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技术(第2版)

风能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Tony Burton,[美] Nick Jenkins,[美] David Sharpe 等 著,武鑫 译
图书标签:
  • 风能
  • 可再生能源
  • 新能源
  • 风力发电
  • 能源技术
  • 电力工程
  • 电气工程
  • 绿色能源
  • 可持续发展
  • 能源转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8958
版次:2
商品编码:113826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可再生能源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69
字数:8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热点性:就当今热点话题风力发电展开叙述
  先进性:反映风力发电领域的全新研究成果
  系统性:详细具体地介绍风力发电相关技术
  实用性:指导读者进行风电应用技术的实践
  全面性:全面介绍风力发电设计的各个环节

内容简介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风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安全、储量丰富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风能技术(第2版)》全面详细地讲解了水平轴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载荷、概念设计、零部件设计、风力机安装和风电场规划等内容。此外,还介绍了风资源、风力机特性、控制器、电气系统、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场等内容。《风能技术(第2版)》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应用性强。
  《风能技术(第2版)》可供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Tony Burton,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Tony Burton主要从事桥梁设计和施工。他于1982年加入了风能集团,为英国能源部协调海上风能评估项目第二阶段的实施。这是包括英国航空航天公司、GEC和CEGB等多方合作的项目,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型海上风电场的总体方案规划以及对风轮直径为100m的风电机组成本核算。随后,他开始3MW风力发电机组样机的设计开发工作。在这之前,他还曾经到奥克尼现场监督风电场施工和调试。后来,他作为现场工程师在威尔士为风能集团在英国CEMMAES的一个建设和运营的风电场工作,他现在是那里的风能技术顾问。
  
  Nick Jenkins,1992~2008年,一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之后,他加盟到CARDIFF大学,成为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专家。他拥有14年的产业方面的经验,其中5年是在发展中国家度过的。他是IET、IEEE和英国皇家工程院的会员,还有三年斯坦福大学的SHIMIZHU访问教授的经历。
  
  David Sharpe,在航空工业领域工作,曾是英国航空公司的结构工程师。1969~1995年,他是航空工程方面的高级讲师,就职于京士顿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1996~2003年,他在拉夫堡大学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技术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David Sharpe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员,同时也是英国风能协会的创始会员。自1976年以来,他一直活跃于风力发电机组空气动力学研究。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发展历程
1.2 现代风力机
1.3 本书的概要
参考文献

第2章 风资源
2.1 风特性
2.2 风资源的地理变化
2.3 长期风速变化
2.4 年度和季度性变化
2.5 天气差异和昼夜差异
2.6 湍流
2.6.1 湍流的特性
2.6.2 边界层
2.6.3 湍流强度
2.6.4 湍流谱
2.6.5 长度尺度及其他参数
2.6.6 渐近限制
2.6.7 交叉谱和相干方程
2.6.8 湍流的曼恩模型
2.7 阵风速度
2.8 极端风速
2.9 风速预测与预报
2.9.1 统计方法
2.9.2 气象分析方法
2.10 风电场和尾流中的湍流
2.11 复杂地形的湍流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平轴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
3.1 引言
3.2 致动盘概念
3.2.1 动量定理
3.2.2 风能利用系数
3.2.3 贝兹极限
3.2.4 推力系数
3.3 风轮圆盘理论
3.3.1 旋转尾流
3.3.2 角动量定理
3.3.3 最大功率
3.4 致动盘的涡流柱模型
3.4.1 引言
3.4.2 涡流柱理论
3.4.3 附着涡环量和诱导速度的关系
3.4.4 根涡
3.4.5 转矩和功率
3.4.6 轴向流场
3.4.7 切向流场
3.4.8 轴向推力
3.4.9 径向流场
3.4.10 结论
3.5 风轮叶片理论
3.5.1 引言
3.5.2 叶素理论
3.5.3 叶素/动量(BEM)定理
3.5.4 风轮转矩和功率的确定
3.6 气体分离的动量定理
3.6.1 自由流/混合尾流
3.6.2 气流分离引起的风轮推力的修正
3.6.3 推力系数的经验确定
3.7 叶片几何特性
3.7.1 引言
3.7.2 变速运行时的优化设计
3.7.3 实际叶片设计
3.7.4 阻力对最佳叶片设计的影响
……
第4章 深层次的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主题
第5章 水平轴风力机设计载荷
第6章 水平轴风力机的概念设计
第7章 零部件设计
第8章 控制器
第9章 风力机安装和风电场
第10章 风能和电力系统
第11章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场

