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一个政治哲人的锻成 [Leo Strauss and the Politics of Exile:The Making of a Political Philosopher]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一个政治哲人的锻成 [Leo Strauss and the Politics of Exile:The Making of a Political Philosoph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谢帕德(Eugene R.Sheppard) 著,刘小枫 编,高山奎 译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莱奥·施特劳斯
  • 西方传统
  • 经典
  • 解释学
  • 流亡
  • 政治思想史
  • 现代思想
  • 德国犹太人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773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47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外文名称:Leo Strauss and the Politics of Exile:The Making of a Political Philosopher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施特劳斯著述文字中隐而不彰的思想幽灵是海德格尔,他虽然少有绽现却一直在场,构筑并推动前者的探究深入到西方思想脉动的古典原初。然而,施特劳斯最终没有被海德格尔裹挟而去,因为他并非书斋式的形而上论者,相反,“他对哲学的探寻,始终有着宗教,尤其是犹太教的对抗和犹太人命运关切的拉扯”,正是基于此,在新康德主义四分五裂、分崩离析的时刻,施特劳斯仍心系柯亨,着眼古今之争,并最终走向中古先知律法学说和柏拉图式政治哲学。因此,无论从思想分期、原初意图,还是理论旨趣方面,要想对施特劳斯思想获得一种恰切的理解和把握,就要对他的流亡处境、生活经历有所了解,在生活与思想的关联中勾勒这位政治哲人的思想肖像。谢帕德的《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一个政治哲人的锻成》就是进行这样一种谱系学的工作。该论著以时间为经、问题为纬,借助详实缜密的历史分析和文献梳理,展现了青年施特劳斯思想发展的生动画面,为读者勾画了一幅政治哲人蜿蜒求索的思想地图。

内页插图

目录

中译本前言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反犹主义与新康德主义(1899-1920)
第二章 一个魏玛保守主义犹太人的思想形成(1921-1932)
第三章 流亡欧洲与思想转向(1932-1937)
第四章 迫害与写作艺术(1938-1948)
结论回首魏玛与流亡政治学
主要著作缩名表
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流亡欧洲与思想转向
  (1932-1937)
  [54]1932年夏,时年33岁的德裔犹太学者施特劳斯离开德国前往法国,之后到英国,最终于1937年在美国定居下来。在离开德国的几个月里,纳粹政权合法的、超出法规(extralegal)的反犹主义行动促使施特劳斯出于实践的考虑开始流亡。作为欧洲的一个犹太难民,施特劳斯努力调适自己的思想方向以适应流亡的状况,这构成了他魏玛学术与美国学术之间的过渡时期。犹太复国主义经历和犹太教学术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使施特劳斯有机会审视现代离散犹太人生存的整体境遇(contours),并将其视为侵袭现代思想与政治的更一般危机的一个样板(distilled fo,m)。为了理解和评估现代思想和政治的前景及其产生,从魏玛时期起施特劳斯就开始了对前现代拉丁、希伯来和阿拉伯文本的终身研究。同时,他的作品显示了对另一个终身关切,即对流亡问题充满求知欲和矛盾心态的强烈兴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施特劳斯似乎对犹太复国主义针对犹太人问题提供的所有答案感到厌倦,这些犹太复国主义回答中的任何一个最终都未能向施特劳斯表明,它可以提供一个前后一致且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因此,作为一个活跃的犹太复国主义者长达十五年之后,施特劳斯依然对流亡保持一种矛盾心态。不过,到了20世纪30年代,政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成为施特劳斯关注的中心。通过彻底重审流亡及其被遗忘的美德,施特劳斯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性观点。随着纳粹主义的崛起,流亡的紧迫现实性使它变得不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面对自己的流亡身份,施特劳斯到中古犹太和伊斯兰思想家那里寻求帮助,后者试图调和自己作为哲学家和宗教社团成员的双重身份以应对危机。
  ……

