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饰装修镶贴工

室内装饰装修镶贴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斯君,刘淑婷 编
图书标签:
  • 室内装饰
  • 装修
  • 镶贴
  • 施工
  • 工艺
  • 技术
  • 规范
  • 材料
  • 墙面
  • 地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79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10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室内装饰装修操作技能培训用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页数:22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具有多年家装经验,书中是多年经验的总结
2.文字通俗易懂,图片都是实际工程照片图,具有直观效果
3.对镶贴工应掌握的技能,以照片图的方式,分步骤讲解,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指导性
4.交待了实际工程中一些难处理的节点处理方法,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室内装饰装修操作技能培训用书》系列图书之一,通过对室内装饰装修镶贴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的分析,根据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镶贴施工的基本要求,对镶贴材料、镶贴工具、镶贴施工工艺及镶贴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做了详细讲解。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尽量采用实际工程照片图进行讲解,特别是对镶贴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要领及标准流程,采用分步施工图一步步讲解,使读者能直观易懂地掌握镶贴施工技能,适用面宽、实用性强。
本书适合希望从事或正从事室内装饰装修行业的镶贴工和业主阅读,可供镶贴工自学者、回乡或下乡家装建设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学校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洪斯君,浙江九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公司副总经理 客座教授,从事家具制造、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三十多年。1978年高中毕业后,从下半年开始从师学艺,81年开始授徒,2000年加入九鼎公司至今。09年开始在杭科院艺术学院任教(客座教授)至今。

