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诗篇:巴略霍诗选

人类的诗篇:巴略霍诗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塞萨尔·巴列霍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巴略霍
  • 人类学
  • 文化
  • 文学
  • 西班牙诗歌
  • 翻译文学
  • 经典
  • 现代诗歌
  • 诗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736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594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51
字数:151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最伟大的西班牙语先锋诗人杰作选
  著名翻译家赵振江十余年潜心打磨

内容简介

  秘鲁诗人塞萨尔巴略霍(César Vallejo, 1892-1938)是西班牙语诗坛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诗人之一,也是至今仍旧给予诗人阅读与创作以不息启迪的先锋诗人。著名翻译家赵振江老师历时十余年,精心翻译巴略霍的最杰出的诗作,《人类的诗篇:巴略霍诗选》包括:《人类的诗篇》《西拔牙,我饮不下这杯苦酒》全稿、《黑色使者》《特里尔塞》精萃,是2014年中国诗歌界无法忽视的一部大作。

作者简介

  塞萨尔·巴列霍,1892—1938,生于秘鲁北部安第斯山区的圣地亚哥·德·丘科。父亲是西班牙人,母亲是印第安人。1918年发表诗集《黑色使者》。1920年因思想激进在特鲁希略被捕入狱,数月后获释。1922年发表诗集《特里尔塞》,这是拉丁美洲先锋派诗歌的里程碑。1923年前往法国,从此一直流亡在欧洲。1928年和1929年他两度赴苏联访问。在巴黎,巴列霍广泛结交了拉丁美洲进步的知识分子,并于1931年在西班牙加入共产党。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写了《西班牙,我饮不下这杯苦酒》。《人类的诗篇》以及他在1923年以后创作的其他所有诗歌,都是在他死后才发表的。
  巴列霍的诗歌创作总是以人生、历史、家庭、故乡为题材。他的语言风格虽然不断变化,但却始终以令人心碎的声音来抒发人间的痛苦。他是拉丁美洲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目录

塞萨尔·巴略霍的生平与创作( 代序 )/ 001

黑色使者( 1915—1919 )( 选二十首 )

黑色使者 / 002

神圣的凋落 / 003

领圣餐 / 004

平安夜 / 006

蜘蛛 / 007

致恋人 / 009

沉积 / 010

帝国怀想 / 012

路的祈祷 / 016

逝去的恋歌 / 018

团圆筵 / 019

悲惨的晚餐 / 021

永恒的洞房 / 023

永恒的骰子 / 024

上帝 / 026

遥远的脚步 / 027

悼亡兄米格尔 / 028

特里尔塞( 选十首 )

三 / 030

九 / 032

十三 / 034

十四 / 035

十八 / 036

二十八 / 038

三十七 / 040

四十一 / 041

五十 / 042

五十八 / 044

人类的诗篇( 1923—1937 )

