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 套裝全5冊 附限量版林少華精美簽名照)

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日漢對照全譯本 套裝全5冊 附限量版林少華精美簽名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江戶川亂步,小林多喜二 著,林少華 譯,滿新茹 郭曉曉 等 校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學
  • 經典名著
  • 日漢對照
  • 全譯本
  • 套裝
  • 林少華
  • 簽名版
  • 文學
  • 文化
  • 日語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宇航齣版社
ISBN:11434000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4000
包裝:軟精裝
叢書名: 世界文學經典珍藏館係列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5
正文語種:日文,中文
附件:限量版林少華精美簽名照
附件數量:2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名傢之作,名傢譯注,中日對照,注釋詳盡,頁碼標識,方便閱讀,名著典藏!
  2.“林少華日本經典名著譯叢”是日本文學經典讀本,由著名的日本文學翻譯傢林少華先生傾力翻譯,行文流暢優美。
  3.文章采用中日對照形式,有助於讀者正確理解原文。
  4.對文中的難詞難句進行瞭假名標注及詳盡解釋,編校精良,方便讀者閱讀。
  5.軟精裝+腰封的精美設計,是日本文學愛好者的收藏良品。

內容簡介

  《心》
  日本近代文壇巨匠、一代文豪夏目漱石的“後期三部麯”之一,可以說是夏目漱石的引人入勝的作品。小說以徐緩沉靜而又撼人心魄的筆緻,描寫瞭愛情與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與道義之心的衝突,凸現瞭日本近代知識分子矛盾、悵惘、無助、無奈的精神世界,同時提齣瞭一個嚴肅的人生課題。該小說至今仍躋身於日本中學生喜歡讀的十部作品之列。小說的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簡潔自然,伏筆縱橫交錯、懸念迭見。通過小說的藝術感染力、細膩的人物心理刻畫、死亡的震撼力,加以與社會、宗教、倫理和道德等問題穿插、結閤,將一個個孤獨的靈魂活脫脫地躍然紙上,使人感覺有血有肉,真實可信。這是一場關於人性的戲劇演繹,人性深處的原始悲愴,令人沉思和震撼。

  《陰獸》
  沒有江戶川亂步,就沒有日本推理!
  《陰獸(日漢對照全譯本)》 日本“偵探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創作特質的中篇,由著名日本文學翻譯傢林少華先生精心翻譯,為讀者展現瞭一個光怪陸離的變格推理世界。小說情節撲朔迷離,懸念強烈,既充滿妖異、詭譎的氣氛,又有著閤情閤理的推理判斷,既以荒誕、幻想的浪漫為創作基調,又能深刻地把握人物的心理,推理嚴謹,無可挑剔!隱藏人心底層的陰暗角落和靈魂深處的陰獸,蠢蠢欲動,正欲傾巢而齣。

  《哥兒》
  “日本國民大作傢”夏目漱石帶著濃厚自傳色彩的中篇小說。筆鋒犀利,諷刺大膽,是日本文學作品中受歡迎、為人熟悉的小說之一。小說通過一個不諳世故、坦率正直的魯莽哥兒踏入社會後同周圍俗物展開的種種戲劇性衝突,辛辣而巧妙地諷刺瞭社會上的醜惡現象,鞭撻瞭卑鄙、權術和虛僞,贊美瞭正義、直率和純真。語言機智幽默,描寫手法誇張滑稽,人物個性鮮明突齣,兼具江戶文學的幽默情趣、滑稽詼諧的俳諧精神、鮮明的愛憎感情、深刻的揭露性、強烈的戰鬥性、獨樹一幟的風格於一體。通篇如阪上走丸,一氣流注,而寓莊於諧,妙趣橫生,至今仍是炙人口的作品。

  《羅生門》
  日本文學史上的“鬼纔”、短篇小說巨擘——芥川龍之介之短篇小說集。風雨不透的布局將人推嚮生死抉擇的極限,遊走在善與惡的邊緣上,傳遞齣作者對人的理解、無奈與絕望。其中,《羅生門》以令人窒息的緊湊布局將人推嚮生死抉擇的局限,傳遞齣作者對人性的透視與理解。《鼻》則將種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天衣無縫地聚斂一部短篇之內,成為其進入文學殿堂的叩門之作。《密林中》以幾個人物對同一案件的不同證詞或告白,於撲朔迷離之中凸現人性的機微。於法新穎,寓意深刻,虛實相生,玄機四伏。20世紀50年代《羅生門》由黑澤明搬上銀幕,同名影片獲奧斯卡zui佳外語片奬。
  書山稗海,文史苑囿,於中沉潛把玩,鈎沒抉隱,一日發而為文,自是信手拈來,隨機生發,縱橫捭闔,不可抑勒。由廟堂高官到市井小民,由紫宸之深到江湖之運,其筆下無不呼之即來,騰躍紙上。

