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一统中原:赵普

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一统中原:赵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正成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赵普
  • 宋朝
  • 宰相
  • 传记
  • 政治
  • 历史人物
  • 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 历史故事
  • 古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93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351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3
字数:2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一统中原:赵普》以全新的视角对赵普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北宋初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赵普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内容简介

  赵普字则平。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后进入禁军大将赵匡胤的幕府,并逐渐成为赵匡胤的心腹谋主。显德七年(960)正月,赵普直接指挥了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建立起赵宋皇朝。从此,赵普开始进入皇朝的中央政府,由枢密直学士而枢密副使、枢密使,然后独任宰相十年。开宝六年(973)时,赵普被罢去宰相职务,出任节度使同平章事。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太平兴国六年(981),赵普第二次担任宰相职务,已是六十岁高龄。太平兴国八年(983),他再次被免去宰相职务,到地方上任节度使兼侍中。端拱元年(988),赵普第三次出征宰相,成为宋代一位三次为相的大臣。淳化元年(990),赵普罢相,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淳化三年(993)致仕(即退休),被授予太师官衔,封魏国公,成为宋代文臣中一个官至太师的人。当年七月,赵普去世,太宗停止朝会五日,赠官尚书令,追封真定王;太宗还亲自撰写了赵普的神道碑。这些待遇,在宋代都是罕见的。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赵普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详细介绍了北宋初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赵普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作者简介

  姜正成,江苏省沭阳县人,1954年5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第一学历),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二学历),有过非凡的人生经历,长期从事科技、公安及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青少年心理自助”系列,著有长篇侦破小说:《红颜》、《红眉》、《红乳》。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爱心企业家俱乐部副会长、北京5·26图书联盟副会长、北京出版发行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飞熊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图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托迹诸侯,终成开国功臣
战乱中的颠沛流离
托迹诸侯,以精通吏道著称
委身赵匡胤,成为幕府谋主
陈桥兵变的谋划者与指挥者
随太祖征二李,巩固政权
出任宰相,独掌朝政
第二章 削藩撒镇,解除太祖心腹之患
赵普献策,杯酒释兵权
改革兵制,分兵权以治本
削弱藩镇,赵普提出三大纲领
第三章 夜定策,辅佐太祖一统中原
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
袭占荆、湖,首战告捷
摧枯拉朽,攻灭后蜀
千里奔袭,南汉覆灭
力取南唐,威加东南
北伐遇挫,燕云难复
第四章 三次任相,历经两朝风雨
功高专权,终致罢相
金匮之盟,二次拜相
三人相府,致仕而终

精彩书摘

  赵普的曾祖父名叫赵冀,做过三河(今河北省三河县)县令,宋初追赠吴国公。赵普的祖父名叫赵全宝,做过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南)司马,宋初追赠赵国公。赵冀和赵全宝,大致是生活在唐朝末年。
  赵普的父亲赵迥,任过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司马,宋初追赠齐国公。赵迥主要生活在五代时期,大约在北宋建立以前,即已死去,所以宋代史籍中没有留下关于他的记载。赵普的母亲段氏,宋初仍健在,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记载,段氏死于乾德五年十二月(967) 赵迥夫妇死后,都埋葬在洛阳。
  赵普的三代袒先,都是小官吏,所以,他可说是出身于小吏世家。小吏之家,自然是比较寒微的下层人家。因此,赵普在晚年所上的《求致仕第一表》中说:“臣比乏宏才,且非世胄”;在《让西京留守表》中说:“臣出自孤寒,本非俊杰。”赵普“少习吏事”,早年读书不多,都与他的这种家庭出身有关系。
  赵普是幽州蓟县人。五代的蓟县城,在今天北京城的西南。
  ……

