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振动筛分技术及设备设计

现代振动筛分技术及设备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闻邦椿,刘树英 著
图书标签:
  • 振动筛
  • 筛分技术
  • 设备设计
  • 颗粒分离
  • 物料处理
  • 工程机械
  • 振动工程
  • 工业设备
  • 筛选设备
  • 粉体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636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91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振动筛分技术及设备设计》扼要介绍了振动筛分技术及筛分设备的发展、用途与分类、筛分方法及其特点、散物料的粒度及粒度分析;较系统地叙述了筛分机械的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各类振动筛工作面上物料运动的理论及工艺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振动筛、振动脱水机运动学参数的选择与工艺参数的计算,惯性式、弹性连杆式和电磁式振动筛的动力学与动力学参数的设计计算,双电动机驱动的振动筛的同步理论,振动筛某些零部件的设计计算,给出了若干计算实例。
  《现代振动筛分技术及设备设计》可供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振动利用工程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工程类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闻邦椿,原籍浙江温岭,1930年9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3—1946年就读于浙江省温岭县授智初级中学(现为新河中学),1946—1949年于浙江省立台州中学高中部学习,1949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2月因病复员,1951年夏考入东北工学院机械系,1955年本科毕业后在苏联专家格·依·索苏诺夫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作者现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名誉所长,东北大学“重大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985工程建设首席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振动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曾任东北工学院机械二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长江学者”奖励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机械工程学报》、《非线性动力学报》等8种杂志编委,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液压传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20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及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等职。刘树英,山东滨州人,1945年10月生。1970年东北工学院矿山机械专业毕业。现为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先后为本科生与研究生主讲“选矿机械”、“机械振动学”、“现代振动机械设计”、“振动理论基础及应用”、“机械振动与控制”等多门课;编著了《机械振动学》、《破碎粉磨机械设计》、《振动机械的理论与动态设计方法》、《现代振动机械设计理论及应用》、《产品的主辅功能及功能优化设计》、《机械振动理论及应用》,参编了《故障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与试验》、《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的34篇、38篇和52篇)、《现代机械设计师手册》(下册第10篇中的第4章和第9章)等多部著作;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项目,省市攻关项目及横向协作项目20余项。曾获六五国家科技攻关奖(198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2006);辽宁省发明创造一等奖(1991),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二等奖(1995,2003),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获三项国家专利:在有关杂志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

目录

1 绪论
1.1 筛分技术及筛分机械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1.2 筛分技术的发展
1.2.1 普通筛分法
1.2.2 薄层筛分法
1.2.3 概率筛分法
1.2.4 厚层筛分法
1.2.5 概率厚层筛分法
1.3 筛分机械的国内外发展
1.3.1 国外筛分机械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筛分机械的发展现状
1.4 筛分机械的分类与用途
1.4.1 筛分机械的分类
1.4.2 振动筛分机械的组成
1.4.3 筛分机械的用途
1.5 散物料的粒度及粒度分析
1.5.1 散物料的粒度及其表示方法
1.5.2 物料的粒度分析

2 筛分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固定筛、滚轴筛、滚筒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1 固定筛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工艺参数
2.1.2 滚轴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3 滚筒筛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
2.2 惯性式振动筛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2.1 单轴圆运动惯性振动筛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2.2 双轴直线运动惯性振动筛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2.3 椭圆运动惯性振动筛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2.4 惯性式共振筛
2.3 弹性连杆式振动筛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3.1 单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筛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3.2 双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筛的结构特点
2.3.3 弹性连杆式非线性共振筛
2.4 电磁式振动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4.1 筛箱振动式电磁振动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4.2 筛网振动式电磁振动筛的结构特点
2.5 自同步惯性式振动筛
2.5.1 自同步惯性式振动筛的特点
2.5.2 自同步惯性式振动筛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6 几种新型振动筛的结构与特点
2.6.1 概率筛的结构与特点
2.6.2 等厚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6.3 节肢振动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6.4 弛张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6.5 振动细筛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振动筛分与脱水工艺过程的理论
3.1 直线运动振动筛工作面上物料运动的理论
3.1.1 直线运动振动筛工作面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1.2 物料滑行运动的理论
3.1.3 物料抛掷运动的理论
3.2 椭圆运动振动筛工作面上物料运动的理论
3.2.1 工作面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2.2 物料滑行运动的理论
3.2.3 物料抛掷运动的理论
3.3 振动离心脱水机物料运动的理论
3.3.1 立式振动离心脱水机物料运动的理论
3.3.2 卧式振动离心脱水机物料运动的理论
3.4 工程实例计算

