典文献的研究方法,为国家一社会关系研究创造了新的模型。
——**网站
首先来看观念。我所使用的这个词源自希尔斯,他用这一术语描述“中心”而非国家。他解释道:“观念将各种机构融为一个单一的支配性的社会中心,在这些机构中,建立者也即为其成员,他们代表这些机构行使职权。”①在此定义中,国家的观念是一个富有统治力的、经过整合的、自主的实体,它在一定疆域内控制所有规则的制定,或者直接通过其所设机构或是间接依靠向其他权威组织——企业、家庭、俱乐部及其他——授权,而制定某种限定性的规则。②
观念意味着感知。这里,对国家的感知存在于那些生活在其领土内外的合法的规则制定者和各色头脑中。在这种情况下,这一感知假设出一个单一的实体,它相对自治、统一且集权。虽然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组织的复杂和懒散——它的各部分并不总是能协调运转,它的“观念”是一幅不会展现所有缺陷的肖像——但国家的这种观念仍然诱使人们去感知其各个机构之间的高度整合以及彼此间行为的高度一致性。
这里谈到的观念包含两种意义上的边界:(1)-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边界;(2)国家——尤其是(公共的)人员和机构一一与服从于其所制定规则的(私人的)群体间的社会边界。对于一些特定的群体,如游牧部落,地域界限就显得较为模糊,而对于其他大部分群体而言,从旅者到商人,地图上的线条代表着对这个世界地理结构的明确的界定。韦伯也曾有过类似表述:“‘疆域’是一国的特征之一。”③
不仅如此,国家间用以划分控制范围的“疆界”的形象还因一种常识性的观点而强化,即“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是其所辖民众的代言人。这正是我在本节开始的定义中所指的代表一词的含义。因此,当报纸上有主管者宣称代表“人民”时,并不会有什么不妥,如同国家的疆界显示了一国国土内人们潜在的同一性一样。就观念而言,国家尽管与所统辖疆域中的人民相分离(这点随后会加以论述),但仍然是其所辖民众的具体代言者,从联合国投票、国家间外交以及其他日常活动,这种代表意味着领土边界同时充当国家控制界限和相邻民族的界限。我稍后会回到民众间的联系这一主题。
除领土边界外,国家观念包含的第二种边界是社会边界,它将国家与其他非国家的或私人的成员、社会力量区分开来。韦伯指出公共和私有的分离——他格外关注公法和私法——是现代官僚制国家的标志。公法和私法的抽象化分离“预设了‘国家’作为统治特权的抽象持有人及‘法律规范’的创立者与所有个体的私人‘授权’之间分离”①。
国家不仅是分离(于社会)的,而且是居高临下的。它对于人民的代表性使其区别于其他所有在印象中只涉及特殊利益的实体。只有国家是人民公共利益的总代表者,这源于他们之间潜在的关联性。
除观念之外,国家定义的第二个核心层面是实践(practices),国家人员与机构的常规工作,即他们的实践,能够强化或削弱国家的观念;它们可以支撑或削弱有关领土与公私界限的观念。
无数的国家实践强化了一个观念,即地图上的领土标记是真实且有效力的。一国领导人使用签证、护照、界标、警戒线、电网、边防警察、军队、地图、教科书以及其他很多方式来对国家所统辖的领土进行标记。这个清单表明国家诸多行为背后都存在暴力的使用和威慑。此外,来自于国家实体之外的行为也同样能够加强和证实地图上线条的真实性。例如,联合国会给予对某一领土拥有控制权的国家相应席位。
同样,这种实践也有助于认知、加强和证实许多东西,不仅是国家控制的领土元素,也包括在许多方面国家与其他社会组成的社会分界(公私分界)。
……
这本书带来的关于“身份认同”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局限于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宏大叙事,而是深入剖析了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和群体如何通过与国家和他者的互动,不断建构和协商自身的身份。我思考了,一个国家的合法性,除了来自于其强制力,更来自于它能否成功地在公民心中塑造一种共同的身份感,一种归属感,一种“我们”的感觉。而这种身份认同,又是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在家庭、社区、学校、媒体等各种场所被不断地生产、复制和修正的。书中对于公民社会组织、文化产品、历史记忆等在身份认同形成中的作用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意识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权力的博弈,更是身份的塑造与被塑造的复杂过程。
评分这本书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权力运作的传统观念。我们常常习惯于从宏观层面去理解国家,认为国家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实体,能够塑造和规训社会。然而,这本书似乎在提醒我们,这种单向度的视角可能过于简化了现实。它促使我去审视,社会中的个体、群体、文化、经济力量等,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塑造甚至挑战国家权力的边界和形态的。这种“反向渗透”的视角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国家并非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而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不断演变、调整甚至被重塑的动态存在。