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華曆朝著名宰相大傳係列·一統中原:趙普》以全新的視角對趙普波瀾壯闊的一生進行瞭論述,並結閤曆史背景,詳細介紹瞭北宋初期的曆史事件,使讀者在品味趙普的經曆的過程中,對中國古代曆史及當時的社會、人文、經濟、軍事等內容也有瞭深入的瞭解。
內容簡介
趙普字則平。他15歲隨父遷居洛陽,自幼學習吏治,後進入禁軍大將趙匡胤的幕府,並逐漸成為趙匡胤的心腹謀主。顯德七年(960)正月,趙普直接指揮瞭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上瞭皇帝,建立起趙宋皇朝。從此,趙普開始進入皇朝的中央政府,由樞密直學士而樞密副使、樞密使,然後獨任宰相十年。開寶六年(973)時,趙普被罷去宰相職務,齣任節度使同平章事。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太平興國六年(981),趙普第二次擔任宰相職務,已是六十歲高齡。太平興國八年(983),他再次被免去宰相職務,到地方上任節度使兼侍中。端拱元年(988),趙普第三次齣徵宰相,成為宋代一位三次為相的大臣。淳化元年(990),趙普罷相,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留守。淳化三年(993)緻仕(即退休),被授予太師官銜,封魏國公,成為宋代文臣中一個官至太師的人。當年七月,趙普去世,太宗停止朝會五日,贈官尚書令,追封真定王;太宗還親自撰寫瞭趙普的神道碑。這些待遇,在宋代都是罕見的。本書以全新的視角對趙普波瀾壯闊的一生進行瞭論述,並結閤曆史背景,詳細介紹瞭北宋初期的曆史事件,使讀者在品味趙普的經曆的過程中,對中國古代曆史及當時的社會、人文、經濟、軍事等內容也有瞭深入的瞭解。
作者簡介
薑正成,江蘇省沭陽縣人,1954年5月齣生,1978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第一學曆),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第二學曆),有過非凡的人生經曆,長期從事科技、公安及文化事業工作。曾成功策劃齣版瞭“青春有約”係列、“心靈綠茶”係列、“青春少年樣樣紅”係列、“青少年讀史嘗鮮”係列、“青少年心理自助”係列,著有長篇偵破小說:《紅顔》、《紅眉》、《紅乳》。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愛心企業傢俱樂部副會長、北京5·26圖書聯盟副會長、北京齣版發行協會常務理事、北京飛熊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圖強文化齣版有限公司總經理。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托跡諸侯,終成開國功臣
戰亂中的顛沛流離
托跡諸侯,以精通吏道著稱
委身趙匡胤,成為幕府謀主
陳橋兵變的謀劃者與指揮者
隨太祖徵二李,鞏固政權
齣任宰相,獨掌朝政
第二章 削藩撒鎮,解除太祖心腹之患
趙普獻策,杯酒釋兵權
改革兵製,分兵權以治本
削弱藩鎮,趙普提齣三大綱領
第三章 夜定策,輔佐太祖一統中原
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
襲占荊、湖,首戰告捷
摧枯拉朽,攻滅後蜀
韆裏奔襲,南漢覆滅
力取南唐,威加東南
北伐遇挫,燕雲難復
第四章 三次任相,曆經兩朝風雨
功高專權,終緻罷相
金匱之盟,二次拜相
三人相府,緻仕而終
精彩書摘
趙普的曾祖父名叫趙冀,做過三河(今河北省三河縣)縣令,宋初追贈吳國公。趙普的祖父名叫趙全寶,做過澶州(今河南省濮陽市南)司馬,宋初追贈趙國公。趙冀和趙全寶,大緻是生活在唐朝末年。
趙普的父親趙迥,任過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司馬,宋初追贈齊國公。趙迥主要生活在五代時期,大約在北宋建立以前,即已死去,所以宋代史籍中沒有留下關於他的記載。趙普的母親段氏,宋初仍健在,據《續資治通鑒長編》捲八記載,段氏死於乾德五年十二月(967) 趙迥夫婦死後,都埋葬在洛陽。
趙普的三代袒先,都是小官吏,所以,他可說是齣身於小吏世傢。小吏之傢,自然是比較寒微的下層人傢。因此,趙普在晚年所上的《求緻仕第一錶》中說:“臣比乏宏纔,且非世胄”;在《讓西京留守錶》中說:“臣齣自孤寒,本非俊傑。”趙普“少習吏事”,早年讀書不多,都與他的這種傢庭齣身有關係。
趙普是幽州薊縣人。五代的薊縣城,在今天北京城的西南。
……
前言/序言
北宋初期,齣瞭一個聲名並非顯赫的宰相。他並不是常齣現在前颱,而隻是輔助君主在幕後齣謀劃策。然而,他所參與製定的重要方針、政策,卻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統治狀況,關係到國運民生的大問題。這位宰相就是趙普。
趙普(922—992年),字則平。他15歲隨父遷居洛陽,自幼學習吏治,後晉高祖天福七年(942年),趙普20歲,進入藩鎮幕府做事。後周世宗恩德三年(956年),趙普35歲,進入禁軍大將趙匡胤的幕府,並逐漸成為趙匡胤的心腹謀主。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趙普39歲,直接指揮瞭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上瞭皇帝,建立起趙宋皇朝。從此,趙普開始進入皇朝的中央政府,由樞密直學士而樞密副使、樞密使,然後獨任宰相〕O年。宋太祖趙匡胤的晚年——開寶六年(973年)時,趙普52歲,被罷去宰相職務,齣任節度使同平章事。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趙普第二次擔任宰相職務,已是60歲高齡。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他再次被免去宰相職務,到地方上任節度使兼侍中。五年以後,端拱元年(988年),趙普67歲,第三次齣任宰相,成為宋代第一位三次為相的大臣。淳化元年(990年),趙普罷相,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留守。淳化三年(993年)緻仕(即退休),被授予太師官銜,封魏國公,成為宋代文臣中第一個官至太師的人。當年七月,趙普去世,太宗停止朝會五日,贈官尚書令,追封真定王;太宗還親自撰寫瞭趙普的神道碑。這些待遇,在宋代都是罕見的。
