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新版)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鴻兵 著
圖書標籤:
  • 貨幣戰爭
  • 金融危機
  • 經濟史
  • 戰國時代
  • 金融陰謀
  • 全球經濟
  • 投資
  • 曆史
  • 政治
  • 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7645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3969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純質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從“二戰”後美國如何從大英帝國手中搶過世界金融霸主寶座開始,先後描寫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金融決戰,中日工業化發展的比較,以及當下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占領華爾街運動幕後的原委,給齣瞭中國要全麵打贏貨幣戰爭,應該在房地産泡沫後如何投資、如何發展國內的經濟,如何抑製通貨膨脹,如何使用好美元儲備等諸多當下*切中要害的一攬子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法。《貨幣戰爭》係列一版再版,是百萬現象級的暢銷讀物,銷售經久不衰。書中觀點常常引發熱議,每次展捲,都能感受到“貨幣戰爭”的硝煙戰火和悲壯慘烈,書中有警醒、有啓示,更有對未來經濟的啓發。


內容簡介

《貨幣戰爭4:戰國時代》以國際儲備貨幣的戰略價值為中心,以美國、歐洲、亞洲三者之間的貨幣博弈為半徑,用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為綫索,把各國的曆史經驗和現實睏境,有機地縫閤成瞭一張大國崛起的全景綫路圖。

中國的全球化不是歐美化,而首先應該是亞洲化。

隻有立足亞洲,中國纔能走嚮世界;隻有團結亞洲,中國經濟纔能成功轉型;隻有一個統一的亞洲貨幣,纔能在國際上與美元和歐元分庭抗禮,*終形成三足鼎立的貨幣戰國時代!


作者簡介

宋鴻兵,國際金融學者,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概念——“貨幣戰爭”一詞的首創者,曾被全球銷量*的商業雜誌美國《商業周刊》評為“2009年中國*具影響力的40人”之一。

2007年齣版《貨幣戰爭》,成功預測瞭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引發全球關注,持續暢銷10年。“貨幣戰爭”係列著作壟斷中國財經圖書暢銷榜*名多年,被譯成多國語言暢銷海外。2010年以來,“貨幣戰爭”一詞被各國政要、媒體廣泛引用,世界貨幣戰爭的爆發也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除此之外,作者*早提齣的“剪羊毛”“次貸地震”“金融海嘯”“金融高邊疆”等詞語皆成為流行詞匯。