想象一下,社会大众的舆论、非政府组织的行动、甚至日常的市民生活,都可能成为影响国家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这种视角不仅颠覆了我以往对国家权力的一些刻板印象,也让我对如何理解和参与公共事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似乎在鼓励一种更加积极、也更加现实的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的凤凰图腾栩栩如生,色彩运用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觉得是本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书页的纸张材质也相当不错,触感细腻,印刷清晰,字迹排版舒适,阅读体验感很好。即使是长篇大论,翻阅起来也不会觉得费力。我个人尤其喜欢这种带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封面设计,每次看到它,都会对书的内容充满期待,仿佛预示着一场思想的盛宴即将展开。书名本身也很有意思,“社会中的国家”,这似乎暗示着一种视角,不再将国家视为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宏大机器,而是将其置于社会肌理之中,去审视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本身就激发了我深入探索的兴趣,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概念融会贯通,并挖掘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层逻辑的。总的来说,从这本书的外在呈现来看,它就已经传递出一种严谨、有深度、值得细细品味的学术气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阅读,去领略其中蕴含的智慧。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制度”的细致分析深深吸引。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法律法规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制度是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被建构、被执行、被规避,以及最终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结构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非正式制度,比如文化习俗、社会规范、信任基础等在国家构建和运作中的作用的探讨。这些看似“软性”的因素,却往往比正式的制度更能深刻地塑造人们的集体行为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模式。我开始反思,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些国家政策产生激烈的反应,或者在某些领域表现出高度的遵从,是否与这些深层的社会文化和非正式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让我看到,理解国家,绝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土壤,而制度,正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最为关键的“纽带”。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公共领域”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它并没有将公共领域简单地理解为政府的施政空间,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下,去审视公民社会、市场以及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国家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或博弈。我开始意识到,一个健康的国家,绝非完全由国家机器垄断了所有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而是需要一个活跃的、能够有效参与公共讨论和行动的公民社会作为重要的补充和制衡。书中关于公共领域如何受到社会力量的影响,又如何反过来塑造社会力量的论述,让我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让我重新思考,我们作为公民,如何在公共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构建一个更公平、更有效率的社会贡献力量。
评分这个数的题目就很吸引人。《社会中的国家》是米格代尔教授在国家与社会这一领域的又一部力作。本书清晰地向我们呈现了作者“社会中的国家”这一研究思路的发展变迁,并在各个章节中对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经典文献与论述进行了全面而精当的回顾与综述。在此基础上,米格代尔教授提出了一个用来理解国家社会关系的全新模型,即国家与社会的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阅读宏可以发现,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组织是如何影响、主导有时甚至是构建国家权威的,而同时,国家也在阶级结构、公民社会制度甚至是文化认同的巩固与重塑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够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好书
评分这套丛书不错,国家和社会的互构理论有创新。