目录

第一章装饰装修镶贴工基础知识
第一节职业技能岗位标准/1
一、镶贴工职业概况/1
二、镶贴工基本要求/2
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4
第二节放样与排版/10
一、排版原则/10
二、墙砖排版要求及放样/11
三、地砖排版要求及放样/13
第三节装饰镶贴内容及分类/16
一、基层施工与防渗漏处理/16
二、墙面铺贴施工/16
三、地面铺贴施工/17
第二章装饰装修镶贴材料
第一节镶贴面材/19
一、陶瓷面砖/19
二、石材/28
三、复合环保材料/31
第二节粘贴材料/35
一、水泥砂浆/35
二、黏结剂与辅材/37
第三章装饰装修镶贴工具
第一节测量工具/45
第二节手动工具/49
第三节电动工具/50
一、手提电动工具/50
二、中小型电动工具/54
第四节机具安全使用及维护/57
一、电动工机具的安全操作规程/57
二、定期检查、检修/58
三、安全使用注意事项/59
第四章装饰装修镶贴施工工艺
第一节基层施工与防渗漏处理/61
一、墙面基层施工处理/61
二、地面基层施工处理/67
三、室内防渗漏处理/73
第二节墙面砖镶贴/85
一、墙面砖排版与放样、弹线/85
二、墙面瓷砖镶贴/90
三、墙面砖留缝镶贴/99
四、墙面马赛克镶贴/102
五、墙面文化石镶贴/106
六、墙面砖背栓干挂/109
第三节墙面石材镶贴/116
一、墙面石材排版与放样、弹线/116
二、墙面石材湿式镶贴/118
三、墙面石材干挂/123
四、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129
第四节楼地面瓷砖铺贴/132
一、地面砖排版与放样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32
二、地面常规砖湿式铺贴/134
三、地面抛光砖干式铺贴/137
四、瓷砖楼梯镶贴/141
五、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143
第五节楼地面石材铺贴/144
一、地面石材排版与放样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44
二、地面石材铺贴/145
三、拼花(异型)石材铺贴/150
四、石材楼梯镶贴/156
第六节节点处理/160
一、地面节点处理/160
二、墙面节点处理/170
三、墙顶面节点处理/178
四、墙地面节点处理/181
第五章装饰装修镶贴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第一节瓷砖类镶贴的质量通病与防治/189
一、变色、污染/189
二、空鼓、脱落/191
三、瓷砖开裂/195
四、分格留缝不均匀/200
五、其他通病/201
第二节石材镶贴的质量通病与防治/206
一、纹理不顺、色泽不均/206
二、空鼓、脱落/207
三、石材开裂、边角缺损/208
四、饰面不平整、接缝不顺直/210
五、卫生间门槛镇边石渗漏/210
第六章装饰装修镶贴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
第一节装饰装修镶贴安全生产/212
一、装饰装修镶贴安全生产管理/212
二、装饰装修镶贴安全生产控制/214
三、装饰装修镶贴安全事故预防措施/217
四、装饰装修镶贴施工安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218
第二节装饰装修镶贴职业健康/220
一、装饰装修镶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220
二、装饰装修镶贴施工主要职业病防范/222
第三节环境保护控制/224
一、环境管理体系要求/224
二、装饰装修镶贴施工环境保护要点/225
三、绿色施工/227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光影交织的诗篇:空间情感的物质化表达》 序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对于“家”的定义,早已超越了遮风避雨的基本功能。它承载着我们最深沉的情感,是我们休憩、成长、创造与连接的港湾。然而,如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空间体验,如何让冰冷的建筑肌理映射出温暖的生命温度,这始终是人类探索的永恒课题。本书并非一本关于技艺的教学手册,也不是一本罗列流行元素的图鉴。它是一次对“空间之所以为人所爱”的深层叩问,一次对物质媒介如何与情感产生共鸣的深入剖析。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被精心“雕琢”过的空间,去感受光影的舞蹈、材质的对话,以及那些看似寻常却蕴含无限深意的细节,它们共同编织出属于每个个体独特的光影交织的诗篇。 第一章:空间的呼吸——光影的语言 光,是空间的灵魂,是情感的催化剂。它穿透窗户,在墙壁上投下变幻莫测的影子,勾勒出时间的痕迹;它从灯具中泻下,营造出或宁静、或温馨、或激昂的氛围。本章将深入探讨光影在空间设计中的多重维度。 自然光的艺术: 我们将审视自然光是如何被引入、被引导,以及被驯服的。从经典的“开窗见景”到现代的光导系统,自然光如何利用建筑的体量、材质的反射与折射,为空间注入生命力。我们会探讨不同朝向的窗户如何影响室内光线的强度与色温,以及如何通过建筑的开口设计、遮阳系统等,巧妙地控制光线的照射角度和范围,从而实现“日出而光照,日落而光隐”的诗意栖居。不仅仅是简单的采光,我们更关注自然光如何唤醒空间的层次感,如何让材质本身的纹理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表情,如何让空间随着日升月落而拥有动态的美学体验。 人工光的诗意: 相较于自然光的不确定性,人工光的出现赋予了我们对空间情感的更精准掌控。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照亮”,而是追求“点亮”——点亮空间的灵魂,点亮居住者的情绪。本章将解析不同类型光源(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LED等)的特性,以及它们在色温、显色指数(CRI)、光束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我们对空间色彩、材质以及整体氛围的感知。我们将深入探讨“间接照明”、“重点照明”、“轮廓照明”等照明手法,它们如何通过隐藏光源、反射面、造型灯具等,营造出柔和、富有层次感的光影效果,让空间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充满深度与戏剧性的舞台。我们会讨论如何在不同功能区域(如客厅的温馨、书房的专注、卧室的宁静、厨房的操作性)运用恰当的照明设计,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统一。 光影的互动与叙事: 光影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材质、色彩、家具相互作用,共同讲述空间的故事。本章将聚焦于光影如何通过材质的肌理、色彩的饱和度、家具的造型,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例如,光滑的表面如何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粗糙的纹理又如何在漫射光中展现出朴拙的魅力;深沉的色彩在光影的烘托下显得更加凝重,明亮的色彩则更加活泼。