目錄

新版序 // V

自序 // IX

第一章

雄心初起,美元失敗的遠徵

馬剋投懷送抱,英鎊喜齣望外 // 003

英國推銷貨幣“水變油”:外匯儲備呱呱落地 // 008

美元橫刀奪愛,馬剋傍上瞭新大款 // 011

凱恩斯發現,美元正在顛覆金本位 // 016

貿易結算,美元的側翼打擊 // 020

逼迫各國恢復金本位,美國欲“挾黃金以令諸侯” // 023

金匯兌本位:流動性泛濫的根源 // 026

匯率衝擊波與法郎保衛戰 // 027

滑嚮經濟大裂榖,金錢權力的真空 // 035

第二章

攝政天下,剿滅英鎊割據

金本位崩潰,英鎊區割據自立 // 045

美聯儲險些解體,美元的驚魂48小時 // 049

三輪QE,美國並沒有走齣大蕭條 // 055

“我的命運,我自己操盤!” // 062

被遺忘的美國崛起真相 // 066

乘人之危,美國豪奪英國資産 // 071

《租藉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國 // 075

布雷頓森林王朝:黃金弱君登基,美元攝政天下 // 077

對英鎊痛下殺手,美元無毒不丈夫 // 081

第三章

貨幣冷戰,拒絕美元就是拒絕和平

斯大林拒絕美元,凱南起草冷戰檄文 // 087

金盧布與新經濟政策 // 092

蘇聯的發展模式之爭 // 097

德國給力,蘇聯工業化加速 // 101

盧布帝國的擴張 // 106

糧食睏局,高速工業化的惡果 // 112

石油峰值,蘇聯跌嚮深淵 // 115

美元痛下石油匕首,盧布含恨魂歸西天 // 118

第四章

閤縱連橫,歐洲貨幣的崛起與睏惑

德國工業險遭“閹割”,羅斯福之死挽救瞭德國! // 127

馬剋變天,蘇聯變臉 // 132

煤鋼聯盟,歐盟與歐元夢想的搖籃 // 139

“歐洲之父”身後的“影子政府” // 143

美元從稀缺到過剩,金權的天平嚮歐洲傾斜 // 148

歐洲美元,一片金融的新大陸 // 150

貨幣同盟:歐洲整閤的起點,還是終點? // 155

黃金大決戰 // 159

1971年美元“篡金自立”,建立美債帝國 // 164

第五章

東方欲曉,中日工業化的角力

盧布援華,中國得到瞭蘇聯的“馬歇爾計劃” // 169

“大躍進”與大衰退 // 175

人民幣的“物資本位”,再次遏製瞭惡性通脹的蔓延 // 178

工業化的變軌與加速:中國錯失瞭機遇 // 185

日本工業險遭“閹割”,麥剋阿瑟大搞“土改” // 189

“傾斜生産計劃”,帶來瞭煤鋼和通脹 // 193

道奇路綫,日元投入美元帝國的懷抱 // 197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日本工業化的變軌與加速 // 202

第六章

蛇形漸進,通往歐洲閤眾國的歐元之路

禍起蕭牆,戴高樂下颱;風雲急轉,歐洲整閤提速 // 211

美債帝國開張不利,賣糧草“賠瞭夫人又摺兵” // 216

1973年10月,石油危機讓工業國傢脫軌 // 218

歐洲匯率求穩定,美元浮動掀波瀾 // 221

“莫內圈子”解體,歐洲聯盟徘徊不前 // 225

再舉莫內精神大旗,“歐洲行動委員會”在行動 // 229

德洛爾委員會,歐洲貨幣聯盟的臨門一腳 // 233

兩條戰綫:德國統一與貨幣聯盟 // 239

歐元帝國創世紀 // 243

第七章

債務驅動,美利堅盛世的脆弱

債務貨幣,經濟增長的“癌變基因” // 251

“SDR替代賬戶”:不流血的金融政變 // 255

新自由主義,1%富人的呐喊 // 259

沃爾剋的貨幣“化療”,美債帝國轉危為安 // 262

藉來的繁榮 // 267

美元的冰火兩重天 // 272

格林斯潘:金融市場的最後拯救人 // 277

信息革命,何以短命? // 282

第八章

亢龍有悔,中國模式3.0的升級

“摺騰”中的艱難起步 // 291

中國經濟起飛的第一級火箭——農村工業化 // 294

中國經濟起飛的第二級火箭——全球化 // 299

中國的兩大齣口品種:商品和儲蓄 // 304

中國模式3.0: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 307

中國經濟起飛的第三級火箭——農業的第二次工業化 // 311

創造就業,擴大市場規模的第二戰場 // 316

房地産是財富泡沫,還是經濟增長的支柱? // 319

擺脫美元,人民幣需要“颳骨療毒” // 323

第九章

戰國時代,地平綫上的亞元

“中美國”的睏境 // 329

2012之後的危險10年 // 335

誰能拯救歐元? // 339

中國的近憂與遠慮 // 345

亞洲經濟共同體 // 348

建立亞洲美元市場:香港就是橋頭堡 // 351

亞洲貨幣同盟:AMF的戰略方嚮 // 353

人民幣,還是亞元?這是一個問題 // 356

美元、歐元、亞元的戰國時代 // 360

感悟與緻謝 // 363


精彩書摘

在四大古老文明之中,中華文明因其地理環境的封閉而長期偏安於歐亞大陸一隅。缺乏其他文明的刺激與挑戰,既塑造瞭中國的內嚮心態,也成就瞭中國舉世無雙且穩定的文化基因。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被迫應對西方文明的強勢挑戰,至今已曆170餘年。中華文明在百年大潰敗之後,終於穩住瞭陣腳,贏得瞭70年的喘息,應該說,現在纔逐漸恢復瞭文明的元氣。在這漫長與艱難的歲月裏,中國內嚮的文明基因被迫嬗變,閉關必然退化,偏安等於衰亡,不參與全球博弈,則必被曆史淘汰。

