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原理与实践/“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经济科学译丛

计量经济学原理与实践/“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经济科学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Damodar N.Gujarati) 著,李井奎 译
图书标签:
  • 计量经济学
  • 经济学
  • 统计学
  • 模型
  • 数据分析
  • 回归分析
  • 时间序列
  • 金融经济学
  • 经济科学
  • 译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16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06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经济科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计量经济学原理与实践/“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经济科学译丛》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并希望通过实际例题使读者能够完全掌握它。该书的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主要侧重于方法的应用,不深究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与推导。作者在写作时设想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初学计量经济学的经济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及实际经济工作者。

作者简介

  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Damodar N.Gujarati),美国军事科学院社会科学系经济学荣誉教授,之前曾在纽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任教长达28年。他1960年本科毕业于印度孟买大学,随后又分别于1963年和1965年从著名的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获得了MBA学位和PhD学位,曾在许多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此外他也有多本书籍出版,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计量经济学精要》一书,20多年来已经再版多次,被译为多种文字。

目录

第一部分 线性回归模型
第1章 线性回归模型:一个概览
1.1 线性回归模型
1.2 数据的性质与来源
1.3 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1.4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CLRM)
1.5 OLS估计量的方差与标准误
1.6 检验关于真实或总体回归系数的假设
1.7 对回归估计拟合优度的测度
1.8 一个阐释性例子:小时工资的决定因素
1.9 预测
1.10 本书路线
习题
附录:最大似然方法
第2章 回归模型的函数形式
2.1 对数线性、双对数或常弹性模型
2.2 检验线性约束的有效性
2.3 log-lin或增长模型
2.4 lin-log模型
2.5 倒数模型
2.6 多项式回归模型
2.7 函数形式的选择
2.8 线性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比较
2.9 对标准化后的变量进行回归
2.10 拟合优度的测度
2.11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3章 定性解释变量回归模型
3.1 工资函数再探
3.2 工资函数的改进
3.3 另一种对工资函数的改进
3.4 工资回归的函数形式
3.5 在结构变化中对虚拟变量的使用
3.6 季节性数据中对虚拟变量的使用
3.7 扩展后的销售函数
3.8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二部分 对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批评性评价
第4章 回归诊断Ⅰ:多重共线性
4.1 不完全共线性的结果
4.2 举例:劳动市场上已婚妇女的工作小时数
4.3 对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4.4 补救措施
4.5 主成分方法
4.6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5章 回归诊断Ⅱ:异方差性
5.1 异方差性的结果
5.2 美国的堕胎率
5.3 异方差性的检验
5.4 补救措施
5.5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6章 回归诊断Ⅲ:自相关
6.1 1947—2000年美国消费函数
6.2 自相关的检验
6.3 补救措施
6.4 模型评价
6.5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7章 回归诊断Ⅳ:模型设定错误
7.1 相关变量的遗漏
7.2 遗漏变量的检验
7.3 包含不相关或多余的变量
7.4 回归模型函数形式的错误设定
7.5 测量误差
7.6 异常值、杠杆数据和有影响力的数据
7.7 误差项概率分布
7.8 随机回归
7.9 联立性问题
7.10 动态回归模型
7.11 要点与结论
习题
附录:消费函数OLS估计量的非一致性
第三部分 横截面数据回归模型
第8章 logit和probit模型
8.1 一个阐释性例子:吸烟或者不吸烟
8.2 线性概率模型(LPM)
8.3 logit模型
8.4 probit模型
8.5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9章 多项回归模型
9.1 多项回归模型的性质
9.2 多项logit模型(MLM):择校问题
9.3 条件logit模型(CLM)
9.4 混合logit(MXL)
9.5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10章 序数回归模型
10.1 有序多项模型 (ordered multinomial models ,OMM)
10.2 有序logit模型(OLM)估计
10.3 一个阐释性的例子:对在职母亲的态度
10.4 比例优势模型的局限
10.5 要点与结论
习题
附录:公式(10.4)的推导
第11章 限值因变量回归模型
11.1 截取回归模型
11.2 截取回归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ML):Tobit模型
11.3 断尾样本回归模型
11.4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12章 对计数数据建模:泊松和负二项回归模型
12.1 一个阐释性的例子
12.2 泊松回归模型(PRM)
12.3 泊松回归分布的局限
12.4 负二项回归模型(NBRM)
12.5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四部分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专题
第13章 平稳和非平稳时间序列
13.1 汇率平稳吗?
13.2 平稳时间序列的重要性
13.3 平稳性检验
13.4 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13.5 趋势平稳和差分平稳时间序列
13.6 随机游走模型 (RWM)
13.7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14章 协整和误差纠正模型
14.1 伪回归现象
14.2 模拟伪回归
14.3 消费支出对可支配收入的回归是伪回归吗?
14.4 伪回归不伪的情况
14.5 协整检验
14.6 协整和误差纠正机制(ECM)
14.7 3个月和6个月期国债利率是协整吗?
14.8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15章 资产价格波动性:ARCH和GARCH模型
15.1 ARCH模型
15.2 GARCH模型
15.3 对ARCH模型的一些拓展
15.4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16章 经济预测
16.1 用回归模型预测
16.2 博克斯詹金斯(Box Jenkins)法:建立ARIMA模型
16.3 关于2000年1月3日至2002年10月31日IBM的每日收盘价的ARMA模型
16.4 向量自回归(VAR)
16.5 用VAR检验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6.6 要点与结论
习题
附录:预测精度的衡量
第17章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17.1 面板数据的重要性
17.2 一个阐释性例子:慈善捐助
17.3 慈善函数的混合OLS回归
17.4 固定效应最小二乘虚拟变量(LSDV)模型
17.5 固定效应LSDV模型的局限
17.6 组内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
17.7 随机效应模型(REM)或误差成分模型 (ECM)
17.8 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比较
17.9 各种估计量的性质
17.10 面板数据回归:一些总结性评论
17.11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18章 生存分析
18.1 一个阐释性的例子:建立累犯期间模型
18.2 生存分析的相关术语
18.3 建立累犯期间模型
18.4 指数概率分布
18.5 Weibull概率分布
18.6 比例风险函数模型
18.7 要点与结论
习题
第19章 随机回归元与工具变量方法
19.1 内生性的问题
19.2 关于随机回归元的问题
19.3 回归元与误差项存在相关关系的原因
19.4 工具变量法
19.5 IV的蒙特卡罗模拟
19.6 一些阐释性例子
19.7 数值实例:美国青年的收入与教育程度
19.8 在IV估计下的假设检验
19.9 回归元内生性检验
19.10 如何查明一个工具变量是弱的还是强的
19.11 多个工具变量的情形
19.12 包含多个内生回归元的回归
19.13 要点与结论
习题
附录1 本书使用的数据集
附录2 统计学附录
术语表