4 振动筛、振动脱水机运动学参数的选择与工艺参数的计算
4.1 物料运动状态的选择
4.1.1 物料运动的特点
4.1.2 物料运动状态的选择
4.2 物料运动状态指数的选择
4.3 振动筛运动学参数的选择计算
4.3.1 振动强度K的选择计算
4.3.2 振动次数的选择计算
4.3.3 振动方向角的选择
4.3.4 振动筛安装倾角的选择
4.3.5 物料运动实际平均速度的计算
4.4 振动筛工艺参数的计算
4.4.1 筛面宽度和长度的确定
4.4.2 生产率的计算
4.4.3 筛分效率的计算
4.5 振动离心脱水机运动学参数的选择
4.6 振动离心脱水机工艺参数的计算
4.7 工程实例计算

5 惯性式振动筛动力学与动力学参数的设计计算
5.1 线性非共振惯性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5.1.1 线性非共振单轴惯性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5.1.2 线性非共振双轴惯性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5.2 线性近共振惯性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5.2.1 单质体线性近共振惯性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5.2.2 双质体线性近共振惯性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5.3 非线性近共振惯性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5.4 惯性式振动筛与共振筛的动力学参数的设计计算
5.4.1 惯性式振动筛与共振筛的动力学参数
5.4.2 惯性式振动筛与共振筛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5.5 惯性式振动筛与共振筛动力学参数计算实例

6 弹性连杆式振动筛动力学与动力学参数的设计计算
6.1 线性单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6.2 线性双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6.2.1 平衡式双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筛的动力学分析
6.2.2 不平衡式双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筛的动力学分析
6.3 线性多质体弹性连杆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6.4 非线性弹性连杆式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6.5 弹性连杆式振动筛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6.5.1 隔振弹簧刚度的计算
6.5.2 振动质体的计算质量与诱导质量
6.5.3 主振固有频率与频率比
6.5.4 连杆弹簧与储能主振弹簧刚度的选取
6.5.5 所需的计算激振力与偏心距
6.5.6 非线性弹簧的隙幅比与刚度
6.5.7 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6.5.8 连杆作用力及转动轴转矩的计算
6.5.9 传给基础的动载荷的计算
6.6 弹性连杆式振动筛工作点的调整
6.6.1 连杆弹簧压缩量的调整
6.6.2 振动筛工作点的调整
6.7 弹性连杆式振动筛动力学参数计算实例

7 电磁振动筛动力学与动力学参数的设计计算
7.1 概述
7.2 电磁式振动筛的动力学分析
7.3 电磁式振动筛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7.3.1 隔振弹簧刚度的计算
7.3.2 质体1和质体2的计算质量与诱导质量
7.3.3 有载频率比和空载频率比
7.3.4 主振弹簧刚度的计算
7.3.5 工作频率的确定
7.3.6 筛箱振幅与相对振幅的计算
7.3.7 阻尼比与相位差角的计算
7.3.8 主谐波激振力、基本电磁力和最大电磁力的计算
7.3.9 电磁振动筛功率的计算
7.4 电磁式振动机的激磁方式
7.5 电磁式振动筛电磁参数的计算
7.5.1 电磁式振动筛电磁力的计算
7.5.2 电磁式振动筛的气隙磁通密度
7.5.3 电磁铁的最大磁通密度
7.5.4 电磁式振动机的电磁激振力
7.5.5 最大电磁激振力和主谐波激振力幅
7.6 计算实例

