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套書是水産養殖緻富的必備書籍!詳細介紹瞭小龍蝦、鱖魚、淡水魚、河蟹、南美白對蝦、泥鰍、龜鱉、黃鱔的高效養殖與疾病防治技術!
內容簡介
《水産高效健康養殖叢書:龜鱉高效養殖與疾病防治技術》根據作者的養殖實踐並藉鑒近幾年在龜鱉養殖科研和生産中取得的新技術、新成果,較係統深入地描述瞭中外幾十種極具養殖前景和較高經濟價值的龜鱉動物及其高效養殖和疾病防治技術,同時對光閤細菌、TS酵母及多種動物性活餌料的培育生産技術、龜鱉的營養需求等作瞭較為詳細的介紹。 《水産高效健康養殖叢書:龜鱉高效養殖與疾病防治技術》共分五章,包括總論、食用龜鱉高效養殖技術、觀賞龜健康養殖技術、高效養殖新技術、龜鱉疾病防治技術等內容。 《水産高效健康養殖叢書:龜鱉高效養殖與疾病防治技術》內容翔實、實用性強,可供水産養殖單位、養殖戶和有關科教單位職工選用及參考,也是龜鱉愛好者的應備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育鋒,1965年畢業於原山東海洋學院水産專業,長期從事龜鱉的科研、生産。獲得國傢科技進步奬三等奬一個,省部級奬13個。退休後又從事此類養殖的推廣及新品種引進和高效節能方麵的新技術。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總論第一節 龜鱉文化及其利用一、龜鱉文化二、龜鱉的利用第二節 龜鱉養殖曆史、現狀及養殖前景一、龜的養殖曆史、現狀及養殖前景二、鱉的養殖曆史、現狀及養殖前景第三節 龜鱉種類及地理分布一、世界龜鱉種類與地理分布二、中國龜鱉種類與地理分布第四節 龜鱉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及人工繁殖綜述一、龜類生物學特性二、龜類生態習性三、龜類種屬鑒定與龜齡推算四、龜的人工繁殖五、鱉類生物學特性六、鱉類生態習性七、鱉類繁殖特點八、七種鱉的比較九、龜鱉之最與趣聞第五節 龜鱉高效養殖的關鍵環節一、選好養殖模式,建好養殖設施,維護好養殖環境二、選好龜鱉的養殖種類、親本與苗種三、提供滿足龜鱉生長繁殖所需要的營養四、認真做好龜鱉病害防治五、龜鱉養殖需良好的經營管理
第二章 食用龜鱉高效養殖技術第一節 蛇鰐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三、生態習性及養殖前景四、人工繁殖五、稚龜培育六、幼龜培育七、成龜養殖八、營養需求與飼料第二節 大鰐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三節 三綫閉殼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第四節 烏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與養殖前景第五節 黃喉擬水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六節 鋸緣攝龜一、名稱與保護級彆、分類地位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七節 中國平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八節 中華花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九節 四眼斑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節 中華鱉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人工繁殖四、養殖技術第十一節 佛羅裏達鱉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
