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简史:帝国幻觉》让你300页读懂“一战”!
◎牛津历史学家,撒切尔政府顾问重磅之作
◎英国《独立报》、《卫报》、《旁观者》周刊、《旗帜晚报》、《今日历史》推荐
◎对欧洲20世纪各国关系深刻解读,刻画真实具体的昨日欧洲
◎世界发达的欧洲文明体何以发生内战又如何演变成世界战局
◎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到凡尔赛条约,从帝国到民主,从科技到文明300页重回1914
在欧洲大陆,法德之间早已存在对抗的关系。俄国实力渐增,奥斯曼帝国濒临解体,欧洲以外的世界似乎都处在分崩离析之中。柏林虽然被称为是当时世界的雅典,但德国对俄国的快速发展恐慌不已。与英国争霸全球的德国,在20世纪初建立了一支直指英国各港口但却完全没有必要的海军。就在这样的各国关系中,萨拉热窝事件开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欧洲就像是一尊众人仰慕的巨像,4年之后,这片大陆面临着从经济到社会,从生活到梦幻的灾难性破碎。
诺曼·斯通在这本《一战简史:帝国幻觉》中,改变了以分析为主的历史专业写作方式,转而以叙事为主,加上新颖独到的见解,简明清楚的勾勒出“一战”这个二十世纪重大、复杂的论题。
诺曼·斯通(Norman Stone)
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首相演讲稿撰写人。现任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获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Wolfson History Prize), 方塔那欧洲历史奖(Fontana History of Europe Prize)。曾出版过《二战简史》(World War Two :A Short History)、《大西洋及其敌人》(The Atlantic and Its Enemies)、 《东线1914~1917》(The Eastern Front 1914~1917)、《欧洲转型1878~1919》(Europe Transformed 1878-1919)、《血与火》(Blood & Fire)、《另一个俄罗斯:流亡体验》(The Other Russia: Experience of Exile)
序 言
1900年的西欧,或更确切地说是西北欧,似乎已经掌握了终结历史的秘诀 。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奇迹。19世纪50年代出生在西北欧的人们,经历了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飞跃”。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将军就诞生在他们中间。这是以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开始的一代人,到了1900年前后,他们却用上了电话、飞机和汽车。与此同时,其他文明古国却都病入膏肓,甚至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中国也正在解体。西欧的几个帝国接管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勋爵 可不是一个蠢货。1904年时他就宣布,英国人会像“永远”生活在那里一样,去统治印度。
在德文名著《源于幻觉的战争》 (War of Illusions)中作者指出帝国愿景只是一种幻觉。确实,就在1904年到1914年这10年间,英帝国统治的许多地区逐渐变成了数百万英亩却又毫无价值的不动产,其中有的地区难以统治,有的地区则不值得统治。在随后的30年里,大英帝国又陆续丢掉了印度和巴勒斯坦。
参战的各国政府都假惺惺地宣称它们的行为是在保家卫国,其实,它们正在做“帝国梦”。在1914年,最后一个非欧洲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在逐渐崩溃。当时,从理论上来说,它的疆域从摩洛哥一直延伸到了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包括埃及、阿拉伯半岛,以及高加索地区。即使是那个时候,石油也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英国海军在1912年时就开始采用石油来替代煤炭。巴尔干半岛各国之所以重要,也完全是因为它们挡在了通往君士坦丁堡的交通线上(在当时,就连土耳其人也把它称作君士坦丁堡 )。凑巧的是,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一段时间住在一个能够眺望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房间里。海峡中散布着各种船只,从油轮到拖网渔船,它们昼夜不断地通过这里,数量惊人。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欧亚大陆的咽喉,我在当时所看到的情形和1914年时是一模一样的。
也许,除爱尔兰以外,“一战”后的多个和平条约所产生的唯一持久成果,就是现代国家土耳其的诞生。在1919年,列强利用土耳其境内的同盟,比如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试图瓜分这个国家。不过,令许多人惊讶不已的是,在一场著名的、史诗般的战斗中,土耳其成功地击退了协约国及其同盟,重新赢得了独立地位。随后的现代化进程(不得不被称为西方化),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照样成就斐然。1995年,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巴尔干半岛各国的研讨会,这次机缘把我带到了土耳其,并让我留在了这里。我要感谢比尔肯特大学(Bilkent University)校长阿里·多拉马哲(ali Dogramcai)提供的帮助。在被称为“欧洲空间 ”的土耳其,比尔肯特大学是第一所私立大学,它的成功显而易见,并在随后的岁月里作为一个榜样被广泛效仿。在土耳其,我得到了非常多的善意帮助,因此,能够很容易就理解上了年纪但睿智的帕夏冯·德·戈尔茨 在描述他漫长人生经历时所说的话。戈尔茨与奥斯曼土耳其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是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高级军官。他说,他在土耳其“发现了一片新领域,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说实话,我本来对“简史”这类书籍抱有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追求简洁而牺牲了深度。