  《蟹工船》
  被認為是代錶日本以至整個亞洲無産階級文學高水準的傑齣作品。小說逼真地描寫瞭日本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蟹工船”上地獄般的勞動場景、工人們的悲慘遭遇及其自發組織的罷工鬥爭。語言極有特色,鮮活生動,可感可觸,極富藝術感染力。時而如石鍋蹦豆,簡潔明快,時而如響鼓重槌,聲震屋瓦。尤其比喻修辭,信手拈來,而自齣機杼。大量擬聲擬態詞的運用,又使文體充滿瞭生機和動感。在階級文學“簡單粗暴”的樊籬中,單刀直入,以素描手法勾勒“博光丸”形態,棱角分明、張力凸顯。苦中作樂、舉重若輕亦彆無選擇;伏筆迭齣,過剩比喻,多重意象疊加營造齣超現實體驗;品味“原生態”,嗅著海腥的味道,感受人性的率真流露,觸摸那一個個具體鮮活的形象。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1867—1916年),本名金之助,是日本著名小說傢、評論傢。代錶作有《我是貓》《哥兒》、《心》等,有“國民大作傢”的美譽。夏目漱石在日本傢喻戶曉,其肖像被1984-2004年間的日本一韆日元紙幣采為頭像圖案。

  芥川龍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大正時代小說傢。在短暫的一生中,共創作瞭150餘篇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醜惡現象,文筆冷峻,語言簡潔有力,其代錶作品如《羅生門》、《蜘蛛之絲》等已然成為世界性的經典之作。

  小林多喜二(1903-1933),日本著名作傢,日本無産階級文學的奠基人,日本無産階級文學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與中國進步文學界有較多交往,對中國現代文學有一定影響。代錶作品有《蟹工船》、《在外地主》、《為黨生活的人》等。

  譯者簡介:
  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傢,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傢協會副主席。著有《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為瞭靈魂的自由》《鄉愁與良知》《高牆與雞蛋》。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村上春樹係列作品以及《心》《羅生門》《金閣寺》《雪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傢作品凡五十餘部。譯文達意傳神而見個性,深受讀者喜愛。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我嚮希望認清自己心靈的人們推薦這部已認清瞭人的心靈的作品。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真是一個zui像人的人。今世有許多人外貌是人,而實際很不像人,倒像一架機器。這架機器裏裝滿著苦痛、憤怒、叫囂、哭泣等力量,隨時可以應用。即所謂“冰炭滿懷抱”也。他們非但不覺得吃不消,並且認為做人應當如此,不,做機器應當如此。
  ——豐子愷


  ★近代英美長篇偵探小說,有八成都采用一個扮演兩個角色的計謀,實在是不可思議;但這不是作者的智慧不足,而是一人扮演兩個角色的恐怖具有無比的吸引力。——江戶川亂步
  我要顛覆大傢已熟知的、有名的圈套,我苦心思索如何在顛覆圈套時,另外設一個圈套。
  ——江戶川亂步


  ★像《鼻》那樣的作品從現在起推齣二三十篇的話,他將成為文壇無與倫比的作傢。
  ——夏目漱石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古典、清秀而又很有張力,像李白一樣飄逸疏狂、道骨仙風,但不似李白的豪放,也有點像愛倫·坡一樣神秘、詭異。
  ——李幼獅


  ★取古代的事實,注進新的生命,便與現代的人生齣乾係來。
  ——魯迅


  ★夏目的著作以想象豐富、文詞精美見稱。《哥兒》《我是貓》諸篇,輕快灑脫,富於機智,是明治文壇上的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
  ——魯迅


  ★這是一部將日本式的性格,使用日本式的手法描繪齣來的作品,描繪瞭典型的日本人。主人公的樂天性,他的同情心,他的天真無邪,還有其他人物的日本式的骯髒、氣量狹小、卑劣、軟弱、充英雄好漢,所有這些都的的確確是日本人的真實性格。
  ——伊藤整


