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精装签名版)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精装签名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鸿兵 著
图书标签:
  • 货币战争
  • 金融危机
  • 经济学
  • 投资
  • 国际关系
  • 阴谋论
  • 宋鸿兵
  • 精装本
  • 签名版
  • 时事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548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44244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六年来,他每每在书中提前预测未来:预言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预言黄金、白银价格走势;预言2012年欧债危机;预言中国出口市场放缓,中国边境形势紧张……次次预言准确,《货币战争5》再抛何种惊天预言?
  “乱世藏金”的信仰是否依然有效?
  “四·一二”黄金大屠杀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中国大妈”如何逆袭华尔街?
  美国股市屡创新高与经济复苏乏力之间哪一个是现实,哪一个是幻觉?
  超低利率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全球货币泛滥的时代,何以会出现“钱荒”这样离奇的事件?
  叙利亚危机又是一场货币战争?
  影子货币危机如何比次贷危机还要可怕?
  利率火山爆发可否是最后的审判日?
  华尔街炒房团如何让美国房价惊天逆转?
  美国房价大反弹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全面复苏?
  为何一向自立的美国年轻人纷纷搬回家“啃老”?
  ……
  一切解读,尽在——《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内容简介

  《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剑指当下,放眼全球,从2013年“四·一二”黄金大屠杀伊始,从黄金市场透视货币,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债券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瞬间清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全景呈现眼前。

作者简介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首创者,曾被美国《商业周刊》2009年11月刊评为“2009年中国具影响力的40人”。

  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6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垄断中国财经图书畅销榜一名多年,横扫各大排行榜,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目录

