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经典:春秋战国故事(图文本 套装上下册) [11-14岁]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经典:春秋战国故事(图文本 套装上下册) [11-14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汉达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故事
  • 春秋战国
  • 少儿读物
  • 历史普及
  • 林汉达
  • 图文结合
  • 经典故事
  • 青少年
  • 历史入门
  • 故事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3437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330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25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史实、史才、史德兼备, 文化、文思、文笔并行。
未经删减和改写,原貌呈现详实、完整、生动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图文并茂、博闻强识,中国青少年理想的历史入门读物,——几代中国人共同作证。
林汉达长孙林力平先生撰写前言、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经典:春秋战国故事(图文本 套装上下册)》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写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原为止,以《左传》、《史记》等正史所载为基础,一百多个故事按时间顺序编排,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清晰地勾勒了春秋战国前后几百年的历史概貌。《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经典:春秋战国故事(图文本 套装上下册)》取材准确、剪裁精当,是青少年读者理想的历史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浙江慈溪人,著名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之江大学,1937年赴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攻读民众教育系并获硕士学位。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等。林汉达先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研究和写作,著作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影响。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等;文字改革方面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等,共达六十余种,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他的通俗历史读物,深受几代青少年读者的欢迎。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中国青年对中国历史了解越来越贫乏。历史“演义”和历史“戏剧”臆造过多。通俗易懂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故事书正是今天群众十分需要的珍贵读物……这些用“规范化普通话”编写的通俗历史故事,不但青年读来容易懂,老年读来也津津有味,是理想的历史入门书。这样的书,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里,实在太少了。
——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 周有光
林汉达写历史故事,本来是从研究语文出发的,但“在写作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因此在内容的选择和编写上,他努力做到“要介绍真实的历史知识,要有教育意义,读起来要有趣味”……这使他的这部《新编历史故事》系列成了一座大众的、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粮食宝库。
——著名学者、作家 周乃复
凡是有趣的故事,林先生多半都讲过……这么个海内外闻名的大学者,替孩子们写了大量的通俗历史读物,这样的人现在是没有啦。
重读林汉达,我一面谢天谢地,庆幸我们的孩子又有好书看了。同时我自己也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我首先佩服的是这些通俗历史读物品味的纯正。这是历史,是正史……更难得的是,林先生的“正”,不是板起面孔来说教,而是生动的讲述,行云流水般的风格。很多人都认为林先生的著作是有趣的历史读物林先生的语言、语气、语调让他的讲述有一种现场感,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重读林汉达》)
——著名学者、专栏作家 严锋
这些故事取材可信,形式虽然是讲故事,但是骨架子却是老老实实地依据“正史”所记载的史料搭建而成。作者把这些故事从纷繁复杂的史料里总结出来,剪裁是很见匠心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交代得简洁清晰,不蔓不枝。数百个故事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篇,翻开任何一节都能顺利地读下去。
——读者“五湖酒徒”的博客

目录


1 逮妖精
2 烽火台
3 黄泉相见
4 太子做抵押
5 乱臣贼子
6 奉天讨罪
7 放冷箭
8 打算养老
9 传位给兄弟
10 射伤了肩膀
11 过河拆桥
12 哥儿俩坐船
13 救谁好呢
14 害死妹夫
15 压服人心
16 吃瓜换班
17 管鲍分金
18 一鼓作气
19 北杏大会
20 一个看牛的
21 老马识途
22 平定鲁国
23 仙鹤坐车
24 替邢、卫造城
25 进贡包茅
26 三个大会
27 蜜蜂计
28 唇亡齿寒
29 五张羊皮
30 立个坏的
31 荒年买粮
32 送块土疙瘩
33 五公子抢位
34 欺软怕硬
35 仁义军
36 桑树林子
37 饱不忘饥
38 放火
39 打猎
40 信用第一
41 有怨报怨
42 赏罚分明
43 退避三舍
44 跟国君打官司
45 东道主
46 牛贩子劳军
47 崤山的耻辱
48 放虎回山
49 西方的霸主
50 夏天的太阳
51 一根马鞭子
52 谋君篡位
53 桃园打鸟
54 任劳任怨
55 一鸣惊人
56 食指跳动
57 上株林干吗
58 稻田夺牛
59 肉袒牵羊
60 抢渡
61 我不骗你
62 结草报恩
63 嬉笑怒骂
64 戏弄使臣
65 救孤儿
66 忍辱偷生
67 建造虎牢关
68 师徒的情分
69 烧丹书
70 不怕死的太史
71 挂名的国君
72 息兵会议
73 “好朋友”和“心腹人”
74 细腰宫
75 卖国求荣
76 七十卫士
77 恢复家邦
78 君王末路
79 画影图形
80 过昭关
81 吹箫要饭
82 兄弟让位侄儿抢