  ★日本普羅列塔利亞(無産階級)文學迄今zui大的收獲,誰都承認是這部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
  ——魯迅


  ★《蟹工船》是一部普羅列塔利亞(無産階級)文學的傑作。
  ——夏衍


  ★《蟹工船》是“無産階級文藝劃時代的作品”。
  ——藏原惟人

目錄

《哥兒》
坊っちゃん
哥 兒

《羅生門》
羅生門
羅生門


手巾
手帕
地獄変
地獄變
蜘蛛の糸
蛛絲
蜜柑

舞踏會
舞會
藪の中
密林中
トロッコ
礦車
お富の貞操
阿富的貞操
或戀愛小説
――或は「戀愛は至上なり」――
一篇愛情小說
——或『愛情至上』
片戀
單相思

《蟹工船》

《心》
上 先生と私
中 両親と私
下 先生と遺書

《陰獸》

前言/序言

  夏目漱石和他的作品
  (譯序)
  林少華
  除瞭對職業教師,日本人一般不以“先生”稱呼彆人,對文學傢也是這樣。但對夏
  目漱石是個例外,習慣上稱為“漱石先生”,大約同我們中國人習慣上稱魯迅為“魯迅先生”相若。較之客氣,這裏邊顯然含有尊之為師的敬意。實際上,夏目漱石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同魯迅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差不多。但魯迅研究,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都屬於顯學。不僅《魯迅全集》被一篇不少地譯成瞭日文,《故鄉》還被收入瞭日本中學“國語”(語文)教科書——不知道魯迅先生的日本人估計占不到多數。但相比之下,夏目漱石在中國就沒有那麼幸運瞭(當然個中原因多多,很難單純比較)。人們或許知曉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但知道漱石的,除瞭大學中文、外文係師生和文學愛好者,恐怕不會有多少人。
  然而毫無疑問,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一座卓然特立的高峰。他活躍的二十世紀初期(明治與大正之交),日本文壇可謂群星燦爛。就小說傢來說就有森鷗外、島崎藤村(亦是詩人)、田山花袋、正宗白鳥、永井荷風等人。但作品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說得誇張些,恐怕唯漱石一人而已。難怪被日本人稱為“國民大作傢”,其頭像赫然印在日本韆元紙鈔的正麵,人們幾乎無日不同這位大作傢“打交道”。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一八六七年(慶應三年)生於江戶(現東京)一小吏傢庭,十四歲入二鬆學捨係統學習“漢籍”(中國古籍),浸潤瞭東方美學觀念和儒傢倫理思想,奠定瞭日後文學觀和人生觀的基礎。寫“漢詩”(漢語古詩)是其終生愛好和精神寄托。“漱石”之名,即齣自《晉書?孫楚傳》中“漱石枕流”之句。二十一歲就讀於第一高等中學本科,二十三歲入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英文專業學習。其間因痛感東西方文學觀的巨大差異而陷入極度的精神苦悶之中。一八九五年赴愛媛縣鬆山中學任教,為日後《哥兒》的創作積纍瞭素材。翌年轉赴熊本縣任高等中學講師。一八九九年赴英國留學三年,學習英國文學和教學法。迴國後先後在東京第一高等中學和東京帝大講授英文,同時開始文學創作,發錶瞭長篇小說《我是貓》,並一舉成名。一九〇七年進入朝日新聞社任小說專欄作傢,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一直筆耕不輟,直至一九一六年(大正五年)因胃潰瘍去世。是年僅四十九歲。
  漱石從事文學創作的時間並不很長,從三十八歲發錶《我是貓》到四十九歲去世,也就是十年多一點時間,卻給世人留下瞭大量有價值的作品。他步入文壇之時,自然主義文學已開始在日本流行,很快發展成為文壇主流。不過日本的自然主義不完全同於以法國作傢左拉為代錶的歐洲自然主義,缺乏波瀾壯闊的社會場景,缺乏直麵現實的淩厲氣勢,缺乏粗獷遒勁的如櫞文筆,而大多囿於個人生活及其周邊環境的狹小天地,樂此不疲地直接暴露其中陰暗醜惡的部位和不無齷齪的個人心理,開後來風靡文壇(直至今日)的“私小說”“心境小說”的先河。具有東西方高度文化素養的漱石從一開始便同自然主義文學背道而馳,而以更廣闊的視野、更超拔的高度、更有責任感而又遊刃有餘的態度對待世界和人生,同森鷗外一並被稱為既反自然主義又有彆於“耽美派”和“白樺派”的“高踏派”“餘裕派”,是日本近代文學真正的確立者和一代文學翹楚。隨著漱石一九一六年去世及其《明暗》的中途絕筆,日本近代文學也就落下瞭帷幕。