前言/序言


《风能技术(第2版)》图书简介 《风能技术(第2版)》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风力发电领域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的权威著作。本书面向广大风能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行业决策者以及对风力发电感兴趣的学生和读者,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完整、前瞻性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深刻理解风能技术的原理、应用、挑战与未来方向。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每一章都围绕风能技术的核心环节展开,力求做到内容详实、逻辑严谨、论述深入。 第一章:风能资源评估与利用 本章首先详细介绍了风能的产生机制、能量特性以及影响风能分布的主要地理和气候因素。接着,深入探讨了风能资源的评估方法,包括陆地和海上风能资源的测量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风速分布模型的选择与应用,以及风能资源评估软件的使用。书中重点阐述了不同地区风能资源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进行精细化的风能资源评估,为风电场的选址和规划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本章还介绍了风能利用的基本原理,包括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风能的发电过程。 第二章: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性能优化 本章聚焦于风力发电机的核心——机组设计。从叶片空气动力学设计出发,详细讲解了叶片外形、截面形状、扭转角和攻角对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等工具进行叶片优化设计。接着,深入剖析了风力发电机的传动系统、增速齿轮箱、发电机(包括直驱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与可靠性分析。书中还探讨了不同类型风力发电机的特点与优劣,以及提高风力发电机组效率和可靠性的最新技术,如先进的控制算法、故障诊断技术和耐久性设计策略。 第三章: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 本书的第三章重点阐述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详细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的各种控制策略,包括恒定功率控制、变桨距控制、偏航控制以及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控制逻辑。书中深入分析了各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器、模糊逻辑控制器、模型预测控制器等,并结合仿真和实际运行数据,对比了不同控制策略在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载荷、保障机组安全等方面的性能。此外,本章还探讨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智能控制技术,如基于机器学习的风速预测和发电量预测,以及实现机组自主运行和故障自诊断的先进控制方法。 第四章:海上风电技术 随着陆地风能资源的日益饱和,海上风电已成为风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章专门探讨了海上风电技术。从海上风电场的选址、勘测、基础结构设计(包括单桩、导管架、重力式基础等)出发,深入分析了各种基础形式的优缺点、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在不同海况下的适用性。书中详细介绍了海上风电机的设计特点,包括高可靠性、抗腐蚀性、抗风浪能力等。同时,本章还探讨了海上风电场的安装、运维技术,如专用安装船的使用、水下检测与维修技术、以及海上风电场的电网接入和运行管理。本章还关注了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最新进展,为深远海风能开发提供了解决方案。 第五章: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与寿命预测 风力发电机组作为一种大型、复杂的机械设备,其可靠性与寿命直接关系到投资回报和可持续发展。本章系统性地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工程。详细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典型故障模式及其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优化、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和运行维护来提高机组的可靠性。书中重点阐述了基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寿命预测技术,包括各种传感器(如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等)的应用,以及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故障诊断算法。本章还介绍了可靠性增长计划、维修策略和备件管理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最大化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第六章:风力发电机组的电网接入与运行 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电力安全、稳定地接入电网是风电发展的关键环节。本章详细阐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电网接入技术,包括并网要求、电压和频率控制、功率质量控制以及谐波抑制等。书中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风力发电机的并网特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控制来满足电网的要求。此外,本章还深入探讨了风电场运行管理,包括风电场的发电量预测、调度管理、故障应对和安全运行规程。对于提高风电场的电网适应性、降低弃风率,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指导。 第七章: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与检修 风力发电机组的日常维护与定期检修是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本章详细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策略,包括预防性维护、状态监测维护和纠正性维护。书中详细阐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检修项目,如叶片检查与修复、齿轮箱和发电机大修、电气系统检查等。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本章还关注了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风电机组检修中的应用,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第八章:风能发电的经济性分析与政策法规 风能发电的经济性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和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本章深入分析了风能发电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包括项目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发电成本、投资回报率(IRR)、净现值(NPV)等。书中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风电项目的经济性,并探讨了影响风电经济性的各种因素,如风资源、技术成本、政策补贴、电价政策等。同时,本章还介绍了当前世界各国与风能发电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碳排放交易机制,为读者理解风电发展的宏观环境提供支持。 第九章:风能技术的前沿发展 本章聚焦于风能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发展。详细介绍了新一代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理念,包括大型化、智能化、集成化等趋势。书中深入探讨了先进的叶片材料与制造技术,如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3D打印等新型制造工艺。此外,本章还介绍了高效率发电机的设计与应用,如超导发电机,以及储能技术与风电的结合,如锂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以解决风电的间歇性问题。本章还展望了风力发电与其他能源形式(如氢能)的融合发展。 第十章: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性与环境影响 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性是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章系统性地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组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高空作业安全以及雷击、火灾等意外事故。书中详细介绍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本章还关注了风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鸟类、蝙蝠的影响、噪声污染、视觉影响等,并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和选址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影响。书中还讨论了废弃风机叶片的回收与处理问题。 第十一章:风电场的选址与规划 一个成功的风电项目始于科学的选址和周密的规划。本章详细介绍了风电场选址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风能资源评估、电网接入条件、地形地貌、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因素等。书中阐述了风电场总体规划的步骤和内容,包括风机布局优化、道路交通规划、集电线路设计、升压站选址等。本章还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规划来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第十二章:风能技术的未来展望 本章是对风能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探讨。本书从技术、经济、政策、社会等多个维度,展望了风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书中预测了未来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将更加大型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漂浮式海上风电将成为深远海开发的有力支撑。同时,本章也分析了风能与储能、氢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本书强调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在推动风能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并对风能作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核心的地位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风能技术(第2版)》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前沿的学习平台,帮助读者掌握风能技术的精髓,迎接风能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并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风能技术(第2版)》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本难得的著作。它从最基础的风能资源评估讲起,一步步深入到风力发电机组的各个核心技术环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风力发电场选址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影响风电场选址的各种因素,包括风资源、地形地貌、电网接入条件、环境保护等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工具。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风力发电项目,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安装几台风力发电机。此外,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涡轮机的振动、疲劳以及不同工况下的响应。我了解到,这些动力学特性对于保障风力发电机的长期可靠运行至关重要。作者通过大量的公式和图表,清晰地阐述了这些复杂的力学原理,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准则。对我来说,这部分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却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风力发电技术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在翻开《风能技术(第2版)》之前,我对风力发电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风吹动叶片,就能发电”这样一个比较粗浅的层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充满科学魅力的世界。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讲解,是如此的细致入微。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更是结合了大量的图示和模拟结果,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风如何与叶片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叶片的设计来优化能量捕获。例如,关于叶片攻角、叶素理论的解释,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叶片的形状不是简单的平面,而是具有复杂的曲面。此外,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系统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到电网接入的控制策略,再到各种保护装置的功能,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这让我意识到,风力发电并非仅仅是机械能的转换,它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我特别对书中关于风力发电并网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的讨论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显示了作者对整个风电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评分

