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是中國佛教曆史上幾部大經大典之一,義理深圓,徹法源底,自古有“開悟在楞嚴”的說法。但又因體係龐大,包羅萬象,語言精簡,而號稱難讀。這本《楞嚴經譯解》係智覺法師於佛學院講授《楞嚴》的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此前在佛教內部齣版,廣為流傳。其特色在於以現代讀者易於接受的方式講解經文,經文、譯文每句對應,輔以注釋、解說、總結,並以圖錶的形式演示經文的結構、體係,闡發經義,使讀者一目瞭然,亦非市麵上常見的一些佛經白話翻譯可比。
《楞嚴經》的難點在於義理深邃、體係龐大,同時文句優美簡練到極點,如果直接讀原文如同雲山霧罩。此書逐句文白對照,讀者可以一邊對著譯文瞭解該句的大概意思,一邊欣賞典雅深奧的經文,對此書的義理體係瞭解一個大概,然後細讀注解就容易懂瞭,如能對此大乘究竟義理有所窺探,再找古大德注疏進一步精研。
《楞嚴經》是中國佛教曆史上影響最大的幾部大經大典之一,義理深圓,徹法源底,自古有“開悟在楞嚴”的說法。但同時又因體係龐大,包羅萬象,語言精簡,而號稱難讀。雖各代名傢注疏甚多,但由於注經體例和語言的障礙,一般愛好者甚至研究者都難以從古注疏入手研讀。
《楞嚴經譯解》係在作者於佛學院講授《楞嚴》的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此前在佛教內部齣版,廣為流傳。其特色在於以現代讀者易於接受的方式講解經文,經文、譯文每句對應,輔以注釋、解說、總結,並以圖錶的形式演示經文的結構、體係,闡發經義,使讀者一目瞭然。
《楞嚴經譯解》作者確屬有修證、有見地,《楞嚴經譯解》見解到位,譯文準確,亦非市麵上常見的一些佛經白話翻譯可比。
智覺法師,寜夏石嘴山市人,一九六九年齣生,俗名賀慶華,法師自幼天資聰穎,頗具辯纔。一九八八年高中畢業立誌學佛,辭親後前往成都昭覺寺依止清定上師學黃密,上師親口稱譽法師善根、慧根深厚。一九九四年禮清定上師剃度齣傢。
法師為深入學修佛法、增明慧目、超脫塵纍、自利利他,數次前往塔爾寺、亞青寺等聖地參學求教。一九九六年畢業於閩南佛學院本科。短篇作品曾於《淨土》、《閩南佛學院學報》、《清雲法雨》、《佛山佛教》等刊物發錶。法師分彆在2008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上與2012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上皆獲第一名。於2012全國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上,獲得並列第一名,榮獲金蓮華奬一等奬。一九九八年應聘至廣東尼眾佛學院任教,十幾年來潛心研究《楞嚴》,深解意趣,無畏善巧說法,學僧充滿法喜,贊嘆不已。為《楞嚴》正法廣弘,精進不懈。為培養弘法人纔默默耕耘,在佛教教育事業方麵作齣瞭一定的貢獻。法師以深廣智慧,作獅子吼,常開示大眾,攝化無數眾生,續佛慧命,普弘佛法。
序分
一、證信序
如是我聞[1],一時[2]佛[3]在,室羅筏城,祇桓精捨[4]。
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佛陀講的。有一天,佛在捨衛城的祇桓精捨。
[注釋]
[1]如是我聞:如是:信成就。六種成就,何故信成就居首呢?因為諸佛因中,由信生解,依解立行,因行而證佛果。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切善法由信而生,佛道因信而成,故六種成就,以信居首。
如是:指法之詞,指本經十捲宏文,是我阿難,親從佛聞。信順之詞,信則言如是,不信則言不如是。
我聞:聞成就。六成就中的第二。
我有四種:1.妄我:凡夫妄執之我。凡夫執著肉體是真我,終日為他勞碌。2.神我:外道妄計有神我。3.假我:菩薩隨世假我。齣世聖人,瞭知四大皆空,五
陰非我,但為傳宏正法,假說有我。4.真我:如來法身真我。佛已親證自受用法身,謂之真我,成佛纔是真我。《法華經》雲:“我與阿難,在空王佛所,同時發菩提心”,故知阿難乃大權示現。今文中阿難稱我,乃隨順世間,假名稱我也。
聞:從耳根發耳識,聞佛聲教,由耳達心,故能記憶。佛因為一切眾生,都認為肉耳能聞,故不曰耳聞,而教稱我聞者,有深意呀!“我聞”按本經如是聞性,是心非耳。由根中不生滅之聞性,托根聞法。肉耳實無聞法功能,故曰我聞。
“如是我聞”有四義:⑴斷眾疑。⑵秉佛囑。⑶息諍論。⑷異外教。
⑴斷眾疑:阿難結集經藏時,初升法座,相好如佛(短佛三指),眾起三疑:疑阿難成佛,疑佛再來,疑他方佛來。至阿難高唱“如是我聞”,三疑頓息。
⑵秉佛囑:佛將入滅,阿難悲傷欲絕,泣不成聲,此時阿那律陀尊者就對阿難說:“你不能哭,應該趕快問佛,怎麼安排後事?”阿難說:“要問什麼後事呢?”尊者教阿難問佛四事:佛在世時,我等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誰為師?佛在世時,我等依佛而住;佛滅度後,依何而住?佛在世時,惡性比丘佛威調伏;佛滅度後,如何處之?佛滅度後,結集佛經,一切經首,當安何語?佛迴答:以戒為師。依四念處住。惡性比丘,默然擯之。一切經首,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俱”。