我们会探讨如何利用光影来引导视线,突出焦点,隐藏缺陷,甚至创造出视觉上的错觉。这些光影的互动,如同电影的剪辑,如同音乐的旋律,共同谱写空间的叙事篇章,让居住者在其中感受到情节的起伏与情感的流淌。 第二章:材质的低语——触感与温度的共鸣 当光影描绘出空间的轮廓,材质则赋予了它触感与温度,让空间真正“活”了起来。它们是空间的肌肤,是情感的载体,是触碰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地方的媒介。本章将探寻材质的语言,理解它们如何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其天然的属性,与我们的情感产生共鸣。 天然材质的温度: 木材的温润、石材的古朴、棉麻的质朴、皮革的醇厚……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自带生命的气息与独特的温度。本章将深入剖析不同天然材质的物理特性、美学价值及其在空间中的应用。我们会讨论实木的纹理变化、不同木种的风味(如橡木的沉稳、胡桃木的雅致、枫木的清新),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表面处理(如抛光、拉丝、炭化)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我们会审视天然石材(如大理石、花岗岩、板岩)的独一无二的纹理与色彩,它们如何为空间注入永恒的生命力与庄重感。我们还将探讨棉、麻、羊毛、丝绸等纺织品的柔软、透气与亲肤性,它们如何通过窗帘、地毯、靠垫、床品等形式,为空间带来温暖与舒适。皮革的运用,则能为空间增添一份复古的腔调与奢华的质感。 现代材质的探索: 玻璃的通透、金属的光泽、水泥的工业感、树脂的塑形……现代科技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元的材质选择,它们在赋予空间独特风格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情感体验。本章将解析玻璃的多样性(如磨砂玻璃、夹丝玻璃、彩色玻璃),以及它在隔断、装饰、采光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如何实现空间的流动与连接。我们会探讨不同金属材质(如不锈钢、黄铜、铁艺)的特性与美学风格,它们如何通过线条、造型、光泽,为空间注入现代感、工业风或轻奢感。水泥材质的原始与粗犷,在现代设计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其朴实无华的质感如何与自然元素形成有趣的对比。而树脂、亚克力等复合材料的无限可能性,则为设计师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它们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状,呈现出任何色彩与质感。 材质的混搭与对话: 最动人的空间,往往是材质之间和谐共存、相互对话的场所。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不同材质的巧妙混搭,创造出丰富而富有层次的空间感。例如,粗糙的石材与光滑的金属,天然的木材与冰冷的玻璃,温暖的织物与硬朗的水泥,这些看似矛盾的材质组合,在设计师的巧手中,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既有对比的张力,又有融合的和谐。我们会分析不同材质的肌理、色彩、光泽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空间的整体风格与情感基调。我们会强调“手感”的重要性,那些能够被触摸、被感知的材质,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让空间充满温度与生命力。 第三章:线条与轮廓——形塑空间的秩序与韵律 每一个空间,都有其内在的骨架与线条,它们决定了空间的比例、尺度与动线。这些无形的结构,如同音乐的旋律,如同舞蹈的姿态,为空间注入了秩序与韵律。本章将探索线条与轮廓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以及如何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 几何的力量: 直线、曲线、弧线、折线……不同的几何线条,能够传递出截然不同的情感与风格。直线带来的严谨、秩序与力量感,常用于现代、简约或工业风格的空间;曲线的柔和、流动与优雅,则常用于古典、浪漫或有机风格的设计。本章将解析几何线条在建筑立面、室内隔断、家具造型、装饰细节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空间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我们会讨论如何运用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来调整空间的比例,引导视线,甚至创造出无限延伸或无限缩小的视觉效果。 空间的体量与比例: 空间并非二维平面,而是三维的实体。高度、宽度、深度,这些体量关系决定了空间的尺度感与压迫感或舒展感。本章将审视不同体量空间的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手段来调整和优化它们。我们会探讨如何利用天花板的高度、墙壁的划分、家具的尺寸,来影响居住者对空间的感知,例如,低矮的天花板可能带来压抑感,高挑的空间则显得更加宏伟。我们会分析黄金分割、比例尺等美学原则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创造出和谐、舒适的空间比例。 动线的艺术: 空间中的动线,是指居住者在空间中移动的路径。流畅、便捷、富有引导性的动线,能够极大地提升空间的可用性与居住的舒适度。本章将聚焦于动线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空间布局、家具摆放、通道宽度等,来优化动线。我们会讨论如何创造出明确的入口与出口,如何设计合理的通道,如何避免“死角”或“拥堵”的情况。我们还将探讨动线设计如何与空间的私密性、功能性相结合,例如,公共区域的动线应该更加开放,而私人区域的动线则应该更加隐蔽。 第四章:细节的温度——情感在微处的绽放 宏大的叙事固然引人入胜,但真正触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节。门把手的触感,窗帘的垂坠,灯光的角度,一幅画的留白,甚至一个摆件的位置,都可能成为情感的载体,成为空间故事的注脚。本章将深入探讨细节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为空间注入独特的温度与个性。 器物的选择与摆放: 每一个器物,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从大型的家具到小巧的装饰品,它们的材质、色彩、造型、来源,都共同构成了空间的性格。本章将探讨如何根据空间整体风格,选择恰当的器物,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摆放,让它们成为空间的亮点。我们会讨论“少即是多”的原则,以及如何通过精选的几件物品,来表达主人的品味与情感。我们会关注器物之间的对话,例如,现代风格的家具如何与复古的摆件产生有趣的碰撞,自然材质的器物如何与几何线条的空间形成对比。 