欲參與全球事務,就需要大國心態、國際視角與曆史縱深感,而目前中國雖經濟躍居世界前列,但世界性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其根源在於中國長期缺乏對世界的係統性研究,信息積纍匱乏、專業領域孤立、方法陳舊過時、人員條塊分割、部門各自為政,很難形成統一的邏輯體係和整閤的全球戰略。雖然中國的智庫多如牛毛,但基本都是圍著領導意圖轉,缺乏自己的專業積纍與思想定力,無法形成穩定的大格局,更遑論戰略的前瞻性。

以當前的美俄衝突為例,2014年年初,烏剋蘭危機爆發,美國與俄羅斯立刻勢同水火,美國動用瞭經濟圍剿、金融製裁、石油武器和貨幣戰爭等非傳統手段,完全超齣瞭人們的預料,這說明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基本處於空白。而經濟戰、貨幣戰很有可能正是未來大國博弈的主要手段,這就提齣瞭一個尖銳的問題,假如中國處於俄羅斯的境地,中國將何以應對?

曆史是最好的老師。使用貨幣武器對付主要戰略對手在現實中有著諸多案例,本書總結的正是美國在曆史上反復發動貨幣戰爭的經典戰例。例如第三章:“貨幣冷戰,拒絕美元就是拒絕和平”,美國與俄羅斯的貨幣較量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發生過一迴瞭,現在的美俄貨幣大戰就像是曆史的重演。

關於冷戰爆發的原因,本書的結論是:蘇聯拒絕加入美元主導的國際貿易體係,最終促使美國下定決心對抗蘇聯,標誌性事件就是美國冷戰鼻祖喬治·凱南(時任駐蘇外交官)於1948年2月發齣的長達8 000字的電報,這篇著名的“冷戰檄文”,正是他對於美國財政部質詢蘇聯為何遲遲不加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迴應。有意思的是,美國外交協會的重量級學者、國際部主任本·斯泰爾在他2013年的新作《布雷頓森林貨幣戰》一書中,披露瞭大量第一手的信息,在充分研究瞭海量的外交備忘錄和私人信件的基礎上,他得齣的冷戰起源結論與我的觀點幾乎完全一緻。

關於蘇聯崩潰的經濟因素,我在書中重點強調瞭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與沙特聯手打擊石油價格,緻使石油價格暴跌過半,蘇聯外匯收入麵臨枯竭,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蘇聯無法滿足國內食品需求,加速瞭社會矛盾激化,動搖瞭政權的穩定。同時,蘇聯財政狀況加速惡化,工業投資陷入絕境,巨額外債難以償還,對東歐國傢的石油和經濟援助急劇縮減,蘇東陣營的離心力大增。可以說,美國對石油價格的打擊是造成蘇聯解體的關鍵性因素。

如今,幾乎一模一樣的劇本再度上演。主角仍是美國和沙特,對手換成瞭普京,同樣是石油價格腰斬,外匯收入枯竭,巨額外債難以償還,國內物價大幅上漲,工業投資嚴重萎縮,經濟狀況持續惡化。隻不過這一次還要外加歐、美、日的經濟圍剿和金融製裁,俄羅斯再度麵臨決定其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

在美國貨幣戰爭的武器庫裏,美元清算和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通道堪稱是兩件“金融核武器”。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美元占據著主導地位,一旦美國中斷俄羅斯的美元清算,就意味著俄羅斯無法與世界各國展開美元貿易,這將更沉重地打擊俄羅斯的經濟,它的殺傷力遠遠大於普通的經濟製裁,相當於經濟戰中的核戰爭。如果說美元清算是原子彈的當量,那麼SWIFT通道就是氫彈的威力。如果在美國強大的壓力之下,位於歐盟的SWIFT將俄羅斯踢齣局,將意味著全世界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也無法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結算,俄羅斯的對外貿易將注定崩潰。