评分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其实,说实话,这本书我也是刚买回来,也就是说我买的是本新书,或者说得更直白些,这本书事实上我还没有认真读,也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选题还是很好的,还是很成功的,换句话说这本书的选题质量不是很坏,不是很失败。一个好的选题就保证了书的大半质量。这本书资料详实,论证扎实,考据精密,且符合学术史的主流趋势,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读来可以让人受教很多。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选题非常地吸引我,因为我最近确实也在关注类似的选题,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并找到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要自动屏蔽额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现在书的品相和内容我都已经评论完了,接下来我们评价什么呢?评论一下它的包装好吗?好的。这本书的包装还是很好的,它是用那一种很好的膜给包起来了,这个做法宝真的是非常的好和明智。它有效地组织了书不受尘土、细菌特别是水的侵扰,特别是水,被谁淋湿了,即使弄干也会发皱,这多不好啊!现在好了,自从有了这层膜啊,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的情况了。所以说包装还是很多的。 至此,品相、内容、包装这三项我都已经评论好了,接下来我们评论什么呢?要不评论一下运输?算了还是评论一下价格吧!这本书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如果要是在一般的实体书店里买,可定不会打折,也就是全价卖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享受不到优惠的意思,多不值啊。但是在京东就不同了,什么不同呢?就是可以打折了,也就是说不必花高价以全价购买了。这还是非常优惠的,这本书在京东买要比在其它实体店买便宜十多块呢。 好的,现在价格也说完了,我们还是再来聊聊它的运输吧,我大概是昨天晚上订的,刚一下订单,我就发现它顺利地在5号库,给出库了,然后是拣货,拣货之后打包啊,分拣啊,今天早上就送到学校的营业厅,中午就到学校了,就收到书了,真心很快。 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概念的创新是基于方法论(广义方法论,这里主要指研究路径,Approach)的创新,本书是米格代尔教授“社会中的国家”研究路径的一个归纳和提升。作者呼唤一个动态的、过程取向的研究方法。这样的方法能够突破静态比较(comparative static)只能研究单向的、静态的因果关系的局限,更好地处理社会科学里面的内生性问题,近年来也得到了历史制度主义学者的推崇。正是这么一个动态的、过程取向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国家与社会的相互改变(mutual transformation)成为可能。社会中心论者往往认为国家是社会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派生出来的,国家中心论者则强调国家的自主性和国家(改造经济、社会的)能力,都是片面的。区别于他自己早期的作品(1998年的《强社会弱国家》)中将国家和社会关系视为你进我退的零和博弈,米格代尔认识到了国家和社会是可以相互强化,实现正和博弈的(当然,这有时是以第三方为代价的)。
评分第七章“发展和变迁的政治研究:当前的发展状况”是一篇关于政治发展研究的综述性文章。本章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地对现代化理论以来的政治发展的研究进行了重新梳理,整理出了新的理论发展脉络,并以自己的洞见对各个理论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其中提到的许多学者及其文献,中国读者非常熟悉,但是也有一部分陌生的作者和文献。比如,文中提到了一个和大部分中国读者心目中形象不太一样的阿尔蒙德——一个不再言必称结构功能主义而是强调历史的阿尔蒙德。本章对其师亨廷顿的批评也是针针见血。认真阅读这一章并按图索骥阅读其中的原著。
评分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可是在改革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实质性问题还未破题,如党政不分问题、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问题,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反而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政治体制改革何以谈得上"深化"?大家知道,政治体制改革远比经济体制改革复杂得多,艰难得多,敏感得多,只有足够的力度(现在的力度太弱小),才能取得成效。犹如汽车爬陡坡到了半山腰,如不开足马力往上冲,不仅爬不上去,使登顶目标无法实现,而且会急剧向下滑,滚到阴沟里去。这可以称之为"不进则退"。因此,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只讲或过分强调"渐进"、"增量",也可以说不能只讲量变而不讲质变,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尽可能做到质和量的统一。在总的量变中,必须有某种质的"突破"和"增质"。否则,改革就不成其为"新的伟大革命",也就不成其为"改革",而会变成纯粹的"改良"或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这实际就是取消改革或使改革异化。
评分主要讲授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真本书还是我认识的人翻译的~读完再来分享心得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