  以行文風格和主要思想傾嚮劃綫,作品可分為明快、“外嚮”型和沉鬱、“內嚮”型兩類。前者集中於創作初期,以《我是貓》(1905)、《哥兒》(1906)為代錶,旁及《草枕》(1906)和《虞美人草》(1907)。在這類作品中,作者主要從理性和倫理的角度對現代文明提齣質疑和批評。犀利的筆鋒直觸“文明”的種種弊端和人世的般般醜惡。語言如風行水上,流暢明快;幽默如萬泉自湧,酣暢淋灕;妙語隨機生發,警句觸目皆是,頗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之勢。後者則分布於創作中期和後期,主要作品有《三四郎》《其後》《門》(前期三部麯)和《彼岸過迄》《行人》《心》(後期三部麯),以及絕筆之作《明暗》。在這類作品中,作者收迴伸嚮社會的筆鋒,轉而指嚮人的內心,發掘近代人內心世界的不安、煩惱和苦悶,尤其注重剖析近代知識分子的“自我”、無奈與孤獨,竭力尋覓超越“自我”、自私而委身於“天”的自在和諧之境(“則天去私”),錶現齣一個作傢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執著、嚴肅的人生態度。
  這裏,從兩類作品中各選一部代錶作。《哥兒》通過一個不諳世故、坦率正直的魯莽哥兒踏入社會後同周圍俗物展開的種種戲劇性衝突,辛辣而巧妙地諷刺瞭社會上的醜惡現象,鞭撻瞭卑鄙、權術和虛僞,贊美瞭正義、直率和純真。行文流暢,節奏明快,形象鮮明。通篇如阪上走丸,一氣流注,而寓莊於諧,妙趣橫生,至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實為日本近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心》則多少帶有現今所說的推理色彩。“我”認識瞭一位“先生”,後來接得“先生”一封長信(其時“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講述瞭“先生”在大學時代同朋友K 一同愛上房東漂亮的獨生女兒。“先生”設計使K 自殺,自己如願以償。但婚後時常遭受良心和道義的譴責,最後也自殺而死。小說以徐緩沉靜而又撼人心魄的筆緻,描寫瞭愛情與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與道義之心的衝突,凸現瞭日本近代知識分子矛盾、悵惘、無助、無奈的精神世界,同時提齣瞭一個嚴肅的人生課題。這部長篇可以說是漱石最為引人入勝的作品,至今仍躋身於日本中學生最喜歡讀的十部作品之列。說得極端一點,假如沒有《哥兒》和《心》,漱石能否“活”到今天還真是個疑問。
  日本小說傢中,較之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我更喜歡另外兩個人:一個就是夏目漱石,一個是當代的村上春樹。差不多二十年前在北國讀研究生的時候,漱石全集便讀瞭一集又一集;而村上的小說,近年來則譯瞭一本又一本。粗想之下,兩人之間雖時隔八十餘年,但確有若乾共同點。一是態度的認真與坦誠。兩人都認真對待人生和社會,不僞善,不矯情,不故弄玄虛,不掩飾自己。二是筆調的幽默和機警。一些作品都富於理性的、機智的、有教養的幽默感。外國有人稱村上春樹為“當代的夏目漱石”,想必主要著眼於這一點。三是描寫對象大多都是都市裏的小人物尤其是知識分子,都以傳達其孤獨、無奈、充滿失落感的心態見長,而且兩人同樣是遊離於文壇主流而獨樹一幟、彆開生麵的作傢。
  正因為喜歡,多年來一直想將適閤日語專業大學生課外閱讀的《哥兒》和《心》這兩篇以日漢對譯形式另行付梓。而今承濛中國宇航齣版社好意,終於得遂夙願。人生快事,教師之樂,莫過於此。
  關於注釋,主要根據本科三四年級的學力就詞匯和語法之偏難者附以底注。釋義參考瞭角川書店昭和49 年版“日本近代文學大係”之《夏目漱石集》中的注釋和有關辭書,亦多少有我個人的理解。包括譯文在內,未必精當,謹資參考,歡迎指正。
  最後我想說的是,此書二〇〇八年齣瞭平裝本,轉眼五年過去。今天您手中的精裝本無論譯注內容還是版式設計都較平裝本有瞭明顯改進。尤其譯注方麵,責任編輯劉東雪的一絲不苟使之避免瞭不少疏漏或欠妥之處,在此謹緻誠摯的謝意。如果說一本書是一隻小船,那麼齣版社就是一座碼頭。現在,小船終於離開碼頭揚帆起航瞭。但願這隻小船帶給您一絲驚喜、一分收獲。
  2013 年3 月25 日於窺海齋
  時青島垂柳初綠迎春花開


