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科学经典名著:昆虫记》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名著,其中部分章节被选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这部作品的巨大成功,主要得益于法布尔将其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能力与“现场直播”式的生动写作能力完美结合。1875年,法布尔满怀“对科学真理的热情”,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举家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1880年,法布尔又在当地置办了一处“荒石园”,在那里开始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法布尔用自己独有的“法布尔风格”,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他对昆虫生活的细致观察,征服了全世界读者。他将昆虫的生活以及为繁衍种族进行的斗争和人性世界相联系,通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传世佳作。这是“虫虫世界”中的荷马史诗,更是文字的舞蹈、生命的呼喊、童年的重现。《昆虫记》共有十卷,本书精选其中的经典部分,配以原版精美彩色插图,将法布尔对科学真理的挚爱、将其对自然的独到理解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其巨著《昆虫记》闻名于世。该书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被翻译成多种不同语言,风靡全球。法布尔自幼家境贫寒,基本上是自学成才,凭着自己“对科学真理的热情”慢慢走上科学之路。他一生涉猎广泛,不但有“现代昆虫学之父”的美誉,在物理学、化学、植物学领域也是硕果累累,同时还是一位广受欢迎的教师。
第一章 我的工作和我的工作室
第二章 圣甲虫
第三章 蝉
第四章 螳螂
第五章 萤火虫
第六章 泥水匠蜂
第七章 被管虫
第八章 西班牙蜣螂的自我奉献
第九章 两种稀奇的蚱蜢
第十章 黄蜂
第十一章 蛴螬历险记
第十二章 蟋蟀
第十三章 西西斯
第十四章 天牛
第十五章 蝗虫
第十六章 炭疽蝇
第一章 我的工作和我的工作室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天赋。有时这些天赋似乎来自祖先的遗传,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很难追溯其来源。一个牧羊人数着小石子取乐儿,用石子做做计算。他后来成了一位神奇的速算者,最终成为一名数学教授。另一个小孩,刚好是贪玩的年纪,他却离开做游戏的小伙伴们,独自倾听着一场想象中神秘音乐会的管风琴演奏。他有音乐方面的天赋。第三个孩子—他还很小,或许吃面包时还常常“不可避免”地把果酱抹在脸上,但却痴迷于捏泥巴,那些泥巴作品还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呢。如果幸运的话,他将来会成为一位著名的雕塑家。
我知道议论别人是件招人讨厌的事儿,但请允许我在此做这样一个铺垫,以便介绍下我自己和我的研究工作。我从小就沉迷于自然万物,但是如果认为我观察植物和昆虫的喜好继承自祖先,就未免有些可笑了。因为我的祖辈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见识不多的乡下人,他们关注的就只有自己养的牛羊。我的四位祖辈中唯一一个翻过书的,也认不得几个字。可以说,我没有受过任何系统的科学训练。在没有老师、没有指导者、常常没有书可读的情况下,我一直不停地追寻着前方的目标:为人类研究昆虫的科学史增添几页我的见解。
回想起我的童年—唉,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瘦小的我最为骄傲的两件事是:拥有第一条背带裤和学习识字入门的字母表。我还清楚地记得找到第一个鸟巢、采到第一朵蘑菇时那份喜悦的心情。记得有一天,我去攀登离我家很近的一座山。那座山的山顶上有一排树木,很早以前我就对它们起了浓厚的兴趣。从我家的小窗望去,那排树木头顶着蓝天,或随风摆动,或在雪中狂舞,真想凑近看看它们。那次“探树”之旅相当漫长……是啊,那时我的腿还很短。整个登山过程十分缓慢,单调而沉闷,那长满草的山坡就像尖屋顶那样陡峭。
……
我给这本书打五星,但我要强调,这不是一本适合“快速阅读”的书籍。它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消化。我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读完,因为我常常会在读到一个新的物种介绍时,就停下来,去搜索相关的纪录片或者在自家的后院进行短暂的“模仿观察”。作者在描述蜜蜂的“舞蹈语言”时,那种精确到角度和时间长度的描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仿佛他本人就缩小到了蜜蜂般大小,亲身参与了那场信息交流。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自然界中残酷的一面,比如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永恒较量,但它处理得极其冷静和客观,展现了自然法则的冷峻美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伪装艺术”的那几章,简直就是生物界的魔术表演,让人拍案叫绝。全书洋溢着一种对未知事物探索的纯粹热情,这种热情是会感染读者的,让你也想放下手机,重新拿起放大镜,去探索这个我们脚下正在发生的奇迹世界。
