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

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玲 著
图书标签:
  • 早期阅读
  • 绘本
  • 儿童教育
  • 亲子阅读
  • 识字
  • 语言发展
  • 新教育
  • 读写绘
  • 幼儿教育
  • 教育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722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596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2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师,教育工作者

  “读写绘”是什么?教师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读写绘”?本书为您提供引导儿童进行“读写绘”的具体方法和实用教程。
  这是一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帮助的图书。它有四大亮点:一、详细解读儿童“读写绘”:本书根据儿童生命发展要素表,选取适合孩子的绘本、经典民间童话故事和儿歌童谣等“读写绘”文本,并解析如何理解和评价儿童写绘作品。二、“读写绘”过程详细步骤及实用建议:根据儿童成长阶段,提供进阶式“读写绘”课程,文本选取、文本解读、写绘过程步骤明晰,并为家长提供儿童写绘及语言指导建议。三、儿童“读写绘”教学实例及儿童成长实例,见证进步:选取代表性儿童“读写绘”课程和儿童“读写绘”作品进行分析,共享儿童成长过程。四、名家儿童成长阶段理论,深入理解儿童思想,读懂孩子。
  《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系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是教育部重点课题。可供小学老师专业发展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内容简介

  孩子三岁以前就会“涂鸦”,通过写写画画来理解和表达,这就是“读写绘”的雏形。“读写绘”是充分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口头和文字表达等能力的极好方式。
  《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详细介绍了孩子3岁以前、3岁、4-5岁、5-6岁、一年级、二年级各阶段的“读写绘”的具体内容,属教育部的重点课题。如何引领孩子阅读、理解和表达,如何指导和评价孩子的作品,书中列举了30多幅孩子的写绘作品进行分析,精选儿歌童谣、绘本、童话故事、儿童诗80多篇,并介绍了世界著名儿童专家的观点,有很高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书中强调的教育误区和给家长的建议,更是作者大量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所在。
  阅读课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这一观点已在新教育数千个教室开展的“低段读写绘”实验中得到印证,其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效地改善了师生、家校关系,改变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本书具有指导性和极强的可操作性,适合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父母阅读。
  本书系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是教育部重点课题。可供小学老师专业发展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本书深受读者欢迎,已重印多次。

作者简介

  马玲,女,新教育实验研究中心成员。1991年中师毕业,从事小学语文和班主任、学校教科研管理等工作达15年之久,饱尝苦乐,获省(河南)市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及论文比赛大奖,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教师报》《小学青年教师》《师道》等数十家教育媒体杂志上发表教学随笔百余篇,在儿童阅读、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6年7月加入新教育实验,主持“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的研究工作,关于儿童低段读写绘的研究成果、晨诵和整本书共读课程的大量案例,为众多“毛虫”所认可并共享。
  现在,马玲老师正在内蒙古东胜区的小镇罕台支教。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她努力为孩子们的人生写下明亮诗篇的第一行。

精彩书评

  读写绘不但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而且能让信任、尊重、勇敢、宽容等美好的东西走进孩子心灵。绘本精练的语言,鲜艳的画面,启发孩子对故事的创编,都是在丰富语言,运用语言,锻炼想象力。尤其是孩子能独立写绘后,更是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见,读写绘能大大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网友:落花啼林鸟自羞

  我对绘本教学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曾经给孩子买过几本绘本读物,但总觉得这纯粹是小人书,因此,我从未有过兴趣。读了马玲老师的《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我对绘本尘封了的心猛然被激活了。幡然醒悟的同时,除了对绘本的愧疚外,更对自身的"自我为中心"的劣根性痛恨不已。
  ——网友:milklike287

  我们准备好了,就要正式开始我们的"读写绘"了。虽然慢了一步,但相信有了榜样的力量,我们会走得更稳健。期待我们每一个人的拔节成长!
  ——网友:china11strong

目录

第一章帮你了解读写绘

004/第一节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三个特质

004/一生命的故事就此展开

006/二儿童课程的三个特质

006/三儿童生命要素发展表

007/第二节什么是读写绘

008/一童年:一段彩色阶梯

009/二儿童时期精神的最佳营养

009/1�被姹�

013/2�本�典民间童话故事

014/3�倍�歌与童谣等

017/三写绘:生命在儿童时期的完整表述

019/1�痹跹�理解儿童画

019/(1)画即孩子。

020/(2)切忌临摹,不强调技法。

022/2�比绾纹兰坌椿孀髌�

022/(1)不以画得像或者画得好为评价标准。

022/(2)注意年龄特点。

022/(3)注意个体差异。

023/3�逼兰墼�则

023/(1)给所有学生以展示的平台。

023/(2)从多个维度表扬优秀作品。

024/(3)档案即历史,关于成长的过程记录。

024/4�被�本操作流程

025/5�毖�生写绘作品举例

026/第三节读写绘之后……

第二章如何进行读写绘

030/第一节别小看儿童的"涂鸦"

--3-6岁孩子的读写绘

031/一3岁前涂鸦:体验动作带来的快乐

033/给家长的建议

034/关于涂鸦

035/关于语言

035/二3岁时涂鸦:拟人化的表现

036/给家长的建议

036/关于涂鸦

037/关于语言

037/三4-5岁涂鸦:形状越发清晰起来

039/给家长的建议

039/四5-6岁涂鸦:对色彩的体验与探求

040/给家长的建议

041/第二节一年级的读写绘

043/一儿歌童谣

043/1�毕嗤�节奏的儿歌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进行

047/2�币欢问奔淠诳山�行主题诵读

049/3�辈灰�勉强仿写,重要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051/二绘本

052/1�被姹咀钪匾�的是故事

053/《三只小猪》

053/2�比绾窝≡窕姹�

054/(1)满足儿童爱和安全的需要

054/《逃家小兔》:无论怎样我都是安全的

056/《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爱的多米诺骨牌

057/《跟甘伯伯游河》:再混乱的局面也不会受到责难

059/(2)激发学生拥有愿望与梦想

060/《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永远保持精神上的饥饿感

063/《美丽的梦想》:谁都可以拥有大大的愿望

064/(3)为孩子提供成长的榜样

066/《小海螺和大鲸鱼》:远大的目标和生命的远航

066/《小黑鱼》:游动在海洋世界里的生命智慧

068/(4)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

068/帮助儿童理解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069/《生气汤》:接纳并疏导孩子的愤怒情绪