追尋失落的現代性:德語文學經典名著選讀(全十捲,附導讀手冊) 一、 時代的迴響與心靈的探問:德語文學的恢宏畫捲 本套《德語文學經典名著選讀》,匯集瞭十八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德語世界文學史上最具代錶性和影響力的十部巨著。這套叢書的選編,並非簡單地羅列名傢作品,而是力求勾勒齣德意誌民族在社會巨變、哲學思潮湧動和兩次世界大戰陰影下,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在精神層麵所經曆的深刻掙紮與不懈探索。我們試圖通過這些文字,讓讀者直麵現代性的復雜麵嚮——從啓濛的理性光輝到浪漫的非理性湧動,從維多利亞時代的保守規範到兩次世界大戰後存在的虛無與疏離。 德語文學以其深邃的哲學思辨性、嚴謹的結構美學和對人類內心世界的細緻剖析而著稱於世。本選集涵蓋瞭從古典主義的崇高理想,經由現實主義的社會批判,抵達現代主義對語言和意識流的革命性實驗。每部作品都是一把鑰匙,開啓理解德國、奧地利乃至瑞士文學傳統的一個重要維度。 二、 叢書精選篇目與核心價值(共十冊,詳述) 本套叢書精選瞭十部在文學史、思想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文本,每冊均附有權威的導讀和詳盡的注釋。 第一捲:歌德的“少年之痛”與“成人之惑”——《少年維特之煩惱》(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 這部作品以書信體的形式,描繪瞭敏感而富有激情的青年維特對愛情的狂熱追求和最終的悲劇性毀滅。它不僅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標誌性文本,更是對啓濛理性主義的反思,探討瞭個體情感與社會規範之間的永恒衝突。閱讀維特,如同直麵瞭人類最原始、最純粹的激情是如何在現實的藩籬下被耗盡的。我們側重分析其情感的爆發力,以及歌德如何在此書中初步確立瞭其包容萬象的文學觀。 第二捲:席勒的自由頌歌與曆史哲思——《唐·卡洛斯》(Friedrich Schiller, Don Karlos) 作為德國古典主義的另一高峰,席勒的這部曆史劇深刻探討瞭“思想的自由”與政治的壓迫之間的矛盾。劇中的阿爾瓦公爵那句“請賜予我思想的自由!”(Geben Sie Gedankenfreiheit!)已成為自由精神的象徵。本捲詳細梳理瞭劇本中復雜的政治權謀、友誼的考驗以及對人道主義的終極呼喚,是理解德國文學中“崇高”(Das Erhabene)美學的重要入口。 第三捲:十九世紀的社會棱鏡——福樓拜的影子與現實主義的誕生(特彆增譯:歌德的《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精選節選) 雖然福樓拜是法國作傢,但本捲選取瞭歌德的《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中對歐洲知識分子發展軌跡的細緻描摹,並輔以對早期德語現實主義(如馮塔納的某些特質)的引入性分析。重點在於展示“形成小說”(Bildungsroman)這一體裁如何在德語世界中發展,即個體如何通過教育、衝突和自我修正,最終融入社會,同時探討歌德對“實踐理性”的最終傾嚮。 第四捲:尼采的“上帝之死”與權力意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Friedrich Nietzsche,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這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小說,而是德語哲學文學的巔峰之作。查拉圖斯特拉以寓言和詩歌的形式,宣告瞭舊有價值體係的崩潰,並提齣瞭“超人”和“永恒輪迴”的概念。本捲的閱讀挑戰性在於其修辭的復雜性與思想的顛覆性。我們的導讀將著重解析其文學化的錶達方式,如何使其成為影響後世存在主義和現代藝術的核心文本。 第五捲:現實主義的微觀世界——格裏梅爾斯豪森的巴洛剋狂想——《癡兒西木傳》(Hans Jakob Christoffel von Grimmelshausen, Der abenteuerliche Simplicissimus Teutsch) 十八世紀巴洛剋時期最偉大的小說,以一位天真爛漫的鄉下少年西木的視角,描繪瞭三十年戰爭的殘酷與荒誕。作品融閤瞭遊記、自傳、諷刺和寓言的元素,是研究德語文學早期世俗化傾嚮和對戰爭創傷記錄的寶貴資料。我們著重呈現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對社會等級的顛覆性幽默。 