第三章 觀賞龜健康養殖技術第一節 西氏蛇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二節 兩爪鱉(兩爪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三節 麝動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四節 圓澳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三、養殖技術第五節 德剋薩斯圖龜一、名稱、分類地位與特徵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六節 紅耳彩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七節 黃耳彩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八節 黃緣盒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九節 錦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節 地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一節 馬來巨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二節 緬甸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三節 中非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分布和保護級彆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四節 四爪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分布及其利用價值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五節 凹甲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六節 黑靴凹甲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七節 放射陸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八節 果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十九節 菱斑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二十節 佛羅裏達僞龜一、名稱、分類地位及其分布二、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三、養殖技術第二十一節 綠毛龜一、基枝藻的處理和強化培育二、基枝藻營養鹽三、基龜及其處理四、基龜接種五、接種後基龜的飼養管理六、綠毛龜各品級的分類標準
第四章 龜鱉高效養殖新技術第一節 溫室養殖――高效綠色加溫技術第二節 養殖廢水高效再利用技術第三節 養殖廢水生物淨化綜閤新技術一、廢水集匯池二、生物浮床三、栽種的植物四、定期嚮集匯池內潑灑微生物生態製劑(以下均簡稱為微生態製劑)第四節 光閤細菌微生態製劑簡易批量生産與應用技術一、光閤細菌的性能特點二、PSB在龜鱉養殖中的作用與使用方法三、PSB的簡易批量培養技術第五節 幾種生物餌料培養技術一、蚯蚓養殖二、田螺養殖三、福壽螺養殖四、河蜆養殖五、水蚯蚓培養六、紅蟲培養七、黃粉蟲培養八、蠅蛆飼養九、酵母(TS酵母)生産第六節 龜鱉養殖場(車間)的防盜監控設施第七節 水位控高自溢型箱式龜菜立體養種裝置第八節 膨化配閤顆粒飼料高效養殖中華鱉技術要點
第五章 龜鱉疾病防治技術第一節 概述一、病害防治在高效養殖中的重要性二、病害防治的有效途徑和措施第二節 龜鱉疾病診斷與防治一、現場診斷及防治二、"遠診網"治療三、藥物防治與物理、微生物防治第三節 防治龜鱉病害的漁藥一、漁藥簡介二、漁藥的使用三、常用國標漁藥第四節 龜鱉病害的防治一、腐皮病二、腮腺炎三、龜摩根氏變形杆菌病四、綠膿假單胞菌敗血癥五、齣血性敗血癥六、癤瘡病七、肺炎八、臍炎九、爛尾爛甲病十、紅點病十一、白點病十二、腸胃炎十三、消化不良十四、白眼病十五、水黴病十六、白斑病十七、乳頭狀腫瘤十八、縴維瘤十九、體內寄生蟲病二十、體外寄生蟲病二十一、陰莖脫齣二十二、龜難産癥二十三、營養缺乏性骨骼軟化癥二十四、龜溺水(肺嗆水)二十五、氨中毒二十六、越鼕死亡癥(鼕眠死亡癥)二十七、産卵率、受精率低下癥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二節龜鱉養殖曆史、現狀及養殖前景 一、龜的養殖曆史、現狀及養殖前景 1.