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責任理論與判例研究

産品責任理論與判例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冉剋平 著
圖書標籤:
  • 産品責任
  • 侵權責任
  • 民商法
  • 判例分析
  • 法律研究
  • 責任認定
  • 損害賠償
  • 消費者權益保護
  • 産品安全
  • 法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454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3320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産品責任理論與判例研究》共分為八章,第一章是總起概述産品責任,尤其是其歸責原則的沿革與趨勢,之後的五章按照侵權責任構成要素——行為(主體生産或銷售的産品存在缺陷)、結果(缺陷緻損害)、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來展開論述,其中,圍繞産品缺陷,作者還進行瞭比較法上的研究,也對責任主體進行瞭細緻區分;最後兩章是對責任承擔方式(産品責任成立)以及抗辯事由(産品責任有爭議)的情形進行瞭解析,是目前學術界對産品責任較為全麵的分析著作。

內容簡介

  産品責任法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均很強的學科。本文在産品責任法的理論框架下,一方麵詳盡透徹地闡釋和分析相關的理論學說以及有關産品責任立法的具體內容;另一方麵對我國司法實務中的大量判決中所包含的裁判準則加以分析和評判,以發展和完善我國産品責任立法及規範意義。論文即是以産品責任理論與判例為研究主題,對此進行瞭比較係統和全麵的分析和論述。

作者簡介

  冉剋平,法學博士,法學博士後。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民法總論、物權法、閤同法與侵權責任法。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産品責任歸責原則的沿革及趨勢 1
第一節 産品責任概述 1
第二節 閤同責任與過失侵權責任 1
一、大陸法係 2
二、英美法係 11
第三節 嚴格責任的確立及其趨勢 14
一、大陸法係 14
二、英美法係 16
三、國際條約 18
四、嚴格産品責任確立的原因 19
五、産品責任歸責原則的最新動嚮 21
第四節 我國的産品責任歸責原則的解釋與評析 22
一、《民法通則》與《産品質量法》有關歸責原則的爭議 22
二、《侵權責任法》第42-43條規定的歸責原則 24

第二章 産品的概念與範圍 29
第一節 産品的概念 29
一、産品的基本屬性及其決定要素 29
二、産品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30
第二節 特殊的財産類型是否為産品的爭議 40
一、初級農産品 40
二、齣版物中的信息 43
三、電、天然氣等能源 47
四、計算機軟件 48
五、醫療産品(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血液等) 49
六、舊貨 53
七、航空器 56


第三章 比較法上産品缺陷的類型及其判斷 58
第一節 産品缺陷概述 58
一、産品缺陷的涵義 58
二、缺陷的分類 60
第二節 産品製造缺陷 60
一、製造缺陷概述 60
二、製造缺陷適用的歸責原則 61
三、製造缺陷的判斷標準 62
第三節 産品設計缺陷 65
一、設計缺陷的涵義及類型 65
二、設計缺陷適用的歸責原則及其理由 66
三、設計缺陷的判斷標準 71
四、閤理的替代設計 76
五、閤理替代設計的除外情形 81
第四節、産品警示缺陷 84
一、警示缺陷的概念與理論基礎 84
二、警示缺陷的歸責原則 87
三、警示缺陷的判斷標準 88
第五節 産品跟蹤觀察缺陷 93
一、産品跟蹤觀察缺陷的概念及其意義 93
三、跟蹤觀察缺陷適用的歸責原則 95
三、跟蹤觀察缺陷的判斷標準 95
三、跟蹤觀察缺陷與警示、召迴 96

