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智庫:人文史觀》是潘光旦先生1928至1931年間優生及與優生有關的議題閤集。《民盟智庫:人文史觀》共11篇文章,分彆論述瞭潘氏人文史觀的基礎、優生學傢角度的人文史觀、優生學,及討論瞭傢庭、婚姻、婦女問題、中華民族隆替情勢與因緣者、人口等諸問題,各篇文章既自成單位,亦首尾呼應,由此可一窺潘氏的人文史觀。
潘光旦,我國老一代著名的社會學傢、優生學傢、民族學傢和教育學傢。字仲昂,江蘇寶山縣人。1899年8月13日生於寶山縣羅店鎮,1967年6月10日逝世於北京。1913年至1922年就讀於北京清華學校。1922年至1926年留學美國,攻讀生物學,研習遺傳學、優生學,獲學士、碩士學位。1926年迴國後至1934年,先後在上海光華、復旦等大學任教。1934年至1952年間任清華大學、昆明西南聯閤大學教授。曾擔任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教務長、社會學係主任及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1952年調中央民族學院任教授。
弁言
一 文化的生物學觀(一九三○)
二 人文史觀與“人治”“法治”的調和論(一九三一)
三 意國奇尼教授之民族自然興替觀(一九三一)
四 平等駁議(一九二八)
五 說“纔丁兩旺”(一九二九)
六 優生與文化(一九二九)
七 優生婚姻與法律(一九三一)
八 姓、婚姻、傢庭的存廢問題(一九三○)
九 婦女解放新論(一九三一)
十 民族元氣篇(一九三一)
十一 人文選擇與中華民族(一九三○)
附錄:“東省漢族殖民品質之研究”徵求案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全書所流露齣的那種冷靜、剋製的文風,它不像某些流行曆史讀物那樣追求煽情或誇張,而是以一種近乎科學的審慎態度來對待每一條史料,但其思想的穿透力卻絲毫不減。這種“冷靜的激情”是極難拿捏的平衡藝術。它建立在紮實的學術功底之上,但又巧妙地避開瞭學院派的僵硬和晦澀,使得復雜的曆史邏輯能夠以一種清晰、優雅的結構呈現齣來。閱讀過程中,我不斷被作者邏輯鏈條的嚴密性所摺服,每一個論斷的背後都有堅實的證據鏈支撐,但同時,作者又非常擅長運用恰當的比喻和類比,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確保瞭信息的高效傳遞。讀完後,留下的不是一堆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個經過重構的、更具解釋力的認知框架,這是真正具有價值的學術成果所能給予讀者的最高迴饋。
評分初翻開這本著作時,我本以為會看到一套嚴苛的學術論斷,沒想到它更像是一部充滿溫度的人性史詩。作者似乎對“人”這個主體懷有深切的同情與理解,即便是描述那些充滿爭議的曆史人物,也力求還原其復雜的多麵性,而非簡單地貼上“好人”或“壞人”的標簽。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書中的論述充滿瞭張力與厚度。比如,在闡述某一特定曆史時期人們麵臨的道德睏境時,作者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將那個環境的壓力、選擇的艱難細緻地呈現齣來,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評判。這種“留白”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主體性,使閱讀變成瞭一種主動的、帶有自我反思性質的探索過程。整本書讀下來,與其說是在學習曆史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關於生存哲學和價值取捨的深度自我對話。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的書,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仿佛能穿透曆史的迷霧,直抵人心的最深處。它不像傳統史學那樣堆砌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融入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命運和文化思潮的變遷之中。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不同文化碰撞與融閤時的那種超然和洞察力,那種超越瞭狹隘民族主義視角的開闊胸襟,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反思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根源。書中對某些關鍵曆史轉摺點的重新解讀,更是提供瞭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角,讓我對過往的認知産生瞭一次徹底的顛覆與重塑。語言的駕馭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思辨性,讀起來酣暢淋灕,仿佛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需要停下來,慢慢消化其中蘊含的深意,那種被深刻觸動的感覺,是近年來閱讀中非常罕見的體驗,極力推薦給所有對曆史、文化抱有真誠探究之心的人。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其最大的魅力或許在於它徹底打破瞭我們對“宏大敘事”的固有期待。作者並沒有急於去建構一套無懈可擊的理論體係,反而是花費瞭大量篇幅去捕捉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遺漏的“微觀細節”——那些鄉野間的口頭傳說、市井間的俚俗俚語、乃至一次偶然的私人信件往來。正是這些看似瑣碎的“邊角料”,構成瞭曆史最真實的肌理。通過對這些細節的精準捕捉和富有想象力的還原,作者成功地將冰冷的史料注入瞭鮮活的生命力,讓人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氣味,聽到街巷的喧囂。這種“由小見大”的敘事策略,不僅增強瞭文本的可讀性,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曆史並非由帝王的法令書寫,而是由韆韆萬萬普通人的日常實踐共同鑄就的。對於那些厭倦瞭官方腔調,渴望觸摸真實曆史溫度的求知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精巧得如同一個復雜的機械裝置,每一個齒輪的咬閤都嚴絲閤縫,共同驅動著曆史河流的緩緩嚮前。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多重敘事綫索,將社會底層民眾的生存掙紮、精英階層的思想博弈以及製度層麵的演化變革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氣勢磅礴的社會全景圖。它不滿足於描繪錶象,而是執著於挖掘深層邏輯,比如某種哲學觀念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政治格局,或者一種經濟模式的變革如何催生瞭新的藝術風尚。閱讀過程中,我體驗到瞭一種抽絲剝繭的快感,那些過去看似雜亂無章的曆史碎片,在作者的梳理下,立刻顯現齣清晰的因果鏈條。行文間那種嚴謹的考證和大膽的假設並存的風格,既能滿足專業人士對史料準確性的要求,又能讓普通讀者在閱讀中保持高度的智力參與感,絕非等閑之作,它體現瞭一種罕見的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擔當。
評分商品完好,送貨及時,下次還會選購!
評分不錯的書,我很喜歡。
評分這本書還是不錯,值得看一下
評分這本書還是不錯,值得看一下
評分商品完好,送貨及時,下次還會選購!
評分這本書還是不錯,值得看一下
評分商品完好,送貨及時,下次還會選購!
評分商品完好,送貨及時,下次還會選購!
評分不錯的書,我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