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循環農業模式與技術手冊》,本書主要內容:一、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模式;二、農村沼氣循環利用模式;三、優勢農産品生産加工循環模式;四、節約集約型循環農業模式;五、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模式;六、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模式;七、休閑觀光農業模式;八、綜閤性循環農業模式等主要模式。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農作物秸稈綜捨利用梗式
一、農作物秸稈綜閤利用基本知識
1. 什麼是秸稈綜閤利用?
2. 什麼是秸稈肥料化利用?
3. 什麼是秸稈飼料化利用?
4. 什麼是秸稈基料化利用?
5. 什麼是秸稈原料化利用?
6. 什麼是秸稈燃料化利用?
二、玉米秸稈還田模式
1. 什麼是秸稈還田?
2. 秸稈還田有何意義?
3. 秸稈還田有哪些方式?
4. 秸稈直接還田的方式有哪些?
5. 秸稈直接還田應注意哪些問題?
6. 秸稈直接還田的不足之處有哪些?
7. 秸稈直接還田後為什麼有的地塊會糧食減産?
8. 在同一塊田裏是否可以進行連年秸稈直接還田?
9. 什麼是玉米秸稈加速腐劑快速堆腐還田技術模式?
10. 什麼是秸稈速腐劑?
11. 玉米秸稈加速腐劑快速堆腐還田技術的操作規程是什麼?
12. 玉米秸稈加速腐劑快速堆腐還田對土壤理化性狀有什麼影響?
13. 什麼是玉米秸稈加雞糞水堆漚還田技術模式?
14. 玉米秸稈加雞糞水堆漚還田技術模式的操作規程是什麼?
15. 玉米秸稈加雞糞水堆漚還田技術避免瞭秸稈直接還田的哪些弊端?
16. 什麼是玉米秸稈快速直接堆漚還田技術模式?
17. 漚製好的秸稈可以用鏇耕機進行耕翻嗎?
18. 玉米秸稈快速直接堆漚還田有什麼經濟效益?
三、秸稈青貯養殖循環利用模式
1. 什麼是秸稈青貯養殖循環利用模式?
2. 青貯的原理是什麼?
3. 青貯飼料有哪些優點?
4. 建窖有哪些技術要求?
5. 青貯飼料為什麼要適時收割?
6. 青貯飼料收獲後鍘切應注意什麼?
7. 青貯飼料怎樣裝填?
8. 青貯飼料裝填後密封的方法?
9. 青貯飼料製作完成後如何管護?
10. 青貯飼料製作成敗的關鍵是什麼?
11. 青貯飼料的飼喂方法?
12. 養殖場配套建設沼氣工程有什麼好處?
13. “三沼”綜閤利用的途徑有哪些?
四、秸稈壓塊飼料循環利用模式
1. 什麼是秸稈壓塊飼料循環利用模式?
2. 什麼是秸稈壓塊飼料?
3. 秸稈壓塊飼料的優點有哪些?
4. 秸稈壓塊飼料的發展趨勢?
5. 秸稈壓塊飼料的營養成分有多少?
6. 秸稈壓塊飼料與秸稈飼料本身相比,在飼養方麵具有哪些優勢?
7. 秸稈壓塊飼料加工工藝有哪些條件要求?
8. 製作壓塊飼料的玉米秸稈怎樣處理?
9. 秸稈壓縮設備主要配件及其功能有哪些?
……
第二篇 農物沼氣循環利用螟式
第三篇 優勢農産品生産加工循環梗式
第四篇 優勢特色果蔬生産模式
第五篇 節約型循環農業螟式
第六篇 集約型循環農業模式
第七篇 林下循環經濟螟式
第八篇 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梗式
第九篇 野生帕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模式
第十篇 鄉村清潔工程建設模式
第十一篇 休閑觀光農業模式
第十二篇 綜佘性循環農業梗式
精彩書摘
18.子實體常見的畸形及形成原因有哪些?(1)荔枝菇。形態:個體小,圓球狀,蓋不開,也不長,且錶麵有鱗片狀物。形成原因:溫度過低;栽培料配方不閤適;品種退化。(2)大腳菇。形態:菌柄肥大,菌蓋瘦小。形成原因: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3)幼菇萎縮死亡。形態:子實體幼小時變軟發黃死掉。形成原因:齣菇太多;高溫高濕;嚴重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病蟲危害。(4)子實體過早開傘。形態:子實體未充分長大即開傘。形成原因:溫度過高;齣菇太多;濕度過小。
19.采收及采後怎樣管理?(1)采收的標準。①乾製:菌蓋充分長大,基本平展邊緣稍有內捲時采收。②鮮菇齣口:菌蓋成半球形,未開傘或半開傘前采收。(2)采收的方法。采收時選擇晴天,避免空氣濕度大時采摘。采收前數小時內不能噴水,減少菇體內的含水量,延長子實體的保鮮時間。采收時捏住菌柄鏇轉擰下,要輕拿輕放,采大留小。(3)采後管理。①養菌:采收後按菌絲體階段管理3~5天。②補水:可采用注射法,即用注水器注水,每袋0.1韆剋左右;也可采用浸泡法,即將菌柱浸入水中,1~2小時撈齣。③齣菇管理:按子實體階段要求管理,7~10天可齣下潮菇。
20.主要蟲害和防治措施是什麼?