83 鱼肠剑
84 两头使坏
85 勇士和暴徒
86 孙子练兵
87 贪污勒索
88 掘墓鞭尸
89 哭秦庭
90 二桃杀三士
91 整顿纪律
92 有文有武
93 拆城头
94 周游列国
95 不,不敢忘!
96 石屋看马
97 卧薪尝胆
98 全凭一张嘴
99 皱眉捧心
100 黄池大会
101 帽缨系好
102 三不死
103 攻城和守城
104 狡兔死,走狗烹
105 三家灭智
106 漆身吞炭
107 三家分晋
108 收服中山
109 河伯娶妇
110 镇守西河
111 姐姐和兄弟
112 吴起养兵
113 驺忌论琴
114 实地调查
115 霸道
116 变法
117 孙膑下山
118 装疯忍辱
119 马陵道上
120 迁都大梁
121 五牛分尸
122 合纵抗秦
123 蝴蝶梦
124 和氏璧
125 激将法
126 纵约长
127 拆散纵约
128 六百里和六里
129 连横亲秦
130 曾参杀人
131 举鼎
132 绑架
133 向胡人学习
134 侦察
135 端午节
136 收养门客
137 鸡鸣狗盗
138 收账烧债券
139 狡兔三窟
140 相思树
141 十大罪状
142 黄金台
143 大王的架子
144 右袒
145 落难公子
146 有始有终
147 火牛阵
148 完璧归赵
149 渑池会
150 将相和
151 一领破苇席
152 搜查车厢
153 远交近攻
154 赠绨袍
155 患难之交
156 鹞鹰和斑鸠
157 活埋赵兵
158 牢骚
159 毛遂自荐
160 奇货可居
161 宁可跳东海
162 讨厌的老头子
163 盗兵符
164 避债台
165 王室完了
166 卖酒开赌场
167 回光返照
168 移花接木
169 不中用的小子
170 天才儿童
171 驳逐客令
172 一斗米、十斤肉
173 北方名将
174 借头
175 刺秦王
176 兼并列国
177 松柏歌
178 统一中原
179 划一制度
180 焚书坑儒
附录 作者原序

