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图(1:3300000) [Map of China]

中国全图(1:3300000) [Map of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图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地图
  • 中国
  • 全图
  • 比例尺
  • 地理
  • 参考书
  • 国家地理
  • 地图集
  • 1:3300000
  • 中国地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747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167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Map of China
开本:其他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旅游信息丰富,涵盖了该省区更重要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区

内容简介

  《中国全图(1:3300000)》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常简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分别与亚洲的十余个国家接壤,并隔黄海、东海、南海分别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际管辖范围包括中国大陆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国土面积960余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全球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与之相适应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全国使用统一的时区,即东经120度的东八时区(UTC+8)。

作者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专业级别的地图出版社,是编制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的专业机构,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历史、地理、交通、旅游类地图,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品牌产品,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中国地图出版社已出版地图、书刊8000多种,发行量超过了101亿册(幅),编制出版了许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图。

目录

中国全图
南海诸岛

前言/序言


《中国全图(1:3300000)》 编撰说明与地图内容概述 引言 《中国全图(1:3300000)》是一部以中国陆地疆域为核心,全面、准确、精细地展示中国地理面貌的综合性地图集。本图集以1:3300000的比例尺,将广袤的中国大地浓缩于纸面,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而又详实的中国地理信息概览。本图集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地理要素,更融入了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旨在成为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地图精品。 编撰宗旨与设计理念 本图集编撰的宗旨在于: 1. 科学严谨: 严格遵循国家地理信息测绘的最新标准和法规,确保地图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数据来源经过多方核实,力求精准无误。 2. 全面客观: 覆盖中国大陆及周边部分重要地理区域,展现多样的地貌特征、水系分布、交通网络、行政区划以及重要居民点等。力求客观反映中国国情,避免任何主观臆断或不实信息。 3. 信息丰富: 在精细展现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经济信息,如交通干线、重要城镇、产业分布、旅游资源等,为读者提供多维度的认知视角。 4. 视觉友好: 采用科学合理的地图投影方式,优化色彩搭配与符号系统,使地图信息清晰易读,视觉效果舒适,同时兼具一定的艺术美感。致力于让读者在阅读地图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5. 时效更新: 紧跟中国发展步伐,及时纳入最新行政区划调整、交通线路建设、城市发展等最新地理信息,确保地图的时效性。 地图内容构成与详细解析 本图集在1:3300000这一比例尺下,充分利用了地图的承载能力,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与标注: 一、 自然地理要素 1. 地形地貌: 等高线与晕渲: 以精密的等高线系统勾勒出中国大地波澜壮阔的地形轮廓,包括雄伟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兴安岭、长白山脉、秦岭、大别山、武夷山、南岭等)、广阔的平原(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高原(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丘陵和沙漠等。采用地形晕渲技术,通过阴影的明暗变化,生动地表现地表起伏的形态,使立体感更加强烈,即便不熟悉等高线符号的读者也能直观地感知地势的起伏。 海拔标注: 对主要山峰、高原边缘、盆地底部等关键地点进行海拔标注,提供精确的高度数据,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区域的相对高差。 水系分布: 河流: 详细标注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如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嫩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赣江、湘江、汉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河流的宽度和颜色区分主次,水系走向清晰流畅。 湖泊: 标注重要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纳木错、色林错、博斯腾湖等。湖泊的边界清晰,面积比例准确。 水库与湿地: 部分重要的水库和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区域也会有所标注,体现水利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 海岸线与岛屿: 精确描绘中国大陆曲折的海岸线,并标注主要的港湾、海峡和半岛,如渤海湾、黄海、东海、南海、胶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等。同时,清晰列出重要的岛屿,如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包括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明确我国的海疆疆域。 地质构造(选录): 在适当的位置,可能标注一些重要的地质构造带或断裂带,以辅助理解地貌的成因。 2. 气候与植被(间接体现): 气候区划分(隐含): 通过对不同地区降水量、气温等自然条件的展现(如河流的丰枯、植被的分布),间接体现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高原高山气候等。 植被类型(间接体现): 通过对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不同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如东北的森林、内蒙古的草原、西北的荒漠等。 