070/《苏菲生气了》: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071/《我也可以飞》:面对挫折,哪怕怀疑,也不丧失勇气

072/帮助儿童学会社会交往

073/《乱挠痒痒的章鱼》:冲突中发现自己的智慧

074/《月亮狗》:永远忠诚不会背弃的伙伴

074/《蚂蚁和西瓜》:团队合作带来成功与快乐

074/(5)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074/《好饿好饿的小蛇》:出人意料的天真与想象

075/《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真正的寓教于乐

076/《圆白菜小弟》:天真的荒诞与快乐

076/(6)帮助儿童理解和认识自我

077/《我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谁?

077/《小猪变形记》:做自己,最快乐!

078/《笨拙的螃蟹》:更好地认识自己,短处也是长处

078/3�苯棠愣粱姹�

078/(1)走出读绘本的误区

078/别让听故事变成观察练习

080/别让讲故事变成"提问""回答"

081/别让故事变成品德教育

082/(2)怎样讲绘本故事

082/角色:"你呀,我啊"的双重游戏

083/游戏:吭唷唷,吭唷唷,我现在用力把地拖……

084/教你看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090/绘本教学案例1(《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096/绘本教学案例2(《奥莉薇》)

101/三童话故事

102/《三只小猪》: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104/《汉赛尔与格莱特》: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107/《牧鹅女》:必须摆脱依赖,走向自主

117/《三种语言》:父母如何应对孩子走自己的路

121/《杰克与豆茎》:一个男孩的成长129/第三节二年级的读写绘

131/一儿童诗

132/1�笨�启黎明的诵诗

132/2�币话愕某克惺�歌

132/谢尔·希尔弗斯坦组诗:特异的天真与幻想

137/金子美铃组诗:天真、纯净

144/晨诵组诗:冬天的童话

154/3�鄙�日送诗

159/4�背克锌卫�

159/晨诵课例1:《爱读书的树叶》

163/晨诵课例2:《燕子的记事本》

168/二绘本

169/《爷爷一定有办法》:"无中生有"的精彩与创造

174/《鲸鱼》:错觉和真相

178/《小种子》:生命的盛开

181/《哦,美丽的巴拿马》:关于友谊、梦想与寻找

191/《花婆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197/《老鼠牙医地嗖头》:面对危机的两难选择

204/宫西达也的"温馨霸王龙"系列212/第四节二年级下学期之后

213/1�被姹驹谥懈吣甓蔚脑擞�

213/2�闭�本书共读

第三章我们都在读写绘中

(实验班级学生写绘作品选)

218/第一节孩子们的读写绘

218/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一次写绘作业完成的影像观察记录

222/飞翔吧,彩色的白鹭

--一个一年级女孩开学两个月的写绘作品分析

227/给他(她)一张白纸,一支画笔就够了

--两个孩子历时一年的读写绘故事

227/男孩子南天章的故事

234/女孩子小亚的故事

238/从平原到大山

--河南和湖南两个读写绘班级的共读故事

244/第二节教师与家长的互动

244/和孩子一道起航

--给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一封信(郝玉梅老师)

245/向着梦想飞翔

--给二(4)班家长的第一封信(史桂华老师)

249/一个许诺的奇迹

--给家长朋友的第二封信(陈美丽老师)

254/给家长看的绘本故事及反馈

254/《等一会儿,聪聪》

257/家长反馈260/附录:儿童成长阶段理论摘录

260/史代纳(华德福教育)的儿童发展观点

26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

270/皮亚杰智力发展的阶段理论

271/前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

273/具体运算阶段智力活动的特点

274/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7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78/弗洛姆《爱的艺术》:"父性之爱"和"母性之爱"