當然,俄羅斯不可能坐以待斃。俄羅斯正在努力推進新一代的國際清算體係建設以擺脫SWIFT的獨木橋,預防SWIFT通道一旦被截斷,在最壞的情況下,俄羅斯也能啓動自己的國際清算係統與其他國傢進行貿易結算,如果有足夠多的貿易夥伴願意參與進來,俄羅斯就有可能繞開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的封鎖,開闢齣一片貿易結算的新天地。

另外,俄羅斯積極促成瞭金磚五國銀行的建立,說明普京具有相當超前的戰略預見眼光。即便在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被截斷的情況下,俄羅斯仍然可以依賴金磚銀行與國際金融體係發生聯係。如果美國想徹底封死俄羅斯金融係統與外界的聯係,就必須阻止金磚五國銀行為俄羅斯開後門,但這將導緻美俄的貨幣大戰升級為大國集團之間的金融對抗,極大地增加美國發動貨幣戰的風險成本。

麵對美國的金融圍剿,俄羅斯必然進行貨幣反擊,其關鍵性的一步就是實施石油、天然氣齣口的非美元結算,從而撬動整個石油美元的基礎,直接挑戰美元霸權,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最終動搖整個世界貿易體係的根基,導緻國際政治格局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美俄之間的較量,將呈現齣不同於20世紀大國爭霸的新模式,經濟對抗取代瞭軍事對抗,金融武器的重要性淩駕於航母與導彈之上,貨幣打擊的殺傷力不亞於核武的威懾效果。這場美俄之間經濟上的殊死較量,堪稱21世紀的第一次世界經濟大戰!

對此,中國做好準備瞭嗎?

要想洞察未來,必先迴顧曆史!

宋鴻兵

2015年3月於香山


前言/序言

在四大古老文明之中,中華文明因其地理環境的封閉而長期偏安於歐亞大陸一隅。缺乏其他文明的刺激與挑戰,既塑造瞭中國的內嚮心態,也成就瞭中國舉世無雙且穩定的文化基因。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被迫應對西方文明的強勢挑戰,至今已曆170餘年。中華文明在百年大潰敗之後,終於穩住瞭陣腳,贏得瞭70年的喘息,應該說,現在纔逐漸恢復瞭文明的元氣。在這漫長與艱難的歲月裏,中國內嚮的文明基因被迫嬗變,閉關必然退化,偏安等於衰亡,不參與全球博弈,則必被曆史淘汰。

欲參與全球事務,就需要大國心態、國際視角與曆史縱深感,而目前中國雖經濟躍居世界前列,但世界性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其根源在於中國長期缺乏對世界的係統性研究,信息積纍匱乏、專業領域孤立、方法陳舊過時、人員條塊分割、部門各自為政,很難形成統一的邏輯體係和整閤的全球戰略。雖然中國的智庫多如牛毛,但基本都是圍著領導意圖轉,缺乏自己的專業積纍與思想定力,無法形成穩定的大格局,更遑論戰略的前瞻性。

以當前的美俄衝突為例,2014年年初,烏剋蘭危機爆發,美國與俄羅斯立刻勢同水火,美國動用瞭經濟圍剿、金融製裁、石油武器和貨幣戰爭等非傳統手段,完全超齣瞭人們的預料,這說明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基本處於空白。而經濟戰、貨幣戰很有可能正是未來大國博弈的主要手段,這就提齣瞭一個尖銳的問題,假如中國處於俄羅斯的境地,中國將何以應對?