二、 社会经济要素 1. 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 以清晰的界线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边界,并列出其名称。 地级市、县级行政单位(部分): 根据比例尺的限制,重点标注重要的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部分区域可能进一步标注县级行政单位,展示国家层面的行政管理体系。 特别行政区: 明确标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 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 标注中国主要的铁路线路,包括高速铁路、普通铁路等。通过不同线型、颜色和粗细区分不同等级的铁路,并标注主要站点。例如,京广线、京沪线、京哈线、陇海线、兰新线、川藏线、青藏线等国铁骨干网。 公路: 绘制密集的公路网络,重点标注国道主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G字头)及部分重要的省道。高等级公路采用醒目的线型和颜色,方便识别。 航空: 标注主要的民用航空机场,并以机场符号区分其重要程度。 水运: 标注重要的内河航道和沿海港口,如长江黄金水道、珠江航道及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天津港、青岛港等。 3. 居民点与城市: 城市等级划分: 以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圆点或方块表示城镇,根据人口规模、经济地位和行政级别,明确区分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以及重要的城镇。 首都标注: 醒目标注首都北京。 经济中心: 重点突出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人口密集区: 城市符号的密集程度间接反映了人口的分布格局。 4. 重要经济区与产业分布(选录): 工业基地: 在地图上可能以特定符号或颜色标注一些重要的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 能源基地: 标注主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产区或能源输送枢纽。 农业区: 描绘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特色农产品产区等。 旅游资源: 标注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等,如故宫、长城、兵马俑、桂林山水、张家界、九寨沟、黄山等,提升地图的文化与旅游价值。 5. 特殊区域与地标: 边境线: 明确标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陆地和海洋边界线。 自然保护区: 标注部分国家级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文化遗产: 标注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 三、 地图要素的标准化与可视化 1. 比例尺: 1:3300000。这意味着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300000厘米,即33公里。这个比例尺既能保证信息的精细度,又能将整个中国大陆完整地呈现在一张或数张连续的地图上,便于读者进行宏观的地理认知。 2. 投影方式: 采用科学且适合中国国土范围的地图投影方式,以减小地图变形,确保地理位置和距离的相对准确性。 3. 图例(Legend): 附有详尽的图例,解释地图上使用的各种符号、颜色、线型和注记的含义,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地图信息。图例本身也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清晰度和完备性直接影响地图的可读性。 4. 注记(Annotation): 地名、水系名、山脉名、行政区划名等采用清晰、规范的字体进行标注。对于重要地点,会提供更详细的地理信息或简要说明。注记的字体、大小、颜色会根据其重要性和所处的位置进行优化,以避免遮挡其他信息,并提高辨识度。 5. 色彩运用: 合理运用色彩来区分不同的地理要素,如用蓝色表示水域,用绿色表示平原或较低海拔区域,用棕色或黄色表示山地高原,用灰色或特定颜色表示行政边界等。色彩的搭配既要满足功能性需求,也要兼顾视觉美感,使地图整体和谐统一。 使用价值与目标读者 《中国全图(1:3300000)》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适用于以下各类读者: 学生与教育工作者: 是学习中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知识的必备辅助工具。 科研人员与学者: 为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持。 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 在进行区域规划、项目选址、市场分析、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商务人士与投资者: 了解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交通网络及资源分布,为商业活动提供信息。 旅游爱好者: 规划旅行路线,了解目的地地理环境、交通便利性和周边景点。 广大关心中国发展的社会大众: 提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知,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地理格局。 结语 《中国全图(1:3300000)》不仅仅是一张地图,它承载的是对中国大地细致入微的描绘,是国家地理信息测绘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连接读者与这片广袤土地的桥梁。我们力求通过这份地图,让每一位使用者都能更清晰、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感受中国之美,理解中国之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份《中国全图(1:3300000)》地图,简直就是我近期最惊喜的发现!作为一个对中国地理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份足够详尽,又能方便携带的地图,能够让我随时随地“神游”祖国的大好河山。收到这本书(其实更像是一本尺寸适中的地图册)后,我的眼睛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这幅图的精细程度。虽然比例尺是1:3300000,但你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省份的边界线,甚至一些主要的城市和它们之间的交通网络也标注得一清二楚。我尤其喜欢的是它对山脉和河流的描绘,那些蜿蜒曲折的线条,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地理的起伏和生命的脉动。翻开它,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广阔土地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找出了我曾经去过的地方,看着地图上熟悉的标记,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然后,我又将目光投向那些我一直想去但还未曾踏足的角落,那些遥远的边疆、神秘的西部,地图上闪烁的城市名称,都激起了我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是我心中那份对未知世界憧憬的具象化。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旅途中,它将成为我最可靠的指南,带我穿越山川,领略风情。