第一章 黄金斩首,打响美元保卫战 “四·一二”黄金大屠杀 4月15 日,200 万年一遇的恐怖 “中国大妈”逆袭华尔街 伦敦金: 高贵的出身,私密的做派 瑞士金: 小姐的心,丫鬟的命 纽约金: 牛仔的乐园,赌徒的天堂 美国QE3: 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元信心在摇晃 遥相呼应: 发达国家齐上阵,货币贬值战鼓闻 货币起义: 贸易结算用本币,美元需求成问题 雪上加霜: 德国黄金运回家,美国金库要核查? 连锁反应: 女王陛下当道具,英国央行唱大戏 恐惧升级: 欧盟大盗打劫忙,塞浦路斯储户慌 COMEX黄金库存拉响了红色警报 黄金ETF,华尔街大佬的“小金库” 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黄金和白银还有未来吗? 第二章 真相隧道,穿越泡沫的空间 股市中的黑色秃鹫 伯南克的惊吓 股市繁荣,还是股市浮肿? 为什么要回购自己的股票? 举债买股票,未来天知道 公司资产的“老龄化” 拔掉QE 呼吸机,股市还能蹦跶吗? 喧嚣的债券市场 公司债库存萎缩,做市商调节失灵 垃圾债,公司债中的“次级贷” 申论 第三章钱荒惊魂,梦游的影子狂欢 叙利亚危机,华尔街的及时雨? 回购,就是债券的典当 回购市场的6月惊魂 传统的货币创造 影子货币:全新的货币创造规律 转抵押,几个瓶子一个盖的杂技 “回购到期”交易:金融魔术师的新玩法 垃圾债的“奇幻漂流” 影子货币与影子银行 回购抵押创造了多少影子货币? 6月为什么闹钱荒? 申论 第四章利率火山,最后的审判日 美联储突然“阳痿”,伯南克意外变卦 QE的泰坦尼克号,迎头撞向回购冰山 监管寒流袭来,抵押品短缺恶化 影子银行如何杀出重围 扭曲利率,美联储既当裁判员又当守门员 利率火山,资产泡沫的终极杀手 利率掉期,纽约人伤不起 底特律破产案背后的利率掉期黑手 从利率掉期到利率“掉阱” IJbor的由来 谁在操纵利率 超低利率吹起了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 退出QE是找死,继续QE是等死 申论 第五章风云再起,华尔街炒房团在行动 房价失血的伤口:止赎房 止赎阻塞,房价企稳 华尔街炒房团,房价逆转的节奏 凤凰城,炒房团牛刀初试 赌城的豪赌 转战南加州 黑石,美国最大的地主 谁是华尔街炒房团的牺牲品? 房地产究竟是苏醒了,还是在梦游? 年轻人的新潮流:搬回家“啃老”去 利率火山将烧着房地产 “租客帝国”的致命陷阱 胜利大逃亡的路线图 逃亡的第二战场:租金抵押证券 申论 第六章财富分裂。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在华尔街,总统吃了闭门羹 “沃克尔规则” “伦敦鲸”的覆灭 无法无天与有法无天 沉沦的中下阶级 就业市场的真相 岩上之屋,还是沙上之梦? 财富分裂折断了美国梦的翅膀 贪婪与盗梦 资产分化远比收入分化更严重 申论 第七章罗马盛衰,浴血的贪婪之路 护民官格拉古之死 格拉古的成长经历 格拉古兄弟的土地变法 勤劳缔造罗马,贪婪摧毁共和 大转折:内向盘剥到外向扩张 货币经济的帝国时代 脆弱的货币循环 蛰伏中的经济危机 军事独裁的经济本质 货币贬值与超级通胀 货币崩溃敲响了帝国的丧钟 申论 第八章北宋兴亡,铅华洗尽的沧桑 北宋,人类第二次货币文明的巅峰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 银行家的崛起 金权与政权的斗法 6%~7%的富人兼并了60%~70%的土地 “宋朝梦”的破灭 雪上加霜的“钱荒”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 贪婪的最后疯狂 交子——全球第一种纸币 主权信用,贪婪依旧 申论 第九章什么不是“中国梦" “罗马梦”“宋朝梦”“美国梦”的破灭 美国的第二次财富兼并 什么不是“中国梦” 房地产与财富分配 城镇化的关键是创造就业 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 定力无限,才能放飞梦想 后记

