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对于一个故事来说,什么更重要:吸引人的情节,还是鲜明的人物?
文学导向的小说家强调以人物为基础,商业导向的小说家则强调以情节为基础。其实,好的小说在这两方面都很强。
《情节与人物》是一本案头指导书,帮你在创作时将这些关键的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本书,你将学会:
?创造富有层次感的人物,他们有个性特征、自然特点以及身份背景
?开发人物的情感经历,与充满激情的事件联系起来
?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加快情节的推进
?将情节与人物无缝衔接起来,创作出吸引读者不停翻页阅读的作品
通过大量有益的例子和亲切的指导,《情节与人物》剥开伟大小说创作的迷雾,教你掌握让人物充满生命力、让情节动力十足的有用工具。
作者简介
杰夫?格尔克,小说家兼书籍医生。作为一名小说写作教师,他的风格轻松,语言风趣,在作家会议上广受欢迎。杰夫曾在不同的出版公司工作12年,后在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Marcher Lord出版社。这家出版社专注于出版基督教科幻小说。他用“杰弗逊?斯科特”这一笔名,写了《彻底清除》、《致命缺陷》以及“操作火把系列”作品。另著有《基督教小说写作技巧与艺术》。杰夫和他的妻子已经结婚20余年,育有3个子女。
目录
1真的很重要吗?
第一部分 令人难忘的人物
2核心性格
3生理与自然属性
4重大事件、讨人喜欢、看法与语言
5概述心路历程
6心结
7关键时刻
8初始状态
9诱发事件
10激化阶段
11最终状态
第二部分 精彩的情节
12小说创作涉及的主要要素
13关于序幕和人物引入
14理解三幕式结构
15第二幕:故事核心
16第一幕:引入
17第三幕:高潮和结局
第三部分 情节与人物
18情节与人物的整合
结论
致谢
精彩书摘
■ 前 言
啊,我的宝贝,啊,我的宝贝,你快一点,我们一块儿走
你不去吗?你不去吗?你看那个厉害的、衣衫不整的音乐人
啊,我的宝贝,啊,我的宝贝,让我带你去看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的表演,你不一起来吗?
上面这段话看起来不起眼,但就是这些简单的文字点燃了一场革命。
1910年,一个叫伊斯雷尔?伊西多尔?巴林的年轻人创作了生平第一支曲子,叫作《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一首由乐器演奏的进行曲。巴林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移民,住在纽约市,他想方设法把这支曲子推上百老汇的舞台。
百老汇的一个制作人相中了《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把它编入自己的音乐剧《疯狂》。但是观众对这支曲子反应冷淡。后来演了几场,这支曲子就被撤了下来。巴林的第一个作品就此结束了百老汇之旅,用他自己的话说,“一败涂地”。
六个月后,百无聊赖的巴林给这支曲子填上词。简简单单的歌词,在某些人看来甚至有些粗俗。歌词大意非常简单:某人带着约会对象去看乐队演出时下流行的音乐。
快来听一听!快来听一听!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
快来听一听!快来听一听!这是最好的乐队!
他们可以演奏你从没听过的军号
如此自然令你向往战场
这是最好的乐队,我的宝贝羔羊
来吧,来吧,让我拉着你的手
谁是领队
如果你愿意听一听爵士版的《斯旺尼河》
快来听一听,快来听一听,
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
先别管这歌词错误百出的语法和故意赶时髦的嫌疑,歌词本身引起了听者的共鸣。很快这支曲子就在百老汇流行起来。在那个没有脸书和推特的年代,《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照样火遍大江南北,曲子的作者也火了。
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作者的名字。伊斯雷尔?伊西多尔?巴林决定为自己换一个听起来更美国化的名字:欧文?伯林。
伯林现在有机会证明自己,他的成功不是昙花一现。在他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约1 500首歌曲,改编百老汇歌舞剧19部、好莱坞电影18部,其中8部还获得过奥斯卡提名。歌曲的代表作如《白色圣诞节》、《装扮高雅》、《独此娱乐业》、《上帝保佑美国》。
这些成就的起点就是他为那首“一败涂地”的进行曲填上了词。
“欧文?伯林在美国音乐界没有位置,”作曲家杰罗姆?克恩后来说,“他就是美国音乐。”乔治?格什温称伯林是“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
欧文?伯林对自己一夜成名也颇为惊讶。他回忆《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一开始失败后来却大获成功的原因时,做出如下总结:“音乐要想活下去,必须被唱起来。”
音乐与歌词:两种类型的小说家
欧文?伯林的曲子的旋律前后没有变化,使之发生变化并产生魔力的是后来填上的歌词。
通常一篇作品总有顾此失彼的地方。如果“失败”的部分没有补回来,那么整篇作品还是“一败涂地”。
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创作音乐,道理都是一样的。
我认为所有的小说家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擅长设计情节,另一种擅长塑造人物。
擅长设计情节的小说家整日思索关于故事的种种可能。在他们的精彩作品中有趣的事情接连发生。作品关注的焦点是发生的事件而不是人物,通常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发生。我了解这类小说家是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擅长塑造人物的小说家总是着迷于探索什么样的人物读者会感兴趣。小说中的人物富有、迷人、令人信服且不可抗拒。你感觉这些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这两种小说家的问题是鱼和熊掌无法兼得。擅长设计情节的小说家塑造出的人物扁平、虚假、老套:像是照着纸样剪出来的,虽然脾气、抱负、性别、职业不尽相同,看起来却都差不多,都是按照小说家的脾性塑造出来的。注重塑造人物的小说家能塑造出充满生气的人物,但是让这些有趣的人物干什么,他们往往绞尽脑汁仍不得而知。你很少能看到全能的小说家。我就从没遇到过。
那么,无法两全的小说家们该怎么办呢?