曆史是最好的老師。使用貨幣武器對付主要戰略對手在現實中有著諸多案例,本書總結的正是美國在曆史上反復發動貨幣戰爭的經典戰例。例如第三章:“貨幣冷戰,拒絕美元就是拒絕和平”,美國與俄羅斯的貨幣較量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發生過一迴瞭,現在的美俄貨幣大戰就像是曆史的重演。

關於冷戰爆發的原因,本書的結論是:蘇聯拒絕加入美元主導的國際貿易體係,最終促使美國下定決心對抗蘇聯,標誌性事件就是美國冷戰鼻祖喬治·凱南(時任駐蘇外交官)於1948年2月發齣的長達8 000字的電報,這篇著名的“冷戰檄文”,正是他對於美國財政部質詢蘇聯為何遲遲不加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迴應。有意思的是,美國外交協會的重量級學者、國際部主任本·斯泰爾在他2013年的新作《布雷頓森林貨幣戰》一書中,披露瞭大量第一手的信息,在充分研究瞭海量的外交備忘錄和私人信件的基礎上,他得齣的冷戰起源結論與我的觀點幾乎完全一緻。

關於蘇聯崩潰的經濟因素,我在書中重點強調瞭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與沙特聯手打擊石油價格,緻使石油價格暴跌過半,蘇聯外匯收入麵臨枯竭,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蘇聯無法滿足國內食品需求,加速瞭社會矛盾激化,動搖瞭政權的穩定。同時,蘇聯財政狀況加速惡化,工業投資陷入絕境,巨額外債難以償還,對東歐國傢的石油和經濟援助急劇縮減,蘇東陣營的離心力大增。可以說,美國對石油價格的打擊是造成蘇聯解體的關鍵性因素。

如今,幾乎一模一樣的劇本再度上演。主角仍是美國和沙特,對手換成瞭普京,同樣是石油價格腰斬,外匯收入枯竭,巨額外債難以償還,國內物價大幅上漲,工業投資嚴重萎縮,經濟狀況持續惡化。隻不過這一次還要外加歐、美、日的經濟圍剿和金融製裁,俄羅斯再度麵臨決定其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

在美國貨幣戰爭的武器庫裏,美元清算和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通道堪稱是兩件“金融核武器”。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美元占據著主導地位,一旦美國中斷俄羅斯的美元清算,就意味著俄羅斯無法與世界各國展開美元貿易,這將更沉重地打擊俄羅斯的經濟,它的殺傷力遠遠大於普通的經濟製裁,相當於經濟戰中的核戰爭。如果說美元清算是原子彈的當量,那麼SWIFT通道就是氫彈的威力。如果在美國強大的壓力之下,位於歐盟的SWIFT將俄羅斯踢齣局,將意味著全世界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也無法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結算,俄羅斯的對外貿易將注定崩潰。

當然,俄羅斯不可能坐以待斃。俄羅斯正在努力推進新一代的國際清算體係建設以擺脫SWIFT的獨木橋,預防SWIFT通道一旦被截斷,在最壞的情況下,俄羅斯也能啓動自己的國際清算係統與其他國傢進行貿易結算,如果有足夠多的貿易夥伴願意參與進來,俄羅斯就有可能繞開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的封鎖,開闢齣一片貿易結算的新天地。

另外,俄羅斯積極促成瞭金磚五國銀行的建立,說明普京具有相當超前的戰略預見眼光。即便在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被截斷的情況下,俄羅斯仍然可以依賴金磚銀行與國際金融體係發生聯係。如果美國想徹底封死俄羅斯金融係統與外界的聯係,就必須阻止金磚五國銀行為俄羅斯開後門,但這將導緻美俄的貨幣大戰升級為大國集團之間的金融對抗,極大地增加美國發動貨幣戰的風險成本。

麵對美國的金融圍剿,俄羅斯必然進行貨幣反擊,其關鍵性的一步就是實施石油、天然氣齣口的非美元結算,從而撬動整個石油美元的基礎,直接挑戰美元霸權,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最終動搖整個世界貿易體係的根基,導緻國際政治格局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美俄之間的較量,將呈現齣不同於20世紀大國爭霸的新模式,經濟對抗取代瞭軍事對抗,金融武器的重要性淩駕於航母與導彈之上,貨幣打擊的殺傷力不亞於核武的威懾效果。這場美俄之間經濟上的殊死較量,堪稱21世紀的第一次世界經濟大戰!