28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85/感谢与说明


精彩书摘

  第一章帮你了解读写绘
  孩子早期学习的意义是深远的。它将我们的未来之箭引入特定的轨道,也许好,或许糟。
  第一节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三个特质
  一生命的故事就此展开
  一个人的生命就是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是他故事中的第一主角,所有他经历过的,包括他所读故事中的伟大人物,都只是这个故事中的配角。
  这个故事不只用一种语言写成,事实上,从一颗小小的心脏开始跳动,到他的肉体消逝,就有许多种语言,在传播生命的故事,每一种语言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词汇。
  最初,这个主角的语言是哭泣和微笑,是牙牙学语。
  然后,他用手舞动着,用手脚爬行着,他用整个身体诉说着他内心的渴望与快乐。
  再后来,如果有幸,他抓住了一种叫做笔,或者更有幸,是一种叫做蜡笔的神奇之物的话,他将开始一种“涂鸦”的快乐游戏。
  与此同时,他的“呀呀”的喊叫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有人类社会意义的词汇--“妈妈”、“爸爸”、“我要吃”、“尿尿”……
  与此同时,他开始用布偶,用一切可以象征的物品,重复他看到过的故事。
  再接下去,他就进入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他开始用画笔加上自己的话语,甚至配上几个他刚刚开始认得的词语,来表达他所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
  如果你要求他用文字表达,以为只有文字表达才是成熟的高级表达,那么你真是不明白生命的神奇。
  如果你只欣赏他绚丽的画面,以为这只是一个美学的画面营构,那么你真是不明白生命的丰富。
  只有你欣赏着他的一切涂鸦--一切色彩与线条,而不要求他以达·芬奇或者李可染的方法,只有你真诚地向他询问这画面背后的完整故事(请记住,是故事,不是画画);只有你确实是偶尔建议一种他可能接受的创意……你才能够真正领会到生命的丰富与神奇,领会到眼前这个孩子身上被生命所赋予的神秘。
  如果他有幸这样成长,伴随着经典的童话故事--格林的,安徒生的,中国民间的,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度过这样大约三年的美好时光。那么他在进入下一种语言阶段的时候,进入一生中不同阶段的时候,就会保持着一种源自生命的丰富性。
  然后就是文字,再后来是议论性的,与更为精确的口语了。先是叙述性的,慢慢地成了描述性与抒情性的。
  而他的议论、他对事物的看法,其实总是他曾读过的某本书,听过的某个故事,或是他所喜爱的、景仰的某个人物的观点。
  所以,虽然语言方式不一样了,但是生命总是一个整体,它在慢慢地扩展、延伸。
  不同的生命有着不同的词汇。道家的自然和逍遥、儒家的担当与坚毅、基督徒的虔诚与敬畏、佛家的清净与慈悲,还有安徒生《丑小鸭》中的梦想、李白诗歌中的奔放、李清照词中的婉约与清丽……
  他在童年中,偶然地获得了这些词汇,选择了其中的某一些(请记住,他的选择总是取决于他前面已经选择的),而它们就成了他一生的词语、一生的思想与精神的底子。
  再然后,他也许用行动,用种植的方式,用制造的方式,用谋划的方式,或者用诗歌与艺术的方式去体现这些思想,这种精神,形成了活生生的,属于他自己的创造品。
  一垄青郁的庄稼,一个完美的物品,一件美妙的事情,一首诗,一个传奇……
  最后,如果他有幸,他会进入最后的诗歌与哲学阶段,在“道可道非常道”的永恒中,获得最后的语言与词汇。这是不朽的语言。
  这神奇故事的完成,也就是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二儿童课程的三个特质
  新教育认为,儿童教育有自身的特质,遵循着三个最基本的命题:
  命题一:教育不能逾越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的身心发展(生物性)是教育必须遵守的一条铁律,任何一厢情愿地想要逾越这条底线的教育,都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无论它可能打着培养神童、塑造道德模范或者其他什么堂皇名号,其实质都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损害。
  命题二:任何教育都是对生命的刻写。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同一文化中不同故事的讲述,不同的书籍与课程,不同人格的教育者与孩子的接触,都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不可重复、不可涂改的刻写。生命是一个持久的多重刻写的结果。教育纵然可以被看成是对生命的唤醒,但在生命内部,除了对光明的渴望,并没有任何既定的知识。所以,教育的刻写,是伟大而又冒险的活动、不可不慎。人生庸俗还是高尚,坚强还是软弱,都取决于生命的早期--童年的教育。
  命题三:任何良好的教育,都是命题一和命题二的平衡。命题一是全人类的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消极面,命题二是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个不同的理解就是对超越标准的不同理解),但都会是在教育中有所作为的积极面。良好的教育就是在遵守规律与积极刻写的双重要求中,寻求到一种艺术的平衡。
  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阶梯”这两个字,就是对命题一的认识,而在每个阶段读物的选择上,仍然坚定不移地遵守着命题二的原则,强调经典性、文化性,以及必要的中国性、汉语汉字性。
  三儿童生命要素发展表
  从毛虫到蝴蝶,这个漫长的蜕变,是一条成长的规律。
  为此,我们拟出儿童生命要素发展表(见p2-p3),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各阶段的成长要素。
  第二节什么是读写绘
  哪些优秀读物可以提供给孩子们?
  这些书籍是否通过认真地筛选?
  是最优秀和最适宜儿童的吗?
  对各个具体的儿童来说,他能够读什么书?
  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
  儿童该怎样开始阅读活动?
  ……
  根据儿童的生命需要,自2002年开始,新教育实验就开始关注儿童的阅读问题,并且从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研究认为:
  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所选的阅读内容,也就应该是符合儿童各自的不同特点的。
  在低年级(2-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结合的办法,让低龄段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中年级(3-4年级)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高年级,则主张在共读方面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
  “低段读写绘”项目就是专为4-9岁儿童开发的整合了儿童阅读、情感、思维、表达一体的特别的课程。目前主要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自2006年开始后的三年里,低龄段读写绘实验已经在全国各地数千个教室里得到了印证,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效地改善了师生、家校关系,改变了孩子的学习状态。
  一童年:一段彩色阶梯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从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
  教育哲学家怀特海有一个重要的论断:人认识事物的规律与学习的规律都是:
  浪漫--精确--综合
  (整体)(部分)(整体的精确、精确的整体)
  怀特海特别指出:“如果没有前面的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无结果的:如果对事实的一般规律缺乏模糊的理解,前面的分析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分析。它不过是一系列关于单纯事实的无意义的陈述,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没有任何更多的意义。”而最后的综合运用阶段不是简单的综合,是进行了精确(部分)的认识之后,又重返浪漫(整体),是承认事物相区分又相关联的辩证统一的综合,也就是说,整体的精确,精确的整体,而不再是分割的精确,这是最后的成功。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生命阶段,也是由浪漫期到精确期再到综合期。一般而言,儿童在整个小学阶段乃至初中初期都是浪漫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进入到精确期,一直到初中、高中和大学。
  怀特海指出,“浪漫期--精确期--综合期”既是人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在每个阶段也同样有“浪漫--精确--综合”的循环。因此,结合皮亚杰等儿童心理学家的论述,可以这么说,就0-12岁整个幼年、童年浪漫期也可分为浪漫期(出生到二三年级)--精确期(三四年级及以后)。我们可以用同样代表心理状态的颜色来区分:粉红(浪漫期:学前到一二年级)--浅绿(精确前期:三四年级)--天蓝(精确期:五六年级)。在小学阶段还不曾达到更多的综合。因此,我们认为童年就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
  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之前,儿童都处于粉红浪漫期,根据皮亚杰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儿童早期(换牙之前),是浪漫、混沌、整体、我与世界不相分离的,这一阶段儿童有这一特定时期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生命方式。而到二三年级后,随着“自我概念”和“他人概念”同时出现,世界概念的相伴而生,儿童对于这个世界就需要既分离又整合的认识了。
  因此,与此相适应的,就要对儿童进行既符合规律又能引领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课程:以特殊的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
  二儿童时期精神的最佳营养
  读写绘项目的核心首先是“读”,人类的经验证明:绘本、故事、儿歌童谣,是儿童在这个生命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童谣,孩子们可以从一开始就整体地学习,包括语言、文字、图画语言、情感、思想、人类故事……
  绘本教学案例1:(史桂华老师低段绘本课《亲爱的小鱼》记录)
  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亲爱的小鱼》是一个非常有趣、温馨的故事。借一只猫的自我独白,表达着爱与理解的深刻内涵,值得读者细细揣摩。
  这个故事出场人物单纯,情节更是简洁,整个文本故事只有273个字,更丰富的故事细节,是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的,因此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低幼绘本故事。而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好,则成为对老师的重大挑战。
  途径仍然是:角色+游戏+节奏。
  史老师的故事是从扉页开始的。这也是精心设计了的。因为这本书的封面和环衬都是选取了书中最温情的两幅画面做的,封面是最后一张,小猫正在深情地吻着那已经在海里长得大大的“小鱼”,而环衬则用了一个合页的整幅,描绘着小猫手拿帽子坐在海边的石头上苦苦等待小鱼回来的动人场景。这两页是故事的高潮,后面还要再次出现,因此,就从扉页上的画面开始吧--
  扉页上画着一个圆圆的玻璃缸,一条小鱼在缸里游动,一只小猫蹲伏在缸边。
  史老师请孩子们观察画面:“小猫想干什么呢?”
  “想吃小鱼!”
  “啊!不不,不是想吃小鱼!”
  是啊,你看,小猫的“手”乖乖地垂伏在身前,只一张含笑的脸,温柔无比地看着鱼缸里的小鱼,而小鱼,则在缸里面对面冲着小猫,嘴巴笑成了弯弯的一道,看上去这样亲密,怎么会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呢?
  是啊,他们这样亲密,又会怎样彼此称呼呢?这时,故事的题目“亲爱的小鱼”就自然而然出来了,而快乐的游戏也就随之开始了。
  史老师(对学生):亲爱的小鱼。
  学生(对史老师):亲爱的猫咪。
  翻页,伴着猫咪正把一条面包大块大块地喂给小鱼的画面,是这样的两行深情的文字:
  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这还不够呢,猫咪还要给小鱼精神上的关心与呵护:
  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
  我答应你,永远不会忘记。
  优秀的绘本就是这样,只两个画面,几十个字,却把爱的本质表现了出来。而画面上的猫咪,趴在缸边和小鱼亲吻,那温柔的样子,也变成了史老师和孩子们的快乐游戏,被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嗯--叭!亲爱的小鱼,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史老师努起嘴巴,亲吻孩子们。
  “嗯--叭!亲爱的猫咪,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孩子们努起嘴巴,亲吻史老师。
  “嗯--叭!”
  “嗯--叭!”
  这应该在每一个童年都响起的声音,也深深打动着在场的老师们。他们不知道呢,史老师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二年级了,可是在她接触读写绘以后,就被这些绘本深深地迷住了。“我的孩子错过了绘本,多遗憾啊!我教的孩子可不能再错过了!绘本多好玩啊!”她总是对我这么说。
  故事继续发展,小鱼已经长大得把鱼缸塞得满满的啦!小猫蹲在一边,正在思忖:
  亲爱的小鱼,你越长越大,
  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怎么办呢?史老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真是要向孩子们学习呢!对于“爱”的理解,他们的直觉反应真是好啊:爱他,就要给他更适合的空间。
  “把小鱼放到河里。”
  “把小鱼放到大海里去。”
  画面翻页,小猫在海边,把长得很大的小鱼从鱼缸倒入大海,小鱼跃入水中,激起兴奋的浪花。啊,海,可真大!
  接着一页的画面非常传神,小鱼无比快乐、兴奋,高高跃出水面,一个多么广大的神奇的未知的世界在深深吸引着他,所以虽然对猫咪留恋,但小鱼还是勇往直前,向着遥远的远方游去了。而岸边,戴着帽子的小猫,还有那已经显得很小很小的鱼缸,却在旧日时光的温馨中给读者留下了淡淡的伤感。但伤感却不是伤心,所以猫咪说:
  尽管你是那么开心地离开,
  亲爱的小鱼,我会想你的。
  接着就是每一个读者,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被深深触动的画面:
  早晨,朝阳刚跃出海平面,海上,云霞一片灿烂,遥远小岛上椰子树的影子清晰起来,猫咪坐在那块石头上,陪伴他的是膝上那顶帽子,他望着小鱼游走的方向,望啊望啊……
  夜晚,蓝蓝的大海和蓝蓝的天空,在遥远的地方相接,皎洁的明月下面,猫咪仍坐在那块石头上,姿势与白天一模一样,他望着小鱼游走的方向,望啊望啊……
  我会在白天一直等你,
  看你会不会游回来。
  我也会在夜里继续等待,
