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暢銷90年的投資經典著作
文筆備受贊譽的簡體中文譯本
收錄傑西·利弗莫爾的真實生平細節
一部充滿哲理智慧和趣聞軼事的作品,一次迷人的閱讀體驗
《股票大作手迴憶錄》早於1923年齣版,由新聞記者兼小說傢埃德文.拉斐爾經過數周的專訪。
其實,拉瑞.利文斯頓的人物原型名叫傑西.利弗莫爾,是20世紀初華爾街上非常具傳奇色彩的操盤手,他曾幾度破産,又幾度東山再起,在1929年的大蕭條中因為做空而使個人資産達到1億美元,成為當時美國非常富有的人之一。不過僅僅4年之後,他再度破産。1940年,傑西.利弗莫爾在一傢酒店的衛生間裏飲彈自殺。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操盤手的人生哲學,看到一個大時代的縮影,看到股票交易的本質和交易者的內心世界。
內容簡介
《股票大作手迴憶錄(超值暢銷版)》係由《華爾街日報》很有名的記者根據連續采訪整理而成,以拉瑞·利文斯頓的人稱撰寫,記述瞭這位20世紀20年代華爾街的風雲人物在股票交易方麵的傳奇經曆和感悟,探討瞭股票市場的本質、股票交易的原則以及參與各方的心理與策略。
齣版90多年來,《股票大作手迴憶錄(超值暢銷版)》一直是金融從業人員以及股市參與者必讀的經典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埃德文.拉斐爾(Edwin Lefevre),1871-1943,非常有名的記者、作傢和政治傢,以報道華爾街上的商業故事著稱於世。
生於1871年1月23日,在19歲時成為一名記者,先後為多傢報社工作和撰寫專欄,一生共有8部著作齣版,本書是其中非常受人喜愛的一本。
1922年,拉斐爾對傑西·利弗莫爾進行瞭數周的采訪,之後將采訪內容整理成為12篇係列報道,發錶在《星期六晚報》(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上。第二年,這一係列報道被編輯成精裝本圖書齣版。
秦鳳鳴,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
1996年-1997年在美國約翰斯.霍布金斯大學國際研究院做訪問學者18個月。
2006年-2007年作為富布萊特研究學者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研究中心訪學一年。
多年來一直從事國際金融、國際財務管理、比較金融製度以及美國經濟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曾在《經濟學動態》、《金融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貿易》、《中國日報》等各類報刊發錶中英文文章60餘篇。
曾齣版專著《金融大震——全球金融製度變遷》、《金融全球化與銀行業重構》;齣版譯著《商務外交經典案例》、《後危機時代的增長與發展——20國集團發展綱要》。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一部充滿哲理智慧和趣聞軼事的作品,一次迷人的閱讀體驗。
——《理財周刊》
★人們都說,凡事都有兩麵性,但是股市卻隻有一麵,既不是多頭的一麵,也不是空頭的一麵,而是正確的一麵。
——傑西;利弗莫爾
★放棄抓住行情後的1/8美元——或者行情起初的1/8美元。這兩頭的1/8美元是世上很昂貴的1/8美元。
——傑西·利弗莫爾
★公眾的目光大多都盯著股市一周的行情,卻對正在逼近的危險毫無察覺。精明的股市操盤手目光所及的則是一年的行情。這就是差彆。
——傑西·利弗莫爾
★價格就像其他事物一樣,會沿著阻力非常小的路綫變動。無論齣現什麼狀況,價格都是按簡便的路綫行進。因此,上行阻力比下行阻力小時,價格就會上漲;反之亦然。
——傑西·利弗莫爾
★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都會遠離公眾,被小心謹慎地掩蓋起來。
——傑西·利弗莫爾
目錄
1 第一桶金
2 "交易神童"
3 一個人的遊戲
4 挑戰對價商號
5 重返華爾街
6 哈丁兄弟公司
7 靜觀其變
8 時機之鎖
9 市場之王
10 投機者的天敵
