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4
話題20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由青年學人聚閤起來的1217俱樂部,在2013年的年終觀察中再度齣擊:他們既關心“中國兒童傷害”,也關心“打擊謠言”這一輿論戰場;既講述“小縣城的春節故事”,也描述“士”的傳統是否能夠傳承。他們不顧“蔣公的麵子”,無視知女“綠茶婊”,直麵“青春‘襲’人”的《小時代》。在“百年昆麯”的興衰路上,揭示孔子學院的種種玄機……九年來,《話題》係列秉承獨立個性、人文立場,對事件不判斷是非,亦不提供所謂的真相。但是他們把這些事件嵌入曆史的譜係,在其中進行思考、批判,和預測。
楊早(筆名:高芾),祖籍蘇北,1973年生於四川富順。中山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關注中國近現代輿論史與文化覽、當代文化研究等。
曾發錶京滬白話《滬報的白話報:啓濛的兩種路嚮》《五四時期北大學生刊物比較》《北報紙對日俄戰爭的報道與評論》《新世紀文學:睏境與生機》等論文。著有《紙墨勾當》《野史記-傳說中的近代中國》。編有《話題2005》《話題2006》《話題2007》《瀋從文集》《汪曾祺集》等,譯著《閤肥四姐妹》。
薩支山 1966年生於福建福州,北京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研究生結業。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關注左翼文學及50-70年代文學。著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閤著)。
我個人共鳴較深的,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案”,但我感到文中的觀點似乎還局限於看到升學之後父母就難以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堅持”快樂童年“的教育理念。而我則從自身經曆認識到,即便身為一開始就堅持要實踐“快樂童年”理念且不害怕應試壓力的父母,倘若自身欠缺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的良好思辨能力,也同樣會好心辦壞事,給孩子造成傷害。
我的觀點,簡言之就是:內心壓抑不快樂的父母,會把不快樂帶給孩子,從而造成對孩子的傷害,且也傷害父母本身。這種不快樂,有源自楊老師文中的種種,也有來自看到某種教育理念的好處,而缺乏對這種教育理念實踐的全麵分析,看不到實踐中的陷阱,因而采用較為極端的方式堅持實施而忽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沒能根據自己的情況作齣必要的調整,對孩子造成傷害卻不易自知。
我的一個朋友在某育兒論壇裏貼齣一個帖子,標題是“我為什麼現在不看育兒書瞭”。他在帖子中寫道:“初為人父的時候也看瞭不少書,老實說,看歸看,一到實踐就不管用瞭。然後自己覺得很失敗。這樣持續瞭三四年,最近兩年慢慢意識到,迷信各種育兒經驗其實很害人的。”
在育兒問題上,我也吃過迷信的虧。懷孕期間,常泡搖籃網,當時我是高齡孕婦,加上前次懷孕意外流産導緻身體受損,讓我看到缺乏知識的可怕,所以再次懷孕很怕因無知而再度受挫。搖籃網當時力推的明星媽媽,是生瞭一對混血寶寶的全職媽媽小巫,她畢業於北大,遠嫁新西蘭,是國際母乳會成員,她的一雙兒女健康漂亮,全都是母乳喂養一年以上…小巫成為眾多白領媽媽心目中的偶像,她和一雙兒女光彩奪目的示範,讓當時心懷忐忑缺乏自信的我也不知不覺成為“母乳教”的一員。我堅持瞭10個月單純的母乳喂養(很少添加牛奶),但身體付齣瞭不小的代價:嚴重缺乏睡眠導緻情緒壓抑,身體一度嚴重缺鈣。很長時間裏我都體會不到為人母的喜悅,而隻是感到養育孩子實在是負擔。這種內在快樂的嚴重缺失讓我變得煩躁,但我當時意識不到這是單純依賴他人的知識、自己對知識缺乏思辨,因而取捨欠當,導緻不快樂。不快樂的母親,自然會把煩躁傳給孩子,給孩子造成傷害。
若讓現在的我來看待母乳喂養,我會在保證好自己的睡眠不受嚴重影響的前提下堅持母乳喂養,會注意及時給自己補充鈣質,會根據孩子的需要及時添加足夠的牛奶。其實我自己就是牛奶養大的,我媽總是說我的體質是姐弟三個中最好的,雖然我小弟弟是母乳喂養兩年。然而當時處在焦慮狀態下的我,早就忘瞭這一茬。
——周筠
專題
中國兒童傷害
“兒童傷害年”——兒童隻是財産嗎——兒童的發現——寬嚴皆誤——社會、國傢都不給力——教育變成一場戰爭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案
討論:
信豐縣城的春節故事
同班同學的兩個同學會——狂熱的地下錢莊——衰落的山村、暴富的農民——城裏話·鄉下話·信豐普通話——要讓孩子到城裏讀書
討論:
輿論爭奪戰
“兩個輿論場”——8月行動——“在商言商”
討論:
士不可以不弘毅
我們為什麼哭泣——“士”如何養成——士的傳統能否傳承——知識分子確實高人一等嗎
【附錄】顔迴之憂——我所理解的張暉之死
討論:
纔女神話的曆史譜係與當代生成
什麼樣的女性纔算“知女”——中國傳統中的“女神”想象——標準“太太”,意中“客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與“柴徽因”——我們時代的女性觀
討論:
《蔣公的麵子》
《蔣公的麵子》是部什麼樣的作品——在體製與體製撞擊中——宣傳與內容的裂隙
討論:
青春“襲”人
緻什麼青春——兩種“美國夢”——《小時代》並不“小”
討論:
“非遺”變形記
——從“百年昆麯史”與“非遺”12年兩個時空看昆麯之變遷
倒放電影:昆麯“非遺”12年——“百年昆麯”興衰錄——官方與民間:關於百年昆麯興衰史的一個分析
討論:
孔子學院:“來學”與“往教”的轉換
去國外當“外教”——孔子學院在做什麼——孔子學院是如何開辦的——孔子學院的性質與爭議——文化傳播的可能與模式
訪談
特約
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
治理“民謠”,更要治理“官謠”
我們為什麼愛香港
我看2013年大陸圖書齣版
微話題
一、疫情醜話為何不說在前頭
二、汽車駕駛如何做到不闖黃燈
三、畢業生為什麼找不到工作
四、誰有資格評價業務水平
五、大學如何選校長
六、怎樣減小“社會危害性”
七、怎樣麵對發齣噪音的權利
八、學生減負為何不配套
九、“陸颱遊客鬥”誰是誰非
中國兒童傷害
楊早
“兒童傷害年”
在我記憶中,2013,這是中國的兒童最受傷害的一年。
更準確地說,這是中國兒童被傷害曝光於媒體視野、並引發公眾關注與爭議最多的一年。
長春嬰兒被盜車賊掐死埋於雪中、南京兩姐妹被鎖在傢裏餓死、海南小學生被校長帶去開房、山西六歲兒被伯母挖去雙眼、北京兩歲嬰兒因為停車爭執被摔死、林州一名嬰兒被警察郭增喜摔成重傷、昆明一名嬰兒在車內被齣車庫的奧迪車夾死……如果擴大一點,我們還可以算上佳木斯參與謀殺“天使女孩”的孕婦譚蓓蓓,她當時懷著的小生命已經降生。彆忘瞭,李某某與他的同案犯,也大都是未成年人,他們在傷害彆人的同時也傷害著自己。
好吧,這些都是太血腥暴力的個案,或許它們隻是在媒體的追擊中被放大瞭。來談談普遍的、隱形的兒童相關新聞?教育部宣布瞭它的小學生“減負十條”,並聲稱將與中高考改革形成“一攬子工程”;往前看,鍾祥一中未能作弊的高考學生傢長圍堵考點,要求參與作弊的“公平”;再往前,湖北省教育廳采購瞭320冊盜版的《新華字典》;再往前,香港特區政府禁止內地遊客每人在24小時內不得攜帶超過兩罐奶粉離境,在此前後,上海一名15歲外省女孩就“異地高考”約辯滬籍人士,北京海澱區的學區房標齣瞭10萬元每平方米的天價,被稱為“宇宙中心”……這些新聞充分提示瞭中國的兒童生長於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之中。
可是,你能說現在的中國兒童,比起他們的先輩來,就生活得更悲慘、更無助、更可憐嗎?去看看各小學校門前長長的車龍,去看看月嫂市場過萬的月薪,再看看周邊孩子的物質條件與被嗬護程度,說有史以來這是兒童(至少在都市)最被寶愛的時代,亦不為過。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感覺總是在受傷?除瞭信息的傳播度擴大、媒體的競爭劇烈之外,我們看待兒童的視角改變瞭多少?“兒童”在當下中國社會裏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人類學學者安·阿納格諾斯特在1997發錶的論文《中國兒童與國傢超越性》中,指齣一個現象:在中國語境下,中國民族主義的話語總是集中在落後的農民與兒童這兩種身份之上,而將兩者相聯係的是有關“人民素質”這樣的話題。究其原因,是兒童與農民同樣具有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總是成為討論民族教育與民族未來的基點。兒童是希望,但兒童也帶來恐懼,尤其是當他們不按所預定的軌道發展時,對國傢權威與傢庭結構將帶來威脅性的衝擊。
我很欣賞阿納格諾斯特提齣的“恐懼”這個概念。當我們談論兒童時,我們最擔憂的是什麼?兒童以及青少年,他們的生活,以什麼形式,達何種程度,暴露在成人社會的視野之中?
……
分析的深度還不錯,值得一看
評分轉引幾段話:
評分做學問的意義有二:一為知識積纍,二為磨礪思想。但知識積纍跟有無思想是兩迴事。有學問的人往往看不起人,動輒曰“沒學問”。學問固然重要,但並非最重要。學問大,並不一定能增加人的道德、性情和思想,反之可能阻礙思想的前進。(張暉)
評分 評分挺好挺好的
評分楊早(筆名:高芾),祖籍蘇北,1973年生於四川富順。中山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關注中國近現代輿論史與文化覽、當代文化研究等。
評分.........
評分轉引幾段話:
評分中國古代有“息訟”的傳統,一嚮被認為是反現代化的做法。其實,“息訟”的本意無非是減少行政成本與司法成本,由自治來承擔公共空間內的權利博弈之責。曆史證明,不搞自治,結果就是“他治”,而且他治還振振有詞:你看你們兩夥人群眾都打成啥樣瞭?
話題20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