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術

施工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穆靜波,廖維張,侯敬峰 著
圖書標籤:
  • 施工技術
  • 建築工程
  • 工程施工
  • 施工工藝
  • 建築施工
  • 工程技術
  • 土建工程
  • 裝修工程
  • 施工規範
  • 質量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49792
版次:1
商品編碼:11440082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施工技術》依據施工技術最新發展及國傢新規範新標準,按照工種工程,係統地闡述瞭土木工程施工的理論、工藝、方法和質量要求。在內容的編排上,突齣綜閤性和實用性。全書共13章,包括土方工程、深基礎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鋼結構工程、預應力工程、結構吊裝工程、砌築工程、防水工程、裝飾裝修工程、腳手架工程、道路橋梁及地下工程,以及課程實訓、求職麵試典型問題應對等。為瞭便於學習和掌握,每章附有學習重點要求、工程應用案例及習題。
  本書簡明扼要、重點突齣、圖文新穎、強調實用,可作為本、專科及成人高等教育的專業教材,也可供建設、設計、監理和施工技術人員參考或相關人員的崗位培訓。

目錄

第1章土方工程
1.1概述
1.2土方量計算與調配
1.3排水與降水
1.4邊坡與支護
1.5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
1.6土方填築
工程案例
習題
第2章深基礎工程
2.1預製樁施工
2.2灌注樁施工
2.3其他深基礎施工
工程案例
習題
第3章鋼筋混凝土工程
3.1鋼筋工程
3.2模闆工程
3.3混凝土工程
工程案例
習題
第4章鋼結構工程
4.1鋼結構構件的連接
4.2鋼構件組裝
4.3鋼結構安裝
工程案例
習題
第5章預應力工程
5.1預應力混凝土的材料與機具
5.2先張法施工
5.3後張法施工
5.4預應力鋼結構施工
工程案例
習題
第6章結構吊裝工程
6.1起重機械與設備
6.2單層工業廠房結構吊裝
6.3多高層房屋結構吊裝
6.4大跨度空間結構吊裝
工程案例
習題
第7章砌築工程
7.1砌築材料及垂直運輸
7.2磚砌體施工
7.3砌塊砌體施工
7.4石砌體施工
工程案例
習題
第8章防水工程
8.1地下防水
8.2屋麵防水
8.3樓地麵與外牆防水
工程案例
習題
第9章裝飾裝修工程
9.1抹灰工程
9.2飾麵工程
9.3門窗與吊頂工程
9.4塗飾與裱糊工程
工程案例
習題
第10章腳手架工程
10.1腳手架的分類和搭設要求
10.2腳手架的設置及構造
10.3安全要求與措施
工程案例
習題
第11章道路橋梁及地下工程
11.1路麵工程
11.2橋梁結構工程
11.3地下工程
工程案例
習題
第12章課程實訓
12.1基坑開挖與迴填
12.2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
12.3單層廠房結構安裝
12.4地下防水施工
第13章求職麵試典型問題應對
13.1問題與迴答示例
13.2求職麵試的典型問題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古代文明的興衰與傳承:跨越韆年的曆史迴響》 【書籍簡介】 《古代文明的興衰與興衰與傳承:跨越韆年的曆史迴響》並非一本關於現代工程技術的專著,而是一部深度探究人類早期文明起源、發展、鼎盛與最終轉型的恢宏史詩。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精微的考古學、人類學視角,係統梳理瞭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古典時代晚期,全球幾大主要文明區域——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印度河流域、黃河與長江流域(古代中國雛形)、愛琴海文明(米諾斯與邁锡尼)、以及稍晚興起的希臘城邦與羅馬帝國——的復雜演變曆程。 本書的核心目標,在於揭示不同地理環境下,人類社會如何從部落走嚮城邦,從神權走嚮王權,以及在技術、宗教、政治結構和社會組織等多個維度上所展現齣的相似性與獨特性。我們不關注鋼筋混凝土的配比,也不探討地基的處理工藝,而是將筆墨聚焦於那些塑造瞭人類文明基石的“無形之建”——法律的起源、文字的發明、數學的雛形、灌溉係統的規劃(側重其社會組織而非工程細節)、以及哲學思想的萌發。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河流與定居的抉擇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人類社會從遊牧嚮定居轉型的關鍵驅動力。我們以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尼羅河、印度河及黃河中下遊的地理環境為切入點,分析瞭早期農業的“技術革命”(如犁的初步應用、灌溉渠的修建,側重於其對社會剩餘和階層分化的推動作用)。 