⑶息諍論:阿難位居初果,德業不及諸大阿羅漢,況上位菩薩,如果阿難所說的經典,眾所不服,必滋爭論。今阿難曰:“如是我聞”,以如是之法,乃我從佛所聞,眾知阿難多聞第一,曆耳不忘,故息諍論。
⑷異外教:外道經首,皆安“阿”,“憂”。阿:無也。憂:有也。以其有無不決,故安此二字。佛囑經首,安六種成就,所以異於外道典籍。
以上皆就事解釋。現在再從理上解釋:
如是:聖人說法但顯真如,唯如為是耳。按本經,如來藏妙真如性為如,如者不動之義。藏性遍滿虛空,充塞法界,湛然凝然,如如不動。一切事究竟堅固為是,是者無非之稱,將一切事相之法,悉心窮究,一切法皆是我心,全事即理,全相皆性,堅固不壞。
我聞:約理即以無我之真我,起不聞之真聞,聞如是之法,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唯一如來藏性,為此經之理體。是為聞成就。
我:主宰義,自在義。隻有法身纔有此意。我有八種自在纔叫“我”。
八種自在:一、分身自在:一身現多身,分身法術。二、一身遍滿大韆世界,現大身。三、飛行自在:佛、菩薩念頭到,身就到,不用飛機。四、隨類化身:同時同處,六道道道有我身度眾生。五、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無法想。七、說一偈盡無量劫:佛、菩薩一偈講無量劫也講不完。智者大師“妙”字講九十天。八、身遍滿一切處,猶如虛空:佛、菩薩有身如同無身。佛就是自在:身相自在,現而不現,不現而現。音聲自在: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中國人看佛是中國人,聽是中國話。英國人看佛是英國人,是英國話。
我聞:阿難生於佛成道之夜。佛成道二十年後阿難齣傢,又過十年,方命為侍者。三十年前,佛所說經未聞,何稱“我聞”,古有四個解答:一、展轉聞:從比丘、天人等處聞。二、佛重說:佛命阿難為侍,阿難求三願,第三、所未聞法請佛重說。三、阿難自通:阿難得法性覺自在三昧,故三際十方之法無不覺也。四、阿難大權示現,何滯於跡,言不聞也。故佛的法,阿難俱聞。(又《佛祖統紀》捲第四:阿難集法藏自雲,佛初轉法輪,我是時不見。如是展轉聞。舊雲阿難得佛覺三昧,力自能聞。又未聞經願佛重說,故佛口密為說,阿難親承佛旨如仰完器,傳以化人,以瀉異瓶。佛已涅盤從金棺齣金臂,重為現入胎之相,諸經皆聞。胎相尚聞,況後諸經。此即追現入胎,轉法輪相,使阿難給侍二十年已前諸經,皆得聞之。阿難麵於佛前自聞狩記,即時憶念過去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
……
這本《楞嚴經譯解》簡直是我的精神食糧,我翻閱它的次數,大概比我每天刷手機的時間還要多。剛開始接觸佛經,總覺得那些古文晦澀難懂,像在看天書一樣,尤其是《楞嚴經》這種篇幅長、概念深奧的經典,更是望而卻步。但自從我發現瞭這本譯解,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瞭。作者的語言非常親切,像是朋友在娓娓道來,絲毫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感。他對經文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做瞭深入淺齣的解釋,並且會引用很多大傢都能理解的例子,比如從我們日常生活的種種情境齣發,比如我們對“我”的執著,對“世界”的看法,他都能巧妙地聯係到經文的義理。讀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的版式設計也很人性化,原文、譯文、注解分得很清楚,不會讓人眼花繚亂。每次讀完,我都能感受到內心的寜靜,對世事的看法也變得更加通透。它不僅僅是一本佛經譯解,更像是一本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指南。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被我安利瞭這本書,大傢一緻反饋說,這是他們讀過的最容易入門、也最能深入人心的佛經解讀。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楞嚴經》這部經文有所耳聞,但苦於其文言的晦澀,一直未能深入。偶然間發現瞭這本《楞嚴經譯解》,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購入。讓我驚喜的是,這本譯解並非簡單的直譯,而是融閤瞭作者深厚的佛學造詣和廣博的文化知識。他在解讀經文時,常常會穿插一些古代哲學、文學的典故,甚至引用一些現代科學的觀點來輔助闡釋,使得原本高深莫測的佛理變得異常鮮活和貼近生活。比如,他對“如來藏”的解釋,就結閤瞭量子力學中“觀察者效應”的類比,雖然我知道這隻是一個比喻,但確實幫助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瞭“一切皆由心生”的道理。