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結構與工藝篇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結構與工藝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任清晨 著
圖書標籤:
  • 電氣控製櫃
  • 控製櫃設計
  • 控製櫃製作
  • 電氣工程
  • 工業自動化
  • 結構設計
  • 工藝流程
  • 鈑金加工
  • 電氣安裝
  • 配電係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434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065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維修技能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市麵上一套開關櫃設計·製作·維修的實用叢書,將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的相關國傢標準、工藝規範及實際應用融於一體。

內容簡介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維修技能叢書”一共3冊,全麵介紹瞭電氣控製櫃電路設計、製作工藝及維護維修的全過程。
本書是叢書的第二分冊,重點講解電氣控製櫃的結構設計、工藝設計與製作工藝。首先介紹電氣結構設計規範、電氣布置圖繪製;接著講解機櫃設計的要求、影響機櫃結構設計的因素,機櫃的結構設計、工藝設計和機櫃的加工工藝;然後講解機櫃的裝配與安裝、零部件的安裝、印製闆上元器件的安裝;最後講解接綫圖、導綫和電纜選擇、配綫工藝設計、導綫加工及連接工藝。

作者簡介

任清晨,高級工程師,40多年的工控行業從業經曆,具備豐富的維修、設計及培訓經驗。退休後在保定科諾偉業控製設備有限公司任技術顧問。

目錄

目 錄

第1章 電氣布置圖 (1)
1.1 電氣元件布置圖設計 (1)
1.1.1 控製櫃總體配置設計的方法 (1)
1.1.1.1 確定電氣控製裝置
的結構形式 (1)
1.1.1.2 機櫃尺寸的初步確定 (2)
1.1.1.3 電氣元件布置圖的
繪製原則 (4)
1.1.1.4 總體配置設計方法 (5)
1.1.2 電子元件布置圖 (7)
1.1.2.1 影響印製綫路組件結構
布局設計的因素 (7)
1.1.2.2 印製電路闆圖設計的
基本原則要求 (8)
1.1.2.3 插件機機插闆設計
要求 (15)
1.1.2.4 錶麵貼裝印製闆的設
計要求 (18)
1.2 電氣結構設計規範 (20)
1.2.1 開關器件和元件安裝設計 (20)
1.2.1.1 一般要求 (20)
1.2.1.2 位置和安裝 (20)
1.2.1.3 介電性能設計 (22)
1.2.1.4 固定式部件 (27)
1.2.1.5 可移式部件和抽齣式
部件 (27)
1.2.2 操作麵闆上的控製器件 (28)
1.2.2.1 總則 (28)
1.2.2.2 按鈕 (29)
1.2.2.3 指示燈和顯示器 (30)
1.2.2.4 光標按鈕 (31)
1.2.2.5 鏇動控製器件 (31)
1.2.2.6 啓動器件 (32)
1.2.2.7 急停器件 (32)
1.2.2.8 緊急斷開器件 (32)
1.2.2.9 使能控製器件 (33)
1.2.3 電動機及有關設備、附件和
照明、標誌和代號 (33)
1.2.3.1 電動機及有關設備 (33)
1.2.3.2 附件和照明 (34)
1.2.3.3 標記、警告標誌和
項目代號 (35)