對此,中國做好準備瞭嗎?

要想洞察未來,必先迴顧曆史!

宋鴻兵

2015年3月於香山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宏觀經濟學與國際金融史的圖書簡介,著重於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係的瓦解、全球化進程中的金融博弈以及主權債務危機的分析,完全不涉及《貨幣戰爭4:戰國時代(新版)》的具體內容。 --- 書名:《潮汐與錨點: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塑與國傢戰略選擇》 導言:失序的航道與曆史的幽靈 自人類社會形成復雜的經濟活動以來,貨幣與信貸便成為維係社會運轉的無形之網。然而,這張網的形態從未固定。本書試圖將讀者的目光投嚮一個宏大且充滿張力的曆史時期——二戰後至21世紀初。這是一個見證瞭理想主義的宏偉架構(如布雷頓森林體係)如何從誕生走嚮衰落,以及地緣政治力量如何在金融領域進行激烈博弈的時代。 全球金融體係並非一個靜止的均衡點,而是一係列由各國主權意誌、技術革新與曆史偶然性共同推動的、持續的“潮汐”運動。理解今天的世界經濟格局,必須迴溯到那些決定性的“錨點”時刻:美元如何取代黃金成為事實上的全球儲備資産?主權信用如何從一種相對可靠的承諾,演變為可能引發全球危機的係統性風險? 本書拒絕接受任何單一的、簡化的敘事框架,而是力求以嚴謹的經濟史觀和國際政治學的視角,剖析那些深刻影響瞭數十億人生計的金融決策背後的動機、博弈與代價。我們關注的不是陰謀論,而是權力、製度與利益在資本流動中的真實摺射。 第一部分:理想的坍塌與秩序的真空 (1944-1973) 本部分聚焦於戰後世界經濟秩序的基石——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運行及其內在的結構性矛盾。 第一章:戰後重建的“美元霸權”基石 詳細考察雅爾塔會議與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談判細節,分析美國如何憑藉其無可匹敵的工業生産能力和黃金儲備,成功確立瞭以美元為核心的固定匯率製度。探討“特裏芬難題”的理論模型,即儲備貨幣國必須不斷輸齣美元以滿足全球流動性需求,但過度輸齣又會侵蝕其自身信用的悖論。深入分析該體係對歐洲和日本戰後工業化復蘇的正麵作用,以及對發展中國傢經濟自主性的潛在製約。 第二章:從“金本位”的幽靈到“浮動”的誘惑 分析1960年代末期,隨著美國對外開支(越戰與社會福利項目)的激增,美元信用麵臨的巨大壓力。考察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對美元資産的拋售行為,以及各國央行在維持固定匯率與保護本國經濟利益之間的兩難境地。重點解析西德與日本在匯率政策上的掙紮,以及最終導緻“尼剋鬆衝擊”爆發的政治經濟動因。 第三章:1973:體係的終結與新秩序的萌芽 詳盡重述1971年至1973年間,全球匯率體係從固定轉嚮浮動的關鍵過渡期。分析固定匯率瓦解後,全球資本流動速度的幾何級增長,以及各國央行在缺乏明確規則下的初期混亂狀態。這一章節是理解後續所有金融動蕩的起點。 第二部分:石油、債務與地緣金融的崛起 (1974-1990) 匯率自由浮動後,國際金融市場的主導力量開始轉移,石油美元體係的建立和主權債務的激增成為新的核心議題。 第四章:石油衝擊與美元的迴潮 研究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對全球宏觀經濟的深遠影響——滯脹的齣現。著重分析沙特等主要産油國與美國之間達成的“石油美元協議”的機製:石油以美元計價與結算,為美元提供瞭新的“錨點”,極大地增強瞭美元的全球需求,並有效彌補瞭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後美元信用的損失。 第五章:拉美債務危機:盛宴後的清算 深入剖析1970年代“石油美元”迴流至西方銀行體係,以及銀行傢們將過剩資本大規模藉貸給拉美和部分亞洲國傢的過程。本書將以墨西哥、巴西等國的案例為核心,分析信貸的過度擴張、本國腐敗的治理失敗,以及1982年墨西哥宣布無力償債後,如何引發瞭席捲全球的“失去的十年”主權債務危機。探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危機乾預中扮演的“最後貸款人”角色及其伴隨的結構調整計劃(SAP)對國傢經濟主權的衝擊。 第六章:亞洲四小龍的“嵌入式發展” 與拉美模式形成對比,本書分析瞭東亞經濟體如何利用適度的外資、嚴格的資本管製以及齣口導嚮戰略,成功地嵌入瞭全球生産鏈,並規避瞭嚴重的債務陷阱。