11 人類的本性
12 免疫力
13 道義的代價
14 債務纏身的日子
15 非預期事件
16 貼士
17 "黑貓"
18 市場操作者
19 逼空行為
20 戰略與戰術
21 完美的操盤手
22 "狗咬狗"
23 內部人交易
24 公眾
附錄 一個真實的大作手--傑西·利弗莫爾和他生活的時代
前言/序言
資本迷宮的掘金者:探尋市場深處的財富邏輯 本書聚焦於全球金融市場中那些最激動人心、也最令人血本無歸的財富角力。它不是一本關於技術指標的書,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人性、策略與市場結構演變的編年史。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資本驅動的世界,股票、債券、期貨、期權,這些金融工具如同看不見的神經係統,支配著全球經濟的脈搏。然而,在這場永不停歇的博弈中,絕大多數參與者隻是隨波逐流的“韭菜”。真正的贏傢,那些能夠穿越牛熊周期,實現財富指數級增長的少數人,他們依靠的是什麼?是內幕消息?是超前的技術預測?還是更深層次的、對人類行為模式的洞察? 本書將帶您走進一個由精英交易員、長期投資者以及市場操縱者構築的隱秘世界。我們不提供保證盈利的“聖杯”,而是緻力於揭示市場運行的底層邏輯和永恒不變的心理陷阱。 --- 第一部分:時代的風暴與財富的起源 金融市場的每一次劇變,都與宏大的曆史敘事緊密相連。從兩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建,到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瓦解,再到互聯網泡沫的破裂,每一次危機都孕育著巨大的財富轉移。 1.1 工業革命的金融迴響:鐵路時代的投機狂潮 在蒸汽機和鋼鐵巨獸的轟鳴聲中,現代資本市場初具雛形。本書將詳細考察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強盜大亨”們如何利用信息不對稱和對基礎設施建設的絕對控製權,構建起龐大的金融帝國。這不是簡單的商業經營,而是一場關於壟斷、杠杆與政治遊說的精密計算。我們將剖析早期證券交易所的混亂與規則的建立,探討早期金融傢如何定義“價值”與“泡沫”。 1.2 戰後黃金時代的繁榮與隱憂 二戰結束後,全球進入瞭長達數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這一部分深入探討瞭戰後金融體係(如固定匯率製)如何催生瞭特定的投資機會。重點分析瞭那些抓住戰後重建紅利,通過長期持有優質工業股實現穩健增長的機構和個人。同時,我們也審視瞭當時過度樂觀情緒下埋下的隱患,以及對“永不衰退”神話的盲目崇拜。 1.3 黑色星期一的教訓:係統性風險的初次亮相 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在一天內經曆瞭史無前例的暴跌。本書將詳盡梳理這次事件的成因,特彆是程序化交易和風險模型在未經充分壓力測試下被大規模應用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這不僅僅是一次市場迴調,它標誌著量化風險管理時代的開啓,也讓監管者第一次正視市場互聯性帶來的係統性傳染風險。 --- 第二部分:人性的陰影與交易心理學 市場價格的波動,歸根結底是群體情緒的體現。貪婪與恐懼,是驅動價格上躥下跳的兩股原動力。成功的交易者,無一不是控製自己情緒的大師。 2.1 恐懼的定價:恐慌性拋售中的機會識彆 人類對損失的厭惡遠超對同等收益的渴望。本書通過多個曆史案例,展示瞭在市場極度恐慌時,優質資産是如何被以非理性的低價拋售的。關鍵在於,如何區分“暫時性的恐慌”與“基本麵永久性衰退”。我們將探討“情緒指標”在輔助決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一套不被短期噪音乾擾的投資心錨。 2.2 貪婪的陷阱:追逐熱點與“博傻遊戲” 每隔一段時間,總會齣現一種被市場集體追捧的“熱門資産”,從鬱金香球莖到科技股,再到如今的某些加密資産。本書詳細分析瞭“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運作機製。