精彩书摘

“四·一二”黄金大屠杀
  2013年4月12日,这是黄金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自年初以来,金价就从1700美元附近震荡向下,至4月11日已悄悄地滑向一个巨大深渊的边缘。4月12日,美国东部时间8∶30,金价定格在1542美元,这是大灾难之前的最后一刻平静。
  这一天恰逢周五,纽约黄金期货市场刚开盘就黑云压顶,电闪雷鸣,100吨黄金的卖单从天而降,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抛盘如同巨浪一般砸向毫无准备的市场,多头仓皇应战之下,金价大幅下挫。在随后的两个小时中,惊魂未定的市场稍事喘息。交易员们被毫无征兆的空头伏击打得晕头转向,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然而,巨大的抛盘却突然消声觅迹,市场重新恢复了平静。
  这是大地震之前特有的寂静,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笼罩着整个市场。
  10∶30,真正的灾难终于降临了。300吨黄金的抛盘汹涌而出,其规模相当于2012年全球黄金矿产量的11%!目瞪口呆的交易员们看到的不再是10米高的巨浪,而是30米高的海啸!恐惧将每一个人的心冻结到冰点,瞬间过后,疯狂又把所有人的大脑燃烧到爆裂,夺路而逃就像求生的本能,支配着一切行为。市场态势顷刻逆转了,卖空的呼喊震耳欲聋。
  1525美元的关键支撑点被瞬间击穿,2000年以来的黄金牛市走向在此决然折转,所有在这一牛熊分界点上设置自动止损的多头买家,就像被魔咒唤醒的木乃伊战士,突然加入了空头大军,转身杀向自家阵营,顷刻间多头人马自相践踏,溃不成军。
  此时,正值纽约市场流动性最丰沛的时刻,伦敦和欧洲主要黄金市场均在开盘状态,从而能够充分感受到黄金雪崩所带来的极端恐怖,空头打击对时间的掐算精确到了分钟!
  黄金暴跌的冲击波瞬间传遍全球,伦敦市场也同时被闪击。不过,相对于纽约黄金期货市场而言,伦敦更倾向于实物黄金交易,对于准备提取黄金现货的客户而言,纽约期货暴跌在某种程度上给他们提供了打折买货的机会。但是,当伦敦市场的买家准备抄底时,却突然发现他们的计算机交易系统极为罕见地出现了“故障”,此时大家既不能买也不能卖。尽管他们还能通过电话下单,但在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的时刻,伦敦现货黄金可能发生短缺,致使他们的交易很难全部实现。
  惊慌失措的伦敦实物黄金的买家们,不知道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与此同时,纽约市场的金价却仍在雪崩之中,如果金价持续暴跌,那么绝大多数多头将被打爆仓,黄金行情必然加速恶化。伦敦的买家为了对冲持有实物黄金的风险,既然无法在伦敦的现货金市场买入来摊低成本,那就只能在纽约的期货金市场卖空以弥补损失。他们必须当机立断,逃生的本能再度支配了一切。
  先卖空,再发问!
  伦敦的交易员们也跳上了空头的战车,碾压着多头的尸体,继续狂飙突进。
  纽约期货金的暴跌趋势,在本应遭到反击的伦敦实物金市场上,非但兵不血刃地一路横扫过去,同时还将持有实物黄金的伦敦买家顺利缴械,并迫使他们加入了做空黄金的大军。
  空头前所未见的强大攻势,在1525美元止损点被击穿后,触发了大规模多头止损的倒戈,再迫使伦敦市场的实物黄金买家变节加盟,一时间如入无人之境。
  卖空!卖空!卖空!
  从纽约到伦敦,从新加坡到香港,从上海到东京,惊恐万状的黄金投资者们惨遭屠杀,各国市场血流成河。
  华尔街媒体兴奋地评论道:黄金的暴跌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般,空头们“锐利的刀锋如同划过柔软的奶油”。
  黄金市场的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崩溃了。场内公开喊价的交易结束后,电子盘交易持续进行。至17∶07,金价暴跌至1476.1美元,当日最深跌幅高达88.8美元!
  这预示着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在黄金期货市场中,多空双方均采用保证金交易,用小资金以杠杆方式撬动大交易,杠杆比例可高达1∶20。当价格下跌时,多头的保证金将承受同等倍数的损失。当天金价的暴跌幅度,必然将大批多头的保证金账户击穿。整个周末,银行和经纪公司并没有休息,而是高速转动起来,加班加点地逐个清点账户。紧接着,海量的追加保证金的“最后通牒”,被迅速送达惊魂未定的多头客户,他们只有24小时的时间,要么缴械投降,被交易所强制平仓,要么在周日之前拿出大笔现金来补足保证金。