龜的養殖曆史與現狀 我國龜類養殖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暨南大學,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湖南省水産研究所、廣西水産研究所和我國首傢組建的南京龜鱉博物館、山東省淡水水産研究所等單位分彆對三綫閉殼龜、烏龜、黃喉擬水龜、黃緣盒龜、紅耳彩龜、馬來西亞巨龜、蛇鰐龜等中外幾十種龜類生物學進行觀察及養殖技術研究,廣西、廣東、浙江、湖南、江蘇、上海、江西、山東等地都對多種龜類進行瞭批量養殖。湖南的懷化、江西的弋陽、江蘇的南京、太倉、常熟、無锡、浙江的海寜及上海等地都建有相當規模的養龜基地或養龜場。1995年山東省科委專門下達給山東省淡水水産研究所“淡水龜快速養殖技術研究”課題,經國內有關專傢鑒定,該課題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該所通過多年的觀測、試養、對比、研究,從6種國産龜和2種引進龜中篩選齣生長速度最快、抗病力及適應能力均較強、齣肉率最高的高值淡水龜養殖新秀——蛇鰐龜。該所研製的龜專用配閤飼料(SDG一3號),喂養蛇鰐龜的飼料係數僅為0.72(韆),幼蛇鰐龜經116天飼養,每平方米淨産達9.36韆剋。以黃喉擬水龜作基龜,僅用3~4個月即育成綠毛龜。海南省海口泓旺農業養殖有限公司是近年來引進龜品種和數量最多的單位。上述有關科教單位的研究成果,將為我國養龜業的大發展提供有力的養殖技術支持。 時至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內養龜業發展很快,尤以紅耳彩龜、烏龜、蛇鰐龜等的養殖發展迅猛。2008年僅上海、江蘇、海南的紅耳彩龜商品産量已達5000噸以上,就龜鱉養殖業全國年總産量而言,2005年、2010年、2012年分彆高達15.6萬噸、24.3萬噸、26萬噸左右,且引進的淡水龜鱉類已有近百種,可見近七八年我國龜鱉養殖已從快速發展逐漸變為穩中有升的平穩發展階段,同時養殖品種結構也趨於優化,並且養殖模式和形式也不隻局限於室外粗養、溫室加溫密養及庭院養殖,各地都因地製宜,使養殖形式不斷創新,如工廠化設施養殖(含立體加溫養殖裝置)、野外生態養殖、池塘混養、種養結閤、各種水麵類型的養殖及休閑養龜鱉等形式;在經營方麵,已不是單一經營模式,而是匯集養殖、種植、餐飲、觀賞、科教、休閑娛樂和體驗的多樣化、多形式、廣思路的經營方法。 2.養殖前景 龜由於在餐飲美食、保健醫療、觀賞與休閑漁業開發利用中所顯現齣來的獨特作用以及特種高值龜類的高收益,使得不少原來單一養鱉或養鱉虧損的養殖公司(戶)都轉嚮龜類養殖或龜鱉兼養。 ……
前言/序言
《水産高效健康養殖叢書:龜鱉高效養殖與疾病防治技術》是一本專為廣大龜鱉養殖從業者、技術人員、科研工作者以及相關愛好者量身打造的權威性、實用性科技讀物。本書深入淺齣地係統闡述瞭現代龜鱉高效健康養殖的各項關鍵技術,並全麵涵蓋瞭龜鱉養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治療方法。 本書由資深水産專傢團隊傾力編撰,匯集瞭國內在龜鱉養殖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全書結構嚴謹,內容詳實,圖文並茂,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套完整、科學、易於操作的龜鱉養殖解決方案。 第一部分:龜鱉高效養殖技術 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通過科學的養殖模式和精細化管理,實現龜鱉的産量和品質的雙重提升。 第一章:龜鱉養殖概論 1.1 龜鱉的生物學特性與經濟價值: 詳細介紹中華草龜、烏龜、甲魚(中華鱉)、鰐龜等常見經濟龜鱉的物種分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特點,以及它們在食品、醫藥、觀賞等領域的廣闊市場前景和日益增長的經濟價值。 1.2 龜鱉養殖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分析當前國內龜鱉養殖業的整體規模、區域分布、産業化水平,探討綠色養殖、生態養殖、設施化養殖等新興模式的發展趨勢,以及科技在推動産業升級中的作用。 1.3 養殖效益分析與市場預測: 提供常見龜鱉品種的養殖成本、收益核算方法,並對未來市場需求、價格波動等進行初步分析,幫助養殖戶進行科學的決策。 第二章:龜鱉養殖場址選擇與建設 2.1 場址選擇的原則與要求: 闡述選擇龜鱉養殖場地的關鍵因素,包括水質、土壤、氣候、交通、水源、排汙等,以及對生物安全隔離的要求。 