此外,書中對經文中涉及的各種修行法門也做瞭詳細的分析,既指齣瞭其精妙之處,也強調瞭正念正知的關鍵,讓人在贊嘆佛法的博大精深之餘,也對如何實踐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讀一本佛經譯解,不如說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我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對於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嚮來不太感冒。起初,我拿到這本《楞嚴經譯解》純粹是因為對“楞嚴咒”的好奇,聽說它有很強的護身作用。但當我翻開書,被作者的敘述方式深深吸引瞭。他沒有上來就講那些“打坐”、“禪定”之類的,而是從“我們為什麼會煩惱”這個問題切入,分析瞭我們生活中種種不如意的原因,比如貪嗔癡,比如妄想執著。然後,他將《楞嚴經》的教誨與這些日常的煩惱一一對應。比如,書中關於“色、受、想、行、識”的五蘊分析,讓我對自己的情緒波動和思維模式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我之前總覺得情緒失控是沒辦法的事情,但讀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這些情緒是可以被覺察和轉化的。特彆是書中關於“分彆心”的探討,讓我深刻認識到,很多痛苦並非源於事情本身,而是源於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這本書讓我覺得,佛法是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而且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生活。
評分坦白說,《楞嚴經》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雖然知道其重要性,但每次翻開都感到無從下手。這本《楞嚴經譯解》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經文中每一個佛陀開示的背景、每一個菩薩的提問,都做瞭深入的考據和闡釋,讓我仿佛置身於佛陀講法的現場。更讓我贊嘆的是,他對於經文中那些復雜的哲學概念,如“空性”、“真如”等,並沒有直接給齣定義,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邏輯推理和大量的比喻,引導讀者一步步去體會。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如來妙力”的闡述,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釋瞭佛陀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瞭眾生輪迴的痛苦,這讓我對佛法的救度力量有瞭更深的信心。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理解經文本身,更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對生命、對宇宙真相的深層思考,它像一麵鏡子,照見瞭我們內心深處的迷茫,也指明瞭通往覺醒的道路。
評分說實話,在拿到這本《楞嚴經譯解》之前,我對佛教的瞭解可以說是淺之又淺,僅限於一些錶麵的儀式和概念。抱著一種好奇和探索的心態,我開始瞭這本書的閱讀之旅。令我意外的是,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的佛教術語,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他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講述瞭《楞嚴經》的緣起和重要性,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具體章節的解讀上,作者的功力可見一斑。他能夠將經文中那些看似抽象的道理,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故事來闡述,比如關於“七處徵心”的部分,他通過分析我們意識的種種變化,讓我們明白“心”的虛幻和不確定性,這讓我對“我”的存在産生瞭全新的審視。讀到後麵關於“五陰魔境”的部分,更是讓我心生敬畏,意識到修行之路的復雜和需要警惕的陷阱。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之前對佛教的刻闆印象,讓我覺得佛法原來離我們這麼近,而且如此智慧。
評分很不錯的書,活動很給力
評分這個版本也看看吧,但願有所得。
評分好。。。。。。
評分包裝很好,書質量也不錯。
評分還沒看挺厚實的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包裝很好,希望能用
評分比較厚,分上下兩冊就好瞭。
評分很滿意的書,這類書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