對比研究韓國、颱灣地區與東南亞國傢的金融監管差異及其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深淺。 第三部分:新全球化的金融工具與係統性風險 (1991-2008) 冷戰結束後,金融自由化達到高潮,衍生性金融工具的復雜化和監管的滯後,為下一次係統性危機埋下瞭伏筆。 第七章:衍生工具的狂歡:從風險對衝到風險創造 係統梳理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工程學的飛速發展。重點解析利率互換、信用違約互換(CDS)等復雜衍生品的發明邏輯、市場規模的爆炸式增長,以及這些工具如何使得風險在不同機構之間被不斷地“重打包”和隱藏。分析缺乏透明度的場外交易(OTC)市場如何成為係統性風險的溫床。 第八章:監管套利與影子銀行的崛起 本書探討瞭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為吸引資本而進行的“監管競賽”。分析商業銀行如何通過錶外融資(如特殊目的載體SPV)和在更低監管門檻的影子銀行體係中進行高杠杆操作。詳細研究2000年代初期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形成過程,揭示瞭評級機構、信貸提供方和投資銀行之間的利益鏈條如何共同扭麯瞭風險定價。 第九章:信息時代的金融博弈 本部分探討瞭信息技術對資本流動速度的革命性影響。分析對衝基金和高頻交易如何在毫秒間影響市場走嚮,以及各國央行在應對突發性的跨境資本流動衝擊時所麵臨的技術性挑戰。考察瞭信息不對稱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如何被權力精英所利用。 結語:錨點的鬆動與未來的不確定性 迴顧二戰後至今的金融史,我們看到的是一部信用的擴張與收縮史。每一次危機,都是前一個時代為追求效率和增長而積纍的結構性矛盾的總爆發。本書試圖說明,金融秩序的演變並非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而是各國在追求國傢利益最大化過程中,對“共同規則”的不斷試探、妥協與背叛的動態過程。麵對未來,理解曆史的潮汐規律,或許是我們為自身經濟安全尋找新“錨點”的唯一途徑。 本書適閤對象: 經濟學專業學生、國際關係研究人員、金融從業人員,以及所有對理解當代全球經濟權力結構演變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置身於一場精心編排的史詩級戲劇之中。作者的敘事手法極其高明,他擅長通過聚焦於幾個關鍵人物或事件,來摺射齣整個時代的風雲變幻。那些昔日叱吒風雲的人物,在他的筆下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充滿掙紮與智慧的個體。我被那種宿命感和曆史的必然性深深吸引,同時,又為那些在時代夾縫中努力抗爭的個體命運而感到唏噓。這本書的結構組織得非常精妙,前後呼應,層層遞進,讀起來絲毫沒有鬆散感,反而有一種抽絲剝繭、水落石齣的酣暢淋灕。對於我們這些對宏觀曆史進程抱有好奇心的普通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套非常人性化且易於理解的框架來消化那些沉重的經濟史實。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遠超齣瞭我的預想。它不像很多同類書籍那樣,滿足於講述“發生瞭什麼”,而是深入挖掘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接下來可能如何演變”。作者對於細節的考據之嚴謹,令人肅然起敬。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頂級的偵探,一步步地追蹤著那些金融綫索,揭開層層迷霧。書中所構建的那個充滿博弈和製衡的世界觀,非常有說服力,它提供瞭一個觀察全球經濟動態的全新透鏡。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的曆史事件時,保持瞭一種難得的平衡感,既不偏激,也不迴避矛盾。這種成熟的敘事態度,使得全書的論證力量倍增。對於任何想真正理解現代世界運行底層邏輯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繞不開的案頭必備讀物,它帶來的思維衝擊力是巨大的,值得反復研讀。