  希望早点看见你回来。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爱”,什么是“思念”,就在这样的画面中,他们看到了。这就是图画书为什么成为童年幸福的种子的原因啊!这是用颜色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知识、品质、美好的事物、诗的味道,一直到深深浅浅的生活哲学、生命哲学,就都这样被孩子们看到了。不但看到,而且是在愉快的心情下看到,变成了愉快的吸收,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所以,真正聪明的老师、家长,就会去找这样的图画,找这样的故事,去讲给孩子们听。
  史老师就是这样聪明的老师啊。你看,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的嘴巴呢!
  哦!我会扔出唯一的帽子,
  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看到你带着它回来,
  我会是多么的开心。
  画面上的小鱼,它长得那么那么大,看来在广大的海洋世界,他自己生活得很好呢!回来后的小鱼强壮有力了,他让猫咪跳上他的背。
  你的背是我最喜欢的小船,
  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穿过小河,越过大海,
  来到有棕榈树的小岛。
  我们可以一起玩耍,
  天天玩儿“接帽子”游戏。
  随着故事的讲述,这一段也变成了课堂上最高潮的部分:史老师和孩子们玩着抛球游戏;史老师和孩子们比赛游泳;孩子们想出了种种快活的游戏,他们和史老师一起开心地玩啊玩啊……
  而这样的课堂,同样让在场近两百位老师感受到绘本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低段教学中绘本课的重要,感受到教育原来可以这样的快乐无痕。
  最后,最后,在那蓝汪汪的温情满得几乎要溢出纸页的画面上,小猫和小鱼定格在那最甜蜜温馨的一刻:
  我知道你也爱我,
  我让你自由,你却回来了。
  那么,我们再来一遍吧。孩子们欢呼。
  这一遍,又与第一遍不同了,对于故事的熟悉,使孩子们更自觉地加入进来。他们,就是小鱼,而史老师,就是那猫咪。师生共同把“爱”、“理解”、“自由”演绎。
  而故事的内容,从小猫的独白,也变成了“小猫”和“小鱼”的亲密对话,随着美妙的画面,再一次让真实生动的形象,游入孩子的心里。
  史老师: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孩子们:亲爱的猫咪,你好爱我。
  你喂我面包,我要快快长大。
  史老师: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
  我答应你,永远不会忘记。
  孩子们:每一天你都会亲亲我,
  你答应我,永远不会忘记。
  史老师:亲爱的小鱼,你越长越大,
  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孩子们:亲爱的猫咪,我越长越大,
  总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鱼缸。
  史老师:我会带你到海边,
  让你自由。
  孩子们:你会带我到海边,
  让我自由。
  史老师:尽管你是那么开心地离开,
  亲爱的小鱼,我会想你的。
  我会在白天一直等你,
  看你会不会游回来。
  我也会在夜里继续等待,
  希望早点看见你回来。
  哦!我会扔出唯一的帽子,
  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史老师:看到你带着它回来,
  我会是多么的开心。
  孩子们:看到我带着它回来,
  你会是多么的开心。
  史老师:你的背是我最喜欢的小船,
  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孩子们:我的背是你最喜欢的小船,
  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
  师生齐:穿过小河,越过大海,
  来到有棕榈树的小岛。
  我们可以一起玩耍,
  天天玩儿“接帽子”游戏。
  史老师:我知道你也爱我,
  我让你自由,你却回来了。
  孩子们:你知道我也爱你,
  你让我自由,我却一定要回来。
  作业
  最后,史老师布置了这样的写绘作业:
  1�毙∮愫托∶ㄖ�间还会做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画一画,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帮你写下来。
  2�碧�了这个故事,你会编一个什么样的好听的故事?赶快画一画,再讲给大家听吧!
  而借着这堂绘本课,我们也可以品味一下爱的艺术。
  当孩子幼小的时候,我们付出爱是最重要的。不但从物质上,也要从精神上,要让他感受到爱、安全、温暖。我们的期盼与我们的爱相生相伴,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要学会渐渐放手,让他去独立勇敢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在这段日子,等待是重要的。我们为孩子的成长作了最精心的准备,剩下的,就是将他交付给岁月与大地,相信孩子会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在未来写下一个精彩的故事。
  绘本教学案例2:(马玲老师绘本课《奥莉薇》记录节选)
  《奥莉薇》:童年的天真与生机勃勃
  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小星星》响起来了,马玲老师马上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跟着唱起来。
  “你们特别喜欢这首歌,对不对?”歌声过后,马老师问大家。
  “对!”孩子们天真地回答。
  “有一个小朋友啊,也特别特别喜欢这首歌。想不想认识她啊?”“想!”一年级的孩子,同伴在他们的心目中越来越重要。
  “她呀,每天早上都要听着这支歌起床呢!今天早上,为了见你们,她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呢!你看,她起床了。”马老师一边讲述,一边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张图片,画面上是一件颜色特别鲜艳的红上衣,同时学着小姑娘的声音叫着:“妈妈,我要穿那件衣服。”稍停几秒后又叫起来:“哎呀,这件衣服不行。我要再换一件,我要穿我喜欢的那条红裤子。”与此同时,另一张绘有鲜艳红裤的图片出现在第一张图片旁边。这两张图片和老师讲述的情节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学,他们全都看向大屏幕,开始猜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此时,老师的讲述继续进行着:“哎呀,这条裤子也不好看,怎么能见一(4)班的小朋友呢?我要再换一件。”又一张图片出现在前两张图片旁边,原来是一条同样鲜红的吊带裙,学生一下子都笑了。
  “嗯……不行不行,妈妈,这条裙子还是不太好看,我要再换一件,换什么呢?”这一次出现的是一条鲜红的小内裤,只听到那个“小姑娘”赶紧说:“哎呀,这个怎么能让你们看到呢?”随即屏幕上又出现了一张图片,是一副有着鲜红镜框的太阳镜,那个“小姑娘”介绍说:“我见你们,还是戴上我的小眼镜儿吧,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了。可是衣服到底穿什么呢?穿这件吧,也不行。”又一件小背心被她抛在了一边。
  (注:这里,老师的故事是从环衬开始的,她把环衬中的图片用幻灯的裁剪功能分别一一裁开,加上语言的描述,就使画面上处于一个时空静态的画面,变成一段时间内的连续动作,一张张图片被抛出来,真的像从衣柜里拉出一件件衣服试穿不满意又扔到一边的效果。有的老师曾说,《奥莉薇》这样的故事看书很好玩,可是不知道该如何讲,其实方法仍然一样,看书中用图画和文字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
  “啊,终于,终于挑了一件我最喜欢的衣服。”屏幕上也相应出现了一张图片,一个小孩儿正努力地把两只手从一件红色的套头衫里钻出来,“这就是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

