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公报》(1923-1948)(全106册)q

《商标公报》(1923-1948)(全106册)q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商标
  • 商标法
  • 商标公报
  • 历史文献
  • 法律文献
  • 商业史
  • 知识产权
  • 中国商标
  • 民国时期
  • 档案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景华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
ISBN:9787501354337
商品编码:11491271366

具体描述

图书简介 
 
《商标公报》是现在系统研究我国民国时期商标发展历史的重要的基础资料。本书收录民国时期《商标公报》共408期,精装成106册,其中含北洋政府商标局第1-124期;南京国民政府商标局第1-283、285期,其中南京国民政府商标局第284期,虽多方搜求,仍未找到,只得暂缺。《商标公报》内容除刊登新申请注册商标外,还有工商企业呈请商标注册的行政通告,也有大量政府对商标进行管理的法律、法令,商标公函,商标评审案例,包括商标局评定书、再评定书,商标局异议审定书、异议再审定书、诉愿决定书等有关商标管理、争议方面的详细资料,这些是研究我国近代商标图样、商标历史极为重要的资料,也是研究民国时期工商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史料。

《商标公报》(1923-1948)(全106册) 内容简介 《商标公报》(1923-1948)(全106册)是一套系统收录了民国时期(1923年至1948年)中国官方发布的商标注册信息及相关公告的珍贵史料集。这套全106册的巨著,宛如一扇打开的时光之门,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脉络、市场竞争的形态、品牌意识的萌芽以及社会经济的变迁。其内容之详实,价值之深远,不仅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知识产权史、品牌发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为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商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 时代背景下的商标注册 1923年至194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商业在内忧外患中艰难发展,既要应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又要承受国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商标注册制度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成为保护民族品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商标公报》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开始官方化、系统化地记录和公布商标信息。它反映了当时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民族资本、促进公平竞争方面的努力。每一期公报的发布,都意味着一批新的商品被赋予了法律保护,一批新的品牌正式进入市场,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之中。这对于当时的民族企业家而言,是重要的法律保障,也为他们树立品牌、拓展市场提供了信心。 公报内容的具体呈现 这套《商标公报》共计106册,每一册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商标注册申请及核准信息: 这是公报最主要的部分。详细记录了申请人的名称、地址,商标的图形、文字(包括中英文)、颜色、类别以及商品的具体名称。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在不同时期,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在积极申请商标,他们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以及他们的品牌名称是如何构思和命名的。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洋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册商标,也可以看到民族品牌如何通过商标的注册来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商标变更、续展及注销信息: 除了初次注册,公报也包含了商标后续的各种变动信息。商标的变更可能涉及名称、图形、所有人等,续展则表明了企业对品牌价值的认可和持续投入,注销则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或商标权益的终止。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追踪一个品牌生命周期的演变,理解企业的战略调整。 商标异议及无效宣告: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标的冲突和争议在所难免。公报中会刊载与商标注册相关的异议和无效宣告的通知及处理结果。这反映了当时商标法律制度的运作情况,以及市场参与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的行为。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商业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商标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公报有时也会包含与商标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的公布,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或判例。这些内容是研究中国早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演变的重要文献,也为理解当时商标管理和保护的政策导向提供了依据。 其他相关公告: 除此之外,公报可能还包含一些与商标管理相关的其他公告,例如关于商标代理机构的规定、特定行业的商标注册要求、甚至是关于商标侵权案件的警示性通报等。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那个时期商标法律和商业环境的立体图景。 价值与意义 《商标公报》(1923-1948)(全106册)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经济史研究的宝库: 它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史的原始文献。通过分析公报中的商标注册数据,我们可以勾勒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图景,识别出重要的产业和品牌,分析市场结构和竞争态势,了解资本的流向和产业的演变。例如,通过对烟草、纺织、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商标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些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轨迹。 品牌发展史的活化石: 在品牌意识尚未完全普及的时代,《商标公报》记录了中国早期品牌意识的萌芽和成长。它展现了当时企业如何通过商标来区分产品、建立信誉、赢得消费者。研究公报中的商标名称、图形设计、广告宣传等信息,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品牌的价值取向、文化内涵以及营销策略。许多如今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其早期商标信息就可能隐藏在这些公报之中。 知识产权史的重要里程碑: 这套公报是中国早期商标法律制度发展的直接见证。它反映了中国在引入、学习和本土化西方知识产权制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演变。研究公报,可以了解当时的商标立法、注册流程、管理机构以及执法情况,对于理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社会文化史的折射: 商标不仅仅是商业符号,它也承载着时代的社会文化信息。公报中出现的商标名称、图形设计,常常蕴含着当时的社会风俗、价值观念、美学趣味甚至政治宣传。例如,一些商标的命名可能反映了当时的流行词汇、吉祥寓意,而图形设计则可能受到当时艺术风格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商标的解读,可以间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图景。 语言文字研究的素材: 公报中包含大量的中文和外文(主要是英文)商标名称。对于语言学家和文字研究者而言,这是一份宝贵的语言资料,可以研究当时中英文的结合使用情况,商标命名的语言特点,以及对外来文化元素在商业语境中的接受和转化。 档案整理与保护的典范: 能够将跨越二十余年的106册重要史料系统收录、整理并出版,本身就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文献整理工程。它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零散、难以获取的困境,并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总结 《商标公报》(1923-1948)(全106册)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集成。