評分

這是一本挑戰傳統思維定勢的力作。作者的文風犀利而富有穿透力,他毫不留情地解構瞭那些被神化的經濟理論和曆史敘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消化一下他提齣的那些顛覆性的觀點。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教會你如何提齣更深刻的問題。它探討的不僅僅是錢和權力的問題,更是關於“秩序”與“混亂”之間永恒的拉鋸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復雜概念時所展現的清晰度和精確性,即使是跨領域的知識,也能被他用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串聯起來。讀完後,感覺自己的思維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那種對世界復雜性的深刻理解,是任何快餐式閱讀都無法給予的。這是一本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啃讀的好書,絕對物超所值。

評分

說實話,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這類宏大敘事的財經讀物太多,難免有流於錶麵之嫌。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好,張弛有度,既有宏觀層麵的理論剖析,又不乏鮮活生動的人物故事作為支撐。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解開一個新的謎團,那種求知欲被強烈激發的感覺,久違瞭。作者的語言風格老辣而又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批判性,他不盲從任何既有的理論,而是堅持用邏輯和事實來構建自己的判斷體係。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纔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權力”與“資本”之間復雜關係的探討,那種揭示隱藏在光鮮數據背後的真實驅動力的能力,非常犀利。讀完之後,我的知識結構得到瞭一次有效的重塑,看待很多國際新聞時,都有瞭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

評分

這本書,初讀之下,便覺一股磅礴的曆史氣象撲麵而來。作者的筆力之強,著實令人驚嘆。他仿佛是一位洞悉世事的智者,將那些看似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抽絲剝繭,還原為一幅幅清晰而富有張力的曆史畫捲。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關鍵的轉摺點時,那種對人性幽微之處的刻畫,入木三分,讓人在閱讀時不禁拍案叫絕。我特彆喜歡他敘事中那種旁徵博引卻又絲毫不顯冗餘的功力,引經據典之處,總能恰到好處地為論點增添厚度。讀完全書,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波詭雲譎的時代洪流之中,親眼目睹瞭那些決策者們如何運籌帷幄,又如何在時代的大潮麵前,或順流而上,或黯然退場。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知識的羅列,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經濟格局的獨特視角和思維框架。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教科書上平鋪直敘的曆史,去探究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博弈與角力。

評分

以前看過前三本,後兩本沒看,所以買來繼續看,很不錯。值得一看

評分

看紙質版的書纔更有讀書的感覺,尤其是這種暢銷書,電子版的魚龍混雜,參差不齊。目前纔看第二部,紙張和印刷質量都不錯!

評分

朋友推薦的書籍看瞭幾頁還可以。隻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看完

評分

京東活動很給力,一次買瞭好幾本書,留著慢慢看

評分

比較喜歡的一本書,也比較劃算

評分

挺不錯的,過兩天可以拆開,享受讀書時光

評分

以前看過,很好看的小說,偏陰謀論,當然裏麵的事當不得真。現在總共有五本,就買第一本迴憶一下。不知道和舊版有什麼區彆。排版很好,有精緻的插圖,字體大小閤適,是很不錯的收藏版本。

評分

曆史經濟學經濟金融陰謀論貨幣貨幣戰爭宋鴻兵

評分

京東活動很給力,一次買瞭好幾本書,留著慢慢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