8 双电动机驱动振动筛的同步理论
8.1 概述
8.2 双电机驱动平面运动惯性振动筛的振动同步理论
8.2.1 双惯性激振器驱动的自同步振动筛的两种运动状态与运动轨迹
8.2.2 平面运动自同步振动筛同向与反向回转的同步性条件
8.2.3 平面运动自同步振动筛同向与反向回转同步状态的稳定性条件
8.2.4 自同步振动筛“失步失稳”的预防与调试
8.2.5 平面运动自同步振动筛试验的若干结果
8.3 双电动机驱动空间运动惯性振动筛的振动同步理论
8.3.1 振动质体的运动方程式及其求解
8.3.2 两转轴的转动方程式及振动筛的同步性条件
8.3.3 两种同步运转状态及其稳定性条件
8.4 弹性连杆式振动筛的振动同步理论
8.5 振动同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9 振动筛某些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9.1 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9.1.1 弹性元件的种类及其用途
9.1.2 弹性元件的等效刚度
9.1.3 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9.2 激振器的设计计算
9.2.1 惯性激振器的设计计算
9.2.2 弹性连杆式激振器的设计计算
9.2.3 电磁式激振器的设计计算
9.3 箱体的结构设计
9.3.1 箱体的结构设计
9.3.2 振动筛的动态特性与结构强度分析
9.3.3 横梁断面的选取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精细物料分选与提纯新进展》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前精细物料分选与提纯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在工业生产中,高效、精确地分离和纯化不同粒径、形状、密度甚至表面特性的细微颗粒,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本书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参考平台。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系统性地梳理了精细物料分选与提纯的技术体系。 第一部分:分选理论基础与模型解析 颗粒特性分析与表征: 详细介绍了微纳米尺度颗粒的粒度分布、形状、密度、表面电荷、表面能等关键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与分析技术。涵盖了激光衍射法、动态光散射法、显微成像技术、比表面积测定法等。 作用力与分离机制: 深入分析了影响颗粒分离的各类作用力,包括重力、离心力、浮力、表面张力、范德华力、静电力、磁力以及流体动力学作用力等。阐述了不同分离技术背后的基本物理化学原理,如沉降、浮选、磁选、静电分选、声波分选、过滤、离心分离等。 流体力学与传质传热耦合: 探讨了在精细物料分选过程中,流体介质的流动特性(如湍流、层流、紊流的控制)对颗粒行为的影响,以及传质和传热在某些分选过程中的耦合作用,例如在干燥或湿法分离过程中的重要性。 建模与仿真技术: 介绍了用于模拟颗粒行为和预测分选效果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离散元法(DEM)等数值模拟技术,以及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为工艺优化和设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主流与新兴分选技术详解 高频振动流化与精确筛分: (请注意,此处不提及“振动筛分技术及设备设计”这一具体书名,仅侧重于高频振动在流化和筛分过程中的应用原理和效果。) 重点阐述了高频、小幅度振动如何有效诱导颗粒床流化,降低颗粒间内摩擦,显著提升筛分效率和精度。详细介绍了不同频率、振幅下的流化机理,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振动参数来处理易堵塞、易粘附的精细物料。 气流分选与风力分离: 深入分析了利用气流速度和颗粒惯性差异进行分离的原理,包括气流床分选、旋风分离、重力分选等。讨论了如何根据颗粒密度和空气动力学直径优化气流参数,实现高效的干法分离。 浮选技术及其优化: 聚焦于精细矿物、化工原料等领域的浮选分离。详细介绍了浮选药剂的选择与作用机理,浮选槽的结构设计与操作参数优化,以及浮选过程中的泡沫特性控制。同时,探讨了微泡浮选、气升式浮选等新型浮选技术的应用。 磁选与电选技术的突破: 涵盖了不同磁场强度、磁场梯度下的强磁、弱磁选技术,以及感应式、接触式电选技术。重点介绍了用于分选弱磁性矿物、电子废弃物、碳纳米材料等前沿材料的磁选与电选新工艺。 