前言/序言


《启蒙时光:点亮孩子阅读天赋的奇妙旅程》 序言:阅读,是一场与世界的温柔对话 想象一下,当您的孩子第一次睁开好奇的眼睛,探索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时,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形状、颜色和声音,更是一种渴望连接、渴望理解的本能。而阅读,正是赋予这种本能翅膀的关键。它不是简单的文字解码,而是一次次与思想的碰撞,一场场与情感的共鸣,一段段穿越时空的旅行。 《启蒙时光》系列图书,正是为这场奇妙旅程而生。它并非一本简单的童书,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阅读启蒙系统,致力于在孩子心灵最柔软、最 receptive 的时期,播下热爱阅读的种子,点亮他们探索知识、理解情感、构建自我的璀璨火花。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为小小读者的潜能,而我们的任务,便是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最温暖的阳光和最恰当的雨露,让他们自由舒展,尽情绽放。 第一章:阅读的基石——感知与理解的初体验 在孩童的早期,阅读的起点并非晦涩的文字,而是他们最直观的感官体验。我们的系列图书,从最基本的声音、图像和韵律入手,将阅读的触角延伸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听觉的盛宴: 孩子最早接触到的“阅读”,是声音。我们精心挑选了富含节奏感和韵律的儿歌、童谣,通过重复、押韵和夸张的语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这些故事和歌谣,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它们帮助孩子建立词汇与意义的初步联系,理解语气的细微变化,为日后准确理解文字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些经典的拟声词和象声词,让孩子在模仿和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感知和记忆词汇。 视觉的奇迹: 图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启蒙时光》系列图书,将插画的艺术性与教育性完美融合。每一页精美的插画,都经过资深儿童插画师的精心绘制,色彩鲜艳但不刺眼,线条流畅但不失细节。我们注重图像的情感表达,通过角色的表情、场景的氛围,传递温暖、有趣、或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这些图像不仅仅是文字的陪衬,更是独立的故事讲述者,它们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观察和猜测中,主动去解读画面所蕴含的信息。从简单的形状认知到复杂的情绪识别,图像为孩子搭建了一座理解世界的桥梁。 触觉的探索: 孩子学习世界,离不开“动手”。在我们的图书设计中,我们引入了多种触感材料,如柔软的绒毛、光滑的皮革、凹凸的纹理等。翻动书页的质感、触摸不同材质的感受,都能成为孩子学习的一部分。例如,我们设计了带有立体翻页、触摸区域的书籍,让孩子在翻阅、触摸的过程中,增强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技能。这种多感官的学习方式,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深深吸引着年幼的读者。 第二章:语言的魔法——词汇、句子与表达的初步构建 当孩子对声音和图像产生了兴趣,我们便开始引导他们走进语言的奇妙世界,认识那些承载着意义的符号——文字。 词汇的种子: 我们深知,词汇是构成一切交流的基础。在《启蒙时光》系列中,我们采用“情境化”和“重复性”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然而然的语境中,轻松记住新的词汇。例如,在一本关于农场的书中,我们不会枯燥地列出“牛”、“羊”、“猪”这些词语,而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单的故事,让孩子在看到牛吃草、羊咩咩叫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这些词语,并在故事的重复中加深记忆。我们也会巧妙地运用一些高频词汇,并通过不同的故事场景重复出现,帮助孩子建立更牢固的词汇认知。 句子的节奏: 孩子最早接触到的句子,应该是简单、明了、富有节奏感的。我们设计的故事情节,语言结构清晰,句子长度适中,多采用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通过重复的句式和ABAB的押韵,让孩子在朗朗上口中,感受句子的韵律美,并逐渐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例如,“小兔子,跳呀跳,去找胡萝卜。”这种结构清晰、充满动感的句子,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和记忆。 表达的萌芽: 阅读不仅仅是接收,更是输出。我们鼓励孩子在阅读后进行复述、提问,甚至编造属于自己的故事。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引导孩子思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例如,在读完一个关于小鸟找妈妈的故事后,我们可以问:“你觉得小鸟为什么会迷路呢?”、“你如果遇到危险,会怎么办?”这些问题,都能促使孩子将内心的想法付诸言语。 第三章:情感的共鸣——认识自我与理解他人 阅读最深刻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触及孩子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建立健全的情感世界。 情感的识别与表达: 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启蒙时光》系列图书,通过描绘各种生动的情境和角色,帮助孩子识别和理解不同的情感。当我们描绘一个因为玩具丢失而哭泣的小熊时,孩子能从中看到“伤心”;当我们描绘一个因为帮助了朋友而开心的兔子时,孩子能理解“快乐”。我们也会设计一些鼓励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故事,比如,一本讲述分享的书,会引导孩子说出“我很喜欢这个玩具,但是我想和小伙伴一起玩”。 同理心的培养: 通过不同角色的经历和情感,孩子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同理心。当孩子阅读到一个因为害怕黑暗而躲在被窝里的小伙伴的故事时,他们会体会到“害怕”的感觉,并学会安慰和理解。我们提供的故事,往往展现了友谊、互助、分享等积极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自我认知的发展: 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有与孩子相似的经历、困惑和愿望。通过阅读,孩子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一些影子,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例如,一个关于勇敢挑战的小故事,可能会激励那些平时有些胆怯的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做到。我们也会设计一些关于认识自己的身体、感受、以及如何照顾自己的故事,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第四章:想象力的飞翔——创造与探索的无限可能 想象力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启蒙时光》系列图书,便是为这片沃土注入最肥沃的养分。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我们设计的故事,往往充满未知和惊喜,能够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关于太空旅行的故事,可能会让孩子对宇宙产生无限遐想;一个关于古代文明的故事,可能会让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鼓励孩子提问,引导他们去探索答案,将阅读变成一次次精彩的探险。 鼓励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许多鼓励孩子进行再创作的活动。例如,在读完一个关于动物园的故事后,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动物,或者编一个关于动物园新奇冒险的故事。这些活动,能够将孩子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在玩乐中,锻炼创造性思维。 拓展认知边界: 通过阅读,孩子的世界观得以拓展。我们涉猎的主题广泛,从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旨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知识领域的大门。一本关于恐龙的书,可以让他们了解史前生物;一本关于不同国家风俗的书,可以让他们认识世界的多样性。这种广泛的阅读,能够极大地开阔孩子的视野,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阅读的实践——家园共育的温馨链接 我们深信,阅读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启蒙时光》系列图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为家长和孩子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亲子共读的乐趣: 我们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指导,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在温馨的灯光下,家长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读故事,与孩子分享阅读中的喜悦和感悟,这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温暖和力量。