第四章 我國産品缺陷製度、判例及其完善 98
第一節 産品缺陷概述 98
一、産品缺陷概念的爭論 98
二、産品缺陷與産品質量不閤格、産品瑕疵的關係 100
三、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將産品質量不閤格案型、原因及其對策分析 102
四、我國理論與實踐中産品缺陷的類型 110
第二節 産品製造缺陷 112
一、我國産品製造缺陷的歸責原則 112
二、製造缺陷的判斷標準 113
三、我國産品製造缺陷判斷標準的藉鑒 114
第三節 産品設計缺陷 115
一、設計缺陷的類型 115
二、設計缺陷的判斷標準 116
三、設計缺陷適用的歸責原則 118
第四節 産品警示缺陷 119
一、産品警示缺陷的類型 119
二、警示缺陷的判斷標準及其藉鑒 121
三、警示缺陷的歸責原則 123
四、設計與警示之間的關係 123
第五節 産品跟蹤觀察缺陷 124
一、我國現行法中的産品跟蹤觀察缺陷 124
二、跟蹤觀察缺陷的判斷標準 126
三、跟蹤觀察缺陷適用的歸責原則 127
第六節 缺陷産品召迴製度 127
一、召迴的立法定義 127
二、召迴的法律性質 128
三、缺陷産品召迴的條件 130
四、召迴的類型 130
第七節 産品缺陷的證明與推定 131
一、産品缺陷的證明 131
二、産品缺陷的推定 110

第五章 産品責任的主體 137
第一節 産品責任主體的比較法視角 137
一、産品責任主體概述 137
二、美國産品責任主體的規定 137
三、歐洲及日本産品責任主體的規定 138
第二節 産品責任主體的類型 140
一、生産者 140
二、銷售者 144
第三節 我國産品責任的主體及其藉鑒 149
一、我國産品責任主體概述 149
二、産品代言人是否為産品責任的主體 151
二、我國現行法上生産者與銷售者的主要類型 154
第四節 生産者與銷售者之間的責任分擔 162
一、生産者與銷售者之間的關係 162
二、生産者或銷售者的追償權 164
三、我國産品責任法上生産者與銷售者的主要類型 132

第六章 産品缺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係 167
第一節 侵權法上的因果關係概述 167
一、侵權法上因果關係的涵義與意義 167
二、侵權法上因果關係理論的爭議 167
第二節 産品責任因果關係的比較法分析 170
一、美國産品責任法上的因果關係判斷 170
二、德國産品責任法上的因果關係判斷 174
三、日本産品責任法上的因果關係判斷 174
四、産品責任中因果關係的證明與推定 175
第三節 我國産品責任因果關係的認定及其完善 177
一、司法實踐中判斷産品責任因果關係的標準 177
二、理論上對産品責任因果關係判斷的分歧與評價 178
三、産品責任中相當因果關係的認定 180
四、市場份額理論之藉鑒分析 183
第四節 産品責任因果關係的證明 185
一、産品責任因果關係舉證責任的承擔 185
二、産品責任因果關係的推定 151

第七章 産品責任的承擔方式 190
第一節 産品責任承擔方式概述 190
一、産品責任形式的目的 190
二、産品責任形式--損害賠償責任 191
三、産品責任形式--非損害賠償責任 191
第二節 産品責任損害賠償的範圍 192
一、産品責任損害賠償的比較法規定 192
二、我國現行立法的相關規定與司法實踐中的做法 193
三、間接損失與消極損害是否賠償的爭議 195
四、缺陷産品引起的精神損害賠償 198
五、産品責任中的過失相抵 199
第二節 缺陷産品自身損失的救濟 199
一、我國理論與實務中的爭議 199
二、閤同法對缺陷産品自身損失的救濟 200
三、産品責任法與過失侵權法對缺陷産品自身損失的立場 202
四、由閤同法而非侵權法保護缺陷産品自身的原因及例外 206
五、我國相關立法對缺陷産品自身損失規定之解釋與完善 209
第四節 産品責任中的懲罰性賠償 215
一、懲罰性賠償的概念、特徵及其在比較法上的規定 215
二、産品責任中懲罰性賠償的功能 217
三、確定懲罰性賠償金的考量因素 218
四、我國産品責任中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及功能 219

第八章 産品責任的抗辯事由 224
第一節 産品責任抗辯事由概述 224
一、産品責任抗辯事由的概念 224
一、産品責任抗辯事由的比較法規定 224
第二節 發展風險的抗辯 225
一、發展風險的概念及立法例 225
二、發展風險作為産品責任抗辯事由的爭論 227
三、發展風險的判斷標準 229
四、我國産品責任法中的發展風險 229
第三節 産品責任中的具體抗辯事由 230
一、閤法性抗辯 231
二、未將産品投入流通 231
三、産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 231
四、受害人同意的抗辯 224
五、受害人非正常使用或誤用、變更或改造産品的抗辯 232
六、超過訴訟時效或請求權消滅的抗辯 233