对于一本技术专著而言,我最看重的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是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风能技术(第2版)》在这几个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剖析,从塔架、机舱到叶片,每一个部件的材料选择、设计理念、制造工艺以及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都做了细致的描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塔架结构受力分析的部分感到惊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来解释塔架如何承受风载荷、自身重量以及涡轮机运行产生的各种力。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风力发电机塔架需要如此高大和坚固。另外,书中关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工程和故障诊断的章节,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通过对常见故障的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和维修措施的介绍,让我认识到风力发电的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支持。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比如如何通过监测振动、温度等参数来预判设备故障,以及在发生故障时如何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与你交流,分享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深刻见解。

评分

我是一位对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领域充满好奇心的读者,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书籍来系统学习。《风能技术(第2版)》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我尤其赞赏书中在介绍风力涡轮机设计时,所采用的从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首先,作者会从整体的系统构成出发,阐述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类型和特点,然后再深入到各个关键部件,比如叶片的气动性能、传动系统的效率、发电机的稳定性等。这一点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循序渐进地建立起对整个技术的理解。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叶片设计的细节,作者不仅列举了各种叶片材料的优缺点,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叶片设计对风能捕获效率的影响。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才了解到,一片看似简单的叶片,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和材料科学的知识。此外,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控制策略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现代风力发电机组是如何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实时调整叶片角度和机舱偏航角度,以最大化能量输出并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这让我对风力发电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当我拿起《风能技术(第2版)》这本书时,我内心充满了一种求知的渴望。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对风能技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风力发电预测和评估的部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预测模型,以及如何利用历史数据和气象信息来预测风力发电场的发电量。这一点对于风电场的投资决策和运行管理都至关重要。我了解到,精确的发电量预测,能够帮助风电场运营者更好地安排发电计划,并与电网进行有效的协调。此外,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系统和控制策略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现代风力发电机组是如何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算法,来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稳定的电网接入。例如,关于变流器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算法来调节输出电压和频率,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这让我对风力发电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相信,一本真正优秀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并且能够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风能技术(第2版)》这本书,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气动设计的深入剖析。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叶片的基本形状,更是详细地解释了翼型理论、升力与阻力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叶片剖面来最大化风能的捕获效率。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那些关于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公式,虽然有些概念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但通过书中大量的图示和模拟结果,我逐渐掌握了这些知识。此外,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到,为了将风的动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需要经过复杂的传动链,并且需要高性能的发电机来完成最终的转换。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齿轮箱、轴承以及发电机的原理和特点,并分析了它们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与你分享他对风能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评分

