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住院医师、低年资主治医师及实习医师
《临床医师诊疗丛书: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共两篇,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体检方法、常见症状与综合征、各种辅助检查、诊断原则、各种治疗方法、各系统疾病及诊疗。附录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临床分级和评分标准,以便于查找。《临床医师诊疗丛书: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第二版增加了新内容,是临床医师理想的工具书,也可供本专科生、临床研究生、进修医师参考和查阅。
内容简介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分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体检方法、常见症状与综合征、特殊检查方法、诊断技术及定位诊断;各论详细介绍了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书末附有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意识障碍、肌张力增高、帕金森病病情分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以及癫痫发作的分类。
目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病史采集及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神经系统检查(1)
第一节 病史采集(1)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检查(2)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综合征(30)
第一节 头痛(30)
第二节 眩晕(36)
第三节 晕厥(40)
第四节 昏迷(45)
第五节 瘫痪(51)
第六节 抽搐(56)
第七节 肌萎缩(67)
第八节 颅内压增高(71)
第九节 颅内低压综合征(78)
第十节 痴呆(82)
第十一节 吞咽困难(89)
第十二节 瞳孔异常(92)
第十三节 睡眠障碍(97)
第十四节 共济失调(102)
第十五节 呼吸肌麻痹(103)
第十六节 步态异常(110)
第十七节 运动障碍(115)
第十八节 精神症状(120)
第三章 特殊检查方法(125)
第一节 失语症检查法(125)
第二节 智能、失认、失用检查法
第三节 前庭功能检查法
第四节 昏迷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法
第五节 神经心理学评定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技术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 脑电图检查
第三节 肌电图
第四节 诱发电位
第五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第六节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第七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第八节 组织活检
第九节 基因诊断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
第一节 溶栓治疗
第二节 血浆交换疗法
第三节 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疗法
第四节 神经封闭疗法
第五节 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第六节 基因治疗与干细胞移植治疗
第七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第八节 心理治疗
第二篇 各 论
第七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 脑神经疾病
第二节 脊神经疾病
第八章 脊髓疾病
第一节 脊髓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脊髓血管疾病
第三节 脊髓变性疾病
第四节 脊髓压迫症
第五节 脊髓损伤
第六节 放射性脊髓病 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分类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四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五节 高血压脑病
第六节 颅内动脉瘤
第七节 颅内血管畸形
第八节 脑动脉炎
第九节 其他动脉疾病
第十节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第十一节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第十章 颅内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脑膜炎
第二节 脑蛛网膜炎
第三节 脑炎
第四节 脑脓肿
第五节 脑寄生虫病
第六节 神经梅毒
第七节 艾滋病神经系统损害
第八节 prion病 第十一章 颅内肿瘤 第十二章 颅脑损伤
第一节 脑震荡
第二节 脑挫裂伤
第三节 硬膜外血肿
第四节 硬膜下血肿
第五节 脑内血肿
第六节 颅脑损伤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防治 第十三章 脑部发作性疾病
第一节 癫痫
第二节 偏头痛
第三节 发作性睡病 第十四章 锥体外系疾病
第一节 帕金森病
第二节 舞蹈病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四节 其他锥体外系疾病 第十五章 脱髓鞘性疾病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第三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第四节 弥漫性硬化
第五节 Balo同心圆性硬化
第六节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
第七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第八节 脑白质营养不良 第十六章 脑变性疾病
第一节 Alzheimer病
第二节 多系统萎缩
第三节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第四节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第五节 Hallervorden-Spatz病
第六节 Friedreich共济失调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第一节 先天性疾病
第二节 遗传性疾病 第十八章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
第二节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第三节 代谢性肌病
第四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第五节 先天性肌病
第六节 肌强直症
第七节 内分泌性肌病
第八节 炎症性肌病
第九节 其他肌病 第十九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间脑病变
第二节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第三节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第二十章 神经系统中毒和物理损害
第一节 食物中毒
第二节 药物中毒
第三节 农药中毒
第四节 工业中毒
第五节 醇中毒
第六节 一氧化碳中毒
第七节 生物毒素中毒
第八节 热损伤
第九节 电击伤
第十节 减压病 第二十一章 某些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一节 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第二节 肺性脑病
第三节 肝性脑病
第四节 肝性脊髓病
第五节 尿毒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六节 透析性脑病
第七节 白血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八节 恶性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症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九节 POEMS综合征
第十节 血卟啉病
第十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十二节 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十三节 维生素缺乏神经损害
第十四节 破伤风
第十五节 白喉
第十六节 低血糖性脑病
第十七节 缺氧性脑病
第十八节 药物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第十九节 药物依赖与戒断综合征 第二十二章 神经症
第一节 焦虑症
第二节 强迫性神经症
第三节 抑郁性神经症
第四节 癔症
第五节 神经衰弱 第二十三章 精神疾病
第一节 人格障碍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第三节 情感性障碍
第四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附录
附录一 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附录二 意识障碍的评分标准
附录三 肌张力增高评分标准
附录四 帕金森病病情分级评分标准
附录五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附录六 癫痫发作的分类
前言/序言