它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政府公告汇编,更是那个风云激荡年代中国经济、商业、法律和社会生活的生动缩影。通过对这套公报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拨开历史的迷雾,触摸到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最真实、最细致的脉络,理解品牌的力量如何在那个时代生根发芽,洞察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早期探索,并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智慧。对于任何一位致力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或品牌学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商标公报》都将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它为我们理解中国的过去,思考中国的现在,乃至展望中国的未来,提供了坚实而独特的研究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视觉文化和设计史充满好奇的读者。这本书《商标公报》(1923-1948)对我来说,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视觉信息。我设想,在那个没有互联网、信息传播相对闭塞的年代,一个商标的设计,往往凝聚了当时最前沿的艺术理念和商业诉求。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那些册子,去欣赏那些或古朴典雅,或新颖别致的商标图案。我想知道,那个时期的设计风格是怎样的?是否有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那些字体、色彩、图形的运用,究竟传达了怎样的信息?除了美学价值,我还期待通过这些商标,去解读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取向。例如,商品的类别是否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商标的命名和图案,是否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地域的认同感?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一个庞大的视觉宝库,里面珍藏着那个时代最直接、最生动的商业艺术表达。我期待通过对这些视觉元素的深入剖析,能够获得对近代中国商业设计史和视觉文化史的独特洞察。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所呈现的“知识的广度”。《商标公报》涵盖了1923年至1948年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跨度,这段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希望在这106册的记录中,能够找到对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详尽梳理。例如,哪些新兴产业在蓬勃发展?它们是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生存和壮大的?又有哪些行业经历了衰退?我很想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在商品生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面临了哪些瓶颈。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去审视那个时代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向。同时,我也期待从中发现一些具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案例,通过它们的故事,去理解当时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运作模式。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理解近代中国商业史的一把关键钥匙,其知识的系统性和历史的深度,是我所看重的。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商标公报》(1923-1948)的关注,更多地源于它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我想象着,这106册的浩瀚篇幅,将是多么详实地记录了那个动荡年代的商业图景。从1923年到1948年,这跨越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经历了从民国初年的探索到抗日战争的烽火,再到解放战争的洗礼。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充满了曲折和复杂。我想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行业得到了发展?哪些新兴的产业在萌芽?又有哪些传统的行业在坚守?更重要的是,那些商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品牌故事?是民族工业的崛起,还是外来品牌的涌入?是战时物资的紧缺,还是经济复苏的希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公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国内外商业竞争的格局。我期待着,在这些文字和图案之间,找到历史发展的蛛丝马迹,理解那个时代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的智慧与挣扎。这不仅仅是对商标的梳理,更是对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经济侧面的深度挖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复古的纸质感和略带泛黄的印刷字体,仿佛直接将我带回了那个年代。我一直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商业发展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商标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载体,一定承载了那个时代丰富的社会信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看看那些尘封的历史印记,那些曾经响亮或默默无闻的品牌,它们是如何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诞生的、发展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沉浮。我期待着通过这些商标,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市场活力、消费习惯,甚至是人们的审美情趣。我想象着,那些手绘的、充满时代特色的商标图案,一定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那些文字说明,或许会透露出当时商业法规的雏形,或者是行业间的竞争态势。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名录,更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那个时代的经济脉搏,感受历史的温度。我甚至可以想象,里面一定有很多现在早已消失的品牌,它们的故事,或许能够引发我对品牌生命周期、历史传承等方面的思考。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并非只有宏大的政治事件和战争史诗,那些细枝末节、生活化的记录,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展现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这本书,在我看来,恰恰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我设想,通过阅读《商标公报》,我能够看到那个年代普通人的生活痕迹。当年的人们是如何选择商品?什么样的品牌能够赢得他们的青睐?那些商标的设计,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和审美观念?我很好奇,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本土品牌是如何与洋品牌竞争的?它们的营销策略又是什么?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胶囊,里面封存着那个年代的商业气息,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社会生活画卷。我期待着,在每一页的商标信息中,都能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惊喜,一些能够引发我共鸣的时代印记。我甚至可以想象,在这些公报中,或许会记录下一些如今耳熟能详的品牌,它们在那个时期的早期形态,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枯燥的商业记录,转化为鲜活的历史场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