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工作业

高压电工作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有启 编
图书标签:
  • 高压电工
  • 电力系统
  • 安全用电
  • 电气作业
  • 电力技术
  • 高压设备
  • 电气安全
  • 电工技能
  • 电力维修
  • 规范操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167119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350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压电工作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高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和“高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
  对高压电工作业人员的要求编写,共分两部分16章,第一部分为安全技术知识,第二部分为实际操作技能。详细介绍了电工安全基本知识,电工通用安全技术,电气防火防爆,过电压防护和静电防护,电力系统与变电站,电力变压器和仪用互感器,高压电器,继电保护及二次系统,电力线路,变、配电站运行管理,电工通用操作技能,电工测量操作技能,倒闸操作技能,变压器巡视、操作及安装技能,高压电器巡视、操作及安装技能,二次回路巡视、操作技能和10kV线路安装等内容。
  《高压电工作业》主要可作为各类生产型企业高压电工作业相关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部分 安全技术知识
第1章 电工安全基本知识
第1节 安全生产管理
第2节 电工基础知识
第3节 电气事故与触电事故
第2章 电工通用安全技术
第1节 绝缘、屏护和间距
第2节 接地和接零
第3节 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
第4节 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
第5节 电工仪表和测量
第3章 电气防火防爆、过电压防护和静电防护
第1节 电气防火防爆
第2节 雷电及内部过电压防护
第3节 静电防护技术
第4章 电力系统与变电站
第1节 电力系统
第2节 变,配电站
第5章 电力变压器和仪用互感器
第1节 变压器原理和技术参数
第2节 变压器结构
第3节 变压器安装和运行
第4节 变压器保护和故障处理
第5节 互感器
第6章 高压电器
第1节 高压熔断器
第2节 高压隔离开关
第3节 高压负荷开关
第4节 高压断路器
第5节 高压开关的操作机构
第6节 高压开关柜
第7节 电力电容器
第7章 继电保护及二次系统
第1节 继电保护概要
第2节 10 kV系统常用继电保护
第3节 操作电源
第4节 综合测量保护
第8章 电力线路
第1节 架空线路
第2节 电缆线路
第3节 电力线路安全条件
第9章 变、配电站运行管理
第1节 用电单位变配电安全管理
第2节 电工检修安全管理措施
第3节 值班工作和低压工作安全措施
第4节 变电站事故处理

第二部分 实际操作技能
第10章 电工通用操作技能
第1节 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
第2节 电工安全用具的使用
第3节 电工检修安全技术措施
第4节 安全标志
第5节 触电急救
第11章 电工测量操作技能
第1节 万用电表和钳形电流表的使用
第2节 兆欧表使用
第3节 接地电阻测量仪使用
第4节 直流电桥使用
第12章 倒闸操作技能
第1节 工作票填写与执行
第2节 倒闸操作票填写与执行
第13章 变压器巡视、操作及安装技能
第1节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第2节 干式电力变压器
第3节 户外电力变压器的巡视与操作
第14章 高压电器遐视、操作及安装技能
第1节 高压开关巡视检查及故障处理
第2节 跌开式熔断器操作
第3节 互感器巡视检查及故障处理
第4节 高压开关柜操作
第15章 二次回路巡视、操作技能
第1节 继电保护的运行检查
第2节 综合测量保护使用
第16章 10kV线路安装
第1节 高压架空线路安装
第2节 高压电缆安装

