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电路理论基础》是根据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工业学校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普通高等院校及各高校独立学院的培养计划和学生特点,为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电路理论基础》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等。本书基本概念讲述清楚,易于读者理解;基本分析方法归类恰当、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易于读者掌握。为了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基本内容,书中配有丰富的例题及详尽的解题步骤。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
1.1 电气工程与电路理论
1.2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1 实际电路
1.2.2 电路模型
1.3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1.3.1 电流的参考方向
1.3.2 电压的参考方向
1.3.3 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
1.3.4 国际单位制(SI)中变量的单位
1.4 电功率和能量
1.4.1 电能
1.4.2 功率
1.5 电阻元件
1.5.1 电阻和电导
1.5.2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1.5.3 电阻元件的开路和短路
1.5.4 电阻元件的功率和电能
1.6电压源和电流源
1.6.1 电压源
1.6.2 电流源
1.7 受控电源
1.8 基尔霍夫定律
1.8.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8.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9 运算放大器
1.10 习题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2.1.2 电阻的串联
2.1.3 电阻的并联
2.1.4 电阻的混联
2.2 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2.2.1 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
2.2.2 星形-三角形联结之间的等效变换
2.3 电源的等效变换
2.3.1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3.2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4 习题
第3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 电路的图
3.1.1 电路的图的基本概念
3.1.2 电路的图的有关名词
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2.1 KCL的独立方程数
3.2.2 KVL的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法与支路电流法
3.3.1 支路法
3.3.2 支路电流法
3.4 网孔电流法与回路电流法
3.4.1 网孔电流法
3.4.2 回路电流法
3.5 结点电压法
3.6 习题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4.1.1 叠加定理
4.1.2 齐次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4.3.1 戴维宁定理
4.3.2 诺顿定理
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4.1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及最大功率的计算
4.4.2 传输效率
4.5 习题
第5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5.1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1.1 电容元件
5.1.2 电感元件
5.1.3 电容与电感的串并联等效变换
5.2 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确定
5.2.1 换路定律
5.2.2 初始值的确定
5.3 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5.3.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3.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4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5.1 阶跃函数
5.5.2 阶跃响应
5.6 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5.6.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6.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6.3 二阶电路的全响应
5.7 习题
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6.1 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
6.1.1 正弦量
6.1.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2 电路定律及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
6.2.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2.2 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
6.2.3 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
6.2.4 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6.3 复阻抗与复导纳
6.3.1 复阻抗
6.3.2 复导纳
6.3.3 复阻抗与复导纳间的等效变换
6.3.4 复阻抗(复导纳)的串、并联
6.4 电路的相量图法
6.5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6.6.1 正弦稳态一端口电路的功率
6.6.2 复功率
6.6.3 功率因数的提高
6.6.4 最大功率传输
6.7 习题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1 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7.1.1 网络函数
7.1.2 网络函数的频率响应
7.2 滤波器电路
7.2.1 一阶RC低通滤波器
7.2.2 一阶RC高通滤波器
7.2.3 RC带通滤波器
7.2.4 RC带阻滤波器
7.2.5 RC全通滤波器
7.2.6 RC有源滤波器
7.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7.4 RLC串联谐振电路
7.4.1 串联谐振条件
7.4.2 串联谐振频率
7.4.3 谐振阻抗、特性阻抗与品质因数
7.4.4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征
7.4.5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7.4.6 选择性与通频带
7.4.7 电感、电容电压的频率特性
7.5 RLC并联谐振电路
7.5.1 简单RLC并联电路
7.5.2 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
7.6 串并联谐振电路
7.7 习题
第8章 互感电路
8.1 互感电路的基本概念
8.1.1 互感现象
8.1.2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8.1.3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耦合电感的电路模型
8.1.4 耦合因数
8.2 互感电路的计算
8.2.1 耦合电感的串联
8.2.2 耦合电感的并联
8.2.3 耦合电感的三端连接
8.3 空心变压器
8.3.1 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方程
8.3.2 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及引入阻抗
8.3.3 空心变压器的去耦等效分析
8.4 理想变压器
8.4.1 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方程
8.4.2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8.5 习题
第9章 三相电路
9.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9.1.1 三相电源的产生
9.1.2 对称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
9.1.3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9.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9.2.1 星形—星形系统
9.2.2 星形—三角形系统
9.2.3 三角形—星形系统
9.2.4 三角形—三角形系统
9.2.5复杂的对称三相电路
9.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9.4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9.4.1 三相电路的功率
9.4.2 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
9.4.3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9.5习题
第10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0.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10.1.1 非正弦周期信号
10.1.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10.1.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10.1.4 傅里叶级数与波形对称性的关系
10.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10.2.1 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
10.2.2 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的平均值
10.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10.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0.4.1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时电路的响应
10.4.2 不同频率正弦电源共同作用下电路的分析
10.5 习题
第11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1.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
11.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11.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11.2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
11.2.1 F(s)的极点均为单极点的情况
11.2.2 F(s)有复数极点的情况
11.2.3 F(s)有多重极点的情况
11.3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模型
11.3.1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11.3.2 电阻元件的复频域形式
11.3.3 电感元件的复频域形式
11.3.4 电容元件的复频域形式
11.3.5 耦合电感的复频域形式
11.3.6 其他电路元件的复频域形式
11.3.7 RLC元件串联的复频域模型
11.4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1.5习题
第12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2.1 割集
12.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12.2.1 关联矩阵
12.2.2 回路矩阵
12.2.3 割集矩阵
12.3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12.3.1 采用回路电流法的电路中不含受控源和互感的情况
12.3.2 采用回路电流法的电路中含有耦合电感的情况
12.3.3 采用回路电流法的电路中含有受控电压源的情况
12.4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2.4.1 采用结点电压法的电路中不含受控源和互感的情况
12.4.2 采用结点电压法的电路中含有耦合电感的情况
12.4.3 采用结点电压法的电路中含有受控电流源的情况
12.5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2.6 习题
第13章 二端口网络
13.1 二端口网络及其参数方程
13.1.1 Y参数
13.1.2 Z参数
13.1.3 T参数
13.1.4 H参数
13.2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3.2.1 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3.2.2 一般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3.3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13.3.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13.3.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13.3.3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13.4 二端口网络的实例
13.4.1 回转器
13.4.2 负阻抗变换器
13.5 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电路理论基础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