身高与头发 / 048

一对 / 049

一个男人在注视一个女人 / 050

粗隆的春天 / 052

地震 / 054

帽子,大衣,手套 / 056

等到他回来的那一天…… / 057

天使的敬意 / 058

致行人书 / 060

矿工们走出矿井…… / 062

那是在我驴儿明亮耳朵上的星期天…… / 065

地与磁 / 067

坷垃 / 070

但是在这一切幸福结束之前…… / 072

年迈驴子的想法 / 074

今天我对生活远不如从前那么喜欢…… / 076

相信眼镜,不相信眼睛…… / 078

两个呼吸困难的孩子 / 079

同志,再冷静一点…… / 081

这…… / 083

当在生活中思考…… / 085

我今天真想成为幸福的人…… / 087

九个魔鬼 / 089

有的日子,我产生一种极大的政治兴趣…… / 092

关于死的布道 / 094

我在寒冷中公正地想…… / 096

吉他 / 098

周年 / 100

在一块岩石上停工 / 102

跑,走,逃…… / 105

最终,没有这持续的芳香…… / 107

白色石头在黑色石头上 / 109

为了阅读与歌唱的诗 / 110

从混乱到混乱…… / 112

强度与高度 / 114

我纯粹因为热而冷 / 115

一根立柱忍受着安慰…… / 117

炎热,我疲惫地带着金子而去 / 119

公墓 / 121

我留下来温暖淹死自身的墨水…… / 123

要流放来的人刚刚过去…… / 125

饥饿者的轮子 / 127

生活,这生活…… / 129

巴掌与吉他 / 131

能把我怎么样…… / 133

请听你的群众,你的彗星…… / 134

倘若在诸多话语之后…… / 135

巴黎,1936年10月 / 137

联想到永别的再见 / 138

什么也不要对我说…… / 140

总之,我无法表达生,只能表达死…… / 142

不幸者 / 144

口音挂在我的鞋子上…… / 147

人的尖端…… / 148

啊,没酒的酒瓶!…… / 150

最终,一座山…… / 152

无论我的胸膛喜不喜欢…… / 154

胡蜂,楔子,斜坡,和平…… / 156

受苦,博学,正派…… / 158

好吗?苍白的非金属使你健康?/ 159

被嘲弄,适应了环境,生病,发烧…… / 161

阿丰索:你在看我…… / 163

失足于两颗星星之间 / 166

或许,我是另一个人…… / 169

造化之书 / 171

我非常怕变成一个动物 / 173

婚礼进行曲 / 175

愤怒使大人破碎成孩子…… / 176

一个人走过,肩上扛着面包…… / 177

今天一片碎块刺进了她…… / 179

灵魂因是其躯体而痛苦 / 181

让百万富翁赤裸裸地行走! / 183

坏人会扛着宝座来…… / 186

与山上的飞禽相反…… / 188

为了心灵柔情的柔情!…… / 191

这就是我穿上长裤的地方…… / 193

西班牙,我饮不下这杯苦酒( 1936—1937 )

一 献给共和国志愿军的歌 / 198

二 战斗 / 206

三 佩德罗·罗哈斯 / 213

四 / 216

五 死神的西班牙形象 / 218

六 毕尔巴鄂失陷后的送别 / 221

七 / 223

八 / 225

九 献给共和国英雄的小安魂曲 / 227

十 特鲁埃尔战役的冬天 / 229

十一 / 231

十二 群众 / 232

十三 为杜兰戈的废墟擂响丧鼓 / 233

十四 / 235

十五 西班牙,我饮不下这杯苦酒 / 236

附录1 聂鲁达献给巴略霍的诗(二首) / 239

附录2 巴略霍生平与作品年表 / 246

精彩书摘

愤怒使大人破碎成孩子……

愤怒使大人破碎成孩子,

使孩子破碎成相同的鸟,

然后,使鸟破碎成卵;

穷人的愤怒

用一种油对抗两种醋。

愤怒使树破碎成叶,

使叶破碎成不同的蓓蕾,

使蓓蕾破碎成望远镜的凹槽;

穷人的愤怒

用两条河对抗很多的海洋。

愤怒使好事破碎成疑问,

使疑问破碎成三个相似的拱门

然后,使拱门破碎成意想不到的坟;

穷人的愤怒

用一块钢对抗两把匕首。

愤怒使灵魂破碎成躯体,

使躯体破碎成不同的器官,

使器官破碎成八分之一的思想;