神经系统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前沿 本书致力于为广大神经科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平台,聚焦于那些挑战诊断、复杂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我们旨在汇聚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经验与诊疗技术,帮助医生们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临床实践时,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优化患者的预后。 第一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诊断与精准治疗 在本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在分子层面上的最新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精准治疗策略的进展。 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 聚焦于亨廷顿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遗传性共济失调等常见及罕见遗传性神经病。详细介绍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全外包组测序(WES)、全基因组测序(WGS)以及针对特定基因的靶向测序。深入剖析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之间的关系,探讨基于基因型指导的治疗策略,例如针对SMA的基因替代疗法(如Spinraza)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基因诊断指导患者管理,包括预后评估、家系咨询以及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 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与免疫疗法: 重点关注多发性硬化症(MS)、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自身免疫性脑炎等。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系统介绍目前已批准和正在研发的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以及靶向性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奥法木单抗、乌帕替尼等)的临床应用、疗效、安全性及监测要点。特别强调个体化免疫治疗的选择,如何根据患者的疾病活动度、MRI病灶特征、血清学指标以及对既往治疗的反应,制定最优的免疫治疗方案。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与靶向治疗: 涵盖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深入解析淀粉样蛋白、tau蛋白、α-突触核蛋白等关键病理蛋白的错误折叠、聚集与传播机制。介绍目前针对这些病理靶点的新型药物,例如抗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如Aducanumab、Lecanemab)在AD治疗中的前景与挑战,以及针对α-突触核蛋白聚集抑制剂、 tau蛋白磷酸化抑制剂的研发进展。此外,还将探讨神经保护剂、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基因治疗在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神经肿瘤的分子分型与精准靶向治疗: 重点关注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等。介绍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神经肿瘤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例如IDH突变、1p/19q共缺失、TERT启动子突变等预后及治疗指导意义。系统梳理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VEGF抑制剂、BRAF抑制剂在神经肿瘤中的应用,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部分神经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强调多学科协作(MDT)在神经肿瘤精准治疗中的重要性,包括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的紧密配合。 第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与电生理诊断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聚焦于先进影像学技术和精细电生理评估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关键作用,提供更深入、更精细的诊断思路。 高场强MRI与PET/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前沿应用: 深入讲解7T MRI、超高场MRI在诊断早期病变、微小病灶、复杂血管结构中的优势,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灌注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功能影像技术在评估脑白质损伤、脑缺血、脑出血、血管畸形等方面的精细应用。详细介绍FDG-PET、Amyloid PET、Tau PET在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等退行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PET/CT在神经肿瘤分期、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的作用。 脑电图(EEG)与脑磁图(MEG)在癫痫与睡眠障碍中的精准定位与评估: 详细阐述高密度EEG、视频脑电图在复杂癫痫发作类型识别、发源定位以及术前评估中的精细化应用。介绍脑磁图在癫痫灶定位、研究大脑皮层功能组织方面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无法通过EEG精确定位的病例。探讨睡眠多项生理监测(PSG)在不同类型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不安腿综合征等中的应用,并结合EEG参数进行更细致的评估。 肌电图(EMG)与诱发电位(EP)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深度分析: 聚焦于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病、肌源性疾病等。深入讲解不同类型的EMG检测技术,如神经传导速度(NCV)、针极肌电图(SEMG)、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等,如何帮助区分轴索性损伤与髓鞘损伤,以及对神经肌肉接头功能进行评估。详细介绍视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评估视觉通路、听觉通路、体感通路功能以及定位损伤部位中的精细化应用。 经颅多普勒(TCD)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在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评估中的综合应用: 介绍TCD在评估颅内血管狭窄、动脉痉挛、脑死亡诊断以及监测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深入探讨fMRI在研究大脑认知功能活动、静息态网络连接、以及在脑肿瘤术前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并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相结合,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第三部分: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综合诊疗策略与管理 本部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应对复杂、罕见、多系统累及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系统性诊疗思路和前沿管理策略。 难治性癫痫的综合评估与个体化治疗: 深入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定义、评估方法,以及手术治疗(如致痫灶切除术、离断术、迷走神经刺激术)与神经调控技术(如脑深部电刺激DBS、闭环神经刺激)的应用指征、疗效与风险。介绍生酮饮食、离线饮食等非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抗感染策略: 重点关注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炎等。强调早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包括脑脊液检测、PCR、基因测序技术)对于指导抗感染治疗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不同病原体对应的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及监测要点。 复杂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与抗栓策略: 聚焦于脑动脉瘤、颅内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AVM)、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等。详细介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如血管内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治疗、射频消融等,以及其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管理。系统梳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溶栓、介入取栓的适应症、时机选择与技术要点,以及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在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中的个体化应用。 神经系统罕见病与少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挑战: 涵盖如朊病毒病、某些代谢性脑病、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等。强调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家族史询问,结合精准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电生理评估,以及基因检测,来识别这些罕见疾病。讨论针对某些罕见病,尽管治疗选择有限,但通过支持性治疗、对症治疗以及参与临床试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性。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与长期管理: 关注中风后遗症、创伤性脑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康复介入。详细介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认知康复等综合康复模式的应用。讨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并发症管理(如疼痛、痉挛、尿失禁、抑郁焦虑等)、社会支持以及生活质量提升的策略。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在神经病学各个亚专业领域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他们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临床视角,为您呈现最前沿、最实用、最权威的诊疗信息。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更好地应对神经内科领域的挑战,为您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