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作者多年来的实战总结,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在电子信息行业工作了近30年,亲眼目睹了由于大量的企业因降本方法的错误而导致经营困难的实例,这一本书是作者将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降本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的一套降低产品变动成本的系统方略。
2. 内容理念独特,方法切实可行。
本书中的降本系统方略已在多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应用。
3. 本书是一本讲述管理会计在电子信息行业应用的书籍。
4. 作者为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在业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内容简介
《持续降低产品成本的系统方略——管理会计在电子信息产品成本竞争中的经典应用》将管理会计的知识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阐述了一种不断降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成本的实战方法论,以达到持续降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成本的目的。《持续降低产品成本的系统方略——管理会计在电子信息产品成本竞争中的经典应用》将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有机融合,从分析产品生产环节中变动成本的发生动因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流程结构入手,从产品变动成本的产生机理上来制定降低产品变动成本的策略方案及具体措施。
《持续降低产品成本的系统方略——管理会计在电子信息产品成本竞争中的经典应用》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品开发部、中试部、生产部和财务部的工作人员。本书既可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干部、员工的内部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教学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杨毅刚,教授级高工,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数字信号处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作者曾任邮电部激光通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邮电部第三实验工厂副厂长、厂长,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大唐电信科技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副董事长,北京兴唐公司董事长,北京信威公司董事长,TD-SCDMA技术论坛副主席,北京通信学会副理事长。
作者现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公司高级副总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宽带无线专网应用论坛主席、宽带无线专网应用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移动通信分会理事,北京信息通信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
作者从事过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企业管理、企业大学管理等工作。
作者现在同时担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通信系统专业工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有十余年的研究生培养经历。
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引言 3
第二节 降低产品成本须全员参与 7
第三节 本书的适合对象 8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 10
第二篇 财务成本管理
第二章 财务成本管理 15
第一节 财务体系 15
第二节 完全成本法 18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 25
第四节 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42
第五节 本章小结 46
第三章 作业变动成本法 48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 49
第二节 作业变动成本法 56
第三节 按作业特征分解混合成本 6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67
第三篇 产品作业变动成本分析
第四章 生产作业流程各环节的职能分析 71
第一节 按作业流程分解作业 71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72
第三节 采购管理 75
第四节 装配生产 76
第五节 单板测试 80
第六节 整机测试 83
第七节 系统测试 84
第八节 发货管理 85
第九节 库存管理 86
第十节 中试管理 88
第十一节 工程管理 90
第十二节 生产过程管理 92
第十三节 本章小结 93
第五章 产品各生产作业环节变动成本分析与归集 94
第一节 生产作业环节成本性态分析及归集 94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95
第三节 采购管理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96
第四节 装配生产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97
第五节 单板测试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100
第六节 整机测试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101
第七节 系统测试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102
第八节 发货管理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103
第九节 库存管理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104
第十节 中试管理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105
第十一节 工程安装、调试管理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107
第十二节 生产过程及质量管理环节的成本性态分析与归集 109
第十三节 本章小结 111
第六章 销售、服务环节的产品变动成本归集 113
第一节 产品销售环节的变动成本归集 113
第二节 产品售前、售后服务环节的变动成本归集 115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17
第四篇 产品作业变动成本核算
第七章 分产品型号核算盈亏平衡点 121
第一节 分产品型号核算盈亏的必要性 121
第二节 产品成本、数量和利润的关系分析 122
第三节 单一产品盈亏平衡点的核算 127
第四节 同时经营多种产品时各产品盈亏平衡点的核算 12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32
第八章 产品变动成本与产品定价的关系 134
第一节 企业固定成本与产品销售的关系 134
第二节 产品变动成本与产品销量的关系 135
第三节 从产品变动成本看产品定价的策略 136
第四节 产品销售单价不得低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13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39
第五篇 作业变动成本的降低