前言/序言

  从传记角度审视一位思想家,人们往往在青年时期与成熟时期之间做出划分,因为,伟大哲人的一生是自我俭省、自我超越的一生。谢帕德(Eugene Sheppard)的《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一个政治哲人的锻成》(LeoStraussan,dthePoLiticsofExile:TheMakingofaPoliticalPhilosopher,以下简称《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就将施特劳斯的思想发展划分为这样两个时期。作者认为,“迈尔过分偏重施特劳斯成熟时期著作的教条主义,大大削弱了他对早期施特劳斯令人激赏的研究成果。成熟时期施特劳斯著作的特点是,过分武断地强调成对相反范畴的紧张对抗,如耶路撒冷与雅典、启示与理性、古代人与现代人,而迈尔通过解释、调和这些对立概念,来理解施特劳斯的工作及其思想遗产”(《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本书引言,页7,下同)。与此相反,谢帕德强调自己的研究“追随施特劳斯思想的发展一直到1948年,集中研究古内尔(John Gunnell)先生所恰切提及的‘施特劳斯主义之前的施特劳斯’(Strauss before Straussianism)阶段”(《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引言.页8-9)。
  谢帕德对施特劳斯思想历程的二分法让人很容易想到布鲁姆(Allan Bloom)的三阶段划分。在广受赞誉的《纪念施特劳斯》一文中,布鲁姆将施特劳斯思想发展分为“前施特劳斯的施特劳斯”、“隐微写作主导”时期和“像作者理解自己那样理解他们”的经典解释学时期三个阶段。在布鲁姆看来,这三阶段之间连续且不断深化,“施特劳斯的早期作品受到赞誉,它们被看作是某位古怪兴趣的人的学术创造。第二阶段的作品被认为是荒谬的,它们激起了怨愤。第三阶段的作品被忽略了……但这些书是真实、伟大的施特劳斯,与它们相比,其余的只是序言”(《巨人与侏儒》,华夏出版社,2007修订版,页13-16)。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谢帕德与布鲁姆眼中的施特劳斯针锋相对:前者看重的是“施特劳斯主义之前的施特劳斯”的激情恣意,而后者则强调施特劳斯主义时期的曲径通幽。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灯塔:一部探索自由、传统与政治哲学的深度对话 本书并非孤立的学术论著,而是一场横跨历史长河、触及现代社会核心议题的深刻对话。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探索西方政治思想源头的旅程,审视那些塑造了我们认知世界、理解政治、并致力于构建更公正社会基石的经典文本。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现代思想家如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等人的思想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本书旨在揭示西方政治哲学是如何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演进,又如何始终围绕着那些永恒的追问——何为善的生活?何为正义的城邦?何为自由的本质?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思想家的觀點,而是著重於展示這些思想家如何與他們所處的歷史、社會及政治現實進行互動。我們將看到,思想家們的洞見往往源於對時代困境的深刻反思,而他們的理論也反過來影響了歷史的走向。例如,在古希臘城邦動盪的時代,柏拉圖對理想國的構想,不僅是對現實政治的批判,更是對一種更為穩定、公正社會形態的嚮往。亞里士多德則通過對現存政體的分類與分析,試圖在現實的限制中尋求最佳的政治可能性。 進入近代,隨著民族國家的興起和宗教戰爭的硝煙,政治思想的焦點開始轉向國家主權、個人權利與社會契約。馬基雅維利對權力的冷酷剖析,霍布斯對自然狀態與利維坦的論述,洛克對財產權與政府合法性的強調,以及盧梭對普遍意志的闡發,都深刻地塑造了我們對現代國家及其治理的理解。本書將引導讀者逐一考察這些劃時代的著作,理解它們在各自時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為後世的政治實踐與理論發展奠定基礎。 然而,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它也充滿了挑戰、質疑與修正。本書將重點關注那些在思想史上扮演著「批評者」或「轉折者」角色的思想家,他們對既有的觀念提出質疑,為我們打開新的視角。例如,我們將探討為何盧梭對社會契約的重塑,既是對洛克自由主義的繼承,又包含著對其某些局限性的超越。同時,康德對道德律令與法治國家原則的強調,如何為現代自由民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哲學依據。 更重要的是,本書鼓勵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我們將看到,每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都可能存在其局限性,他們的理論也可能被誤讀或濫用。通過對不同思想家之間觀點的比較與對照,以及對其理論在不同歷史語境下的應用進行考察,我們將培養一種獨立判斷的能力,學會辨別思想的真偽,理解不同政治學說的優劣。 本書尤其關注思想史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隱性」傳統與「邊緣」聲音。我們將看到,那些在主流敘事中不那麼顯眼的思想家,其貢獻同樣不可或缺,甚至可能提供了對現有體系進行反思的獨特切入點。這種開放與包容的態度,有助於我們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豐富性與複雜性。 在探索經典的過程中,本書也將引入「解釋」的重要性。任何文本,特別是深刻的思想文本,都難以一讀即懂。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讀者,都可能對同一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本書將展示,如何通過細緻的文本分析、對思想家生平與時代背景的了解,以及與其他相關思想的對比,來窮盡文本可能包含的意義,並理解這些意義的演變。這種對「解釋」學的重視,不僅是學術上的嚴謹要求,更是我們理解複雜思想、避免簡單化和教條化的必要途徑。 本書將引導讀者進入思想的「現場」,感受思想家們在面對重大政治變革、社會危機或哲學困境時的掙扎與創造。我們將看到,他們不僅是抽象概念的思辨者,更是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關懷的行動者。他們的思想,是他們理解世界、改變世界、或至少是為後人理解世界提供指引的寶貴財富。 總之,本書是一次對西方政治思想核心主題的全面梳理與深度解析。它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堅實的思想基礎,幫助我們理解現代社會的政治格局,認識自由、權力、正義等概念的複雜性,並激發我們對未來政治發展的理性思考。它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這些思想,更要「理解」它們的脈絡、它們的意涵,以及它們對我們當下的意義。這將是一場引人入勝的思想之旅,一場對人類如何治理自身、如何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恆追問的回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对“流亡”这一主题的解构。我们通常理解的流亡,可能更多是地理上的被迫迁移,但作者显然挖掘了更深层次的精神流亡。施特劳斯所处的时代背景,那种来自纳粹的威胁和对西方文明根基的质疑,使得他的思想探索从一开始就带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如何将施特劳斯的具体文本解读与他个人的生存境遇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言志于文,形于境”的阐释手法,让那些晦涩的文本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们能透过文字看到施特劳斯在灯下沉思的那个身影。这种将生命经验注入哲学建构的描绘,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变得极为丰富和立体,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新颖的地方,在于它如何处理“经典与解释”之间的张力。施特劳斯本人以其对古代哲学的“回归”和对文本的“隐藏意义”的挖掘而闻名,而这本书的作者似乎也继承了这种“解释的艺术”。他们没有急于给出关于施特劳斯思想的最终裁决,而是展现了施特劳斯本人在面对经典时所采取的那种审慎、敬畏,又充满批判精神的态度。这种对解释学的反思,让读者在了解施特劳斯的同时,也被邀请参与到一场永无止境的对话之中。它迫使我们思考,在面对历史的重大断裂时,我们应该如何与那些“伟大的对话者”重新建立联系,这对于当下任何一个寻求智慧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强的启发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尤其是“施特劳斯”这个名字,立刻让人联想到那些深奥晦涩的政治哲学经典。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硬核的学术著作,那种需要反复研读才能勉强抓住其精髓的文本。读完后我发现,它确实在啃历史和文本的硬骨头,但它的叙事方式却带着一种令人意外的流畅和洞察力。它不仅仅是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梳理,更像是带领读者走进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去感受一个思想家是如何在流亡的困境中,一步步构建起他的哲学大厦的。那种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异乡寻找精神家园的挣扎,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对知识分子的命运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与哲学思辨的精妙结合,使得这本书远超出了单纯的学术传记范畴。