  此刻,痛苦万状的多头,不仅遭到了惨重的资金损失,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煎熬。周末所有媒体机器全部开动起来,唱空黄金的新闻和评论铺天盖地,“金价崩溃”“牛市终结”“泡沫破裂”“可笑的黄金哭了”“爆仓”、“狂抛”等极具震撼力的标题充斥着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恐怖气氛在媒体的渲染中被高倍放大、快速传播、大面积传染。绝望的情绪经过一个周末的心理发酵,将黄金市场推向了4月15日星期一的“物种灭绝级”大灾难。
  4月15日,200万年一遇的恐怖
  10年一遇的不幸叫灾难,50年一遇的不幸叫重大灾难,100年一遇的不幸叫特大灾难,而200万年一遇的不幸呢?恐怕只能叫“物种灭绝级”灾难了。
  2013年4月15日,黄金市场遭遇的就是灭绝级灾难!
  在整整一个周末,追加保证金的通知单如雪片一般充斥着全球黄金市场,高倍杠杆下的黄金多头们已面临灭顶之灾。星期一,亚洲市场刚开盘,绝路逃生的人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黄金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溃败由此拉开了序幕。
  伦敦市场暴跌,美国市场崩溃,电视新闻的黄金价格显示已跟不上黄金暴跌的速度,全世界都目瞪口呆地见证着人们心目中的财富“诺亚方舟”,居然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中就沉没了。
  当天,纽约期货黄金价格从周五收盘的1501美元,以自由落体的状态收盘于1361美元,狂跌了140美元,跌幅达到了9.3%,创下30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纪录!
  以市场波动性而论,当日盘中交易更为惊心动魄。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6日惊呼:“以正态分布的理论为计算基础,你会看到周一(黄金市场)的波动性,在5亿个交易日里才会发生一次,即200万年一遇。”[1]
  当这种级别的灾难降临时,恐龙也会灭绝。
  华尔街的媒体啦啦队们扯开嗓门欢呼:黄金完蛋了!
  “中国大妈”逆袭华尔街
  然而,黄金投资者并没有“被灭绝”,接下来发生的事令全世界大吃一惊!
  4月16日,就在期货黄金价格暴跌的惊涛骇浪中,于无声处炸响了一声惊雷!
  全世界的实物黄金抢购者们,就像听到了发令枪一样,几乎在同一时刻,从各个角落中突然杀了出来。他们猛烈而毫无征兆地冲进了各大城市的金店和银行,半个世纪以来从未见过的黄金抢购狂潮席卷了整个世界!
  在中国大陆,最早闻风而动的就是“中国大妈”了。她们看不懂《华尔街日报》,也不知道纽约黄金期货的技术图形,看到黄金价格下跌,就像听说北京三环的房价从五万元(每平米)跌到了三万元,哪有不抢的道理?她们只在乎值与不值,哪管期货不期货。老百姓的思维很朴实:金比纸贵重,地比钱踏实!
  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黄金抢购风潮,而且几乎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出现了黄金卖断货的报道。
  这到底是多大的购买规模呢?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数据说明了一切。
  上海黄金交易所是中国所有合法黄金现货交易的总集散地。一切国内的矿产金、回收金,以及进口的海外金,都必须首先进入上海金交所,然后才能合法交易和向全国输送。在零售市场中,所有黄金制品的最终源头都出自上海金交所。上海金交所的会员包括金融机构,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制品的生产、冶炼、加工、批发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法人。简而言之,上海金交所的出库量,就是中国市场中所有合法黄金的总源头。
  2013年4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出库量同比暴涨182%,达到了惊人的236吨![2]该所2012年的全年出库量为1138吨,2013年4月的出库量接近2012年第一季度的总和!
