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液體燃料工廠設計規範 GB 50957-2013

生物液體燃料工廠設計規範 GB 50957-20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輕工業聯閤會 編
圖書標籤:
  • 生物液體燃料
  • 工廠設計
  • 規範
  • GB50957-2013
  • 工業設計
  • 化學工程
  • 安全規範
  • 環保工程
  • 能源工程
  • 技術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ISBN:915802423010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719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規範適用於工藝技術成熟的以非糧澱粉類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工廠和以動植物的油脂為原料的生物柴油工廠的新建、擴建及改建工程的設計。共分16章和1個附錄,主要內容有:總則、術語、廠址選擇、總平麵布置、工藝、管道布置、建築與結構、熱能與動力、供電、過程檢測與控製儀錶、通訊和安保、給水排水、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消防、質量檢測與控製、環境保護和綜閤利用等。
本規範以非糧澱粉類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工廠和以動植物的油脂為原料的生物柴油工廠的新建、擴建及改建工程的設計、施工及工程驗收人員。

目錄

1 總 則
2 術 語
3 廠址選擇
4 總平麵布置
4.1 一般規定
4.2 建(構)築物布置
5 工 藝
5.1 一般規定
5.2 燃料乙醇工藝
5.3 生物柴油工藝
5.4 專業設備
5.5 設備布置
6 車間管道
6.1 一般規定
6.2 管道材料
6.3 管道布置
6.4 管道的防腐與保溫
6.5 管道補償
6.6 管道支吊架
7 建築與結構
7.1 一般規定
7.2 防火與安全疏散及其他
7.3 罐區
7.4 結構
7.5 防爆
8 熱能與動力
8.1 一般規定
8.2 熱負荷
8.3 燃料供應
8.4 熱力係統及主要設備選擇
8.5 化學水處理
8.6 煙氣淨化處理
8.7 其他配套設施
8.8 空壓站
9 供 電
9.1 自備熱電站
9.2 電源及變電所
9.3 車間配電
9.4 照明設計
9.5 防雷及接地
9.6 計量與廠區外綫
10 過程檢測與控製儀錶
10.1 自動化水平及控製係統
10.2 控製室
10.3 測量與儀錶
10.4 儀錶電源
10.5 儀錶氣源
10.6 管綫及布置
10.7 接地
10.8 通信和安保
11 給水排水
11.1 給水係統
11.2 排水
11.3 循環冷卻水
12 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
12.1 供暖
12.2 通風除塵
12.3 空氣調節、防排煙
12.4 製冷
13 消 防
13.1 消防給水
13.2 火災報警係統
14 質量檢測與控製
14.1 一般規定
14.2 化驗室的布置
14.3 設計要求
15 環境保護和綜閤利用
15.1 汙染防治
15.2 綜閤利用
15.3 環境監測
附錄A 建築係數、廠區利用係數和工廠容積率的計算
本規範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前言/序言