參考文獻 245


前言/序言







法律前沿:全球視野下的公司治理、商業倫理與風險管理 書籍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代商業活動中最為核心且不斷演進的三個關鍵領域:公司治理結構的優化、商業倫理的實踐路徑,以及前瞻性的企業風險管理體係構建。在全球化浪潮與技術飛速變革的背景下,企業麵臨的挑戰已遠超傳統法律閤規的範疇,進入瞭一個需要深度整閤法律智慧、道德準則與戰略眼光的復雜地帶。 第一部分:現代公司治理的結構重塑與效能提升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確保企業長期穩健運行的基石。本部分深入剖析瞭後金融危機時代以來,全球各國對公司治理模式進行的深刻反思與改革。我們首先考察瞭股東中心主義(Shareholder Primacy)與利益相關者理論(Stakeholder Theory)之間的張力與融閤。通過對英美法係、大陸法係以及新興市場治理模式的比較研究,揭示瞭不同文化與法律傳統下,董事會結構、權力分配與問責機製的差異化特徵。 董事會效能與獨立性是本章節的重點。我們詳細闡述瞭如何設計一個真正具有戰略眼光和有效製衡能力的董事會。這包括對獨立董事的甄選標準、角色定位、薪酬結構的審視,以及如何確保董事會在麵對管理層重大決策時,能夠真正履行受托人責任(Fiduciary Duty)。書中特彆關注瞭近年來興起的董事會多元化(Diversity on Boards)趨勢,分析瞭性彆、專業背景和文化多樣性對提升決策質量和風險洞察力的實際影響,並提供瞭國際領先企業的實踐案例。 此外,我們對高管薪酬機製(Executive Compensation)進行瞭批判性分析。如何平衡激勵效果與社會公平感,如何將薪酬結構與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ESG指標)掛鈎,是當前治理實踐中的難點。本書探討瞭“Say-on-Pay”製度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通過透明的披露機製增強投資者信任。 第二部分:商業倫理的製度化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化 商業倫理不再是企業宣傳冊上的點綴,而是內嵌於企業戰略決策的底層邏輯。本部分探討瞭如何將抽象的道德原則轉化為可操作的企業行為規範和製度設計。 我們首先界定瞭企業社會責任(CSR)與環境、社會及治理(ESG)框架的內在聯係與區彆。企業如何超越單純的慈善捐贈,將其核心業務活動與解決社會問題相結閤,形成“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的新範式,是本節的核心議題。書中詳細分析瞭氣候變化、供應鏈人權、數據隱私保護等熱點議題對企業倫理決策提齣的新要求。 在閤規文化(Compliance Culture)建設方麵,本書強調瞭“自上而下”的承諾與“自下而上”的執行力同等重要。我們探討瞭內部舉報人保護機製(Whistleblower Protection)的有效設計,以及如何利用先進的監測技術識彆潛在的倫理風險和不當行為。書中分析瞭近年來多起重大腐敗和欺詐案件中,企業內部治理和倫理防綫失靈的關鍵節點,旨在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深刻的教訓。 第三部分:前瞻性風險管理體係的構建與韌性(Resilience)戰略 在當前宏觀環境高度不確定的背景下,傳統的風險管理側重於曆史數據和可量化的財務風險已無法適應挑戰。本書提齣瞭構建前瞻性、整閤性風險管理框架(ERM)的必要性。 戰略風險的識彆與管理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我們超越瞭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傳統範疇,深入探討瞭“黑天鵝”事件、地緣政治衝突、顛覆性技術創新對企業戰略定位可能造成的根本性衝擊。書中介紹瞭多種情景分析(Scenario Planning)工具,用以測試企業在極端壓力下的生存能力和戰略適應性。 供應鏈韌性是全球化時代企業麵臨的獨特挑戰。本書詳細剖析瞭如何通過多元化采購、建立戰略庫存緩衝、以及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增強供應鏈的可追溯性與透明度,從而有效應對突發中斷(如疫情或自然災害)。 最後,我們關注技術治理與數據風險。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在商業決策中的應用日益深入,企業必須建立起相應的倫理護欄和風險控製機製。如何確保算法的公平性、如何負責任地使用客戶數據,已成為衡量企業現代治理水平的關鍵指標。本書提供瞭關於數據治理框架(Data Governance Framework)的實操指南,旨在幫助企業在創新與閤規之間找到平衡點。 總結 《法律前沿:全球視野下的公司治理、商業倫理與風險管理》旨在為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法律顧問以及商學院師生提供一套全麵、深刻且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分析工具。它強調,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卓越的公司治理、堅實的商業倫理基礎與前瞻性的風險管理能力,是企業實現可持續價值創造的唯一途徑。本書的論述立足於全球最新的監管動態和前沿學術研究,力求提供對未來商業生態的深刻洞察。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議題的普通公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産品責任法律體係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闡述産品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缺陷的認定標準、因果關係的判斷原則,以及不同侵權責任類型(如製造者責任、銷售者責任)的適用範圍。此外,我尤其關注那些在實踐中具有指導意義的判例,例如,關於新型産品(如人工智能産品、生物製品)的責任歸屬問題,以及在跨國交易中如何處理産品責任糾紛等。我相信,通過對這些經典判例的深入剖析,不僅能夠加深我們對産品責任理論的理解,還能為我們應對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提供藉鑒。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關於如何有效收集證據、如何選擇閤適的訴訟路徑以及如何進行損害賠償計算等方麵的指導,那將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是極大的幫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一看就知道是那種學術氣息濃厚的著作。我平日裏對閤同法、侵權法這些基礎性的法律領域一直保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切實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保障我們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條文。産品責任理論,聽起來就跟我息息相關,畢竟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各種各樣的産品,一旦齣現問題,後果往往不堪設想。我特彆想瞭解,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消費者在購買到不閤格、有缺陷的産品時,能夠獲得怎樣的救濟?那些經典的案例又是如何一步步推動産品責任立法的完善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復雜的法律概念,通過詳實的案例分析,讓我這個法律門外漢也能大緻理解其中的脈絡。或許,它還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規避風險、如何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的實用建議,那就更好瞭。畢竟,理論最終還是要落腳到實踐,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讀物。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些在我生活中曾經發生過的、或是聽聞過的産品質量事故。我一直覺得,法律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擺設,而是應該切實地保障我們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對於産品責任,我最關心的是它在保障消費者安全方麵所能發揮的作用。這本書如果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産品的責任劃分,比如,食品安全、藥品安全、汽車安全等領域,各自有哪些特殊的規定和判例。同時,我也希望能從中瞭解,在麵對集體訴訟、懲罰性賠償等更復雜的法律機製時,消費者群體是如何通過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的。這本書如果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産品安全標準、行業規範以及相關監管部門在産品責任中的角色的介紹,那將更有助於我全麵理解這個復雜而重要的問題。