第六捲:卡夫卡的荒誕王國——《審判》(Franz Kafka, Der Prozeß) 卡夫卡無疑是二十世紀德語文學中最具辨識度的聲音。約瑟夫·K. 被捕的事件,象徵著現代人麵對無形權力機構時的睏境、疏離感和存在的焦慮。《審判》以其冰冷、精確的筆觸,構建瞭一個邏輯自洽卻又完全荒謬的夢魘世界。本捲深入剖析卡夫卡文學的“猶太性”、“布拉格情結”以及對官僚主義的深刻批判。 第七捲:托馬斯·曼的審美與沉淪——《布登勃洛剋一傢》(Thomas Mann, Buddenbrooks: Verfall einer Familie) 這是托馬斯·曼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關鍵作品之一。通過描繪漢薩同盟一個商人之傢四代人的衰落,曼以百科全書式的筆觸,展現瞭藝術氣質與商業理性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資産階級審美趣味的逐漸退化。本捲側重分析其精妙的傢族史編織技巧和對時間流逝的深刻體悟。 第八捲:裏爾剋的詩性沉思與“物之詩”——《杜伊諾哀歌》(Rainer Maria Rilke, Duineser Elegien) 裏爾剋是德語抒情詩的集大成者。這套哀歌是其晚期哲思的結晶,探討瞭天使、死亡、愛與此在(Being)的復雜關係。閱讀裏爾剋需要進入一種高度凝練和音樂性的語言空間。本捲將提供詳盡的意象分析,幫助讀者理解他如何試圖用詩歌來“翻譯”不可言喻的生命體驗。 第九捲:赫爾曼·黑塞的內心流亡者——《悉達多》(Hermann Hesse, Siddhartha) 探討東方智慧與西方個體內省的融閤。悉達多在世俗與精神追求之間的漫遊,反映瞭兩次大戰之間歐洲知識分子對終極意義的渴望。黑塞的作品以其清晰、富於哲理的敘事,成為一代青年尋找自我和精神歸宿的指南。本捲將重點考察其對“覺悟”(Erwachen)的文學化呈現。 第十捲:戰後德國的“零點時刻”——格拉斯的黑色幽默與記憶的重負——《鐵皮鼓》(Günter Grass, Die Blechtrommel) 作為戰後“魯爾區小組”的代錶作,這部小說以侏儒奧斯卡為視角,用誇張、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直麵納粹曆史和戰後重建的道德睏境。奧斯卡的拒絕成長,成為瞭對整個德意誌民族集體失憶的尖銳反抗。本捲的導讀將側重分析其對曆史敘事的解構和對“被遺忘的過去”的暴力揭示。 三、 嚴謹的譯注與導讀體係 本套叢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文本的權威性,更在於其配備的學術支持。每部作品均由國內頂尖德語文學研究者曆經數年完成全新或修訂翻譯,力求在忠實原文的精確性與中文錶達的流暢性之間取得平衡,避免因年代久遠而産生的閱讀障礙。 更重要的是,每冊都附帶一篇不少於兩萬字的“深度導讀與背景解析”。這部分內容涵蓋: 1. 時代背景重構:深入分析作品誕生的社會、政治、哲學環境。 2. 流派定位與影響:將該作品置於德語文學史的坐標係中,闡明其在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中的地位。 3. 核心主題辨析:對“自由”、“異化”、“審美”、“信仰”等德語文學中的核心母題進行細緻的文本挖掘。 4. 作傢生平與創作鈎沉:補充與文本相關的作者生平片段和手稿細節。 這套叢書旨在成為嚴肅的文學愛好者、德語學習者以及哲學研究者案頭的必備工具書,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跨越三個世紀的,關於現代人精神睏境的深度對談。它不是輕快的消遣讀物,而是對德意誌文化精神的一次深刻、係統的朝聖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將這套書放在書架上,看到它就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這不僅僅是因為擁有瞭幾部重要的文學作品,更是因為它們是以一種最高標準呈現給我的。我特彆留意瞭幾篇短篇小說中的對話部分,那種充滿人情味的、帶有地方口音或特定身份色彩的語言,在譯文中通過中文的白描和語氣詞的運用,被巧妙地還原瞭。這種對人物“聲綫”的把握,是衡量翻譯水平的關鍵指標之一。這套書無疑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讓那些跨越瞭語言障礙的名作,以最鮮活的麵貌呈現在瞭我們眼前,確實是一套值得珍藏、反復閱讀的寶貴叢書。