在生産上要堅決執行“預防為主,綜閤防治”的植保方針,采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閤的方法,把害蟲控製在經濟為害水平之下。
(1)菇蚊、菇蠅類。防治措施:①杜絕蟲源,使用菇棚前搞好內外衛生,徹底清除廢料、垃圾等。②覆土栽培時,土壤要經過暴曬,使用前土壤用甲醛液噴灑,密閉熏蒸殺菌處理後使用。收菇後認真清理料麵,除掉菇根。③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④藥劑防治,在成蟲羽化期齣菇,可選擇低毒高效農藥,如用10%氯氰菊酯及80%敵敵畏加水1000倍噴霧,整個菇棚要噴透、噴勻。⑤水浸殺幼蟲。把幼蟲較多而又深入內部的菌快,水浸12小時。
(2)蟎類。防治措施:①搞好環境衛生。菇棚附近不要堆放原料,並要遠離畜禽捨。②杜絕侵害來源,保證菌種、培養料不帶蟎。③菇棚使用前結閤殺菌和其它害蟲用藥劑熏蒸1晝夜。也可用食用菌專用殺蟲劑殺滅蟎蟲。
……
前言/序言
《循環農業模式與技術手冊》 書名: 循環農業模式與技術手冊 副標題: 實踐、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剖析循環農業的理論基礎、核心模式、關鍵技術以及其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實踐意義與未來前景。本書內容豐富,邏輯嚴謹,既有宏觀的理念闡釋,又有微觀的具體操作指導,緻力於為讀者構建一個關於循環農業的係統化認知框架,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 第一章 循環農業的時代背景與理論基石 本章將首先梳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農業模式麵臨的挑戰,如資源枯竭、環境汙染、生態失衡等。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循環農業産生的必然性與重要性。我們將詳細闡述循環農業的核心理念,包括“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3R”原則,以及“源頭減量、過程控製、末端治理”的整體性思維。同時,本章還將追溯循環農業的理論淵源,介紹其與生態學、係統科學、環境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融閤,為後續內容的展開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將深入剖析循環農業的幾個關鍵理論支點,如物質能量循環、生態位理論、多級利用原則等,幫助讀者理解其內在的科學邏輯。 第二章 循環農業的核心模式解析 本章將聚焦於循環農業的多種實踐模式,並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歸類。我們將重點介紹以下幾種典型模式: 種養結閤模式: 深入剖析畜禽養殖與種植業之間的物質能量循環。例如,分析糞汙如何經過科學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用於改良土壤、提高作物産量;同時,秸稈、農作物副産品等如何作為飼料或墊料,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我們將探討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下種養結閤模式的變體,以及其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重考量。 農牧漁結閤模式: 闡述在更廣泛的生態係統中,如何整閤農業、畜牧業與漁業,形成更完整的物質循環鏈條。例如,分析魚塘底泥如何用於農田施肥,養殖廢棄物如何轉化為沼氣能源,漁業水體如何為陸地作物提供灌溉水源等。我們將討論這種模式在改善水體質量、增加生物多樣性方麵的作用。 林下經濟與生態循環模式: 探討林業資源與種植、養殖業的結閤,如何構建多層次、多效益的生態經濟係統。例如,分析森林産生的落葉、枯枝如何轉化為有機肥,林下種植經濟作物或養殖珍貴物種,以及林業廢棄物如何進行生物質能源化利用。我們將強調這種模式在保護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方麵的潛力。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 專注於農業廢棄物(如秸稈、畜禽糞汙、食品加工殘渣等)的轉化與增值。本節將詳細介紹各類廢棄物的主要成分、潛在危害以及可行的資源化利用途徑,包括生物發酵、厭氧消化、堆肥、生物炭製備等,並探討其在能源生産、肥料製造、土壤改良等方麵的應用。 區域性循環農業模式: 介紹在特定區域內,如何整閤區域內的農業生産、廢棄物處理、能源供應等要素,形成一個自給自足、高效運轉的循環經濟體係。例如,探討農村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與工業廢棄物在區域內的協同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第三章 循環農業的關鍵技術實踐 本章將深入探討實現循環農業所必需的關鍵技術,並提供詳細的操作指南與案例分析。 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好氧堆肥與厭氧消化: 詳細介紹堆肥和厭氧消化的原理、工藝流程、設備選擇、微生物菌種的應用以及質量控製要點。重點分析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提高堆肥/沼液沼渣的肥效與安全性。 生物質能源化技術: 介紹沼氣工程、生物質氣化、生物柴油製備等技術,闡述其在農村能源供應、減少化石能源依賴方麵的作用。 廢棄物生物修復與轉化技術: 探討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對汙染土壤、水體進行修復,以及將廢棄物轉化為高附加值産品的技術,如生物酶製劑、生物塑料等。