  到4月底,国内黄金市场已经基本断货,上海金交所的现货黄金的溢价比国际市场每克高出近10元,而正常情况一般不超过1元,这意味着在国内买黄金要比在国外买每盎司黄金贵了50美元!如此之高的溢价,反映出实物黄金在中国市场已处于极度短缺的状态。
  因为国内金价太贵,大批“中国大妈”纷纷奔赴香港扫货,直接导致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库存被“洗劫一空”,成交总金额高达创纪录的1600亿港币,相当于400吨黄金的交易量!至4月24日,香港实物黄金存货已濒临枯竭,不得不紧急向伦敦和瑞士补货,订购量为平常的4倍!
  4月底,随着国内“五一”长假的临近,大批“中国大妈”再度携巨款“轰炸”香港,香港的金店又一次赚得盆满钵满。据香港媒体报道,从4月29日到5月2日,全港1200家珠宝店黄金销售同比暴涨50%,4天卖出黄金40吨!
  “中国大妈”一战成名,她们在国际黄金期货价格暴跌,黄金市场人气崩溃的危机中,横扫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黄金实物,震惊了国际金融市场,也震动了华尔街的大佬们。
  4月10日,高盛发布报告,强烈看空黄金,并建议客户们大举做空黄金。仅仅13天后,在全世界实物黄金井喷般地抢购风潮前面,高盛不得不改口宣称,虽然继续看空黄金,但不建议客户继续做空黄金了。
  其实,抢购黄金的风潮不仅仅在中国爆发,世界各地投资实物金银的热情犹如燎原之火,熊熊蔓延。
  纽约期货金价暴跌之后,美国的实物金银投资者们立刻开始了大规模抢购。
  4月16日,美国最大的贵金属商Amark和CNT,宣布其白银库存已经完全断货,它们也是美国财政部指定的金银币制造的原材料供应商。受其影响,美国重要的贵金属订货网站SDBULLION,当天在首页上挂出“断货!”(“SOLDOUT!”)的显著提示,“由于今天史无前例的实物销售规模,订单送货将会延期20天”。
  有着41年贵金属从业经历的比尔?海恩(BillHayne)不禁感慨:“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金银短缺,美国众多的贵金属批发商都已断货,订单提货被延期4~6周处理。实物金银的买家与卖家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50∶1,致使所有贵金属购买的手续费暴涨。”
  4月17日,全球最大的金银币提供者——美国财政部铸币局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人当天狂买了创历史纪录的6.35万盎司的金币,即两吨黄金!而“中国大妈”在五一节横扫香港市场时,出手规模为每天10吨!
  4月24日,就在香港黄金卖断货的同时,美国铸币局宣布1/10盎司的金币也卖断了货,供应中断长达一个多月之久。1/10盎司金币是美国最受普通家庭喜爱的金币投资品种,2013年以来销售同比暴涨了118%。整个4月,美国铸币局黄金销售近21万盎司(6.8吨),销售金额3.11亿美元,创下了铸币局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印度,作为世界黄金最大的消费国,在4月进口了142.5吨的黄金,比前三个月的平均水平大幅增长66%;在澳大利亚,帕斯铸币局(PerthMint)4月黄金销售创历史纪录,达到11.2万盎司(3.6吨),同比暴涨534.4%;在日本东京银座商业区的金店里,日本人大排长龙,需要耐心等待三个小时才能买到黄金。
  从伊斯坦布尔到阿布扎比,从孟买到迪拜,从北美到欧洲,从澳大利亚到瑞士,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北京到东京,全世界的实物黄金投资人都在期货黄金信心崩盘的两周里,大举购买实物黄金。
  黄金市场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奇观!期货黄金市场冰冷到了“灭绝”的程度,而实物黄金市场却火爆到了“烫手”的行情!
  人们不禁狐疑,我们是在谈论同一种东西吗?为什么全世界的实物黄金如此抢手,但期货黄金却“跌跌不休”呢?黄金价格到底哪个市场说了算?
  要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就需要回顾一下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