评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的散步路线和频率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前只是为了锻炼,现在更像是一场有目的的探险。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将科学的严谨与诗意的想象完美结合。比如,他对某种夜行动物行为的描述,充满了悬疑片的紧张感,让人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涉及了生态学、行为学、分类学等多个领域,但由于作者的引导,这些知识点像是被巧妙地编织进了一张生动的故事网中,而非孤立的知识点堆砌。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不那么吸引人”的昆虫时所展现出的公正态度,他从不偏爱那些颜色艳丽的蝴蝶或威武的甲虫,而是用同样的细腻笔触描绘那些不起眼的螨虫和白蚁。这种对所有生命形态一视同仁的尊重,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源泉,更是一堂关于谦逊与尊重的生命教育课。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是顶级的,拿在手里感觉非常“有分量感”,绝对是书架上的亮点。但抛开外在,其内容本身的魅力才是持久的。它成功地做到了“化繁为简,寓深于浅”。很多复杂的生物学概念,比如信息素的化学作用、趋光性背后的神经机制,都被作者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来类比解释,让人茅塞顿开。我发现这本书最适合的阅读场景是安静的午后,配上一杯热茶,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慢慢品读。它会让你对时间的感知产生微妙的变化,因为你完全沉浸在了那些昆虫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周期之中。读完后,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我们人类的“文明”在自然史的长河中,究竟算是一个长久的存在,还是如同某些昆虫的生命一样,只是一瞬间的闪光?这种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宏大反思,是很多纯粹的学术书籍难以提供的体验。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式,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也温柔地重塑了我的世界观。
评分这本关于自然界奥秘的精装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知识分量。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读物,但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细腻入微的观察和充满激情的笔触所吸引。他不仅仅是在记录昆虫的形态和习性,更是在描绘一个与我们并存却常常被忽视的微观世界。记得有一次,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描述去观察一只蚂蚁搬家,那种专注和坚持,让我对这些小生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意。书中对不同昆虫社会结构、繁殖方式的探讨,简直像在讲述史诗般的故事,充满了生存的智慧和残酷的竞争。特别是对于某些昆虫为生存而展现出的“工具使用”能力,让我不禁反思,我们人类自诩为地球的主宰,是否对其他生命形式的智能估计不足?这本书的插图和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即便是复杂的生物学名词,在清晰的图解辅助下也变得易于理解,非常适合科普爱好者和初级生物学习者入门。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通往自然深处的桥梁,让我从此看花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完全是冲着它的“经典”名号去的,毕竟这个系列的名声在外。然而,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那种近乎哲学层面的思考深度。作者总能从观察一只甲虫蜕皮、一只蜘蛛结网的微小细节中,提炼出关于生命、死亡、进化和时间流逝的宏大命题。它不是简单的科普,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随笔集,只不过它的主角是那些拥有六条腿的生物。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田野调查精神,那种为了一个微小的发现,可以忍受恶劣天气和蚊虫叮咬的执着,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治学态度。读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生态链条中平等的一环。书中的语言风格充满了文学性,句子结构复杂而富有韵律感,读起来像是在品味陈年的美酒,需要细细咂摸才能体会其醇厚。对于那些追求知识深度和人文关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佳作。
评分正版昆虫记,孩子喜欢阅读
评分不错的书,活动购买的,个人推荐这套。
评分非常好,包装细致,物美价廉。
评分质量不错,经常购买他家的东西。
评分没法不喜欢《昆虫记》,没法不喜欢法布尔,任何一个关注人类以外的事物的人都叫我喜欢。尤其让我喜欢的是他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质疑,我以为那已经是真理,竟然不知道原来也是可以质疑的,真蠢。厌恶进化论已经有些时日了,遇到法布尔,才得以解脱。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书,但是现在市面的版本有好多种,让人挑的眼花缭乱,弄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原版。这本似乎也不是原版的,但是比较适合孩子阅读。
评分法布尔是清贫的,他只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一块地,这就是我的梦想。哦,一块不要太大,但四周有围墙,不会有公路上的各种麻烦的土地;一块日晒雨淋,荒芜不毛,被人抛弃却被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所钟爱的土地。在那里,我可以不必担心过路人的打扰,与砂泥蜂和泥蜂交谈,这种艰难的对话......无需耗费时间的远行,无需急不可待的奔走......”可惜直到将近六十岁时他才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实验室,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他说:“愿望是实现了,只是迟了一点啊,我的美丽的昆虫!我很害怕有了桃子的时候,我的牙齿却啃不动了。”——原来世人的冷漠和愚昧是遗传的。
评分孩子不感兴趣,买了没怎么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