色彩的共鸣: 色彩是空间中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温暖的色调带来舒适与温馨,冷峻的色调传递宁静与专业,明亮的色彩则充满活力与喜悦。本章将深入剖析色彩的心理学效应,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情绪需求下,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我们会讨论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渐变、对比,来丰富空间的视觉层次。我们还将探讨色彩的饱和度、明度如何影响情感的传递,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区分空间功能或引导视线。 工艺与质感的细腻: 即使是再普通的材质,精湛的工艺也能赋予其生命。那些手工的痕迹、独特的纹理、细腻的打磨,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情感。本章将审视那些能够提升空间质感与温度的工艺细节,例如,手工缝制的靠垫、精雕细琢的木饰面、质朴的手工陶器。我们会关注材质的“表面肌理”,那些能够被触摸到的粗糙、光滑、凹凸,都能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信号。我们会强调“诚实”的材质表达,即不刻意模仿或掩饰材质本身的特性,而是通过恰当的处理,让其发挥最大的美学价值。 结语: “室内装饰装修镶贴工”这个名称,或许会让人联想到具体的操作与技巧。然而,本书所探索的,远不止于此。我们试图揭示的是,当双手沾染上泥土、油漆,当眼睛聚焦于线条、光影,当心灵沉浸于材质、情感,我们所创造的,不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空间情感的物质化表达”。每一个被精心塑造的空间,都是居住者内心世界的投射,是光影与材质共同谱写的生命诗篇。愿本书能为您打开一扇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感知那些“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空间力量,让您的每一个居住空间,都成为一个充满温度、充满故事的,独一无二的光影交织的诗篇。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沉迷于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室内风格的演变脉络,尤其对二十世纪初包豪斯思潮如何渗透并重塑了当时的建筑装饰语言非常感兴趣。我在寻找能够深入解析材料选择与时代精神之间关联的资料。这本书虽然侧重于具体的施工技术层面,但我在其中意外地捕捉到了一种潜在的“设计哲学”的体现。例如,它在介绍某些特定工艺(比如特定的收边处理或复杂的几何拼接)时,不仅仅给出了操作步骤,更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某种结构美学或功能至上原则的推崇。这种对“如何做”的细致描述,反过来映射出“为什么这么做”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基础的镶贴工作,也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印记。如果能将书中的某些技术规范与特定历史时期的设计宣言进行交叉对比分析,或许能为我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从技术基础反推艺术思潮的独特路径。这种从“微观执行”中洞察“宏观意图”的能力,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不同材料在空间中的声学表现差异,尤其是针对现代开放式办公环境中的噪音控制方案。坦白说,我对那些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案例支撑的文献感到非常不耐烦。这本书的出现,倒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它似乎避开了那种过于宏大的、不接地气的理论探讨,而是专注于那些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微观细节问题。比如,对于不同基材的铺贴过程中的热胀冷缩系数预估,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基层处理来规避日后可能出现的表面缺陷,这些内容在其他相关书籍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在这里却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关注的重点虽然是声学,但书中对材料性能的深度挖掘,比如不同饰面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对空间反射特性的影响,这些间接信息对我后续的声学模型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板着脸孔,倒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在你耳边娓娓道来那些教科书上找不到的“诀窍”和“禁忌”,这种实战经验的传授,远比干巴巴的公式推导来得珍贵和受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边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富有质感的纹理,加上那低调而又不失格调的配色,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专业与严谨。我特地去书店翻阅了一下,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文字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丝毫没有视觉疲劳感。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居家美学的理论构建,但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程度,足以体现出作者对“美”的理解已经渗透到了出版的每一个细节。那种对工艺美学的尊重,通过这本书的外在表现就可见一斑。如果说一本好书是思想的载体,那么这本书的“外衣”无疑是为这些思想搭建了一个极具品位的展示平台。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标题上的选择,既有行业术语的精准,又巧妙地融入了一种艺术的韵味,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仿佛在欣赏一本设计画册,而不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在设计理念上的高度统一。对于我这种对环境氛围营造有较高要求的人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因为一个如此注重外部呈现的作品,想必其内容也绝不会是等闲之辈,它预示着一次高质量的知识探索之旅即将展开。