精彩书摘

太子做抵押

郑庄公到了洛阳,见了周平王,就向他辞职,说:“多蒙天王大恩,叫我父亲做卿士,我父亲死了,天王又把我收在朝廷里当差。可是我没有什么能力,实在不配占这么高的位子,求您准我辞职吧。”周平王没想到郑庄公有这一招儿。他原来暗暗地和虢公忌父( 平王东迁之后的虢国在河南省陕县东南 )商量,要他做卿士。虢公忌父知道郑伯的厉害,不敢答应。这种私底下说的话,怎么都给郑伯知道了呢?脸上有点儿挂不住。只好说:“我好些日子没瞧见你,心里直惦记着。这会儿你来了,我就跟鱼儿见了水似的那么痛快。你怎么说要不干了呢?”郑庄公说:“因为我的能力抵不上虢公啊!”周平王一听见他提到虢公,当时脸就红了,一边使劲地压住自己,一边说:“那阵子我怕你太忙,正好虢公来了,我想叫他暂时代理几天。可是虢公又一死儿不答应,我早让他回去了。你别为了这事多心。”天王越是低声下气,郑庄公就越是趾高气扬,怎么说也是不干,弄得周平王就差给他磕头了。他说:“你们一家对朝廷都有功,这才叫你们在朝廷里当卿士,从桓公、武公,到你,已经四十多年了。这会儿你疑心我不用你,我怎么能叫你明白我的心意呢?要是你再不信的话,我就把太子送到郑国去,好不好?”郑庄公推辞说:“这可不行。用人不用人,本来都由着大王,怎么能把太子送到我那儿去做抵押呢?”周平王说:“不是这么说。都因为你把国事管理得很好,我叫太子上你那儿学习学习去,也好叫你放心。这有什么不行?”朝廷里的大臣们听了他们君臣俩的话,又要顾到周平王的面子,又不敢得罪郑庄公,就说:“依我们瞧,要是太子不去,去不了郑伯的疑心,单叫太子去,也没有这个道理。还不如一边送太子上郑国去学习管理国事,一边叫郑伯把他的公子送到这儿来做抵押,这才说得过去。”周平王和郑庄公都同意了。往后太子狐就住在郑国,公子忽住在洛阳。
公元前720年( 周平王五十一年,郑庄公二十四年 ),周平王去世了。郑庄公和周公黑肩一同管理国事。他们叫公子忽回郑国去,又打发人去接太子狐回来。太子狐一直在郑国做抵押,连他父亲怎么害病,怎么死去,都没见着,心里挺别扭,一路上哭着回来。他本来就病病歪歪的,这回又伤心过度,一到洛阳,死了。太子狐早就有了儿子,大臣们就立太子狐的儿子,也就是周平王的孙子,做天王,就是周桓王( 公元前719—前697年 )。周桓王因为他父亲在郑国做抵押,已经够丢脸的了,这回又为着奔丧,伤心太过而死,就把郑庄公恨到骨髓里去了。他和周公黑肩商量,干脆不用郑庄公,用虢公忌父做卿士。周公黑肩说:“现在郑是强国,郑伯又挺厉害。天王不用他,他准得恨您。万一他不服,恐怕要出事。这还得多想想。”周桓王气呼呼地说:“我偏不用他,他敢怎么着!”
周桓王就在朝堂上对郑庄公说:“你是先王的大臣,我不好意思委屈你在我手下当差,请你自便吧。”郑庄公说:“我早就要求辞职,就是先王不体谅我。这会儿天王答应我回去,我打心眼里感激您!”说着就回到本国,把天王不用他的话跟大臣们说了。他们听了,一个个拧眉毛、瞪眼睛地直生气。有的说:“打到洛阳去,把那个昏王废了。”有的说:“先忍耐一下,赶明儿再去朝见他,看他后悔不后悔。”大夫祭足说:“还是这样吧:我带领一队人马上洛阳那边去借点粮食。要是天王派人来责备咱们,咱们就有了话了,一直打过去就得了。要是他不跟咱们为难,那会儿主公再去朝见他。”郑庄公点了点头。
祭足带领着人马到了天王的温邑( 在河南省温县西南 ),对温大夫说:“我们国内正闹饥荒,打算跟您借点粮食。”温大夫说:“没有天王的命令,我不敢做主。”祭足说:“救命如救火。我们等不了天王的命令。眼前正是麦子熟了的时候,你帮不了忙,我们自己来吧。”说着就叫过那些士兵来,都拿着镰刀,把地里的麦子割下来,运到郑国去。祭足指挥兵马,来来去去地接应着。温大夫见了,连气都不敢出,哪儿还敢跟他争哪!
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着兵马上成周( 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去。那会儿成周的谷子全都熟了。他叫将士们各处埋伏着,等到半夜,一块儿下手,把谷子也全割了。第二天,成周那一溜儿的庄稼全给割了。等到成周的地方官知道了,郑国的人马早就满载而归了。
温邑和成周的地方官一先一后地都向天王报告,说郑国人偷割麦子和谷子。周桓王气极了,就要兴兵问罪。周公黑肩说:“这不过是边界上的小事,郑伯自己不一定知道。要是真办起来,反倒把事情闹大了。不如让它去,郑伯知道了,心里准不安,说不定会亲自来赔不是。”周桓王只得告诉守边界的士兵,多留点神,别让外面的人马进来。割谷子和麦子的事也不追问。郑庄公这才掂出了天王的斤两,打算去朝见他了。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经典:春秋战国故事(图文本 套装上下册) [11-14岁]》撰写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不含任何人工智能生成痕迹: --- 英雄辈出,烽烟四起: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中国古代史名著精选:先秦风云录(图文典藏版)》 一卷展开,千年风华,领略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书籍信息】 书名: 中国古代史名著精选:先秦风云录(图文典藏版) 适用年龄段: 10 - 15 岁 装帧形式: 精装双册,全彩插图 核心主题: 聚焦夏商周三代鼎盛至春秋战国格局形成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精神。 【书籍简介】 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画卷中,夏、商、周三代无疑是中华文明的基石,而紧随其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则是思想最活跃、英雄最密集、文化张力最强的“轴心时代”。本书《中国古代史名著精选:先秦风云录(图文典藏版)》,正是为青少年读者精心打造的一部深度导读读本,它避开了纷繁复杂的政治权谋细节,转而聚焦于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内核、重要的制度变迁以及那些塑造了后世华夏文明的经典人物与事件。 本书旨在带领小读者们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三千年以前的东亚大陆是如何从神权时代走向人治时代,如何从统一的封建王朝逐渐分裂为诸侯争霸的乱世,最终孕育出百家争鸣的辉煌。 第一册:礼乐崩塌与王权旁落(夏商周之变与东周初立) 第一册聚焦于“序章”与“过渡期”。我们将从神话与史实交织的夏朝开端说起,探索“家天下”的最初形态。重点在于商朝的青铜文明——那些神秘的甲骨文背后蕴藏的信仰体系与高超的冶金技术,以及周公制礼作乐的伟大意义。 大禹的治水传奇: 探讨早期部落联盟的治理模式。 殷墟探秘: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揭示商朝的祭祀体系与等级制度。 武王伐纣的转折点: 探讨“天命”观念如何影响了王朝的更迭。 西周的“封建”制度: 详细解析宗法制与分封制如何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稳定结构,并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烽火戏诸侯: 以幽默而警醒的笔触,描绘了王室衰微的开端,以及周平王东迁的历史必然性。 本册的难点在于如何清晰勾勒出礼乐制度的严密性及其瓦解的内在逻辑,让读者明白,春秋乱局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权力结构松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册:思想的火山与英雄的舞台(诸侯争霸与大变革时代) 第二册进入到历史的主旋律——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将不再简单罗列战争,而是深入探究每一场冲突背后的驱动力:资源争夺、生存压力与政治理念的碰撞。 春秋五霸的崛起与衰落: 重点分析晋楚争霸、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我们不会赘述每一场战役的细节,而是聚焦于战略转移和外交手腕,例如城濮之战对区域平衡的影响。 