現代化工與過程控製工程手冊 第一捲:基礎理論與單元操作 導言:現代化工的基石 本書旨在為化工、化學工程、過程控製以及相關領域的工程師、科研人員和高級學生提供一部全麵、深入且具有高度實用價值的參考手冊。麵對日益復雜的工業流程和對效率、安全、環保的更高要求,對基礎理論的精準把握和對關鍵單元操作的熟練掌握是成功的關鍵。本手冊聚焦於支撐現代化工生産的底層物理、化學原理,並係統梳理瞭工業界廣泛應用的成熟技術。 第一章:化學工程熱力學基礎 本章深入探討瞭熱力學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在化學過程中的應用。詳細闡述瞭相平衡、化學平衡的理論基礎,特彆是氣-液、液-液平衡的計算方法,涵蓋瞭範德華方程、Redlich-Kwong (RK) 方程及 Peng-Robinson (PR) 方程等狀態方程的詳細推導與工程應用。重點討論瞭活度係數模型(如 NRTL、UNIQUAC)在非理想溶液中的精確建模,並結閤實例演示瞭反應熱、平衡常數的確定及其對工藝設計的影響。 第二章:化學反應工程 反應工程是化工的核心。本章係統介紹瞭均相反應、多相反應的動力學原理。對零級、一級、二級等常見反應速率定律進行瞭詳盡的數學描述和實驗數據擬閤方法。詳細分析瞭等溫、非等溫反應器的設計,包括釜式反應器 (CSTR)、管式反應器 (PFR) 的優化設計,並引入瞭催化反應器(如固定床、流化床)的宏觀與微觀模型,強調瞭傳熱傳質對反應效率的製約作用,並探討瞭反應器失控風險的預防措施。 第三章:流體力學與輸送工程 流體流動是所有化工單元操作的基礎。本章涵蓋瞭流體力學的基礎方程——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Navier-Stokes 方程)的推導與簡化,並重點講解瞭粘性流體在管道中的流動特性,包括瞭雷諾數、摩擦因數 (Moody 圖) 的應用。詳細分析瞭泵、壓縮機、風機等流體機械的選擇、性能麯綫解讀及安裝調試規範。對管道係統中的局部阻力計算、管路布置的經濟性分析提供瞭詳盡的工程指導。 第四章:單元操作:分離過程 I(傳質原理) 本捲的第一部分聚焦於核心分離技術。吸收、蒸餾、萃取是化工生産中最常見的單元操作。本章詳述瞭氣液平衡、液液平衡的相圖分析,並深入探討瞭吸收塔、精餾塔的設計計算流程。詳細介紹瞭多級操作的平衡級理論、吸收劑的選擇標準、精餾塔的理論塔闆數確定(如 McCabe-Thiele 方法、Fenske-Underwood-Gilliland 方法)。對於共沸和萃取過程,提供瞭溶劑選擇和萃取精餾的工程實例。 第二章:單元操作:分離過程 II(傳熱與過濾) 本章關注傳熱過程的設計與控製。涵蓋瞭導熱、對流和輻射三種基本傳熱方式。重點分析瞭換熱器(管殼式、闆式)的結構、設計參數確定,以及汙垢係數的估算。詳細講解瞭“先期設計”與“詳細設計”的流程,強調瞭換熱網絡集成 (HEN) 在節能優化中的作用。此外,本章還包括瞭過濾、沉降和離心分離等固液分離技術,對過濾介質的選擇和過濾設備的性能評估進行瞭規範闡述。 --- 第二捲:過程控製與工廠設計 第三章:過程儀錶與自動控製係統 現代工廠的穩定運行依賴於可靠的控製係統。本章從傳感器原理入手,詳細介紹瞭溫度、壓力、流量、液位測量的最新技術和標準規範。在控製理論方麵,深入講解瞭經典的 PID 控製器的設計、整定(如 Ziegler-Nichols 方法)及抗乾擾優化。隨後,係統介紹瞭分布式控製係統 (DCS) 和可編程邏輯控製器 (PLC) 的架構、通信協議及安全冗餘設計。本章還涵蓋瞭先進過程控製 (APC),特彆是模型預測控製 (MPC) 在復雜多變量過程中的應用案例。 第四章:工廠設計、安全與環境工程 工廠設計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復雜過程。本章涵蓋瞭從概念設計、基礎工程設計 (FEED) 到詳細工程設計 (DED)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重點闡述瞭工藝流程圖 (PFD) 和管道及儀錶流程圖 (P&ID) 的編製規範與解讀。在安全方麵,詳細介紹瞭危害與可操作性分析 (HAZOP)、保護層分析 (LOPA) 等風險評估工具的應用,並著重講解瞭安全儀錶係統 (SIS) 的設計與完整性等級 (SIL) 確定。環保部分,重點討論瞭“三廢”處理的工程技術,包括揮發性有機物 (VOC) 的迴收與焚燒、高鹽廢水的高效蒸發結晶技術,確保工廠設計符閤最嚴格的環保法規。 第五章:設備選型與材料選擇 設備的可靠性直接決定瞭工廠的壽命和維護成本。本章提供瞭化工設備選型的一般原則,包括反應釜、塔器、換熱器、儲罐的幾何尺寸確定標準。特彆強調瞭腐蝕工程在材料選擇中的核心地位。詳細對比瞭碳鋼、不銹鋼(300係列及雙相鋼)、鎳基閤金在不同溫度、酸堿介質下的耐腐蝕性能,並提供瞭焊接、檢驗標準及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工業能源管理與優化 能源效率是衡量現代化工水平的關鍵指標。本章深入探討瞭工廠的能源審計方法,包括蒸汽係統、冷卻水係統和壓縮空氣係統的效率評估。詳細介紹瞭熱電聯産 (CHP) 的經濟性分析模型和集成熱力係統優化技術。本章最後提供瞭關於餘熱迴收與利用的最佳實踐指南,旨在最大化能源的梯級利用,降低單位産品的能耗。 結語 本書內容豐富,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為讀者提供瞭一套完整的現代化工生産體係的知識框架和工程工具箱。閱讀本書,工程師將能夠獨立承擔復雜化工單元的設計、優化、調試與安全管理工作。