我們探討瞭散戶與機構在追逐熱點時的心理差異,以及如何識彆市場狂熱情緒達到頂峰的微妙信號。 2.3 紀律:超越直覺的執行力 偉大的交易者與普通賭徒的區彆,在於其對既定規則的絕對服從。這一部分深入探討瞭製定交易計劃的藝術——如何設定止損點、如何量化頭寸規模,以及最重要的,在市場波動劇烈時如何堅持既定策略。我們考察瞭那些在重大虧損後能夠迅速反彈的交易員,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交易過程的結構化管理,而非對結果的過度關注。 --- 第三部分:從分析到執行:策略的演變與應用 金融市場提供瞭無數種賺錢的方式,從價值投資到高頻交易,每一種策略都有其特定的適用環境和盈利窗口。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宏觀的策略框架,而非具體的買入賣齣建議。 3.1 價值投資的現代詮釋:護城河的深度與廣度 價值投資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隨著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尋找“被低估的寶石”難度陡增。本書側重於解讀現代企業價值的構成要素——知識産權、網絡效應、品牌忠誠度等“無形資産”如何構成企業的“護城河”。我們研究瞭那些長期持有並見證企業價值爆炸性增長的投資者案例,分析他們如何應對周期性低榖期,並保持對基本麵的信心。 3.2 周期性投資:宏觀經濟信號的捕捉 理解經濟周期是進行大類資産配置的基礎。本書將宏觀經濟學理論與實戰操作相結閤,解析瞭利率、通貨膨脹預期、貨幣供應量等關鍵指標如何影響股票、債券和商品市場的相對吸引力。重點討論瞭如何利用“收益率麯綫倒掛”等傳統信號來預測經濟衰退,並據此調整投資組閤的防禦性。 3.3 量化思維的崛起:計算機時代的交易革命 隨著計算能力的指數級增長,純粹基於數學模型和數據的量化交易逐漸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本書不會深入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聚焦於量化策略背後的核心思想:尋找那些在統計學上長期有效的、微弱但穩定的市場異象(Anomalies)。我們會探討高頻交易(HFT)如何改變瞭市場微觀結構,以及普通投資者應如何在高頻噪聲中保持清醒。 --- 第四部分:市場的黑暗麵與監管的邊界 任何一個巨大的金融市場,都伴隨著不為人知的灰色地帶和潛在的操縱行為。瞭解這些黑暗麵,是保護自身資産的第一道防綫。 4.1 內幕交易的誘惑與後果 內幕交易是金融市場永恒的道德睏境。通過分析曆史上的重大內幕交易案件,本書揭示瞭信息優勢是如何被係統性地轉化為巨額利潤的,同時也闡述瞭監管機構如何追蹤這些行為。這部分強調瞭維護市場公平性的重要性,以及任何試圖走捷徑的代價。 4.2 市場操縱的藝術:拉高齣貨與洗盤 從早期的“泵與傾銷”(Pump and Dump)到現代針對小型股票或新興資産類彆的復雜操縱手法,市場操縱者總能找到新的漏洞。本書旨在教會讀者識彆那些人為製造齣來的交易量和價格走勢,理解莊傢構建虛假繁榮或製造恐慌的意圖,從而避免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4.3 金融自由與監管的永恒博弈 金融創新總是走在監管的前麵。本書探討瞭監管機構在應對新興金融工具(如衍生品、跨境資本流動)時所麵臨的挑戰。我們分析瞭曆次金融危機後,監管體係如何調整以增強韌性,同時也反思瞭過度監管可能扼殺市場活力的悖論。 --- 總結:持續學習,保持謙遜 本書最終的結論是:市場是一個動態的、不斷進化的生態係統。過去的成功經驗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陷阱。真正的財富創造者,是那些具備深厚曆史認知、堅不可摧的心理素質,並且願意終身學習、不斷適應新環境的“資本遊牧者”。 閱讀本書,您將獲得的是一套分析市場、理解人性和管理風險的通用框架,幫助您在瞬息萬變的金融迷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清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