前言/序言


深入探索宏观经济运行的奥秘:一部聚焦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的权威著作 图书名称: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再平衡: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与挑战》 作者: 王建国 教授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再平衡: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与挑战》并非一部单纯回顾历史的著作,而是一部立足于深厚实证分析,着眼于未来结构性转型的权威性研究报告。本书系统梳理了自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经济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重点剖析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政府的制度创新、要素的重新配置,以及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非凡韧性与适应能力。 全书分为五个核心部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复杂性的多维视角。 第一部分:制度变迁与增长的初始动力(1978-1992)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如何通过一系列关键性的制度设计,成功激发了社会生产力。作者跳出了传统“休克疗法”的二元对立叙事,转而聚焦于“增量改革”的智慧。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远影响: 详细分析了土地制度改革如何释放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并为乡镇企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农村改革不仅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更是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 价格双轨制的功与过: 通过对微观企业行为的计量分析,本书揭示了价格双轨制在特定历史阶段对资源配置的“激励效应”与“寻租风险”,并探讨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如何为后续的财政分权奠定基础。 “引进来”的战略部署: 重点分析了设立经济特区在制度试验、资本吸引和技术溢出方面的战略意义,强调特区作为“试验田”对全国改革的示范作用。 第二部分:融入全球化与要素驱动的加速期(1993-2007) 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体系的关键时期。本书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学模型,解析了中国如何成为“世界工厂”。 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 摒弃了简单的低成本竞争论,本书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边境数据,展示了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尤其是劳动力和资本积累)如何动态地支持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知识溢出效应: 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量化了FDI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管理经验吸收的正面影响,并讨论了如何防范过度依赖外部技术的风险。 “世界工厂”的代价: 客观评估了这一高速增长模式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源消耗以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后续的结构调整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经济再平衡:从投资驱动到消费拉动(2008-2015) 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投资边际回报递减的挑战,中国经济的内在调整需求日益迫切。本书将此阶段定性为“增长范式的切换期”。 “四万亿”刺激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期遗留问题: 精确测算了财政扩张对稳定增长的贡献,同时也剖析了由此带来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积聚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收入分配与消费升级的博弈: 运用基尼系数的追踪数据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分析,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提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化。 服务业的崛起与结构升级的瓶颈: 详细分析了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并指出了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关键服务领域,政府管制壁垒对效率提升的制约。 第四部分:新常态下的结构性挑战与供给侧改革(2016至今) 本书的重点聚焦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即“速度”让位于“质量”的转型阵痛。 “三去一降一补”的实施效果评估: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对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政策进行了案例研究,评估了其对市场集中度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深水区: 重点剖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障碍,以及如何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沉睡的”要素红利。 创新驱动战略的微观基础: 考察了研发投入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具活力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特别是对硬科技领域的政策支持逻辑进行了推演。 第五部分:面向未来的韧性与全球角色重塑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本书最后部分展望了中国经济的未来路径,强调“韧性”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核心能力。 宏观审慎框架的构建: 分析了金融风险的跨周期管理,包括影子银行的监管、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路径。 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提出了超越GDP的衡量标准,强调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公平和技术自主性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权重。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探讨了“双循环”战略背后的深层逻辑,即在保障国内市场稳定性的同时,如何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与规则制定。 本书特色: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严谨的实证方法和对中国情境的深刻理解。作者整合了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辅以大量的官方统计数据、行业调查报告以及作者团队多年来积累的调研资料,确保了分析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政策制定者、经济学者、商界领袖乃至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国际读者而言,这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它描绘的不是一个简化的经济神话,而是一个在复杂制约下不断寻求最优解的、充满活力的经济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解构复杂的经济现象,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和统计方法来描绘经济世界的运行轨迹。我被书中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尽的案例分析深深吸引,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思维的洗礼。我尤其想深入学习的是书中关于因果推断的部分,这对于理解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同时,书中对各种计量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的深入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帮助我更好地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工具来分析问题。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宝典,更是培养我成为一个更具批判性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学研究者的重要基石。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自信、更深入地理解和解释那些纷繁复杂的经济现实。