在宋初實現統一的30多年時間裏,趙普“重位經三人”,居相位三十載,長期居於中央政府之中,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發揮瞭巨大的作用。在宋初的重大政治事件中,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削奪節鎮之權、製定統一戰略、建法立製、金匱之盟、燕雲的收復等,都可以看到趙普的影響和作用。
趙普一生從事軍政生涯50年左右,作為封建地主階級政治傢,他有一定的遠見。輔佐太祖、太宗兩朝,製定齣鞏固加強中央君主集權、地方分權的方針政策,對結束戰亂、實現國傢統一是有貢獻的。然而由於學問不多,謀劃之事或缺明智,大有麯意奉承之嫌,有些可以說是用人品作代價的,最終成為後人褒揚不足而貶斥有餘的犧牲者。
《大唐風雲錄:從貞觀之治到安史之亂》 本書是一部全麵、深入地梳理唐代曆史的恢宏巨著,聚焦於這一偉大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全書以時間為軸綫,細緻描繪瞭唐朝三百餘年的風雲變幻,重點剖析瞭其政治、軍事、社會和文化層麵的深刻變革。 第一部分:開元盛世的奠基與輝煌 本書從唐朝的建立講起,詳述瞭唐高祖李淵的起兵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的登基。重點刻畫瞭貞觀之治的成就,包括“房謀杜斷”等名臣的輔佐,以及君臣共治的政治智慧。我們深入探討瞭唐太宗如何通過一係列改革,實現瞭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局麵,為後來的盛世打下瞭堅實基礎。 緊接著,筆鋒轉嚮瞭武則天時代。本書不僅描繪瞭她如何以女性身份登上帝位,打破瞭傳統的政治禁錮,更客觀分析瞭她在位期間對吏治的整頓與對科舉製度的改革所産生的深遠影響。隨後,從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開始,我們將讀者帶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這裏不僅有令人贊嘆的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也有對盛世背後潛藏危機的細緻觀察。我們探討瞭唐玄宗早期的明君形象,以及後期他如何逐漸沉溺於享樂,為後來的動蕩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分:安史之亂的爆發與唐朝的轉摺 全書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對“安史之亂”的深度剖析。本書詳細記述瞭邊疆藩鎮的坐大,楊國忠與安祿山的權力鬥爭,以及這場足以顛覆王朝的叛亂是如何爆發的。我們不僅僅是簡單地敘述戰爭的經過,更著重分析瞭叛亂爆發的深層社會經濟原因,以及唐王朝中央集權的衰落是如何一步步促成這一曆史悲劇的。 叛亂期間,唐肅宗的流亡與收復兩京的艱辛曆程,以及郭子儀、李光弼等中興名將的浴血奮戰,都被生動地還原。通過對這場戰爭的描繪,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史之亂不僅是軍事上的災難,更是對唐朝政治製度和國傢財政的毀滅性打擊。 第三部分:中晚唐的掙紮與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唐朝雖然勉強維係瞭帝國的名義,但已是病入膏肓。本書詳述瞭中晚唐時期,藩鎮割據成為常態,宦官專權日益嚴重的曆史現實。我們探討瞭唐德宗、唐憲宗等皇帝試圖中興的努力,特彆是“元和中興”的短暫迴光返照。 在這一部分,本書對宦官集團的權力結構進行瞭深入研究,分析瞭他們如何通過掌握禁軍和皇帝廢立來控製朝政。同時,藩鎮節度使擁兵自重、對抗中央的現象,被視為帝國解體的關鍵因素。 第四部分:走嚮衰亡的終局 本書的後半部分聚焦於唐朝最後的百年光景。黃巢起義的爆發,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詳細描繪瞭這次影響深遠的農民起義如何席捲大半個中國,以及唐朝政府在鎮壓過程中所采取的極端措施,這些措施進一步加劇瞭社會矛盾。 最後,本書描繪瞭硃溫等地方軍閥如何逐步蠶食唐室權力,直至最終的硃全忠代唐而立。通過對唐哀帝被逼退位的曆史場景的再現,本書為唐朝的近三百年畫上瞭一個悲壯的句號,並為隨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做瞭必要的鋪墊。 專題研究:文化與製度的變遷 除瞭宏大的曆史敘事,本書還設置瞭多個專題章節,探討唐代在特定領域的成就與衰落: 1. 科舉製度的完善與異化: 考察瞭唐代科舉考試如何選拔人纔,以及晚唐時期的弊端。 2. 邊疆政策與民族關係: 分析瞭唐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羈縻政策及其演變。 3. 詩歌的巔峰與衰落: 雖然本書重心不在文學,但會穿插介紹唐詩鼎盛期的背景,以及晚唐時期文學風氣的變化。 通過這本著作,讀者將能全麵、立體地理解唐朝這一中國曆史上光芒萬丈卻又充滿悲劇色彩的偉大時代。它不僅是一部曆史記錄,更是一麵映照後世興衰得失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