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谱丛书:顺炮直车对横车

象棋谱丛书:顺炮直车对横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少龙,段雅丽,梁文斌 编
图书标签:
  • 象棋
  • 象棋谱
  • 顺炮直车
  • 对横车
  • 开局
  • 中局
  • 残局
  • 技巧
  • 战术
  • 进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294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890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象棋谱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字数:2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象棋谱丛书:顺炮直车对横车》为满足广大棋友的需要,按上述思路编写的。全套丛书以开局分类共51册,每册一种开局阵式。读者可以选择先学某册开局,并在自己对弈实践中体会有关变化,对照大师对局的弈法找出优劣关键,就会提高开局功力,然后选择另一册,照此办理。这样一册一册学下去,掌握越来越多的开局知识,你的开局水平定会人为提高,赢棋就多起来。
  《象棋谱丛书:顺炮直车对横车》以宏大的气魄,把象棋开局及其后续变化的巨大篇幅展示在读者面前,是棋谱出版的创举,也是广大棋友研究象棋的好教材,相信必将得到棋友们的喜爱。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两头蛇
第1局 唐丹负张国凤
第2局 邬正伟负王大明
第3局 蒋川胜汪洋
第4局 吕钦负胡荣华
第5局 徐天红胜马仲威
第6局 金波胜林宏敏
第7局 蔡伟林胜蔡忠诚
第8局 李曰纯胜李忠雨
第9局 刘星负卜风波
第10局 肖革联胜荆聪
第11局 郑乃东负孟辰
第12局 柳大华胜郑祥福
第13局 刘军负任建平
第14局 许文学胜谢业枧
第15局 金松胜未晓虎
第16局 李鸿嘉胜谢业枧
第17局 陈种负孙勇征
第18局 杨官璘负胡荣华
第19局 冯岚胜张国凤
第20局 吕钦胜万春林
第21局 汪洋胜邱东
第22局 胡荣华胜李义庭
第23局 孙志伟负臧如意
第24局 喻之青负钱洪发
第25局 李锦欢胜武震
第26局 胡荣华胜刘星
第27局 金启昌负张致忠
第28局 冯明先负付光明
第29局 高华胜黄子君
第30局 胡荣华胜朱永康
第31局 未学增负胡荣华
第32局 唐丹胜刚秋英
第33局 王嘉良负胡荣华
第34局 张强胜黄仕清
第35局 蒋川负谢业枧
第36局 尚威负李国勋
第37局 宗永生负阎文清
第38局 洪智胜程进超
第39局 胡荣华胜赵国荣
第40局 洪智胜赵国荣
第41局 张国凤胜王琳娜
第42局 刘殿中胜孙志伟
第43局 蒋志粱负朱永康
第44局 孟立国胜言穆江
第45局 汪洋胜洪智
第46局 王斌胜陈孝坤
第47局 谢大明负邱文信
第48局 许银川负孙勇征
第49局 金波胜王斌
第50局 吕钦负林宏敏
第5l局 徐天红胜孙勇征
第52局 曾东平胜孟立国
第53局 徐天红胜卜风波
第54局 蒋志梁负胡荣华
第55局 杨德琪负蒋川
第56局 蔡福如负胡荣华
……
第二章 过河车或骑河车捉卒
第三章 巡河车或上仕
第四章 其他

前言/序言

  顺炮直车对横车古已有之,是最早的布局,详载于《橘中秘》棋谱。20世纪50年代之前,基本上限于红直车过河对黑横车右肋的阵式,后来就有很大的发展。由于红跳左边马的攻击力不强,而黑又出现弃3卒右马急进的对攻态势,于是红方革新阵式,改为挺三兵左正马局型,开辟了新顺炮时代。
  目前红方进攻的方式有右马跃出、两头蛇兵阵、卸炮仕角等,黑方对攻的方式有右马屯边、肋车过河、双横车等。双方对攻激烈,与旧顺炮局完全不同。
  从近期实践来看,这个布局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对于黑方的各种应法,红方均有进击棋路,仍能略持先手,黑方缺乏出其不意的反击手段。双方攻守变化,不及中炮对屏风马局有较大空间,这就限制了后走方选择顺炮局的余地。只在竞赛的关键时刻,或快棋情况下,后走方决心拼搏以求一逞,才选择顺炮局。
  黄少龙 段雅丽
  2013.11.6