第九章 作业环节降低产品变动成本的措施 143
第一节 成本降低的概念 143
第二节 降低采购环节变动成本 145
第三节 降低装配生产环节变动成本 146
第四节 降低单板测试生产环节变动成本 148
第五节 降低整机测试生产环节变动成本 151
第六节 降低发货生产环节变动成本 152
第七节 降低中试生产环节变动成本 153
第八节 降低工程安装环节变动成本 155
第九节 本章小结 156
第十章 全局性降低产品变动成本的策略 157
第一节 用重新设计的方式降低产品变动成本的策略 157
第二节 提高元器件、模块、部件、平台共用度的降本策略 159
第三节 生产线柔性化改造的降本策略 162
第四节 全局性降低产品变动成本的分析、策划 166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69
第六篇 作业变动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第十一章 产品全成本核算 173
第一节 产品全成本概念 174
第二节 产品全成本核算 178
第三节 产品全成本投资回报核算 182
第四节 产品全成本的定价 182
第五节 产品全成本降本决策分析 183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91
第十二章 产品变动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193
第一节 产品变动成本控制体系 193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198
第三节 按产品型号建立产品变动成本数据库 202
第四节 建立产品变动成本考核体系 204
第五节 基于考核的变动成本奖惩体系 205
第六节 实现价值管理 206
第七节 本章小结 208
第十三章 固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210
第一节 与产品有紧密关联的固定成本控制与管理 211
第二节 与产品没有关联的固定成本控制与管理 21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217
第七篇 结束语
结束语 221 前言/序言
持续降低产品成本的系统方略——管理会计在电子信息产品成本竞争中的经典应用 图书简介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中,成本已不再仅仅是财务核算的一个指标,而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价格战、快速迭代的技术和客户对高性价比的苛刻要求,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本书《持续降低产品成本的系统方略——管理会计在电子信息产品成本竞争中的经典应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深度聚焦于电子信息产业的特性,系统性地构建了一套以管理会计为驱动力的、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优化战略框架。 本书绝非停留在理论的阐述,而是将管理会计的精髓——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与价值分析、以及精益生产理念——与电子信息产品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持续有效的成本降低路径图。 第一部分:重塑成本观——从“事后核算”到“事前规划” 成本管理的核心在于转变观念。第一部分首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成本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在高度集成化和快速创新的背景下,设计阶段的成本决定率高达70%以上。 1. 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的精细化应用: 本书详述了如何根据市场定位、竞争对手价格和预期的利润空间,科学逆向推导出“目标成本”。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后向拉动(Pull-back)机制,将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至零部件、模块及设计规格,并为研发团队设定明确的“成本红线”。这部分内容特别强调了跨部门团队在目标成本达成过程中的协同机制和激励约束。 2. 价值链分析与成本驱动因素识别: 通过对电子信息产品价值链的解构,本书指导读者识别出哪些活动是增值的,哪些是浪费的。内容涵盖了从供应链上游的IC选型、PCB设计到下游的组装测试等关键环节,明确指出研发和供应链的决策是影响最终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第二部分:过程控制——管理会计工具的实战化部署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精髓,它将抽象的管理会计理论转化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工具。 1. 作业成本法(ABC)在电子制造中的应用深化: 传统的按工时或材料成本分配间接费用已无法准确反映电子产品复杂的装配过程和高昂的设备折旧。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关键作业(如SMT贴片、精密焊接、高精度测试等),并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如机时、测试次数、设置次数)进行费用分摊。通过ABC分析,企业能够清晰地看到哪些产品线或哪些特定工艺环节的间接费用吞噬了利润,从而指导工艺优化和自动化投资决策。 2. 标准成本法与差异分析的动态化: 针对电子信息产品物料价格波动大、生产批量调整频繁的特点,本书提出了动态标准成本法的概念。内容聚焦于如何快速建立并维护准确的物料标准成本,并对材料用量差异、价格差异、以及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进行实时、多维度的分析,确保差异反馈能立即指导采购和生产控制人员采取纠偏措施,而非事后归咎。 3. 供应链成本管理(SCM Cost): 电子信息产品的供应链极为复杂。本书着重介绍了如何将供应商的绩效与其成本结构挂钩。内容涵盖了供应商质量成本(PPM)的量化、准时制(JIT)库存的成本效益评估、以及外协加工的成本透明化。通过对供应链的精细化成本画像,实现从“价格谈判”到“总拥有成本(TCO)优化”的转变。 第三部分:持续改进——精益化与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持续降低成本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第三部分将焦点放在如何通过精益思想和生命周期视角,实现成本的内生性削减。 1. 价值工程(VE)与价值分析(VA)在产品迭代中的作用: 结合电子产品快速换代的特点,本书提供了针对性的VE/VA方法论。重点在于如何从功能角度出发,系统地评估现有设计的冗余性,例如“功能-成本”矩阵分析如何帮助工程师在不牺牲关键功能的前提下,用更低成本的替代元件或更简洁的结构替代现有昂贵的方案。内容侧重于如何将VE/VA活动嵌入到产品路线图(Roadmap)规划的早期阶段。 2. 精益生产理念的成本约束: 将精益的“消除浪费”原则转化为量化的成本削减目标。内容包括库存成本的精益量化(识别隐藏的仓储、搬运、呆滞风险成本)、缺陷成本(CoQ)的降低策略、以及过度加工成本的识别。本书提供了一套如何用管理会计指标(如库存周转率、首次通过率First Pass Yield)来衡量精益改进成效的实操模型。 3.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LCC)管理: 电子信息产品在售后阶段的维修、保修和回收成本不容忽视。本书强调了如何将这些“隐性成本”纳入初期的设计决策。通过对历史维修数据的分析,指导研发部门在选型时权衡初始采购成本与长期可靠性成本,实现全生命周期总成本的最低化。 结语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以数据驱动、目标导向、全员参与的成本文化。它不是一本孤立的财务书籍,而是一本面向运营、研发、采购和制造高层管理者的实战手册。通过学习和应用书中所阐述的系统方略,电子信息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市场挑战,将成本管理从一个被动的控制职能,升级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动塑造者,确保企业在持续的价格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