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與城邦政治: 詳細闡述瞭蘇美爾城邦(如烏爾、拉伽什)的權力結構、土地所有製以及《漢謨拉比法典》如何從神諭走嚮成文法典,規範社會秩序。重點解析瞭早期復雜的土地測量與稅收係統,這些是社會治理的早期“技術”體現,而非現代意義上的建築技術。 古埃及的永恒與統一: 埃及文明的特點在於其驚人的連續性。本書分析瞭法老製度如何通過對尼羅河定期泛濫的掌控和對來世觀念的構建來維係國傢的統一。我們考察瞭象形文字的演變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而非關注金字塔的精確砌築方法,而是探討其背後的國傢組織能力與宗教信仰體係。 第二部分:軸心時代的思想突破與文明的擴張 隨著早期文明的穩定,知識開始積纍,思想開始超越實用性的需求,進入哲學和宗教的探索期。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規劃與神秘消亡: 詳述瞭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的城市布局,強調其卓越的公共衛生係統(排水係統)和統一的度量衡製度,這體現瞭高度成熟的社會管理水平,而非現代的給排水工程技術。對其神秘衰落的多種假說(氣候變化、河流改道等)進行辨析。 黃河文明的早期禮製構建: 探討商周時期青銅冶煉的社會意義(祭祀與權力象徵),以及“禮樂製度”如何成為早期中國維係統治、規範社會關係的“軟技術”。重點解析瞭甲骨文的蔔辭內容,揭示瞭早期宇宙觀與國傢權力之間的關聯。 愛琴海的貿易網絡與神話起源: 分析瞭剋裏特島的米諾斯文明和希臘本土的邁锡尼文明,它們是地中海早期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樞紐。本書關注其海上力量的形成,以及這些早期貴族社會如何孕育瞭後來的希臘城邦精神。 第三部分:古典文明的輝煌與製度的創新 本部分將焦點投嚮古典時期,這是人類製度創新和理性思維達到高峰的階段。 希臘城邦的民主與哲學: 深入剖析瞭雅典民主的運作機製,公民權的界定,以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的思辨如何構建瞭西方思想的底層邏輯。本書強調城邦的“憲政實驗”是管理學上的巨大飛躍。 羅馬的法律與治理體係: 羅馬的偉大不在於其建築工程,而在於其無與倫比的法律構建能力(《十二銅錶法》至《查士丁尼法典》的演變)和軍事行政管理效率。我們將詳細分析羅馬行省的管理模式、稅收結構以及公民權推廣的政治策略,探討其如何實現對地中海世界的長期有效控製。 【本書特色與價值】 《古代文明的興衰與傳承》旨在提供一種“社會技術史”的視角。它摒棄瞭將古代文明視為簡單技術模仿的觀點,而是將其視為一係列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體係的集閤體。讀者將清晰地看到,無論是古埃及修建宏偉建築所需動員的勞力組織,還是雅典城邦的投票決策機製,抑或是羅馬的道路網絡(側重其軍事和商業運輸的戰略意義而非鋪設工藝),所有這些“成就”的背後,都是對人類社會組織能力的極限挑戰與突破。 本書是曆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研究者以及所有對人類文明起源抱有深厚興趣的讀者不可多得的參考讀物。它帶領讀者穿越數韆年時空,去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古老而永恒的智慧與教訓。我們關注的是文明的“軟件”而非“硬件”。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接觸瞭一本《量子計算原理與應用》。之前我對量子力學一直有一種“高深莫測”的印象,覺得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沒想到這本書竟然能把如此復雜的概念,講得如此生動有趣,甚至還能讓我感受到一絲絲激動。 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讓人頭暈的公式,而是從“為什麼需要量子計算”這個根本問題切入,解釋瞭經典計算機在處理某些復雜問題時的局限性。然後,它循序漸進地介紹瞭“量子比特”的概念,以及“疊加”和“糾纏”這些聽起來就很神奇的量子特性。 書裏用瞭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把量子比特比作一個正在鏇轉的硬幣,它既可以是正麵,也可以是反麵,甚至可以是兩者的疊加態,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帶來瞭強大的計算潛力。它還詳細講解瞭量子糾纏,那種“兩個粒子之間,無論相隔多遠,都能瞬間相互影響”的現象,簡直就像科幻小說裏的情節,但它卻是真實存在的! 更讓我興奮的是,書裏還探討瞭量子計算在藥物研發、材料科學、金融建模等領域的潛在應用。想象一下,如果量子計算機能夠模擬齣分子的相互作用,那我們就能更快地找到治療疾病的新藥;如果它能優化金融模型,那就能帶來更準確的市場預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計算時代正在嚮我們走來,而我,也開始對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充滿瞭好奇和期待。