评分

我对任何涉及规范和标准化的文本都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因为在混乱无序中建立秩序感,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慰藉。这本书在技术细节的标准化处理上,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水平。它不像某些行业资料那样,不同章节之间标准描述互相打架,或者引用了已废弃的旧规范。相反,它呈现的是一套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似乎是基于最新行业共识构建起来的执行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例外情况”时的严谨态度——它没有刻意回避那些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复杂交接面问题,反而针对性地给出了多套预案和风险评估。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处理大量工程文件审核和质量控制的人来说,这种体系化的梳理简直就是一份福音。它不仅仅是告诉工人“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个可供审计和追溯的清晰框架。这种对流程的极致优化和标准化,体现了一种对结果负责任的态度,这在很多快速迭代的行业中是极其难得的。

评分

最近我正在尝试将传统东方园林中的“借景”概念,融入到现代居住空间的分隔艺术中去。这个概念要求分隔物既要划分功能区域,又不能完全阻断视觉的连通性,这对材料的透光性、纹理的引导性以及安装的精度都有极高的要求。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把焦点完全集中在那些规整的平面铺装上,但翻阅后发现,它对处理复杂的三维空间节点和曲面结构有着极其深入的探讨。书中关于不同厚度材料在边缘过渡时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光线折射来“模糊”界限的描述,虽然是基于传统的镶贴场景,但其背后的光学和结构原理完全可以移植到我的“借景墙”设计中。它提供了一种从“材料性能”出发去解决“空间哲学”问题的思路。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任何一本单纯的理论著作所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成功地将工程学的严谨性与空间艺术的想象力,在技术细节的层面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与对话,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设计难题的坚实技术后盾。

评分

先学习了解下,以后房子装修用的上

评分

对本人工作有帮助,可以用作技术学习

评分

对本人工作有帮助,可以用作技术学习

评分

评分

还不错正在阅读中啊!

评分

东西不错,性价比高。

评分

书本不错,帮同事买的,发货速度很好!超级赞

评分

书籍正版很新非常好,快递配送也很快,点赞!

评分

东西不错,性价比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