前言/序言


《新世纪的经济脉动:全球化、技术革命与财富重塑》 引言:变局中的世界图景 自21世纪初伊始,世界经济的航道便未曾风平浪静。旧有的秩序在快速的全球化浪潮中被冲刷、重塑,而新兴的技术力量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生产力、资源分配乃至社会结构。本书旨在深入剖析这一宏大叙事下的多个核心议题,从宏观的国际金融博弈到微观的产业结构升级,力求描摹出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的真实脉络,并探讨个体与国家在这一复杂环境中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第一部分:全球化红利的终结与再分配 全球化,作为过去几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其驱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本书首先考察了这一进程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其固有的结构性矛盾。 第一章: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与“去风险化”的张力 我们不再处于效率至上的单一供应链模型时代。地缘政治的紧张、疫情的冲击以及对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需求,正推动着各国进行供应链的“友岸外包”与“近岸化”。本章将详细分析半导体、稀土等战略物资的供应安全如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探讨跨国公司在“效率”与“韧性”之间做出的艰难权衡,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贸易成本的结构性上升。重点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的强化(如CPTPP、RCEP)如何填补全球化真空,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与合作圈。 第二章:债务的幽灵与财政主权的边界 在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全球公共与私人部门的债务规模达到了历史新高。本书聚焦于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特别是高负债国家如何平衡短期刺激需求与长期偿债压力。我们深入分析了主权债务违约的潜在风险点,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同时,探讨了现代金融工具(如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应对主权风险时的局限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处理跨国债务重组中的角色演变。 第三部分:技术革命的深远影响:数字经济与产业的颠覆 如果说全球化是经济增长的“骨架”,那么技术革命则是驱动其加速运行的“燃料”。本部分将重点解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根本性冲击。 第三章:人工智能的“生产力奇点”与劳动力的重塑 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未来概念,而是当下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现实力量。本书将超越对AI的简单赞美或恐惧,专注于其对劳动价值链的实际影响。我们分析了生成式AI如何改变内容生产、软件开发乃至法律咨询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工作流程,以及“自动化偏见”可能带来的短期失业风险。更重要的是,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和技能再培训,帮助劳动者适应一个由AI辅助甚至主导的未来工作环境,强调“人机协作”的新范式。 第四章:数字货币与支付体系的未来博弈 加密资产的崛起对传统货币主权构成了挑战,同时也催生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热潮。本章对比分析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创新潜力与监管真空下的风险,以及各国央行推行CBDC的战略意图——从提升支付效率到强化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我们审视了美元霸权在数字时代可能面临的侵蚀,以及跨境支付系统改革的紧迫性。 第三部分:能源转型与地缘经济的交织 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已成为决定未来数十年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变量。 第五章:绿色转型下的资源竞争与新工业革命 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正在引发一场新的资源争夺战。本书详细剖析了锂、钴、镍等“电池金属”的供应瓶颈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分析了各国为抢占新能源技术高地而进行的产业补贴战,并探讨了传统化石能源出口国如何调整其经济结构以应对“能源峰值”的到来。绿色技术标准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如何成为新的贸易壁垒,成为评估未来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第六章:国家资本主义的回潮与竞争的新逻辑 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国家干预经济的倾向明显加强。本章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如东亚模式、资源驱动型模式)在应对外部冲击时的表现差异。我们分析了关键技术领域的“小院高墙”战略,即国家如何运用监管、投资限制和出口管制等工具,保护本国核心科技优势,并力图构建“技术护城河”。这标志着竞争逻辑正从传统的市场份额争夺,转向对基础技术栈和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权争夺。 结语:韧性、适应性与未来投资的逻辑 面对一个“高波动、高不确定性”的新常态,本书最后总结了未来经济参与者所需的关键素质。成功的企业和国家将是那些具备高度适应性和系统韧性的实体。对宏观经济的理解不再仅仅是预测GDP增长,而是对权力结构、技术扩散路径和资源稀缺性进行动态评估。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超越短期市场波动的框架,以理解塑造我们财富与未来的深层力量。 --- 本书特点: 深度交叉分析: 不局限于单一经济学派,融合了国际关系、技术哲学和资源经济学的视角。 案例驱动叙事: 结合了过去五年间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作为分析的基石,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现实关联性。 面向决策者与投资者: 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更具战略性的分析视角,以应对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非停留在提供信息层面,它更像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陷入沉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一些国际事件的固有认知。作者在构建论点时,展现出的那种极强的逻辑自洽性和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令人叹服。他不是简单地指责某一方的错误,而是深入剖析了历史的惯性、制度的缺陷以及人性的贪婪是如何共同编织出当前的困境。特别是书中对历史细节的考据,那种扎实到近乎偏执的程度,让人对内容的可靠性深信不疑。每当我感觉自己快要跟不上那些复杂的金融术语时,作者总能及时地用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例子来解释,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专业性,又照顾到了大众读者的接受度,这种平衡感的拿捏,是许多同类书籍望尘莫及的。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某个章节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拽入了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棋局之中,那些曾经看似毫不相关的经济现象、地缘政治角力,在作者的抽丝剥茧下,突然间串联成了一幅清晰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宏大图景。作者的笔法非常老辣,他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和数据,更像是一位高明的说书人,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抛出一个悬念,或者用一个极富画面感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金融模型。我记得有一段描述国际资本流动的文字,那场景被描绘得如同海底暗流涌动,波涛无声却蕴含着摧毁一切的力量。这种叙事上的张力,让原本枯燥的经济学分析变得扣人心弦,让人手不释卷,即便熬夜,也忍不住想知道下一张牌是什么。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全球经济动态的普通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上帝视角”,让我们得以跳出日常的琐碎,去审视那些真正影响我们生活的深层结构性问题。