在音乐界,人们的解决办法是找一个搭档,让他做他擅长的事情,两个人取长补短。于是就有罗杰斯和汉姆斯泰因、吉尔伯特和沙利文、勒那和洛伊、梅肯和阿什曼、伯斯坦因和桑德海姆,还有韦伯和瑞斯这样的黄金搭档。一个作曲,另一个填词。这个办法对搞音乐的适用,对写小说的就没那么简单了。
小说界也有分工合作的成功例子。如斯蒂芬?金和彼得?斯特劳布、拉里?尼文和杰里?波奈尔、玛格丽特?韦斯和特雷西?希克曼。畅销系列小说《落后》的作者有两位:提姆?拉海因和杰瑞?B?詹金斯。拉海因提供故事的神学框架,大部分的实际写作交由詹金斯完成。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写小说是一个人的事情。小说家独自坐在笔记本电脑前,做着最不可思议的梦。
完美世界
最理想的情况是,你天生就具备两种才能:既能塑造优秀的人物,又能设计出精彩的情节,人物跟随情节一往无前。
一般情况下,无人能如此幸运。
读到这里,你也许已经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别的小说家了。如果有人评价说“你写东西挺有男人味嘛”,通常是说你的小说情节精彩但人物乏味;“嗯,你的……对话写得不错”,这表明评论者认为你的情节无趣但人物尚可。
也许你觉得自己并不属于任何一类。有些人告诉我他们是背景至上的小说家。最开始出现在他们脑海中的是地点。但是我认为他们:(1)将地点视为情节的触发器;(2)将背景视为人物。所以他们还是在二分法之内。还有一个女小说家告诉我她是谋杀至上的小说家。她一开始就想到谋杀,接着引出故事。拜托,谋杀就是情节,她还是情节型小说家。
一些小说家不觉得应该提高自己的薄弱之处。就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大多数情节至上的小说家不认为塑造有现实感的人物是必要的。只要美女站在即将爆炸的卡车旁(这样男一号会发疯似的冲过去,由此进入下一个情节点)就万事大吉。在这些小说家看来,人物只是一个摆设。乔治?卢卡斯谈到,他的《星球大战》中的人物不过是棋盘上的一粒棋子。他调兵遣将都是为了情节,为了他想要的故事。这些小说家笔下的人物有时似乎太假、太老土,这是否也不足为奇了?
人物至上的小说家看不起那些一味制造惊险爆炸和杀人现场的小说家。他们感兴趣的是母女间互动的情感关系。然而这些小说家现在却觉得有点绝望,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书确实销路不好。要是让他们加点情节,他们又不乐意。
音乐想要鲜活,就必须被唱起来。不配歌词的旋律再好听也只是一支曲子。没有旋律,歌词则只是一首诗。
想要小说精彩,必须同时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人物。你必须要明白无误地认识到这一点,否则你不必花时间读完本书。
作为情节至上的小说家,你必须认识到花工夫去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至关重要。人物的重要性与间谍打入敌人老巢这样的情节不相上下。为了设计惊险的情节,你愿意花上好几天、好几个星期,不是吗?把同样的精力也花在塑造人物上吧,你会收获很多。
人物至上的小说家们,你们则要相信想出一些有趣的事情让你们的人物去完成,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成了通俗文化的媚臣。设计一个令人满意的、紧凑的故事结构并不会流于程式化。如果你不肯花心思搭建故事框架,就没人乐意认识你的人物。有人物又有情节,你的故事就会轻快地跳跃且紧扣主线。
我知道你有长处也有不足。你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否则你不会拿起这本书。我很高兴你愿意行动起来对自己说:“好吧,这是我的弱项,我打算看看你怎么说。我是来学习的。”
本书《情节与人物:找到伟大小说的平衡点》的闪光点在于它为两类小说家提供指导。
人物至上的小说家将会发现,一个充实的情节结构会让她故事中的人物极大地丰满。她的人物将会在坚实的情节背景中得以完美呈现。而情节至上的小说家笔下将同时兼有生动可感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此找到创作的乐趣。她的情节因为令人难忘的人物发展而在读者内心深处得到深沉的回响。
啊,多好的事啊!