1.2.3.4 標誌 (37)
1.2.4 抗乾擾對元器件布置的
要求 (37)
1.2.4.1 櫃內布局要求 (37)
1.2.4.2 弱電單元的布局
原則 (38)
1.3 電氣布置圖繪製 (38)
1.3.1 電氣布置圖的繪製原則 (38)
1.3.1.1 電氣布置圖采用機械製
圖畫法規則繪製 (38)
1.3.1.2 電氣安裝布置圖應
包括的內容 (38)
1.3.1.3 電氣元件在布置圖中
畫法規則 (39)
1.3.1.4 電氣布置圖的布局
方法 (39)
1.3.1.5 電氣布置圖的布局
要求 (40)
1.3.2 電氣布置圖的繪製 (43)
1.3.2.1 電氣布置圖的繪製
工具 (43)
1.3.2.2 電子元件布置圖的
繪製工具 (44)
1.3.2.3 電氣布置圖的繪製
步驟 (50)
1.3.3 計算機模擬裝配 (51)
1.3.3.1 計算機模擬裝配的
定義 (51)
1.3.3.2 計算機模擬裝配的
方法 (52)
1.3.3.3 計算機模擬裝配的
用途 (52)
1.3.3.4 可以進行模擬裝配的主
流三維CAD軟件 (52)
1.3.3.5 輔助模型 (53)
1.4 電氣布置圖繪製圖例 (53)
第2章 機櫃設計 (54)
2.1 影響機櫃結構設計的因素 (54)
2.1.1 機櫃的結構及基本類型 (54)
2.1.1.1 機櫃的基本結構
模式 (54)
2.1.1.2 機櫃的典型結構
組成 (56)
2.1.1.3 機櫃的分類 (57)
2.1.2 標準機櫃與非標準機櫃 (61)
2.1.2.1 優先采用標準化
設計 (61)
2.1.2.2 標準機櫃的選擇
要求 (62)
2.1.2.3 非標準機櫃的結構
設計 (65)
2.1.3 機櫃材料對櫃體結構設計的
影響 (66)
2.1.3.1 機櫃材料的機械性能決
定機櫃機械強度 (66)
2.1.3.2 材料的機械性能決定機
櫃零部件的工藝 (67)
2.1.4 機械加工工藝水平對櫃體
結構設計的影響 (67)
2.1.5 電氣係統對結構設計的
影響 (69)
2.1.6 影響機櫃設計的其他因素 (71)
2.1.6.1 環境條件對櫃體結構
設計的影響 (71)
2.1.6.2 維修操作便利性及
運輸安裝對機櫃結
構設計的影響 (71)
2.1.6.3 機械規範對櫃體結構設計的影響 (72)
2.1.7 機櫃結構圖的繪製 (72)
2.1.7.1 機櫃結構設計的一般
步驟 (72)
2.1.7.2 機櫃圖的內容 (73)
2.1.7.3 機櫃圖的繪製方法 (74)
2.2 機櫃設計的要求 (77)
2.2.1 機櫃的結構設計要求 (77)
2.2.1.1 功能要求 (77)
2.2.1.2 工藝要求 (81)
2.2.1.3 裝配要求 (83)
2.2.1.4 成本要求 (84)
2.2.1.5 其他要求 (85)
2.2.2 影響結構尺寸的因素 (85)
2.2.2.1 結構尺寸的要求 (85)
2.2.2.2 機櫃結構的電氣性
能要求 (88)
2.2.3 控製設備外殼的防護等級 (88)
2.2.3.1 電氣控製設備常見
故障 (89)
2.2.3.2 電櫃的防護等級 (89)
2.2.3.3 汙染等級 (91)
2.2.3.4 機櫃的防護等級要求
及確定原則 (91)
2.2.3.5 機櫃常用的防護
等級 (92)
2.2.4 機櫃的材料 (93)
2.2.4.1 綠色環保設計 (93)
2.2.4.2 機櫃材料選擇一般
要求 (94)
2.2.4.3 材料耐非正常熱和火
的要求 (94)
2.2.4.4 材料的驗證試驗
要求 (94)
2.3 機櫃的結構設計 (95)
2.3.1 機櫃結構的機械設計 (95)
2.3.1.1 機櫃結構的機械
強度要求 (95)
2.3.1.2 機櫃活動部件的
設計要求 (95)
2.3.1.3 用櫃體做防護的結構設計要求 (96)
2.3.1.4 機櫃接地的結構設計