一本能够真正打动读者的技术书籍,往往能够在复杂的技术细节中,展现出科学的魅力和工程的智慧。《风能技术(第2版)》就给了我这样的感受。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动力学特性的讲解,对我来说是极具启发性的。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和计算结果,更是深入剖析了各种力学因素如何影响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比如塔架的稳定性、叶片的受力以及涡轮机整体的振动响应。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理解那些关于瞬态动力学和模态分析的章节,虽然有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但当我看到这些理论如何能够精确地预测风力发电机的行为时,我感到非常兴奋。此外,书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到,为了满足风力发电机在高强度、高可靠性要求下的运行,需要采用各种先进的材料和精密的制造技术。例如,对于叶片材料的选择,就涉及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疲劳寿命以及生产工艺等诸多方面。这本书记载的内容非常详实,它不仅仅是技术原理的罗列,更是工程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的智慧结晶。

评分

一本技术类书籍,如果它能激发起我深入探索的兴趣,并且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能够切实地应用于实践,那它就是一本好书。最近我读了《风能技术(第2版)》,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初拿到这本书时,它的厚度就让人感到一丝敬畏,但打开扉页,清晰的目录和逻辑严谨的章节划分又瞬间打消了我的顾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开篇部分对风能技术发展历程的梳理,虽然我不是历史学专家,但这种宏观的视角能帮助我理解风力发电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也为后续深入的技术探讨奠定了基础。书中对不同类型风力涡轮机(例如水平轴和垂直轴)的介绍,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详细地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优缺点以及各自适用的场景。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希望全面了解风能技术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风力涡轮机叶片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叶片是风力发电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气动性能直接决定了能量转换效率。作者用大量的图表和公式,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翼型理论、升力与阻力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叶片形状来最大化捕获风能。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理解那些流体力学方程,虽然过程有些挑战,但当我看到那些公式如何精准地描述风与叶片相互作用时,我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感。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包括变桨控制、偏航控制等,这些都是保证风力发电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我从中了解到,精确的控制系统不仅能让风力发电机在不同风速下都能最大限度地发电,还能有效避免因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坏。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风力发电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即使是风能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

我一直对新能源技术,特别是那些能够切实解决能源危机、同时又对环境友好的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而风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次阅读《风能技术(第2版)》的经历,可以说是让我对风能的认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实,是我在同类题材的读物中鲜有遇到的。从风的形成机制、风能资源的评估与测量,到风力发电机组的选型、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与维护,几乎囊括了风能开发利用的每一个环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力发电预测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模型介绍,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这让我对如何科学地评估风电场的发电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风力涡轮机部件的介绍上,作者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比如传动系统(齿轮箱、轴承等)和发电机,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原理、类型、技术挑战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齿轮箱的磨损和维护,书中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对于将来从事风电场运维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还注意到书中对风电场布局和微观选址的讨论,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如何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最大化风能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其中涉及到的学问非常深奥,但作者的阐述清晰易懂,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的好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走向更深层次的探索。《风能技术(第2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了风力发电机的各种技术参数和设计方案,更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和发展趋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工程的章节。作者通过分析各种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维护策略,让我深刻认识到,风力发电的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和持续的技术改进。例如,书中关于叶片疲劳失效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设计需要如此严谨,以及如何通过材料科学和结构分析来提高叶片的寿命。此外,书中对风力发电技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问题也进行了探讨,这让我意识到,风力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因地制宜,并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进行优化。这本书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概述,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并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生动案例。

评分

专业书籍,买来充电,继续学习学习

评分

内容丰富

评分

风电的专业书籍,适合从业人员阅读。

评分

应该是风电实用教材,果断买来学习

评分

哎,书包装有点脏啊…………

评分

应该是风电实用教材,果断买来学习

评分

好书

评分

快递速度挺快 但是 书封皮有破损,这一点有点失望

评分

快递速度挺快 但是 书封皮有破损,这一点有点失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