2.2 養殖模式與池塘(池)建設: 詳細介紹不同養殖模式(如池塘養殖、網箱養殖、立體養殖、溫室養殖等)的特點與適用範圍。重點講解池塘(池)的設計、挖掘、防滲、消毒、消毒、增氧設施配置等技術要點。 2.3 養殖設施設備配置: 介紹與龜鱉養殖配套的各類設施設備,如投餌設備、增氧設備、消毒設備、加溫(溫控)設備、監測設備等,並提供選擇和維護建議。 第三章:龜鱉的繁育與苗種培育 3.1 親本選擇與管理: 強調優良親本對提高繁殖率和子代品質的重要性,介紹親本的選留標準、體質鑒定、飼養管理、繁殖促排等技術。 3.2 繁殖技術與産卵孵化: 詳細講解不同龜鱉品種的繁殖方式(自然繁殖、人工輔助繁殖),産卵穴的挖掘與管理,以及采卵、沙藏、沙盤孵化、人工孵化箱等孵化技術,包括溫度、濕度、通氣等關鍵參數的控製。 3.3 稚龜(鱉)的培育與飼養: 介紹稚龜(鱉)的早期發育特點,以及高密度培育的注意事項。重點講解稚龜(鱉)的餌料選擇(開口料、配閤飼料)、投喂策略、水質管理、疾病預防等。 3.4 苗種的選育與規格管理: 傳授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和養殖目標,對苗種進行分級、挑選、規格調整,以及苗種的暫養與運輸技術。 第四章:龜鱉的日常飼養管理 4.1 飼料原料選擇與配閤飼料配製: 詳細介紹龜鱉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各種天然餌料(魚、蝦、螺、蚌、昆蟲、植物性飼料等)的營養價值與使用方法。重點講解如何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和品種特性,配製高營養、易消化的配閤飼料,提供典型配閤飼料配方。 4.2 投餌策略與技巧: 講解投餌量、投餌次數、投餌時間、投餌方式等影響攝食與消化的關鍵因素,以及如何根據天氣、水溫、龜鱉活動情況靈活調整投餌策略。 4.3 水質調控與管理: 闡述水質是龜鱉養殖的生命綫,詳細介紹影響水質的各項指標(pH、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及其標準範圍。提供水質改善、淨化、消毒的各種方法,如換水、增氧、投加微生態製劑、生物淨水等。 4.4 養殖密度管理: 科學的養殖密度是實現高效養殖的基礎,分析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適宜養殖密度,並講解密度過大或過小可能帶來的問題。 4.5 養殖環境的日常檢查與維護: 強調日常巡塘的重要性,指導養殖戶如何及時發現和處理池塘(池)設施、水質、龜鱉個體等方麵的異常情況。 第五章:生長調控與上市管理 5.1 生長發育規律與調控: 分析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特點,介紹如何通過調整飼料、水質、環境等因素,促進龜鱉的生長發育,縮短養殖周期。 5.2 增重催肥技術: 探討有效的催肥增重方法,如在特定時期增加營養、改善攝食等。 5.3 上市前的準備與管理: 講解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對上市前的龜鱉進行“暫養”、“催肥”或“去汙”等處理,以提高産品品質和商品價值。 第二部分:龜鱉疾病防治技術 本部分是本書的另一大核心,針對龜鱉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疾病,提供係統、科學、實用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方案。 第六章:龜鱉常見病原體與緻病機理 6.1 細菌性疾病: 詳細介紹弧菌、假單胞菌、鏈球菌、柱狀菌等常見緻病菌的生物學特性、侵染途徑、緻病機理,以及其在龜鱉體內引起的病理變化。 6.2 病毒性疾病: 概述龜鱉可能感染的病毒類型,如虹彩病毒、皰疹病毒等,及其傳播方式和對龜鱉健康的影響。 6.3 真菌性疾病: 介紹常見的緻病性真菌,如黴菌、酵母菌等,以及它們侵染龜鱉的常見部位和引起的癥狀。 6.4 寄生蟲病: 詳細講解體外寄生蟲(如車輪蟲、縴毛蟲、吸血蟲等)和體內寄生蟲(如吸蟲、綫蟲、縧蟲等)的種類、生活史、侵染方式及其危害。 6.5 非傳染性疾病(環境病、營養代謝病): 分析不良水質、不閤理飼料、中毒、應激等非病原因素引起的疾病,如水腫病、腐皮病、軟甲病、消化不良、脂肪肝等。 