《棋海拾贝:古谱精粹与现代演绎》 中国象棋,一项源远流长的智力博弈,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无数棋手沉醉其中,探寻其奥妙,并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棋谱。这些棋谱,不仅是实战经验的结晶,更是棋艺演进的生动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珍贵的古谱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鲜为人知,而现代棋弈的创新发展,也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棋海拾贝:古谱精粹与现代演绎》一书,正是基于对象棋历史文化的热爱与对棋艺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而诞生的。本书并非对某一种特定开局进行细致拆解,而是旨在更广阔的视角,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提供一次系统性的“知识考古”与“理论革新”的双重体验。我们从浩如烟海的象棋古籍中,精选出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技法独到、思想深远的代表性残局、排局以及部分经典战例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象棋教学和实战的最新理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分析。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既能满足初学者对象棋基础知识的渴望,也能为资深棋友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全书共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探寻古韵——经典残局与排局的智慧 这部分是我们梳理中国象棋发展脉络的基石。我们精心挑选了数十局脍炙人口、技法精巧的古典残局和排局。这些棋局,往往蕴含着作者精妙的构思,展现了古人的高超棋艺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例如,我们将深入剖析一些以“杀棋”为核心的残局,展现如何从看似劣势的局面中找到制胜之道;也将介绍一些以“攻防转换”为主题的排局,揭示如何在变化万千的棋局中把握主动,化被动为主动。 在对每个残局、排局的讲解中,我们不仅仅满足于罗列最佳着法,更注重挖掘其背后的“兵法”。我们会详细阐述每一步棋的用意,分析其在特定局面下的战术价值,以及为何是比其他着法更优的选择。我们会引导读者理解,这些古人是如何在有限的棋盘上,通过精妙的算路,达成出人意料的结局。例如,当讲解一个以“弃子争先”著称的残局时,我们会详细分析弃子的时机、弃子后如何利用子力优势形成攻势,以及对方如何应对,从而揭示出“以退为进”的深层棋理。 此外,我们还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谱流传”的排局,追溯其起源,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解读和演进的过程。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棋艺传承的一种致敬。我们会尝试还原古人当时的思考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对其中的一些疑难之处进行补充说明。 第二部分:破译棋心——古谱战例的战略精髓 在许多古籍中,不仅有残局排局,也记载了一些被后人反复揣摩的经典战例。这些战例,往往集中展现了象棋对局中更为宏观的战略思想,例如如何布局、如何攻守平衡、如何运用兵种协同作战等等。 本书的这一部分,将精选若干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古谱战例。我们会对这些战例进行详细的复盘分析,重点阐述其中的战略布局、中局攻防思路、以及临场应变的策略。例如,我们会选取一些以“车马配合”为核心的战例,深入分析车马在不同位置的威力,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战,撕裂对方阵线;也会分析一些以“士象牵制”为重点的战例,讲解如何通过调动士象,限制对方子力活动,为己方进攻创造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尝试“逆向思维”,从现代象棋的视角,审视古人的着法。我们会分析古人的某些着法在今天看来是否仍具价值,是否可以被现代棋手借鉴,又或者,现代棋手是如何对古人的思路进行发展和创新的。我们会提出一些“如果当时换一种下法会如何”的探讨,以此激发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部分:融汇贯通——古今技法的融合与创新 在充分领略了古谱的智慧之后,本书的第三部分将重点放在“古今融合”与“现代演绎”上。象棋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发展和创新。古人的智慧是宝贵的财富,但我们不能停滞不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把古谱中的经典思路,与现代象棋实战中常见的开局、中局战术相结合。例如,我们会分析如何将古谱残局中的“弃兵牵制”思路,应用到现代的“仙人指路”或“五七炮”开局中,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我们也会探讨如何将古谱战例中的“车马协同”理念,融入到现代常见的“对当头炮”或“飞象局”的攻防体系中。 此外,我们还会选取一些现代象棋大师的经典对局,分析他们在借鉴古谱思想的基础上,是如何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我们会展示现代棋手是如何在古人的智慧基础上,融入新的战术元素、计算方法和心理博弈,从而将象棋的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本书还会探讨一些在现代象棋教学中经常被忽视但又十分重要的方面,例如“残局的思维模式”、“排局的逻辑构建”等。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并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提升自身的棋感和计算能力。 第四部分:棋道探微——象棋文化与思维的延伸 象棋不仅仅是一项棋艺,它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载体。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超越具体的棋局分析,对象棋文化和象棋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我们会从象棋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入手,阐述象棋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我们会分析象棋中的“平衡”、“攻守”、“变化”等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联,例如阴阳、太极等。 我们还将探讨象棋思维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例如,象棋中的“全局观”、“战略规划”、“风险评估”、“信息处理”等能力,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解决复杂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会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说明象棋思维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认知方式。 本书的特点: 1. 视角独特: 跳出单一开局的束缚,从更宏观的层面,梳理中国象棋的精华,强调古谱与现代棋艺的内在联系。 2. 内容丰富: 囊括了不同类型的经典残局、排局和战例,涵盖了象棋对局中的各种重要环节。 3. 深入浅出: 语言通俗易懂,逻辑清晰,注重启发性,力求让不同水平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4.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讲解棋谱,更注重分析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战略思想,并指导读者如何在实战中应用。 5.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继承古谱智慧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象棋的发展方向,为棋艺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棋海拾贝:古谱精粹与现代演绎》不仅是一本棋谱解读的工具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象棋文化之旅。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广大象棋爱好者,更深入地理解象棋的魅力,提升棋艺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在人生的大棋盘上,下出更加精彩的棋局。无论您是刚刚接触象棋的初学者,还是久经沙场的象棋高手,相信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棋海拾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感到非常满意,它没有那种老式棋谱的拥挤感,留白适度,棋盘图清晰易读,这一点对于需要仔细推敲每一步棋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讨论一些经典残局的破解方法时,尤其精彩。作者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够把那些看似无解的残局,一步步拆解成几个清晰可控的阶段性目标。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述一些“关键换子时机”时的措辞,那种对“时机”的把握描述得极具画面感,比如形容某个时机是“稍纵即逝的黄金窗口”,让你能体会到棋手在实战中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抉择的艰难。这本书对于如何从优势转化为胜势的细节处理,讲解得尤其到位,很多时候,优势只是微弱的一先,而这本书教你的就是如何将这“一先”放大成不可逆转的胜利。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招法,更是那种坚韧不拔的残局处理心态。