评分

自从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殿堂,这里的空气都弥漫着严谨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经济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是感觉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本书的出现,似乎就为我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书中是如何将那些看似枯燥的统计学原理,与真实的经济世界巧妙地联系起来的。尤其是那些关于模型设定、参数估计、以及假设检验的章节,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系统性的指导,从而真正掌握运用计量工具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书中提到的“实践”部分,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我想看到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难题,而不是纸上谈兵。这本书的出版背景,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权威性充满了信心,相信它一定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让我对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仿佛打开了全新的维度。它的内容逻辑严谨,从最基础的统计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模型等等,每一步都衔接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像是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在前进。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解释各种统计假设和检验方法时所做的细致阐述,这对于我理解计量模型是否适用以及结果是否可靠至关重要。更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并未止步于理论的罗列,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实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计量经济学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强大力量。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方法论,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指明了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细致地教导我如何去“看懂”经济数据背后的故事,如何去构建模型来验证假设,从而更理性、更科学地做出判断。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折服,这绝非一本浮光掠影的通俗读物,而是实打实地蕴含着深厚学识的“硬核”教材。它的装帧设计透着一股沉稳大气,封面上“经济科学译丛”的字样,也暗示着这是一部引进的、经过精心打磨的国际化著作。我一直觉得,想要真正理解经济学的奥秘,就必须深入到计量方法的核心,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复杂的计量模型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它是否能够帮助我摆脱对统计软件的盲目依赖,而是真正掌握分析的逻辑和原理?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我更是充满了期待。理论的讲解固然重要,但如果能结合实际的经济数据和研究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那将是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这本书,我感觉它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在引导我进行一次系统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经济学思维训练,我已准备好迎接这场知识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从封面设计到纸张质感,都透露着一股严谨扎实的学术气息。拆开包装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被那清晰的字体和规整的排版所吸引。作为一名对经济学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既能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又能窥见现实世界应用的书籍。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此而生,它不仅承诺了“原理”的深度,更在“实践”二字上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计量方法的讲解,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如何运用统计工具来分析经济现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理论。这本书所承载的“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身份,更是让我对其内容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它一定经过了严格的评审和筛选,能够为我提供权威、可靠的知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更广阔经济学世界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这扇窗,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去解答那些萦绕在我心中的经济学疑问。

评分

挺好的,是正品,和商场的一样,很实惠,618活动力度很大,物流也快

评分

《巴黎伦敦落魄记》、《通往威根码头之路》与《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这三部纪实作品就是奥威尔在人生和思想的重要关口留下的三个足印。从中,我们不难读出《一九八四》中某些似曾相识的场景与情感碎片,虽然经过了重重转换。它们共同构成了解读这位先知思想历程的一把钥匙。

评分

很好,有塑封,二 十 七块买的,很划算

评分

书的质量没的说,满分。内容,先看了三章,第一遍略微费脑力,其实不难,多看几遍无非就是简单逻辑的抽象表达。正如小封皮说的,本书阐述的是一整系列的方法工具,所以有的时候不必要深究背后之理论,正如不必深究苹果主板芯片的原理和技术,只需要用好它给我们的方法即可。

评分

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帮同学购买,期待他的成功,对于即将读博的他,希望此书助他一臂之力!

评分

终于买到Elhorst的书了,点赞

评分

书很好,是正版,京东送货上门,还有优惠券可以用,比起去书店买要实惠,非常满意,推荐大家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