这本书也许无法掀起一场颠覆世界的革命,但它会让你的小说变得耐读、畅销。
关于我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样的,反正要是我自己开始读一部非虚构的书,我很想知道写书的人是谁,他究竟有几斤几两竟敢冒充权威。如果我真正在意我阅读的这本书,我非要知道作者的资质不可。所以,我来说说我自己。
1994年我开始涉足出版业。当时我拿到人生中第一份出版合同,写一个关于技术恐怖小说的三部曲。写作完成后,我进入出版我的小说的公司任编辑。编辑工作一直做到2002年,我成为自由作家,拿到了第二份写作三部曲的合同,这次是写军事恐怖小说。
后来我到另外一家出版公司任职,在那里开设小说部门——特别针对科幻小说。其间我依然在独立写作,并与他们合作写一些非虚构的书。2005年,我来到第三家出版公司,负责小说出版部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对各种小说类型都来者不拒:历史小说、鸡仔小说、南方哥特式小说、警匪恐怖小说等等。但在内心深处我总是对怪诞的小说非常着迷。所以我尽力搜寻科幻小说和其他非主流的小说,我的事业即是建立在此,我编辑出版了一些非常畅销的推理型小说家的作品。(如果本书中使用的例子大多来自《星球大战》,而不是《呼啸山庄》,希望你们能原谅我!)
1999年,我参加了一个小说家研讨会,自那以后我就爱上了教授小说写作。我之前从没参加过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我讲授的内容是小说的连续性轨迹。那真是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体验,从那以后我就对小说欲罢不能了。
后来每年的小说家研讨会我都去授课。我在网上开办了一个小说写作技巧的每周专栏,并将上面的内容汇集成我的第一部写作书《写作基督小说的艺术与技巧》。我还开发了一些为写作提供帮助的产品,如交互系统“如何找到你的故事”和“情节至上型小说家如何塑造人物”。
现在你拿在手上的这本书,是我吸收并丰富了之前的成果,才建立起的一个全面的模型,以帮助你在丰满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三幕剧
《情节与人物》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令人难忘的人物”带领你根据我的详尽的系统来创造现实可感的小说人物。第二部分“精彩的情节”告诉你如何让你的人物在精彩的情节中穿梭跳跃。第三部分“情节与人物”教你如何将人物与情节整合在一部小说里。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你属于哪类小说家,也许你想直接翻到你需要弥补或提高的部分。你当然可以这么做,但是我还是希望你将此书从头读到尾。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每一条原则的建立都是基于前一条。要真正运用这些金科玉律,你需要完整地阅读。也许你在你本来已经擅长的领域还能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它也许可以让你更上一层楼。
幕布开启
欧文?伯林对那首让他一夜成名的歌曲做出过如下评论:“旋律让美国人和一部分欧洲人的脚后跟和肩膀动起来。歌词虽然有点傻,但一切都很对味。”
不论你是情节型小说家还是人物型小说家,你只拥有旋律。它确实可以让一些人的脚后跟和肩膀跟你律动。如果你仅仅满足于此,你的故事就永远唱不起来。你翻开这本书,说明你勇于改变现状。你愿意拥有另一半,而且你知道这并不容易,但你想要“一切都很对味”。
让我们开始制作一首完整的歌曲吧。
前言/序言
情节与人物——找到伟大小说的平衡点 创作的艺术:当故事的洪流遇上灵魂的深度 伟大小说,如同一场精心设计的旅程,它能将我们带入未曾想象的世界,让我们体验跌宕起伏的情感,并最终留下深刻的印记。在这场旅程中,情节与人物是两位不可或缺的向导。情节如同河流的主干,指引着故事的走向,驱动着叙事的齿轮;而人物则是河流中的生命,他们的选择、挣扎与成长,赋予了故事灵魂与温度。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却并非易事。过分依赖情节,人物可能沦为故事的工具,空洞而失真;若只沉醉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故事则可能缺乏足够的张力与推进力,显得松散乏味。 《情节与人物——找到伟大小说的平衡点》并非一本冰冷的写作技巧手册,而是一次深入的、关于如何唤醒故事生命力的探索。它不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而是邀请读者与作者一道,审视那些流传百世的经典之作,去理解它们为何能如此触动人心。我们将一同拆解那些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探寻故事的内在逻辑,那些巧妙的伏笔,那些出人意料的转折,是如何如同精密的齿轮般咬合,将读者牢牢吸引。同时,我们也将深入挖掘人物塑造的奥秘,如何创造出有血有肉、令人难忘的角色,他们的动机、他们的弱点、他们的追求,是如何在故事情节的熔炉中被淬炼,最终成为我们心中闪耀的星辰。 情节的脉络:编织引人入胜的故事网络 情节,是故事的骨架,是驱动读者不断阅读下去的原始动力。一本精彩的小说,必然拥有清晰而富有张力情节。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要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每一个事件都承载着意义,并与其他事件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冲突的艺术: 冲突是情节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宏大的外部冲突,如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还是细腻的内部冲突,如道德与欲望的挣扎,都必须被精心设计。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冲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物的行动和故事的走向。如何让冲突自然而然地产生,而非生硬拼凑?如何随着故事的推进,不断升级冲突的强度,让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 节奏的掌控: 故事的节奏,决定了读者阅读时的情感体验。