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後學論“緻良知”(套裝上下冊)

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及其後學論“緻良知”(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瑞士] 耿寜 著,倪梁康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05613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5700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現象學文庫
開本:其他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上、下兩部構成。一、論述王陽明的生平與思想,主要圍繞其“緻良知”的主張進行。耿寜通過對王陽明早中後期言談文字的仔細研究,劃分齣王陽明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同“良知”概念,並對其做瞭細緻的闡釋。總起來看,可以用耿寜的話將這三個“良知”簡捷扼要地概括為:王陽明“良知”的概念是“心理-素質的概念”,第二個概念是“道德-批判(判彆)的概念”,第三個概念是“宗教-神性的概念”。
   與這三個“良知”概念相應,至少應當有三種實現或達到“良知”的方法,亦即三種“緻良知”的基本途徑。它們都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可以在王陽明本人那裏找到。但王陽明並未對緻良知的“途徑”做齣明確的區分。在他那裏可以找到各種對緻良知途徑的解釋。對“良知”(本原意識)的理解和闡釋可以看作王陽明的本體論思想,而對“緻”(實現)的理解與闡釋則可以看作王陽明的工夫論思想。因而“緻良知”三字,體現瞭王陽明的本體論與工夫論的統一,包含瞭他的本體論主張和工夫論訴求兩個方麵的內容:“良知”是本體;“緻”是工夫。王陽明的全部學說,以及陽明後學對他學說的所有一緻的和分彆的展開,都概括在這三個字之中瞭。
   二、緻力於論述歐陽德、王艮、鄒守益、錢德洪、王畿、聶豹、羅洪先對“緻良知”在本體論、工夫論方麵的各種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産生的相互論辯,以及通過論辯而得以展示的種種詮釋可能和修習可能。在此過程中,陽明心學於各個方嚮上得到實質性的充實和進一步的展開,當然也同時經曆著可能的自身分化與離異。

目錄

前言
總引論 明代中期儒者的一些生活狀況
第一部分 王陽明的“緻良知”學說與他的三個不同“良知”概念
引論
第一章 王陽明的第一個“良知”概念:嚮善的秉性(“本原能力”)
第二章 王陽明的第二個良知概念:對本已意嚮中的倫理價值的直接意識(本原意識、良心)
第三章 王陽明的第三個良知概念:始終完善的良知本體
第四章 對王陽明三個良知概念之區分的一個曆史證明。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 對於倫理正確的行為而言,良知是否充分的問題:對此還需要附加的認識嗎?
第二部分 王陽明後學之間關於“緻良知”的討論
引論
第一章 錢德洪與王畿之間的討論:“緻良知”究竟是通過依照良心的行為,還是通過對“良知本體”的明見?
第二章 王畿通過“覺良知本體”來“緻良知”
第三章 聶豹一方麵與歐陽德、鄒守益,另一方麵與王畿進行的討論:“良知本體”必須在先於所有動的靜中實現嗎?
第四章 羅洪先與王畿之間的討論:當下“良知”是具足的,還是需要“收攝保聚”的工夫?
第五章 王畿所列舉的在他看來王陽明學派內部不正確的“緻良知”觀點
結尾的評論與進一步的現象學問題
附論 劉宗周與黃宗羲對王陽明“四句教”的詮釋。劉宗周針對王陽明“緻良知說”所提齣的“誠意說”是否體現瞭一種哲學的進步?
第一章 劉宗周
第二章 黃宗羲對王陽明“四句教”的詮釋
結語
文獻索引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


用戶評價

評分

貴陽修文陽明洞

評分

有包裝 好評

評分

商品很給力,物流速度也不錯,點贊!

評分

很好,非常好,鼓勵,再鼓勵,還說什麼呢?就是好。

評分

有包裝 好評

評分

貴陽修文陽明洞

評分

這本書的哲學分析很好,需要時間思考

評分

一直京東商城網購,公司提倡

評分

經典學術著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