我们也会提供一些互动性的阅读建议,比如,在阅读过程中提问、鼓励孩子模仿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等,让亲子共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家长的引导与支持: 我们为家长提供科学的阅读启蒙指导,帮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掌握有效的引导方法。我们鼓励家长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延伸活动的启发: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图书内容相关的延伸活动,如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科学小实验等,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实践,将阅读中的知识和乐趣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一本关于植物生长的书中,可以引导孩子一起种植一盆小植物,亲身感受生命的成长。 结语:与孩子一同,在阅读的星空中闪耀 《启蒙时光》系列图书,是一次对早期阅读的深刻探索,是一份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盼。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籍,能够陪伴您的孩子,在阅读的旅途中,发现惊喜,收获成长,点亮属于他们自己的璀璨星光。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一个系列,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传递,一份对生命的热爱,一份对未知的渴望。让我们一同,与孩子一起,踏上这场美妙绝伦的阅读启蒙之旅,见证他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火花,耳边回响着故事的旋律,心中荡漾着情感的涟漪。阅读,将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启蒙时光》,便是这份财富最初的守护者与点燃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孩子的早期阅读课》真是一本让我惊喜的宝藏!作为一名焦虑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并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早期阅读”书籍,要么只是堆砌识字量,要么就是填鸭式的灌输,看完之后孩子可能认得几个字,但对阅读本身的乐趣却毫无感知。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教孩子“认识字”,而是从“读、写、绘”三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充满趣味的阅读世界。 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尊重孩子天性”的理念。作者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需要被“改造”的对象,而是把他们看作是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个体。书中的活动设计非常巧妙,比如鼓励孩子根据图画编故事,或者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改写”绘本,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我的孩子以前对阅读的态度比较被动,老师让读什么就读什么,但自从用了这本书,他开始主动去探索,去发现,甚至会指着书里的某个细节问我“这是什么意思”,那种主动求知的眼神,让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而且,这本书的“新教育实验”背景也让我非常信任。我知道这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不是空穴来风的理论。它所倡导的“读写绘”项目,不仅仅是针对阅读本身,更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我看到我的孩子在尝试用绘画来表达他对故事的理解,在模仿书中角色的语气来朗读,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在告诉我,他正在以一种更深层、更全面的方式与阅读建立联系。这种联系,远比单纯的识字量更有价值,因为它正在塑造他的人格,培养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的实用性也非常强,每一部分的指导都非常清晰,家长可以轻松上手。我不再需要自己去费力地设计阅读活动,而是可以借由书中的引导,和孩子一起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游戏,不仅孩子喜欢,连我都觉得很有意思。我们一起讨论故事里的情节,一起画出我们心中的主人公,那种亲子共读的时光,成为了我们家最珍贵的记忆。它让我意识到,早期阅读不仅仅是学习,更是一种陪伴,一种连接,一种共同成长的过程。 真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读写绘”本身。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应该是填鸭,不应该是比较,而应该是点燃孩子的内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去探索未知的可能。《孩子的早期阅读课》就是这样一本能够点燃孩子阅读火焰,并且让他们终生受益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带领孩子走向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关注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长,相信我,你不会失望的。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绘本选择指南!我一直觉得,给孩子选书是一门学问,很多时候家长容易被精美的封面或者“热门”的名头所吸引,结果买回来的书孩子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内容不够深刻。而这本《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它不是简单地推荐几本绘本,而是从“读、写、绘”这三个非常关键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有理论支撑的选书和阅读指导。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读”的解读。它不是告诉你“要读多少书”,而是告诉你“如何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如何激发孩子对角色和情节的思考,这些都非常具体且富有操作性。我尝试了书里的一些提问技巧,发现孩子真的开始主动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仅仅听我讲完故事就结束了。这种互动式的阅读,让阅读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乐趣的交流过程。 “写”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喜。我一直以为“写”是孩子年龄更大了才需要关注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早期阅读和早期书写是相辅相相成、密不可分的。书中介绍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写”的活动,比如让孩子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来记录故事,或者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情节。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我的孩子现在对“写”这件事不再感到枯燥,反而觉得是一种有趣的创作。 而“绘”的部分,更是将孩子的艺术天分与阅读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一直鼓励孩子画画,但从未想过可以将画画作为一种理解和表达阅读内容的方式。书中的指导让我明白,孩子用画笔描绘出的画面,其实就是他们内心对故事的理解和再创作。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更能让他们在玩乐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提供了一种非常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早期阅读理念。它不仅仅是指导家长“怎么教孩子认字”,而是引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建立一种健康的、快乐的、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它让我从一个被动提供内容的家长,变成了一个积极引导、与孩子共同探索的伙伴。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一种亲子关系的升华。