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如同音乐的起伏,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绪。我们将研究如何通过情节的安排,来营造不同的节奏感,例如运用短促的段落来描绘紧张的场面,或运用详实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何巧妙地运用“留白”,让读者在想象中填补空白,从而加深阅读的沉浸感? 悬念的营造: 悬念是点燃读者好奇心、驱动他们翻过下一页的强大引擎。它并非仅仅是制造谜团,而是要让读者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产生期待,对人物的命运产生担忧。我们将深入探讨制造悬念的各种技巧,从设置谜题、抛出疑问,到信息的不对称性,再到结局的意外性,如何让读者欲罢不能。 结构的重要性: 无论是以线性叙事还是非线性叙事,一个稳固的结构是故事的基石。我们将审视经典叙事结构,如三幕式结构,以及其他更具实验性的结构,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局限。如何根据故事的内容与主题,选择最适合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确保故事的开端引人入胜,发展环节层层深入,高潮令人震撼,结局画龙点睛? 人物的灵魂: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如果情节是故事的躯体,那么人物便是故事的灵魂。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与思考。 动机的深度: 任何行动都源于动机。一个引人入胜的人物,其行为必然有清晰而深刻的动机。我们将探讨如何挖掘人物深层的心理需求、过往经历以及内在的价值观,从而为他们的行动赋予合理的解释。如何让这些动机既符合人物的性格,又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性格的复杂性: 没有人是完美的。人物的闪光点与缺点,他们的优点与软肋,共同构成了其复杂而真实的性格。我们将研究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思想以及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来展现其多层面的性格特征。如何避免脸谱化的塑造,让人物更具人性的光辉与阴影? 成长的轨迹: 真正令人难忘的人物,往往会在故事中经历成长与转变。这种成长,可能源于外部的经历,也可能源于内心的觉醒。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人物的成长弧线,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发生改变,变得更成熟、更强大,或是在某个方面做出深刻的反思。 人物关系的网络: 人物并非孤立存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敌对等,是构成故事魅力的重要部分。我们将审视不同类型的人物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物的性格发展与情节的走向。如何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展现出更广阔的社会图景与情感纠葛? 平衡的艺术:情节与人物的和谐共舞 伟大小说的魅力,在于情节与人物并非割裂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一个精彩的情节,需要有与之匹配的人物来驱动;而一个丰满的人物,也需要在情节的舞台上展现其价值。 人物如何驱动情节: 我们将深入研究,并非所有的情节都是凭空发生。而是由人物的性格、动机、选择以及行动所驱动。如何让人物的性格特质直接影响情节的发展,使其显得自然而合理?例如,一个鲁莽冲动的人物,可能会因为一次冲动的决定而引发一系列事件。 情节如何塑造人物: 同样,情节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熔炉。严峻的考验、突发的事件、与其他人物的冲突,都能够迫使人物做出选择,暴露其本性,从而推动其成长与改变。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情节,使其成为人物性格的试金石,让人物在烈火中淬炼,最终焕发出新的光彩。 主题的呈现: 情节与人物的完美结合,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作品的主题。无论是关于爱、失去、勇气、背叛,还是关于社会变革、人性探索,都应该通过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塑造,潜移默化地传达给读者。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不生硬说教的前提下,让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承载和表达作品的深刻主题。 读者的体验: 最终,所有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带给读者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一本伟大的小说,能够让读者在合上书本后,依然回味无穷,思考良久。我们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审视情节与人物的平衡如何共同作用,创造出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作品。 《情节与人物——找到伟大小说的平衡点》是一次对文学创作本质的追寻。它鼓励我们跳出机械的技巧模仿,去理解那些伟大的作品是如何触及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无论是初涉文坛的新手,还是身经百战的作家,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灵感与启发,去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既有精彩情节又有动人灵魂的伟大故事。它不是一份答案,而是一扇门,通往更广阔的创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