前言/序言

  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生的大问题。这位宰相就是赵普。
  赵普(922—992年),字则平。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后晋高祖天福七年(942年),赵普20岁,进入藩镇幕府做事。后周世宗恩德三年(956年),赵普35岁,进入禁军大将赵匡胤的幕府,并逐渐成为赵匡胤的心腹谋主。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普39岁,直接指挥了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建立起赵宋皇朝。从此,赵普开始进入皇朝的中央政府,由枢密直学士而枢密副使、枢密使,然后独任宰相〕O年。宋太祖赵匡胤的晚年——开宝六年(973年)时,赵普52岁,被罢去宰相职务,出任节度使同平章事。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普第二次担任宰相职务,已是60岁高龄。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他再次被免去宰相职务,到地方上任节度使兼侍中。五年以后,端拱元年(988年),赵普67岁,第三次出任宰相,成为宋代第一位三次为相的大臣。淳化元年(990年),赵普罢相,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淳化三年(993年)致仕(即退休),被授予太师官衔,封魏国公,成为宋代文臣中第一个官至太师的人。当年七月,赵普去世,太宗停止朝会五日,赠官尚书令,追封真定王;太宗还亲自撰写了赵普的神道碑。这些待遇,在宋代都是罕见的。
  在宋初实现统一的30多年时间里,赵普“重位经三人”,居相位三十载,长期居于中央政府之中,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宋初的重大政治事件中,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削夺节镇之权、制定统一战略、建法立制、金匮之盟、燕云的收复等,都可以看到赵普的影响和作用。
  赵普一生从事军政生涯50年左右,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有一定的远见。辅佐太祖、太宗两朝,制定出巩固加强中央君主集权、地方分权的方针政策,对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是有贡献的。然而由于学问不多,谋划之事或缺明智,大有曲意奉承之嫌,有些可以说是用人品作代价的,最终成为后人褒扬不足而贬斥有余的牺牲者。
《大唐风云录: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地梳理唐代历史的恢宏巨著,聚焦于这一伟大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全书以时间为轴线,细致描绘了唐朝三百余年的风云变幻,重点剖析了其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深刻变革。 第一部分:开元盛世的奠基与辉煌 本书从唐朝的建立讲起,详述了唐高祖李渊的起兵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登基。重点刻画了贞观之治的成就,包括“房谋杜断”等名臣的辅佐,以及君臣共治的政治智慧。我们深入探讨了唐太宗如何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局面,为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紧接着,笔锋转向了武则天时代。本书不仅描绘了她如何以女性身份登上帝位,打破了传统的政治禁锢,更客观分析了她在位期间对吏治的整顿与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随后,从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开始,我们将读者带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这里不仅有令人赞叹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也有对盛世背后潜藏危机的细致观察。我们探讨了唐玄宗早期的明君形象,以及后期他如何逐渐沉溺于享乐,为后来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朝的转折 全书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对“安史之乱”的深度剖析。本书详细记述了边疆藩镇的坐大,杨国忠与安禄山的权力斗争,以及这场足以颠覆王朝的叛乱是如何爆发的。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战争的经过,更着重分析了叛乱爆发的深层社会经济原因,以及唐王朝中央集权的衰落是如何一步步促成这一历史悲剧的。 叛乱期间,唐肃宗的流亡与收复两京的艰辛历程,以及郭子仪、李光弼等中兴名将的浴血奋战,都被生动地还原。通过对这场战争的描绘,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史之乱不仅是军事上的灾难,更是对唐朝政治制度和国家财政的毁灭性打击。 第三部分:中晚唐的挣扎与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勉强维系了帝国的名义,但已是病入膏肓。本书详述了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成为常态,宦官专权日益严重的历史现实。我们探讨了唐德宗、唐宪宗等皇帝试图中兴的努力,特别是“元和中兴”的短暂回光返照。 在这一部分,本书对宦官集团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他们如何通过掌握禁军和皇帝废立来控制朝政。同时,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对抗中央的现象,被视为帝国解体的关键因素。 第四部分:走向衰亡的终局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唐朝最后的百年光景。黄巢起义的爆发,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详细描绘了这次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如何席卷大半个中国,以及唐朝政府在镇压过程中所采取的极端措施,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最后,本书描绘了朱温等地方军阀如何逐步蚕食唐室权力,直至最终的朱全忠代唐而立。通过对唐哀帝被逼退位的历史场景的再现,本书为唐朝的近三百年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并为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做了必要的铺垫。 专题研究:文化与制度的变迁 除了宏大的历史叙事,本书还设置了多个专题章节,探讨唐代在特定领域的成就与衰落: 1.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异化: 考察了唐代科举考试如何选拔人才,以及晚唐时期的弊端。 2. 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 分析了唐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及其演变。 3. 诗歌的巅峰与衰落: 虽然本书重心不在文学,但会穿插介绍唐诗鼎盛期的背景,以及晚唐时期文学风气的变化。 通过这本著作,读者将能全面、立体地理解唐朝这一中国历史上光芒万丈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伟大时代。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面映照后世兴衰得失的镜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那种古朴而又不失磅礴的气势,一下子就能勾起我对历史的遐想。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我尤其喜欢那种泛着淡淡油墨香的书籍,感觉像是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故事。收到快递拆开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那种期待的心情,就像是即将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要去探寻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封面上的赵普画像,眼神深邃,透露出一种运筹帷幄的智慧,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一生。整体而言,这本书从包装到内涵,都给我一种高品质的期待,相信阅读过程也会是一次精神上的盛宴。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抱有很高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历史事实堆砌,而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赵普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我面前。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一些文学性的笔触,将历史事件描绘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体会到人物的情感波动。一个好的历史传记,应该能够让我忘记自己是在阅读一本“书”,而是仿佛在与历史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赵普的性格特质,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他做出某些决定的背后逻辑。这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历史叙事。

评分

在翻阅这本书的目录时,我注意到章节的设置非常有逻辑性,似乎是从赵普的少年时代、仕途的起步,一直讲到他位极人臣、功成名就,甚至可能涉及他的晚年和历史评价。这种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能够让我更好地把握人物成长的轨迹和心路历程。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他如何从一个普通官员成长为辅佐帝王的一代名相的细节,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波折和智慧。我相信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一定查阅了大量的史籍文献,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述赵普在关键的历史事件中的具体作为,例如他对国家战略的制定,他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以及他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应对策略。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拓展我视野、深化我理解的优质读物。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北宋初年的历史有了新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能借由赵普这个人,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社会风貌以及文化思潮。我想了解,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位宰相的智慧是如何与时代潮流相互激荡,又如何影响甚至改变历史进程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赵普思想的深度解读,他对于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一次对人性与权力的深度探索。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权力运作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的重臣,他们的智慧和决断,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历史的走向。这本书的题目就直指“宰相”,而且聚焦于“一统中原”这一宏大的历史节点,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预设这本书会深入剖析赵普在宋朝开国初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他如何辅助太祖赵匡胤奠定宋朝基业,又如何在权力斗争中步步为营,巩固自身地位。我期待能够看到他如何处理朝政,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对这段历史时期深入了解的渴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和更详实的史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名垂青史的宰相。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评分

商品给力 书写了赵普波澜壮阔传奇的一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