评分

说实话,我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早期阅读”的理解还停留在“多认字”、“多背诵”的层面,总觉得只要孩子认识的字多了,就能算作是“读写能力强”。然而,《孩子的早期阅读课》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了早期阅读的更深层、更广阔的意义。它不是一本单纯的教材,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在的潜力和教育的可能性。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读”的章节,它并没有像市面上很多图书那样,一味地强调识字量和阅读速度。反而,它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和“思考力”。作者提出的很多引导性问题,非常巧妙地触及了故事的核心,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和我家孩子交流,发现他不再仅仅是跟着我念,而是开始主动参与到故事的讨论中,甚至会提出一些我都没有想到的观点。 “写”的部分,更是让我豁然开朗。我一直以为“写”就是写字,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早期“写”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用图画来表达,用符号来记录,或者用语言来复述。这些都能够有效地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我看到我的孩子在尝试用画画的方式来“写”故事,虽然稚嫩,但其中的创意和表达,让我看到了他巨大的潜力。这比强迫他写一些他并不理解的字,要有效得多。 而“绘”的部分,则将艺术的魅力与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它鼓励孩子用绘画来诠释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让他们在玩乐中加深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我看到我的孩子在画完之后,会很兴奋地给我讲他画的内容,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任何单纯的知识灌输都无法比拟的。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早期阅读之门。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早期阅读,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而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对孩子内在潜力的激发。它不是告诉我们“要怎么做”,而是引领我们“去理解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本书的指导非常具体,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能够轻松地将这些理念运用到日常的亲子阅读中,并且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在非常细致地拆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件事,并且把最核心的、最有效的方法都呈现了出来。我曾经花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购买各种“早教”产品,希望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很多时候都收效甚微,甚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排斥。直到我接触到《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才真正理解了早期阅读的精髓所在。 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读什么”,而是非常深入地分析了“为什么孩子会喜欢阅读”,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书中对于“新教育实验”的介绍,让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信任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它并非一味地强调知识的灌输,而是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读”的部分。它并没有把阅读看作是一种“任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探索”和“体验”。作者提供的各种阅读方法,比如引导孩子关注图画的细节,鼓励孩子预测故事的走向,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都极大地提高了孩子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我的孩子以前读书总是很被动,就是听我讲,但是自从我尝试了书里的一些提问方式,他开始变得非常主动,会自己去翻书,去问我关于故事的问题,那种好奇心真的让我觉得非常欣慰。 “写”的部分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以前以为“写”就是要写字,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早期的“写”可以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用图画来表达,用肢体语言来表演,甚至是口头复述。这些都可以被视为一种“书写”的雏形,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想法,并且将这些想法用一种有条理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而“绘”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艺术在早期教育中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让孩子涂涂画画,更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读故事。通过绘画,孩子可以将书本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其中。这是一种非常直观且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深度、有温度、有实操性的早期阅读指导书,它不仅仅是教孩子如何阅读,更是引领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建立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可持续的学习方式。

评分

这本《孩子的早期阅读课》可以说是给我带来了一场“教育革命”!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孩子早期的阅读教育,就是让他们尽早认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以期将来能有个好成绩。但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早期阅读”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读”,更是关于“写”和“绘”,以及最重要的——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书中的“读”的部分,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接收信息,更是一个主动的、互动的过程。作者提供的那些引导性的问题,就像是打开孩子思维之门的钥匙,能够让他们从故事中挖掘更深层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亲身实践过书里的一些对话技巧,发现孩子不再是机械地听我讲故事,而是开始主动地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能够和我一起讨论故事的结局。 “写”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之前一直把“写”等同于“写字”,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早期“写”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用图画、用符号、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的孩子现在对“写”不再排斥,反而觉得是一种有趣的创作过程,他会用画画来记录他读过的故事,或者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个小小的续集。 而“绘”的部分,更是将艺术的创造力和阅读的乐趣完美结合。它鼓励孩子用绘画来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让他们在视觉化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容。我发现,当孩子通过画画来描绘故事的时候,他们对故事的记忆更加深刻,也更加能够体会到故事的情感。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且富有启发性的早期阅读框架。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关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以及建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对孩子整体发展的关注。这本书充满了实践的智慧和教育的温度,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陪伴孩子走过他们的早期阅读旅程。

评分

质好价优!

评分

京东商城网购方便 快捷 活动优惠很多

评分

好,配送快,省事便宜,京东很好

评分

正在看,还不错。价格划算。

评分

挺实用的书,没有买错,持续关注。

评分

书很好,京东的也是正品,考完很有启发,给学生买的

评分

书质量不错,应该是正版,为了孩子学习多买书多读书

评分

书不错的,经常在京东上购买。

评分

活动买的,价格便宜,实惠!质量不错,挺喜欢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