礼崩乐坏下的社会流动: 探究士阶层的崛起,以及他们如何在动荡中实现阶层跨越,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新力量。 战国的变法图强: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精髓。我们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改革案例,如商鞅变法如何彻底重塑了秦国的国体,使其具备了日后统一的铁血基础。对魏国、楚国等其他强国的改革尝试也会进行对比分析。 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 这是一个思想的光辉时代。本书用精炼的语言概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核心思想,着重于探讨它们是如何回应那个“人何以为生,国何以为治”的时代困境。例如,孔子对“仁”的坚持,墨子对“兼爱非攻”的呼唤,都是那个乱世中知识分子精神的投射。 【阅读特色与价值】 1. 史实考据严谨,叙事生动流畅: 借鉴了古代史籍的叙事魅力,摒弃了枯燥的教科书语言,采用多角度、情景再现的方式,使历史事件鲜活起来。 2. 图文结合,深度解析: 每一处关键的地理变迁、制度剖析或历史人物肖像,都配有精美的全彩插图或地图复原图,帮助青少年读者建立直观的空间感和历史画面感。 3. 重在精神传承而非简单的事件堆砌: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春秋战国不仅是战争的时代,更是塑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重视教育、崇尚智慧与秩序的文化基因的奠基时代。 4. 适龄的语言风格: 语言清晰、逻辑性强,既能满足青少年读者对历史的好奇心,又避免了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是引导初中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理想入门读物。 翻开《先秦风云录》,您将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那个伟大变革时代的见证者与思考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图文结合做得太棒了!我一直觉得,对于像我这样还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光有文字很容易感到疲惫,但如果能配上精美的插图,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这本书的插图太有“画面感”了,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而是真的在“讲故事”。我能看到战车在战场上疾驰,看到穿着古装的士人正在讨论治国之道,甚至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息。这些插图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可感,让那些遥远的人物和事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评分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些生动有趣的人物传记。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太多太多有故事的人物,这本书选取了其中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然后把他们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我看了好多遍,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比如,我特别喜欢关于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知遇之恩。还有那些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君主们,他们的决策和权谋,他们的成功与失败,都让我思考良多。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历史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理解和共情,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林汉达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他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不再觉得历史人物是冰冷的人物表,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抱负、甚至也有自己的无奈和挣扎。我能感受到屈原的忧国忧民,能理解孙子在战场上的运筹帷幄,甚至能体会到那些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爱惨了!我一直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但那些厚厚的史书读起来总是枯燥乏味,尤其是那些古文,看半天也看不懂几个字。我妈给我买了好几本书,但看来看去,大部分都是文字,偶尔有几张插图,感觉就像在读一本老掉牙的字典。直到我看到这套《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经典:春秋战国故事》,简直是我的救星!首先,书名就很有吸引力,“故事经典”四个字告诉我,这肯定不是枯燥的学术论文。拿到手,果然没让我失望!厚实精美的封面,让人一看就很有阅读的冲动。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评分

我得说,我之前对春秋战国时期了解得非常有限,只知道一些零散的人物名字,比如孔子、老子,还有一些听起来很霸气的成语,比如“卧薪尝胆”、“纸上谈兵”。但这套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把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呈现在我眼前。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回了那个时期,亲眼目睹了诸侯争霸,听到了百家争鸣的辩论,甚至能想象到那些风云人物的雄姿。

评分

质量非常好!正品!喜欢!

评分

帮同事买的,同事很满意

评分

图偏少,小学低年级孩子看有些费劲。

评分

非常好的书,通俗易懂

评分

听说认真写评价可获京豆,我不知道怎么算认真,我这样算吗?应该算吧,毕竟我很认真地在写,应该能获得京豆吧。而不是19点。我希望是20点,因为20点是个整数,我喜欢整数,因为我不喜欢非整数。好吧,先写到这吧。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感谢您的收看,今晚的节目播送完了。我们来年再见。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共祝愿,祖国好,共祝愿,祖国好。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青山在,人未老。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国好。共祝愿。祖国好。

评分

帮同事买的,很满意。

评分

满意,刚下单一天就到了。

评分

价优实惠,值得购买呢,方便快捷!

评分

推荐的必读书目,包装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