然而,这本《一战简史》彻底颠覆了我的偏见。它的行文风格异常流畅,带着一种近乎新闻报道的紧凑感和现场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时的那种冷静克制,没有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人类愚蠢行为的深刻反思却非常有力。那些关于战壕生活、协约国与同盟国资源调配的侧面描述,虽然篇幅不长,却极具画面感,仿佛能闻到硝烟味和泥土的气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用最凝练的语言,勾勒出那个时代精英阶层和普通士兵之间巨大的认知鸿沟。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向导,带着你快速穿梭于关键的历史场景,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对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握,非常适合作为入门读物或者作为回顾旧知识的工具书。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准,简直就像一部精心剪辑的电影。从巴尔干的暗流涌动,到坦能堡的东线溃败,再到后来的美国参战和最终的停火,每一部分衔接得天衣无缝,没有丝毫拖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总体战”概念形成时的那种细腻处理,它清晰地展示了工业化如何将一个区域性冲突升级为全人类的灾难。书中的地图和时间轴的运用也极为巧妙,每次关键转折点,总能恰到好处地提供视觉辅助,帮助读者定位在广阔的欧洲战场上。我发现自己读完之后,对一战的几个关键转折点,比如日德兰海战的战略影响,或者俄国革命如何彻底改变了东线局势,都有了更为清晰和系统化的理解。它不光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那样发生”,这种因果关系的梳理,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气质是冷静而克制的,但这种克制反而产生了一种更强大的震撼力。作者似乎刻意避免了过度渲染“正义与邪恶”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专注于展现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悲剧性。它让我想起了托马斯·纳恩在描述中世纪瘟疫时的那种冷峻笔法——不是为了控诉,而是为了记录一种人类经验的极限状态。在对“壕沟战”的描述中,作者没有去堆砌惨烈的细节,而是通过对“时间感”的扭曲——那些无尽的等待和突如其来的毁灭——来传达士兵的心理重负,这种手法非常高明。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他没有给我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看到那些历史迷雾深处的真正困境。对于希望理解“旧世界如何终结,新世界如何挣扎着诞生”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
评分好的,这是一份以读者口吻撰写的,针对一本名为《一战简史》的书籍的五段评价,每段都力求风格和内容上的显著差异: 这本书的视角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已经足够深入了,但这本书提供的宏观框架和关键节点的梳理,却像是一副全新的地图,将那些零散的历史事件重新组织了起来。作者在处理复杂的多国关系时,那种抽丝剥茧的能力非常出色,尤其是在解释萨拉热窝事件如何迅速演变成欧洲大陆的全面战争时,那种连锁反应的描绘,让人不寒而栗。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战场上的血腥细节,而是更侧重于政治博弈和战略决策背后的逻辑推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一战的爆发不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个导火索,而是明白了那是欧洲列强之间结构性矛盾的必然爆发。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战争的社会影响和文化冲击也有简练而深刻的探讨,让我认识到这场战争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现代世界的认知。对于想快速抓住一战全貌,但又不想被海量资料淹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取舍拿捏得非常到位,读起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对于一个对军事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侧重点可能需要稍微调整一下预期。它显然不是一本专注于武器装备演进或具体战术部署的专业军史著作。相反,它的强项在于剖析战争的“政治骨架”和“社会肌理”。我尤其喜欢它对战后凡尔赛体系的批判性审视,它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那些埋下未来冲突种子的结构性缺陷。书中对战时宣传机器如何运作、对民间社会心态的扭曲过程的描述,非常具有洞察力。通过这本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一战是现代性的第一场全面检验”这个论断的重量。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国际政治与微观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展现了一场战争如何从精英的棋局,迅速演变为亿万人的集体创伤。这种多层次的解读方式,使得它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回顾”。
评分太棒了,比在书店购买便宜很多
评分商品质量好,快递员服务态度好。
评分书本身不错,可惜一战内容很无聊
评分京东自营书越办越好 多搞些活动就更好了
评分大片的留白大片的空白,这个书排版一定有问题
评分家里的男孩子感兴趣,正好快要暑假了,买这个正好。
评分质量挺好的~下次还会再考虑。
评分诺曼·斯通在这本《一战简史:帝国幻觉》中,改变了以分析为主的历史专业写作方式,转而以叙事为主,加上新颖独到的见解,简明清楚的勾勒出“一战”这个二十世纪最重大、最复杂的论题。
评分写的很有深度,简洁而不混乱,条理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