用戶評價

評分

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排版確實是下瞭大功夫的,這對於查閱頻率極高的技術文檔來說至關重要。字體選擇上,兼顧瞭清晰度和印刷的美觀性,字號的搭配也十分考究,正文、注釋、附錄之間的層級感非常明顯。我發現它在引用其他相關標準時,標注得非常規範和明確,讀者可以很容易地追溯到原始文件的齣處,這極大地便利瞭跨規範的比對工作。特彆是那些關鍵數據和公式推導的展示,往往采用醒目的灰色背景或特殊邊框進行隔離,確保讀者在快速瀏覽時也不會遺漏核心信息。此外,裝幀質量也值得稱贊,即使在車間或工地頻繁翻閱,也不會輕易齣現書頁脫落或封麵磨損的情況,這對於一本需要長期置於工作颱上的工具書而言,是基本要求,但很多齣版社在這方麵卻做得不夠到位。這本書顯然是按照“可以使用十年以上”的標準來製作的,體現瞭一種對知識産權和工程嚴肅性的尊重。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信息,更是一種可靠的“陪伴感”,你知道當你需要查閱某個參數時,這本書永遠會以最清晰的麵貌齣現在你麵前,不會讓你在關鍵時刻因信息檢索不便而感到沮喪。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能源轉化領域摸爬滾打的專業人士,我最看重的是規範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市麵上很多規範,要麼是陳舊的經驗總結,跟不上最新的技術發展;要麼是過於抽象,脫離瞭現場實際。然而,翻閱這本設計規範,我感受到瞭強烈的時代氣息和前沿視野。它對於新型催化劑的使用要求、對於熱集成優化方案的推薦,都體現瞭當前行業內最先進的技術理念。更令人稱道的是,它在安全與環保條款上的措辭,極其審慎而全麵。它沒有簡單地要求“達標”,而是深入探討瞭風險源的識彆與控製,尤其是在生物質預處理和發酵殘渣處理環節,給齣瞭比國傢強製標準更為嚴格和細緻的指導意見。這對於我們追求“零事故、零排放”的現代工廠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甚至發現其中對自動化控製係統的集成要求也考慮進去瞭,這說明編寫團隊不僅僅關注傳統的化工流程,而是將整個工廠作為一個復雜的、智能化的係統來考量。這種係統性的思維,是衡量一本優秀工程規範的試金石,它迫使設計人員必須跳齣單一設備的限製,從全局優化的角度去規劃整個生産鏈條,這對提升項目整體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

這本書在處理復雜工程參數的標準化錶達上,展現瞭驚人的統一性。在生物燃料的轉化過程中,涉及到的溫度、壓力、流速、轉化效率等參數,往往因不同的研究機構或設備供應商而存在錶述上的細微差異,這在項目集成時極易引發溝通障礙。然而,這本規範則以一種近乎“語言仲裁者”的姿態,確立瞭一套清晰、無歧義的計量單位和錶達習慣。例如,它對生物質原料的含水率測定方法、發酵罐內微生物活性的監測指標,都給齣瞭詳盡的、可量化的定義和計算公式,這極大地減少瞭設計院、設備商和業主之間因術語理解偏差而産生的扯皮現象。這種強製性的標準化,是確保設計圖紙在不同團隊間能夠順暢流轉的基石。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設計計算案例分析”章節中的處理方式,它沒有直接給齣最終答案,而是通過一個逐步分解的例子,演示瞭如何應用規範中的各項條款,將理論模型一步步落地到具體的設備選型和管徑計算中去。這種“授人以漁”的教學思路,比生硬的規定要高明得多,它培養的是設計人員的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而不僅僅是復製粘貼標準答案的能力。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工業美學的典範,那種沉穩的墨綠色封麵,搭配著燙金的字體,一看就曉得是本正經的、有分量的技術手冊。拿到手裏,分量十足,光是掂量一下,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嚴謹性。我原以為這種規範類的書籍會枯燥乏味,但翻開目錄,卻發現其邏輯結構異常清晰,章節劃分層次分明,讓人在浩如煙海的工程技術條文裏,能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關注的環節。特彆是對基礎理論的闡述部分,雖然篇幅不多,但選點精準,直擊要害,不像有些教材那樣堆砌概念,而是直接給齣應用層麵的指導原則。對於初涉此領域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架起瞭一座通往實際操作的堅實橋梁,它不僅僅是羅列標準,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專傢在耳邊輕聲指點迷津,告訴你“這個環節必須這麼做,因為……”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效果,比單純的死記硬背有效得多。我特彆喜歡它在圖錶設計上的用心,那些流程圖和設備布局的示意圖,繪製得極為規範,綫條清晰,符號準確,即便是復雜的反應單元,也能一眼看齣其物料流嚮和能量平衡的邏輯關係。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正是專業規範的靈魂所在,體現瞭起草者對工程實踐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負責的態度。

評分

當我將這本書與我過去使用的幾本舊版、或者國外引進的參考資料進行對比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成功地將宏觀的工藝流程與微觀的設備選型標準進行瞭無縫對接。很多規範隻停留在宏觀的工藝流程圖層麵,告訴你“這裏需要一個反應器”,但對於反應器的材質要求、攪拌槳的最低剪切力、或者換熱器管程的清洗坡度等細節卻含糊其辭。而這本書則像是為每一個生産環節都配備瞭一份詳盡的“體檢報告”。它不僅規定瞭反應溫度的上限,還細緻到反應器內壁的防腐層厚度標準。這種對細節的極緻把控,體現瞭編撰者對工廠建成後長期運行維護成本的深刻考量。規範中關於“備品備件儲備率”的建議值,以及對關鍵泵閥的壽命預期評估標準,都是極具前瞻性的維護指導。它讓讀者明白,一個優秀的設計規範,其價值不僅僅在於指導“如何建造”,更在於指導“如何長久、高效地運行”。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設計、施工、運維這三個階段的知識點融會貫通,為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提供瞭一套可靠的、可追溯的技術基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