第七章:龜鱉疾病的診斷方法 7.1 流行病學調查: 指導如何收集發病情況、發病率、死亡率、養殖環境、用藥史等信息,為診斷提供綫索。 7.2 癥狀觀察與解剖診斷: 詳細講解外部癥狀(如行動遲緩、食欲不振、體錶潰瘍、腐皮、眼疾、口腐、腹水、畸形等)和內部病變(如肝髒、腎髒、脾髒、腸道、心髒等器官的形態、顔色、質地的變化)的觀察要點,並提供標準解剖流程。 7.3 實驗室診斷技術: 介紹簡便易行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如顯微鏡檢查(病原菌、寄生蟲)、細菌培養與鑒定、藥敏試驗等。 第八章:龜鱉疾病的預防措施 8.1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體係: 強調“預防為主,防治結閤”的理念,指導養殖戶如何建立嚴格的消毒製度(養殖場地、工具、車輛、人員消毒),做好隔離防疫,防止病原傳入。 8.2 優化養殖環境管理: 重申科學管理水質、底質、投餌、密度等對預防疾病的重要性。 8.3 提高龜鱉自身免疫力: 介紹如何通過營養調控、增殖微生態製劑、使用免疫增強劑等方法,提高龜鱉的抗病能力。 8.4 苗種檢疫與消毒: 強調引進健康無病苗種的重要性,並介紹苗種的消毒方法。 8.5 科學用藥的原則: 強調閤理用藥,避免濫用和亂用,並介紹用藥前進行藥敏試驗的必要性。 第九章:常見龜鱉疾病的治療方案 9.1 細菌性疾病的治療: 腐皮病、爛甲病、口腐病、眼病: 針對不同癥狀,推薦外用消毒劑(如高錳酸鉀、聚維酮碘、次氯酸鈉等)和內服或藥浴的抗菌藥物(如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磺胺類藥物等),並提供具體用藥劑量和方法。 腸炎、腹水病: 推薦使用腸道抗菌藥(如痢菌淨、土黴素、復方新諾明等),並結閤助消化藥物。 敗血癥: 強調早期診斷和綜閤治療,可采用抗菌藥物注射或內服,並輔以營養支持。 9.2 病毒性疾病的治療: 強調病毒性疾病目前難以根治,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主要采取支持療法,如改善環境、補充營養、使用乾擾素等,並配閤抗菌藥物控製繼發感染。 9.3 真菌性疾病的治療: 推薦使用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氟康唑等,可外用或內服。 9.4 寄生蟲病的治療: 體外寄生蟲: 推薦使用敵百蟲、菊酯類農藥(需嚴格按照說明使用,注意安全)、硫酸銅等進行藥浴。 體內寄生蟲: 推薦使用廣譜驅蟲藥,如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等。 9.5 非傳染性疾病的治療: 水腫病: 針對病因,如改善水質、調整飼料、停止使用可能引起中毒的藥物等。 軟甲病、骨質疏鬆: 強調補鈣、補磷、補充維生素D,並提高飼料的鈣磷比。 消化不良: 調整飼料,停食一日,投喂易消化的飼料,並使用助消化酶或益生菌。 9.6 組閤性疾病的治療: 針對復雜病情,指導讀者如何根據主要癥狀和可能的病原,製定綜閤的治療方案。 第十章:藥物使用與安全 10.1 常用獸藥的種類與作用: 介紹各類抗菌藥、抗病毒藥、抗寄生蟲藥、消毒劑、營養補充劑等的藥理作用、適應癥。 10.2 藥物劑型與使用方法: 講解內服、外用、藥浴、注射等不同給藥方式,以及如何根據龜鱉的種類、大小、病情選擇閤適的劑型和劑量。 10.3 藥物的休藥期與殘留問題: 強調遵守休藥期規定,避免藥物殘留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 10.4 藥物的儲存與管理: 指導如何正確儲存獸藥,保證藥效和安全。 10.5 綠色養殖與生態用藥: 倡導使用微生物製劑、植物提取物等綠色、環保的藥物,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 本書的齣版,必將為龜鱉養殖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助力養殖戶實現科學、高效、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龜鱉産業的整體競爭力。無論您是初涉養殖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資深從業者,本書都將是您案頭必備的實用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