評分

我是一名法律行業的從業者,日常工作中會接觸到不少與産品質量糾紛相關的案件。現行法律對於産品責任的規定,在理論層麵和實踐操作層麵都存在不少挑戰。因此,我非常期待一本能夠對産品責任的理論前沿進行梳理,並結閤大量真實案例進行深入剖析的著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産品責任在不同法律體係下的比較研究,例如,對比中國、美國、歐盟等不同國傢和地區在産品責任立法和判例上的異同,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産品責任的免責事由、訴訟時效以及賠償範圍等細節問題感興趣。尤其是在知識産權密集型産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界定和追究相關産品的知識産權侵權責任,與産品責任是否會産生交織,也是我希望書中能夠有所觸及的。

評分

我最近對“誰來為不安全的商品買單”這個問題産生瞭極大的興趣。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新産品包圍,但很少有人會去深入思考,一旦這些産品齣現問題,我們該嚮誰追責?是製造商?是銷售商?還是其他的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讓我明白産品責任的法律邏輯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如果書中能夠通過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案例,來講解那些晦澀的法律條文,比如,一個普通的傢用電器齣現故障,導緻財産損失,消費者應該如何一步步走上維權之路?其中的關鍵證據是什麼?需要注意哪些法律程序?這樣的話,這本書對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會非常有吸引力,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法律知識,成為一個更明智的消費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