穷人的愤怒

用中心的火对抗两座火山。

前言/序言



人类的诗篇:巴略霍诗选 序章:字里行间的回响 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恒星,以其独有的光芒照亮人类的情感与思索。巴略霍,这位在拉丁美洲文学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巨匠,其诗歌创作无疑是现代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他用文字编织的锦绣,并非仅仅是词语的堆砌,更是对生命、存在、爱、死亡,以及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之下的深刻哲思的探寻与呼唤。《人类的诗篇:巴略霍诗选》正是这样一部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诗歌集,它如同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诗人灵魂深处的浩渺宇宙,感受人类共通的情感脉搏。 本书的选编,力求展现巴略霍诗歌创作的广度与深度。他并非只沉浸于个人情绪的抒发,而是以一种近乎史诗的宏大视角,审视着人类共同的命运与挣扎。他的诗歌,既有对个体生命体验的细腻描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批判,更有对宇宙奥秘的虔诚叩问。在这些诗篇中,我们能找到对乡愁的刻骨铭心,对流亡的无尽失落,对爱情的炽热燃烧,对友谊的坚贞不渝,以及对死亡的深邃凝视。然而,巴略霍的诗歌并非总是沉重而悲观,他的文字中也饱含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种即使身处绝境也从未熄灭的希望之光。 第一章:漂泊者的絮语,故土的低语 巴略霍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带有他个人经历的烙印。流亡、漂泊,这些词语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他的笔下化为对故土遥远而深沉的思念。在《人类的诗篇》中,我们能感受到他跨越地理障碍,却无法跨越心灵藩篱的乡愁。故土的景象,无论是那片熟悉的土地,还是曾经熟悉的语言,都成为他诗歌中 recurring motifs。他用文字勾勒出那些模糊而温暖的记忆碎片,将它们拼贴成一幅幅饱含深情的画卷。 这些诗篇,如同漂泊者在异乡的深夜,对着遥远的星空低语。他谈论着童年时代的嬉戏,谈论着故乡的风土人情,谈论着那些在记忆中愈发鲜活的面孔。然而,这份思念并非简单的怀旧,而是一种对根源的追寻,一种对身份认同的拷问。在流亡的环境中,故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他灵魂的 anchor,是他存在的基石。当故土被政治动荡所撕裂,当熟悉的家园成为记忆中的幻影,这种乡愁便愈发浓烈,愈发沉重。 巴略霍的诗歌,也常常触及流亡的痛苦与挣扎。他笔下的流亡者,并非只是简单的逃离者,而是带着一身的伤痕,试图在陌生的土地上寻找安身立命之所。他们可能面临语言的隔阂,文化的冲突,身份的焦虑,以及来自社会的偏见。这些诗篇,将我们带入流亡者孤寂的心灵世界,让我们体会那种无根漂泊的凄凉,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努力。然而,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巴略霍的诗歌也从未放弃对尊严和希望的坚守。 第二章:爱与失落的交织,激情的燃烧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巴略霍的诗歌中,它以各种形态出现,时而炽热如火,时而温柔如水,时而又带着失落的苦涩。他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描绘着爱情的萌芽、升华,以及不可避免的消逝。在他的诗篇里,爱是一种救赎,一种在纷乱世界中得以喘息的港湾;也是一种折磨,一种在失去后令人心碎的煎熬。 巴略霍描绘的爱情,常常是充满野性与激情的。他用大胆而直接的语言,捕捉恋人之间微妙的身体接触,炽热的眼神交流,以及那些足以燃烧灵魂的誓言。这些诗句,如同滚烫的熔岩,瞬间将读者带入情爱的漩涡。他并不回避爱情中的欲望与占有,但同时,他也深刻理解爱情中的脆弱与易碎。 然而,爱情的另一面,便是失落与分离。巴略霍的诗歌中,不乏对失去的恋人的哀悼,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那种挥之不去的伤痛。他用一种近乎病态的执着,将对逝去爱情的思念铭刻在字里行间。这种失落感,有时是因为现实的阻碍,有时是因为生命的无常,但无论原因如何,它都像一把钝刀,在诗人心中反复切割。 在他对爱的描绘中,我们也看到了友谊的珍贵。在漂泊与困顿之中,友谊成为一种坚实的支撑。他用真挚的笔触,歌颂那些在生命旅途中相伴相随的朋友,他们的理解,他们的鼓励,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风雨,都成为诗歌中温暖的篇章。 第三章:生存的困境,存在的叩问 巴略霍的诗歌,不只关乎个人情感,更深刻地触及人类生存的普遍困境。他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目光,审视着社会的种种不公与压迫,以及个体在巨大洪流中的无力感。他的诗歌,常常弥漫着一种对现实的警醒,对那些被忽视、被遗忘的生命发出无声的呐喊。 他笔下的城市,并非总是繁华的乐园,有时也是充满压抑与疏离的丛林。街头巷尾的琐事,底层人民的辛劳,社会边缘人群的挣扎,都成为他诗歌的素材。他用诗意的语言,将这些现实的残酷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考。他关注那些被权力遗弃的灵魂,关注那些在体制的缝隙中艰难生存的个体。 更深层次的,巴略霍的诗歌也充满了对存在意义的叩问。他思考生命的短暂与渺小,思考时间的长河如何吞噬一切,思考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他的诗歌,有时如同一位哲人,在沉思中寻求答案;有时又如同一位迷途的旅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道路。 死亡,作为生命不可回避的终点,也在巴略霍的诗歌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他的死亡观并非全然是绝望的。他看到死亡的必然,却也看到了生命在死亡面前的抗争与尊严。他用一种超然的视角,审视着生命的循环,审视着生与死的界限。他的诗歌,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意义。 第四章:语言的魔术师,思想的雕塑家 巴略霍的诗歌,之所以能够穿透时空,触动人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精湛的语言运用。他并非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以一种精准、凝练、充满力量的语言,直击事物的本质。他的诗歌,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每一个意象都饱含深意。 他的语言,时而粗粝质朴,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讲述着人生的故事;时而又细腻婉转,如同一位多情的恋人,低语着爱情的甜蜜与忧伤。他善于运用意象的并置,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构建起鲜活的画面。 巴略霍的诗歌,还常常带有隐喻和象征的色彩。他并非直接陈述,而是通过巧妙的暗示,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这种留白,恰恰是他的高明之处,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解读空间,使得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诗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他的诗歌,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思想的传递。他用诗歌作为载体,探讨着关于权力、关于自由、关于记忆、关于身份的种种议题。他的诗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引导着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如同一个思想的雕塑家,用文字塑造着关于人类命运的深刻洞见。 尾声:永恒的回响,不灭的灯塔 《人类的诗篇:巴略霍诗选》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在阅读这些诗篇的过程中,我们仿佛能听到巴略霍在遥远的国度,用他独特的声音,讲述着属于全人类的故事。他的诗歌,是对生命最真挚的礼赞,也是对苦难最深刻的理解,更是对希望最坚定的呼唤。 这些诗篇,如同散落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璀璨珍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温暖着世世代代的心灵。它们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诗歌的存在,提醒着我们人类共通的情感,提醒着我们对爱、对生命、对真理永不磨灭的追求。 巴略霍的诗歌,将永远在字里行间回响,成为一座不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诗篇。他的文字,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可以汲取力量的源泉。阅读《人类的诗篇:巴略霍诗选》,便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旅程,一次对人类精神深处的探险。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诗集,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充实和宁静。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也没有给我明确的指引,但它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种子,让我开始更加关注内心的声音,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诗歌的张力,文字的韵律,意象的跳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去模仿诗人的风格,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生活中的瞬间,去表达内心的感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场灵魂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诗歌”的定义,也让我对“人类”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一种复古的纸质感,搭配着一幅抽象的、富有表现力的插画,仿佛能窥见某种深沉的情感。当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排版所吸引,文字的间距、字体的选择,都透露着一种精心设计的匠心。我并没有立即开始阅读诗歌,而是先浏览了扉页、目录以及作者的简介。关于巴略霍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却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思索和探索的灵魂。我看到了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对艺术的敏感,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轨迹。这些零碎的信息,如同拼图一般,让我对接下来的诗歌创作有了初步的想象。我期待着,通过他的文字,能触碰到一个如此鲜活的个体,感受他对于生命、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