离心分离技术: 详细介绍了卧螺离心机、碟式离心机、离心沉降机等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它们在高浓度悬浮液分离、乳液分离、固液两相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离心加速度、停留时间等关键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膜分离技术在提纯中的应用: 介绍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在去除悬浮物、大分子、溶解盐等方面的应用。重点探讨了膜污染的控制与修复,以及膜组件的设计优化。 生物与化学分选方法: 简要介绍了基于生物识别(如抗原抗体结合)或化学反应(如沉淀、络合)实现选择性分离的策略,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第三部分:应用领域与工艺集成 矿业与冶金: 阐述了精细矿物(如稀土、金、铜)的选矿提纯、尾矿资源回收、冶金副产品精炼等应用。 化工与新材料: 介绍了催化剂颗粒的制备与分离、功能性粉体材料(如陶瓷粉、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纯化、聚合物颗粒的分选等。 生物医药与食品: 探讨了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药物晶型控制、食品成分的分离与提纯等。 环保与资源再生: 聚焦于工业废水处理、固废资源化利用、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分离等领域。 工艺集成与智能化: 讨论了如何将多种分选技术进行集成,构建高效、节能的联合工艺流程。介绍了基于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分选过程监控与优化方法。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既深入剖析了各项分选技术的科学原理,又结合了大量实际工程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前沿性与系统性: 涵盖了行业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同时保持了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多学科交叉: 融合了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控制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为解决复杂的分选难题提供了跨学科视角。 本书旨在为推动精细物料分选与提纯技术的进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振动筛分技术及其设备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并让我认识到振动筛分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书中提到的许多创新性技术和设计理念,都让我耳目一新,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例如,在讨论智能振动筛时,作者就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这让我看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振动筛分领域的巨大潜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能够启迪读者,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并非简单地堆砌技术资料,而是通过逻辑清晰的章节划分,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振动筛分技术。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对本章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在结尾进行总结,这使得读者能够很好地把握章节的重点。书中大量运用了图表、流程图和示意图,将复杂的技术原理和设备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理解性。例如,在讲解筛网的防堵塞技术时,作者就用了一系列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防堵塞装置的工作原理。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很多的设计表格和计算模板,使得读者在进行实际设计计算时,能够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需要进行设备选型或初步设计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