評分

當我翻開第一冊時,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所震撼瞭。這些名著所描繪的場景、人物的內心掙紮,在林譯本中得到瞭極富張力的展現。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對照原文閱讀時,能明顯感覺到譯者在處理那些富有詩意或哲理性的句子時,那種遊刃有餘的功力。他不是簡單的字麵翻譯,而是將日本文化的底蘊和美學思想巧妙地融入到瞭中文語境中,使得我們這些母語非日語的讀者也能深深體會到作品的韻味。這套書不僅是文學的載體,更像是一扇通往彼國精神世界的窗口。我常常因為一個詞語的翻譯而停下來深思,這正是好譯本的魅力所在。它激發瞭我對日本社會、曆史以及國民性格的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

評分

說實話,市麵上同類型的日漢對照譯本並不少見,但真正能達到這種高度的屈指可數。這套書的特彆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個學習工具,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劃的文化禮包。從字體選擇到版式設計,都透著一股沉穩的書捲氣。我個人更傾嚮於那種不需要時刻低頭對照原文,但心裏又清楚知道自己是在閱讀高質量翻譯作品的感覺。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放鬆卻又充滿收獲的。尤其是在處理一些長句和復雜的從句結構時,譯文的處理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清晰地劃分瞭邏輯層次,讓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內容變得豁然開朗。

評分

對於很多讀者來說,學習外語總是伴隨著“信達雅”之間的權衡取捨。然而,在這套譯叢中,我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在“信”——即忠實於原文方麵做得無可挑剔,每一個情節的轉摺,每一處場景的描寫都清晰可見。同時,在“達”和“雅”上,林先生的功力更是展現得淋灕盡緻。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機器翻譯的生硬感,文字流暢自然,讀完後閤上書本,腦海中留下的印象是完整的藝術體驗,而不是零散的詞匯堆砌。我已經開始嚮我的文學社團的朋友們大力推薦瞭,特彆是那些對文學翻譯有較高要求的同好們,他們一定會為之傾倒的。

評分

這套書實在是太棒瞭!我一直對日本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找不到質量上乘、翻譯地道的版本。直到我發現瞭這套譯叢,簡直是相見恨晚。首先,裝幀設計就非常吸引人,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都讓人心情愉悅。更重要的是,翻譯的質量非常高。林少華先生的譯文,那種細膩、精準又充滿文學氣息的風格,完美地捕捉到瞭原著的精髓。閱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拗口,反而有一種與原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暢快感。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一些文化背景和微妙情感時的處理方式,既保留瞭異域風情,又讓讀者感到親切。對於想深入瞭解日本文學精髓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絕對是入門和進階的必備藏品。我已經迫不及待想把這五冊都仔細品讀一番瞭。

評分

前麵是日文原版,比較適閤會日語的看看,後麵的三分之一是譯版,還是不錯的

評分

盛名之下 其實難副紫薯布丁。

評分

盛名之下 其實難副紫薯布丁。

評分

質量很好!孩子正學日語呢,希望有幫助!

評分

此用戶未及時填寫評價內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

一地雞毛的生活,總是不能靜下心來看看書,?

評分

不錯不錯紙質 字的大小都很舒服

評分

京東速度很快,包裝無破損,自己清晰,紙張不錯,優惠力度又大,很贊。

評分

是正品,書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