评分

我发现这本诗集并非一成不变,它似乎在随着阅读的深入,展现出不同的面向。有些诗歌充满了哲学的思辨,探讨着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潜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深层问题。这些诗句像一把把锋利的解剖刀,直指人心的幽暗角落,也照亮了灵魂深处的渴望。我反复咀嚼着其中的一些句子,尝试去理解诗人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有新的领悟。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收获。它让我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去质问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观念。

评分

这本诗集最让我动容的是其中蕴含的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诗人并没有回避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他笔下的个体,有坚韧,也有脆弱,有爱,也有失落。我看到了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看到了他们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努力,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这美好有时显得如此遥不可及。诗歌中那些细微的情感捕捉,那种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尊重,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认识的许多人,看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轨迹。这是一种非常温暖的体验,即使是在描绘痛苦时,也透着一股不屈的生命力。

评分

刚读了几首,就有一种被卷入洪流的感觉。诗歌的语言并非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朴实却充满力量,像是从大地深处涌出的泉水,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岩石的坚韧。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自然景色的描摹,不仅仅是简单的写实,更像是通过诗人的眼睛,将大自然的呼吸、光影的变化,甚至隐藏在山川河流中的灵魂都捕捉了下来。有一首诗,仅仅是描绘了一个黄昏的场景,却让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麦浪的声音,闻到雨后泥土的湿润气息,甚至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间的流逝的慨叹。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读诗,更像是在与诗人一同经历,一同感受。

评分

就如同先知在传道中必须经历的多舛命运,向往光明的巴列霍以“知识分子煽动者”的罪名被关押进监狱,就在这个象征着无限黑暗的地方,他写成了第二部诗集《特里尔塞》。巴列霍诗歌的英译者、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如此评价说:“这些诗就像光,闪烁在一个已经有光的房间里。”在一个文明世界中,当一个人把监狱看作是“已经有光的房间”,那么他多半是文人或是艺术家,并且他本人就是文明的光源。陈独秀曾发表一篇惊世宏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当中国的青年人正在揣摩其中意味的时候,差不多相近的年代,地球的另一边这位充满希望的秘鲁青年,在监狱中已经切身实践着去探索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他的诗歌之光,在监狱之光的衬托下,愈加明亮耀眼了。

评分

穷人的愤怒

评分

宝贝很好用,喜欢的很。

评分

使叶破碎成不同的蓓蕾,

评分

好好好!好

评分

读书,不仅仅为的是娱乐,更重要的是读书会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画家没有平日的苦练速写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一个文学家不积累大量精彩的语言就能够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一个科学家没有长期的学习就会取得伟大的成就,更难设想一个教师没有长期的知识积淀就能出口成章、桃李芬芳,达到事业的顶峰。

评分

塞萨尔·巴列霍,1892—1938,生于秘鲁北部安第斯山区的圣地亚哥·德·丘科。父亲是西班牙人,母亲是印第安人。1918年发表诗集《黑色使者》。1920年因思想激进在特鲁希略被捕入狱,数月后获释。1922年发表诗集《特里尔塞》,这是拉丁美洲先锋派诗歌的里程碑。1923年前往法国,从此一直流亡在欧洲。1928年和1929年他两度赴苏联访问。在巴黎,巴列霍广泛结交了拉丁美洲进步的知识分子,并于1931年在西班牙加入共产党。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写了《西班牙,我饮不下这杯苦酒》。《人类的诗篇》以及他在1923年以后创作的其他所有诗歌,都是在他死后才发表的。

评分

还行行,萨拉蒙也买了

评分

京东赠券活动200-100的时候购买,都是购物车里的待购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