前言/序言


机械工程基础与实践:从理论到应用 一、 本书概览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机械工程知识体系,内容涵盖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制造工艺、控制系统以及现代工程实践等多个核心领域。不同于专注于单一技术领域的专业书籍,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宏观的、跨学科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现代机械系统的复杂性、相互关联性以及工程决策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强大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胜任从概念设计到实际制造、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 二、 核心章节详解 第一部分:工程基础与材料科学 1. 工程力学基础: 深入探讨静力学、动力学及材料力学原理。重点分析结构在不同载荷(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引入疲劳、蠕变和断裂力学的基础概念。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进行零部件的强度校核与尺寸优化。 2. 工程材料的选取与性能: 本章详述金属材料(钢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力学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特别关注功能性材料(如智能材料、耐高温材料)在极端工况下的应用潜力。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工作环境、载荷要求和成本限制,科学地选择最适宜的工程材料。 3. 热力学与传热学: 阐述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及其在能量转换设备中的应用,例如内燃机、涡轮机和换热器设计。详细分析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机理,并引入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体积法)在复杂传热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机械设计与优化 4. 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系统介绍机械零部件(如轴、轴承、齿轮、联轴器、弹簧等)的设计规范、失效模式及可靠性评估。强调基于可靠性、优化和人机工程学的现代设计哲学。引入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参数化建模技术。 5. 复杂机构运动分析与综合: 深入研究平面及空间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的求解。详细讨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以及机械手等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划与控制。采用基数法和矢量法等多种数学工具进行机构综合,实现特定运动目标。 6. 机械系统的仿真与验证: 介绍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工具进行设计验证的方法。内容覆盖有限元分析(FEA)在应力、模态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多体动力学(MBD)在系统级性能预测中的作用。强调从仿真结果到工程修正的闭环反馈过程。 第三部分:先进制造与精密加工 7. 现代制造工艺学: 涵盖铸造、锻压、焊接、塑性加工等传统成形工艺的机理、优缺点及质量控制。着重介绍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如SLM, EBM)在快速原型和复杂零件制造中的前沿应用,以及其材料特性与传统制造件的差异。 8. 切削加工与数控技术(CNC): 详细讲解车削、铣削、钻削等基本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热及刀具磨损机理。系统介绍数控编程(G/M代码)、刀具路径规划以及精密磨削和电火花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确保零件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9. 表面工程与防护技术: 讨论如何通过热浸镀、化学镀、PVD/CVD等方法改善零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分析涂层结构与基体材料的结合机理,以及表面改性对机械寿命的决定性影响。 第四部分:机电一体化与系统控制 10. 自动控制原理与反馈系统: 建立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描述。深入分析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如奈奎斯特判据、根轨迹法)和性能指标(如瞬态响应、稳态误差)。 11. 传感器、执行器与接口技术: 介绍用于测量位移、速度、力、温度等物理量的常用传感器(如光电编码器、应变计、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选型原则。重点阐述伺服电机、液压/气动执行器的工作特性和驱动电路设计,以及它们与微控制器之间的有效通信。 1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工业网络: 系统介绍工业自动化中的核心控制单元PLC的架构、编程语言(梯形图、指令表)及实际应用案例。讨论现场总线(如Profibus, EtherCAT)在构建高效、可靠工业控制网络中的作用。 三、 实践与展望 本书的特色在于紧密结合现代工程实践。每章后均附有“工程案例分析”与“设计挑战”,引导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工程难题。最后一部分展望了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IIoT)以及数字化孪生技术对未来机械工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鼓励读者持续学习和创新。 通过对这些基础和前沿主题的全面覆盖,本书为有志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或系统集成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必要的工具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醒目的橙色字体,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光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帧方式很扎实,书脊处理得当,感觉能够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图表,这些视觉辅助工具对于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些电路图、设备剖面图都绘制得非常清晰,细节处理得一丝不苟,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作者在图文排版上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每一章的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知识点的逻辑流淌非常自然,阅读体验丝滑流畅。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概念旁标注的“知识点提炼”小卡片,这些像是迷你摘要一样的内容,极大地帮助了我巩固和回顾。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和视觉呈现,完全符合一本高质量专业教材应有的水准,让人在拿起书本的那一刻,就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组织上的严谨性,简直可以作为教材编撰的典范。它的章节递进逻辑清晰得像是精确计算过的齿轮组,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水到渠成,为后续更复杂的概念铺设了坚实的基础。从最基础的绝缘介质特性开始,逐步过渡到高压设备的结构原理,再到系统级的运行与维护策略,层层递进,毫不含糊。作者非常懂得如何控制信息的密度和节奏,不会在不该深入的地方过多纠缠,也不会在关键节点语焉不详。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引入的“自检问题清单”,这些问题往往设置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填空题,而是需要读者进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回答的开放性思辨题。通过这些引导,读者被迫跳出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这种主动学习的体验非常高效和令人满足。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做得极其出色,它成功地将冰冷的规范文字转化成了鲜活的事故复盘记录。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简单的“哪里错了,该怎么改”,而是详尽地还原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决策链条以及最终的教训总结。我仔细研读了几个关于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的大型事故分析,书中对故障的电气特征、保护逻辑的设定缺陷,以及操作人员在应急响应中的心理压力,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这种近乎于“侦探小说”的叙事风格,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警示作用。它让我意识到,安全操作不仅仅是遵守标准,更是一种基于对系统不确定性的深刻理解而建立起来的系统性思维。每次读完一个案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审视一下自己负责的环节是否存在类似的“隐患点”。这种强烈的反思和内省,是任何纯理论书籍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的挖掘,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没有停留在基础概念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许多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深层次的物理原理和材料特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那几章印象深刻,作者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工程案例,将复杂的耦合、辐射和抗扰机制讲解得透彻明白。它像是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准备的进阶读物,提出了许多教科书上不常提及的“经验之谈”和“行业潜规则”。比如,关于高压开关设备在不同环境湿度下的寿命预测模型,以及针对特定绝缘材料的老化机理分析,这些内容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淀和敏锐的洞察力。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电力系统的“脾气秉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遵循操作规程,而是能从本质上预判和控制风险。这种将理论与实际“黑箱操作”完美结合的叙述方式,无疑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口吻”,带有一种独特的沉稳和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它不像某些技术手册那样干巴巴地堆砌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甚至略带哲思的方式来阐述高压电力的本质。阅读时,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坐在你身边,不急不躁地为你讲解他毕生所学。尤其是在讨论关于“安全裕度”和“设备寿命极限”这种灰色地带时,作者的措辞非常谨慎而精准,既强调了技术规范的严肃性,也承认了工程实践中必然存在的非理想状态。这种既尊重科学的绝对性,又理解工程的相对性的大气视角,让我感到非常受用。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应持有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这本书读完后,感觉自己对这个专业领域的敬畏之心又加深了一层。

评分

速度比预计的晚了一天,书本表面有很多划痕!

评分

速度比预计的晚了一天,书本表面有很多划痕!

评分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籍

评分

很好的书籍

评分

比较实用,也很全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