评分

这本象棋谱的封面设计挺吸引眼球的,那种传统的黑红配色,加上烫金的字体,显得很有底蕴。我原本对这种传统的象棋理论书籍是有点望而却步的,总觉得会非常枯燥,全是密密麻麻的棋谱和冰冷的符号。但翻开之后,惊喜地发现它的编排相当人性化。作者在每一步棋的推演前,都会先用相对口语化的语言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走这一步,背后的思考逻辑是什么,而不是直接丢出一串数字让你自己去琢磨。比如讲到某个变例时,作者会用“如果对手出人意料地走了个‘鬼手’,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表述,瞬间就把阅读的代入感拉满了。而且,书里对不同阶段的棋局变化给出了详尽的复盘分析,不仅仅告诉你“赢了”或“输了”,更重要的是剖析了其中的得失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招式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在耳边细细讲解,那种循循善诱的感觉,让我这个业余棋手都能窥见一丝专业棋理的门径。对于希望从“会下棋”到“能理解棋局”的棋友来说,这绝对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投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印刷清晰,没有廉价感,这对于需要反复翻阅和标记重点的工具书来说太重要了。内容组织上,我认为它最大的特色是“模块化”的讲解方式。它将一个宏大的主题分解成了若干个可以独立消化的小章节,每个小章节都围绕一个核心的对局思路展开。我发现自己在学习时,不必一次性吸收所有内容,可以今天研究“边路开花”,明天再攻克“中心铁壁”。这种结构非常适合工作繁忙的成年棋手。另外,它在引入新概念时,往往会先用一个极简的残局实例来展示这个概念的威力,然后再扩展到中局和开局的应用,这种由浅入深的铺垫,大大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我个人觉得,它在理论深度和实战操作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操作的落地性,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理论。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探讨象棋理论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都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层面。而这本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尝试去探究“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在分析某一方开局时,作者会追溯到几步之前对手决策的动机,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博弈图谱”。这种深层次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对手心理的洞察力。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棋谱,不如说是在学习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模式。它不鼓励死记硬背,而是鼓励读者在理解了核心原则后,去灵活应对棋盘上瞬息万变的局面。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冲破瓶颈,进入更高层次对局的棋手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绝对是强有力的支撑。它像是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理解高级对局逻辑的一扇门,让我看到了棋局中更深层次的美感和必然性。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冲着它在圈子里的一些名气去的。毕竟能被前辈们推荐的书,总归有它的独到之处。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活棋”概念的阐述。很多棋谱只关注如何吃子得分,但这本书却非常强调棋子的“机动性”和“潜力”。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如何通过看似平淡无奇的调动,为后续的决战埋下伏笔,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策略描绘得淋漓尽致。举个例子,书中对于中局阶段的“牵制”战术,不仅仅罗列了经典的牵制套路,还深入分析了现代计算机引擎对传统牵制概念的修正和深化,这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几百年前的经典理论,在今天也需要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应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健身,那些复杂的计算和预判,虽然耗费脑力,但当真正理解了背后的原理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深度,绝对能满足那些对棋艺有更高追求的棋手。

评分

棋谱这种东西可以看看,不能认真,对象棋的乐趣会减少

评分

是需要的内容/有点小贵

评分

dgjklrryioffhkkhdtyioogxzxgkkjvccc

评分

很好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有点小贵。

评分

是需要的内容/有点小贵

评分

图文并茂,简明易学,对孩子学棋很有帮助,很喜欢。

评分

不错

评分

有点小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