评分

与其他专注于某一经济领域或某一历史时期的书籍相比,这部作品的格局无疑是宏大且包容的,它成功地将跨越数十载的金融博弈、权力更迭、文化冲突等多个维度熔于一炉,却又丝毫没有显得臃肿或失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不同阵营的策略时,所保持的那份相对中立的姿态,尽管立场是鲜明的,但论证过程却力求全面展示各方的动机与逻辑,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辩力量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不是沦为简单的立场宣泄。这种深厚的功力,使得即便是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通过清晰的脉络抓住主干。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揭示阴谋”,不如说是在“还原真相”,它将那些被光鲜外表掩盖的底层运行规则,用清晰、有力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让人在阅读的震撼中,获得一种洞悉世界运作的稀有体验。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就是它带来的那种紧迫感,正如书名所暗示的,气氛已经很压抑,好像暴风雨即将来临,但又不知道确切的降临时间。我发现自己开始更留意新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那些原本被我忽略的政府声明、央行决策,现在都蒙上了一层不祥的色彩。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体验,读完书后,你不会感到轻松愉快,反而会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警惕。我甚至开始和身边的朋友们讨论书中的观点,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闲书,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引发深度社会思考的催化剂。它强迫你去思考,在巨大的时代洪流面前,个人能做的和应该做的究竟是什么,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结果的发生。这种对现实的深度介入感,是许多纯理论著作无法给予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那种深沉的色调搭配上烫金的字体,初见时就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我尤其欣赏那个暗含玄机的图案,它不像那种直白的封面那样一眼望到底,而是需要你凑近了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每次把它从书架上拿出来,都像是在开启一段未知的探索之旅,那种触感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已经值回票价了。特别是这个“精装签名版”的标识,更是让人心头一热,仿佛能隔着纸页感受到作者的温度和那份郑重承诺。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十足的“封面党”,但这本书的内涵完全没有辜负它这身华美的外衣,甚至可以说,这包装,就是对书中宏大叙事的一种无声的序曲,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而又充满期待的基础。我把其他几本同系列的书放在它旁边,立刻就能看出这本在装帧上的用心程度,那种细节的打磨,体现出出版方对这个系列的尊重。

评分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胀、通缩和泡沫越来越频繁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是货币背后隐藏的集团利益之争,却在很长时间里不为人所知。什么样的特殊利益集团左右着货币制度的建立和演化?他们如何从政府手中夺取了货币发行大权?他们又是怎样制造泡沫和危机,从中渔利?《货币战争(升级版)》揭开了货币背后的战争的大幕,为我们展示了政治风波和经济危机之后的翻云覆雨手。

评分

没来得及看,但是这套书很多年前就很有名了。

评分

慢慢看了,出差的时候可以有时间学学!

评分

书不错?看了货币战争我才知道世界是怎样的,这本书也值得一看作者分析的很到位!

评分

掀起全国金融阅读热潮的经典畅销书

评分

包装稍微有点欠缺,只有京东的一个小塑料袋。

评分

七年前的书了,现在还是可以看看的。

评分

非常经典的书,内容很好。一直买不到旧版,终于有新版了,马上买了一本。

评分

纸张结实,印刷清晰,包装完好,就是不知道我能不能看得懂,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