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技術: 介紹高溫高壓滅菌、焚燒、化製等技術,強調其在防止疫病傳播、保障公共衛生安全中的重要性。 有機肥生産與應用技術: 有機肥的分類與特性: 詳細介紹堆肥、商品有機肥、商品有機水溶肥等不同類型有機肥的特點、營養成分及適用範圍。 施肥技術與裝備: 講解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緩控釋肥的應用,以及有機肥的機械化施用技術,強調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養分流失。 土壤改良與健康管理: 介紹有機肥在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增強土壤微生物活性、修復土壤健康方麵的作用,並提供土壤健康診斷與管理方案。 高效種植技術: 綠色防控技術: 重點介紹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技術,以及新型農藥的閤理使用,強調如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 節水灌溉技術: 介紹滴灌、噴灌、微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作物輪作與間作套種: 闡述輪作、間作套種在改善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麵的作用,並提供具體的作物搭配方案。 智慧農業與信息技術應用: 農業物聯網技術: 介紹傳感器、數據采集、網絡通信等技術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如何實現對環境因子、作物生長、畜禽健康等實時監測與預警。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探討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産管理、病蟲害預測、産量預測、精準施策等方麵的應用,如何提升農業生産的智能化水平。 信息化管理平颱: 介紹農業生産管理軟件、追溯係統等,如何實現農業生産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與信息透明化。 第四章 循環農業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評估 本章將從經濟與環境兩個維度,全麵評估循環農業模式的價值。 經濟效益分析: 成本節約: 分析循環農業在減少化肥、農藥、飼料、能源等投入方麵的成本效益。 增值收益: 探討通過廢棄物資源化、産品附加值提升(如有機認證)、品牌建設等帶來的額外收益。 風險降低: 分析循環農業如何通過多元化經營、資源內部循環來規避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 案例研究: 提供多個不同規模、不同區域的循環農業實踐案例,展示其具體的經濟效益數據。 環境效益分析: 汙染減排: 量化循環農業在減少化肥農藥對土壤水源的汙染、減少畜禽糞汙直排對環境的影響。 資源節約: 分析循環農業在節約水、電、化石能源等方麵的貢獻。 碳減排與固碳: 探討循環農業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如甲烷、氧化亞氮)、增加土壤碳匯方麵的作用。 生物多樣性保護: 分析循環農業如何通過構建健康的生態係統,增加物種多樣性。 可持續發展貢獻: 總結循環農業在實現聯閤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作用,特彆是關於糧食安全、清潔水、氣候行動、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産等方麵。 第五章 循環農業的政策支持與未來展望 本章將聚焦於推動循環農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與未來發展趨勢。 政策支持體係: 梳理國內外現有的支持循環農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信貸支持、技術推廣服務等,並探討未來政策創新的方嚮。 市場機製與消費者導嚮: 分析如何通過建立完善的市場機製,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可持續的農産品,從而驅動循環農業的發展。 技術創新與研發方嚮: 預測循環農業未來在技術創新方麵的發展趨勢,如生物技術、新材料、智能裝備等在循環農業中的應用。 産業融閤與區域協同: 展望循環農業與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文化創意産業的融閤發展,以及區域間協同發展的重要性。 麵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識彆循環農業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如技術瓶頸、成本壓力、管理難度、意識不足等,並提齣相應的應對策略。 未來發展藍圖: 勾勒齣未來循環農業發展的美好願景,即構建一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新格局。 本書內容涵蓋瞭循環農業的方方麵麵,旨在為農業生産者、政策製定者、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關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讀者提供一本係統、全麵、實用的參考指南。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循環農業的價值,掌握相關的技術手段,並積極參與到構建綠色、可持續的農業未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