设备设计方面,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在讲解设备设计时,不仅仅是给出了通用的设计流程,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例如,在讨论筛箱的设计时,他详细讲解了结构力学的应用,如何根据筛分负荷、振动频率、以及物料冲击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钢材、板材厚度,并计算焊接接头的强度,确保筛箱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他还针对不同类型的振动筛(如直线筛、圆振筛、高效筛等),分别阐述了其结构特点、优势劣势以及适用范围,并且对如何根据物料性质和产量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给出了清晰的指导。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对筛分设备关键部件的详细设计参数和计算公式,比如筛板的开孔率、筛网的张紧装置、以及物料的给料和排料口设计等。这些细节的处理,足以体现作者在设备设计领域的深厚功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安全设计理念,从设备整体的稳定性到局部结构的防护,都考虑得非常周全,这对于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评分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振动学原理开始,逐步深入到振动筛的各种类型、工作方式,再到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整个逻辑链条非常完整。作者在讲解理论知识时,用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使得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在介绍振动筛的运动轨迹时,他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筛网运动轨迹图,清晰地展示了直线振动、椭圆振动和圆形振动的区别及其对物料运动的影响。在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激振器时,他也列举了不同激振器在特定物料条件下的表现,并给出了量化的比较数据。让我感到特别有用的是,书中还专门辟章节介绍了振动筛在不同行业(如矿山、冶金、化工、食品、医药等)的应用案例,并对不同行业对振动筛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分析,这为我了解振动筛在实际生产中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视角。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振动筛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作者列举了振动筛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故障,例如筛箱振幅不足、筛网堵塞、激振器异常响声、轴承过热等,并详细分析了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包括设计不当、制造缺陷、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等。更重要的是,书中为每种故障提供了系统性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步骤,例如通过听觉、触觉、观察以及测量等手段来判断故障的根源,并给出了相应的维修建议和预防措施。这对于现场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我还注意到,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强调了定期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维护计划,这对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让我感到非常舒心。作者在用词上非常专业,但又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概念,也通过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类比进行解释,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例如,在解释激振器的转动原理时,他就将其比作自行车的脚踏板,通过旋转的惯性产生振动,这样的比喻非常形象生动。他还善于运用“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采用……”这类句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经验积累和对实际问题的深刻洞察。此外,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读者的感受,避免了过于枯燥的长篇大论,而是通过简洁明了的句子,清晰地阐述观点,使得阅读过程流畅而高效。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前瞻性。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技术的介绍,而是对未来振动筛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讨论了智能控制在振动筛分中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筛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振幅、频率、物料流速、筛网堵塞情况等),并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以达到最优的筛分效率和能耗。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新兴的筛分技术,例如声波辅助筛分、流化床筛分等,这些技术在处理一些传统筛分方法难以解决的精细物料或易堵塞物料时,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书中还对振动筛设备的小型化、模块化以及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这对于响应当前工业发展的绿色化、智能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希望跟上行业发展步伐的技术人员,这本书无疑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它既有对振动筛分基本原理的严谨阐述,也有对实际设备设计和操作的详细指导。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不仅仅是告诉读者“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以及“如何做”。例如,在讲解如何优化筛分效率时,他不仅分析了粒径分布、筛网开孔率、振动参数等影响因素,还提供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建议,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提高筛分效率。他还提到了“设计优化”的概念,强调在设备设计初期就应充分考虑运行效率、能耗、维护便利性等因素,并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法。这对于希望提升自身设计水平,或者希望优化现有设备运行的工程师来说,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对不同行业应用案例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把所有行业的振动筛分需求一概而论,而是针对不同行业(如煤炭、矿石、粮食、化工、制药、食品等)的物料特性、工艺要求、以及产量规模等因素,详细阐述了所适用的振动筛类型、设计要点、以及操作注意事项。例如,在处理煤炭和矿石等磨蚀性强的物料时,他强调了筛网的耐磨性、筛箱的结构强度以及激振器的选型;在处理粮食和食品等要求洁净度的物料时,他则侧重于筛网的材质、清洗方便性以及设备的密封性。这些案例分析不仅让我对振动筛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从事相关行业的设计或选型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筛分工艺,例如,在制药行业中,对筛分精度和洁净度的要求极高,作者就详细介绍了其相应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现代振动筛分技术及设备设计》,读完之后,我深深地被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折服。首先,从技术层面上讲,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振动筛分原理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各种驱动方式,如激振器、电机直联、以及一些新兴的电磁驱动等,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和能量传递效率。对于激振器,作者不仅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更详细阐述了偏心轮、弹簧、以及惯性块等关键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优化筛分频率和振幅,从而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他还特别强调了共振在振动筛分中的应用,解释了如何通过设计使筛网的固有频率与激振器的频率相匹配,从而放大筛分效果,降低能耗。这一点对于需要处理大量物料,且对能耗敏感的工业生产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此外,作者还对筛网材料的选择、编织方式、以及耐磨损、防堵塞等技术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他列举了多种筛网材料的优缺点,并根据不同的物料特性(如粒径分布、湿度、粘性、磨蚀性等)给出了具体的选型建议,这使得读者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振动筛分核心技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

帮同事买的

评分

评分

京东快递一如既往,图书质量很好,内容学习中,感觉有用。

评分

京东快递一如既往,图书质量很好,内容学习中,感觉有用。

评分

帮同事买的

评分

帮同事买的

评分

发货及时。质量比较好。

评分

工作用

评分

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