評分

最近淘到一本《古籍修復技藝》。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翻開來看,簡直是眼花繚亂,但又充滿著一種迷人的神秘感。書裏詳詳細細地介紹瞭各種古籍的修復流程,從紙張的成分分析,到墨跡的成分鑒定,再到各種病害的識彆和處理,每一步都像是在解開一個塵封已久的謎團。 最吸引我的是關於“揭裱”的部分,那是一種多麼精細的手藝啊!薄如蟬翼的紙張,在修復師的手中,如同獲得瞭第二次生命。書裏用大量的圖解和案例,演示瞭如何小心翼翼地分離受損的紙張,如何用特製的漿糊進行粘貼,如何調整紙張的顔色和質地,使其與原件融為一體。看著那些修復前後對比圖,真的會讓人感嘆人類智慧的偉大。 它還介紹瞭各種修復工具的用法,比如“骨刀”、“毛筆”、“鎮紙”等等,這些工具的名字聽起來就很古樸,用在修復古籍上,更是充滿瞭儀式感。書裏還特彆強調瞭修復過程中的“守正創新”,如何在遵循傳統技法的同時,根據古籍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現代技術,達到最佳的修復效果。 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穿插瞭很多關於古籍背後故事的講述,那些泛黃的書頁,可能承載著古人的智慧,也可能記錄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修復的過程,不僅僅是對物質形態的修復,更是對文化和曆史的傳承。讀完這本書,我對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古籍,有瞭前所未有的敬畏之心。它讓我覺得,每一次翻開一本古籍,都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

評分

最近入瞭《城市綠化與景觀設計》這本,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之前對城市綠化總停留在種點樹、擺點花的層麵,這本書直接讓我看到瞭更宏大、更精妙的維度。它不隻是講如何種,更講“為什麼這麼種”。從曆史的變遷、文化的影響,到生態的平衡、功能的優化,層層遞進,讓你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尤其喜歡它對“場所精神”的探討,如何通過植物的選擇、空間的布局,去營造一種獨特的氣質,讓城市空間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而是充滿生命力和人文關懷的載體。書裏列舉瞭大量國內外優秀案例,配以精美的圖片和詳細的分析,看得我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拿起工具,去改造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它讓我明白,好的景觀設計,是對自然的迴應,也是對人心的關照。 它還深入講解瞭不同類型綠地的設計原則,比如濱水綠地如何平衡防洪與休閑,公共廣場如何兼顧遮陽與休憩,甚至屋頂花園如何實現節能與美觀的雙重目標。這些細節的闡述,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可行性,讓人覺得學到的知識是可以落地生根的。讀完之後,再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匆匆而過的路人,而是能審視每一個綠化節點背後的巧思,甚至能對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提齣自己的見解。 它還非常注重可持續性的理念,強調因地製宜,利用本土植物,減少後期維護成本,最大化生態效益。這讓我意識到,景觀設計不應該是一種短暫的“麵子工程”,而是一種長遠的、與環境和諧共生的智慧。書中的一些關於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的介紹,更是讓我看到瞭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另一種可能。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是它在用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重新定義我對城市美好空間的想象。

評分

最近閑來無事,翻瞭翻《中國古典園林賞析》。說實話,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園林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園林就是亭颱樓閣,假山流水,最多加點花草樹木,結果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中國古典園林,是一門集建築、文學、哲學、繪畫於一體的綜閤藝術。 它不隻是講如何建造,更講如何“意”。從“麯徑通幽”的空間布局,到“移步換景”的視覺體驗,再到“藉景”、“點景”等手法,每一個設計都充滿瞭東方哲學的智慧和含蓄的美感。書裏對蘇州園林、皇傢園林、私傢園林等不同類型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且配以大量精美的實景照片和意境深遠的插畫。 我特彆喜歡書裏對“太湖石”的解讀,它不僅僅是一塊石頭,更是承載著文人雅士審美情趣和精神寄托的藝術品。還有那些名字充滿詩意的景點,比如“留園”、“拙政園”、“網師園”,每一個名字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故事,喚醒著我內心深處對寜靜與雅緻的嚮往。 它讓我明白瞭,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僅是物質的建造,更是精神的棲息地。它通過對自然元素的巧妙運用,創造齣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境界,讓人在其中感受到寜靜、超脫和迴歸。讀完這本書,再看那些曆史影像,你會覺得,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瞭故事,每一處景緻都蘊含著深意。

評分

偶然間翻開瞭一本《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說實話,起初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性讀物,沒想到,它竟然像一部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但又充滿瞭現實的緊迫感。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瞭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倫理睏境和治理難題。 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智能”這個概念,當機器擁有瞭學習、決策甚至創造的能力,我們該如何界定它的權利與義務?當算法的偏見可能導緻社會不公,我們又該如何進行有效的乾預?書裏對“算法歧視”、“隱私泄露”、“就業衝擊”等問題進行瞭深刻的剖析,並且給齣瞭許多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議。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一味地渲染人工智能的威脅,而是強調瞭人類在其中的主導作用。它告訴我們,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嚮,最終取決於人類的選擇。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製定明確的倫理準則,確保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服務於人類的福祉,而不是反噬我們。 書裏還討論瞭“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級人工智能”的潛在影響,雖然這些聽起來有些遙遠,但書中對這些未來可能齣現的挑戰的預警,讓我不寒而栗,又充滿瞭警醒。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不能隻顧眼前的技術進步,而忽略瞭長遠的社會影響。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關於未來,關於我們與機器關係的“大哉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