评分

收到《中国全图(1:3300000)》这本书(或者说是地图集),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和“信息密度”。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平日里接触各种信息,但很少有一份材料能够如此系统、清晰地将中国的全貌呈现在我面前。我首先是被它的整体布局所吸引。整幅地图的设计,我感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不仅仅是一堆线条和文字的堆砌,而是试图通过一种有条理的方式,来呈现中国的地理信息。省份的划分、主要城市的位置、重要的河流湖泊,都以一种相对均衡的方式分布,既不会显得拥挤,也不会显得空旷。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观察那些我不太熟悉的地区,比如西北的戈壁、东北的林海、西南的高原。通过地图上的标注,我能大致了解这些地区的地理特征,也能感受到中国地域的辽阔和多样性。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它对交通网络的描绘,密密麻麻的公路和铁路,就像是国家的血脉,将各个角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让我对中国的整体发展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份地图,更是一份关于中国地理格局和发展脉络的“沉浸式体验”。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这本地图册,名为《中国全图(1:3300000)》,而它给我的感觉,远不止是一张地图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视觉盛宴”,将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以一种极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我首先被吸引的是它的整体构图和色彩运用。整个中国的轮廓被勾勒得清晰而富有力量,各个省份的划分界限分明,色彩的搭配既不会过于单调,也不会显得杂乱,反而有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当我仔细观察细节时,更是惊叹不已。那些标注出来的县城、乡镇,以及密密麻麻的公路、铁路网,简直就是国家发展脉络的生动写照。我常常会花上很长时间,仅仅是跟着一条条看不见的“脉络”去想象,想象着火车在广袤的大地上驰骋,想象着车辆在蜿蜒的山路上穿行,想象着无数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地理标志,比如长江、黄河的源头,喜马拉雅山脉的巍峨,东海、南海的浩渺,地图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清晰的标注。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地理信息,更是一次关于国家实力、地理格局和人文历史的深度思考。

评分

这份《中国全图(1:3300000)》在我看来,绝对是一份值得细细品味的“纸上旅行指南”。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对生活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享受通过它来“认识”中国。它的尺寸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需要的时候可以轻松取阅,展开后占据的空间也不会太大,非常人性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标注的细节。我不是那种只会看省会城市的人,我喜欢挖掘一些小地方,比如一些不知名的河流、一些隐藏在山脉中的小镇。这张地图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能清晰地标出许多县级行政单位,甚至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这让我的“纸上探索”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我常常会指着地图上的一些地点,然后去想象那里的生活,那里的风土人情。例如,我看着地图上蜿蜒的长江,会想象它流经大江南北的壮丽景象;我看着标注的山脉,会好奇那里是否有着未被开发的自然风光。这种通过地图来引发联想的能力,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它让我觉得,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和可能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和地理都有些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最近偶然翻阅了这本《中国全图(1:3300000)》,说实话,它的出现,真的给我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触动。首先,我关注的重点是它所承载的“信息量”和“表达方式”。这张地图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地名和地理特征,它通过比例尺和精细的标注,让我能够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的整体疆域,去感受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我特别喜欢它对于行政区划的标注,每一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边界都清晰可见,这让我很容易就能理解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同时,我也注意到它在地形的呈现上,虽然不是等高线图,但通过颜色和阴影的巧妙运用,已经能够大致勾勒出山脉、高原、盆地等地貌特征。这对于我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比如为何南方多水网,北方多平原,以及西部为何多山地,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当我看到地图上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西安、洛阳、南京的时候,总会联想到它们曾经辉煌的过去,地图上的坐标,似乎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我感受到一种时空的穿越感。

评分

大小正合适,就是配送不好

评分

不错,好用!

评分

一直支持!

评分

给儿子学地理用的,很大很详细

评分

很大一张,但是折叠的过程中地图已经坏了

评分

非常喜欢,这是第三张了,买来送朋友和珍藏

评分

非常喜欢,这是第三张了,买来送朋友和珍藏

评分

超大,很清晰,非常喜欢,值得一买。

评分

不错,好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