评分

从文笔上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极其老练且富有节奏感的叙事风格。它并非那种平铺直叙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复杂的哲学概念,通过生动的历史场景嵌入进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那些高深的理论。特别是在描绘施特劳斯早期在欧洲的学术生涯与他后来在美国的转变时,那种过渡的自然与内在的逻辑连贯性,令人叹服。它成功地避开了将哲学家神化或过度浪漫化的陷阱,而是将他置于一个充满矛盾和抉择的真实境地之中,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张力和共鸣。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描述一个政治哲学家“如何成为”,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锻成”背后所蕴含的对现代性及其弊端的深刻批判。施特劳斯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现代政治哲学的根基提出了挑战,而作者非常巧妙地通过“流亡”这一线索,展示了这种批判是如何被环境塑造和强化的。这让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施特劳斯本人的研究,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对真理、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困惑。读完之后,我感到的是一种知识上的充实,以及一种对我们所处时代政治精神状态的重新审视,那种感觉是沉重而又令人振奋的,绝非轻松的茶余饭后之谈。

评分

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图

评分

先贤的伟大,我想就在于,他们知道人何以能提高自身的高贵,包括发自本能的情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评分

越做越好。

评分

你的心情变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你的身

评分

作品呈现在我面前。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

评分

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一个政治哲人的锻成

评分

体的血管流动,使你感到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

评分

五十年和平条约的签订,只不过是交换了一纸关于“和平”的空文。双方都没有履行他们的诺言,谁也不愿意交出土地。在签约后的几年中,虽然没有进行大的战役,但违犯条约的事时有发生。

评分

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