要求 (100)
2.3.2 機櫃安全防護設計 (101)
2.3.2.1 安全穩定性設計 (101)
2.3.2.2 溫升 (102)
2.3.2.3 電氣聯鎖 (102)
2.3.2.4 抽齣式部件的隔離
距離 (103)
2.3.2.5 隔室 (103)
2.3.2.6 電櫃、門和通孔 (104)
2.3.3 控製櫃外觀與造型設計
要求 (104)
2.3.3.1 控製櫃的造型
設計 (104)
2.3.3.2 控製櫃的錶麵
塗覆 (104)
2.3.3.3 特殊要求 (105)
2.3.4 便利性設計 (105)
2.3.4.1 檢修便利性結構
設計要求 (105)
2.3.4.2 控製櫃的搬運結構
設計 (106)
2.3.5 改善控製櫃工作條件的
措施 (106)
2.3.5.1 考慮大氣濕度所
采取的設計 (106)
2.3.5.2 冷卻降溫 (107)
2.4 機櫃鈑金加工的工藝設計 (109)
2.4.1 機櫃製作材料的工藝性 (109)
2.4.1.1 機櫃常用鋼闆 (110)
2.4.1.2 鋁和鋁閤金闆 (111)
2.4.1.3 常用闆材的性能
比較 (111)
2.4.2 下料方法的選擇 (111)
2.4.2.1 常用下料方法 (112)
2.4.2.2 剪床下料工藝
設計 (112)
2.4.3 衝裁加工工藝設計 (113)
2.4.3.1 工藝方案的比較 (113)
2.4.3.2 衝裁件的工藝性 (114)
2.4.3.3 衝裁件的加工精度 (116)
2.4.3.4 提高零件強度的
工藝設計 (118)
2.4.3.5 用數控衝床加工闆材的
厚度加工範圍 (119)
2.4.3.6 常用的三種落料和衝孔
方法的對比選擇 (120)
2.4.4 摺彎工藝設計 (120)
2.4.4.1 摺彎件的工藝性
要求 (121)
2.4.4.2 彎麯件的精度 (127)
2.4.4.3 彎邊圓角展開
尺寸 (129)
2.5 連接與錶麵處理的工藝設計 (130)
2.5.1 機櫃零部件連接工藝設計 (130)
2.5.1.1 焊接 (130)
2.5.1.2 螺紋連接 (135)
2.5.1.3 鉚接 (139)
2.5.2 錶麵處理的工藝設計 (143)
2.5.2.1 機櫃金屬錶麵處理
方式的選擇 (144)
2.5.2.2 噴塑與噴漆工藝
的比較 (145)
第3章 機櫃的製作 (148)
3.1 機櫃的加工 (148)
3.1.1 機櫃的機械加工 (148)
3.1.1.1 機櫃機械加工的技術
要求 (148)
3.1.1.2 審核圖紙 (149)
3.1.1.3 機櫃加工過程的
控製 (149)
3.1.2 機櫃的製造工藝方法 (149)
3.1.2.1 機櫃型材的加工與
設備 (149)
3.1.2.2 框架類零部件的加工
方法 (151)
3.1.2.3 覆闆、門闆、麵闆類零
部件的加工方法 (151)
3.1.3 機櫃生産的工藝裝備 (151)
3.1.3.1 單件生産 (152)
3.1.3.2 批量生産 (152)
3.1.3.3 大批量生産 (154)
3.1.4 機櫃生産設備的選擇 (156)
3.1.4.1 衝剪設備 (156)
3.1.4.2 摺彎設備 (163)
3.2 機櫃的加工工藝 (168)
3.2.1 下料工藝 (168)
3.2.1.1 手工劃綫 (168)
3.2.1.2 手工下料操作工藝 (169)
3.2.1.3 闆材剪切下料工藝 (170)
3.2.1.4 型材下料工藝 (171)
3.2.2 孔的加工工藝 (173)
3.2.2.1 鑽孔操作工藝 (173)
3.2.2.2 擴孔、鉸孔與
攻絲 (174)
3.2.2.3 開孔工藝 (175)
3.2.2.4 手動衝孔工藝 (176)
3.2.2.5 機械衝孔工藝 (177)
3.2.3 鋼闆摺彎 (179)
3.2.3.1 鋼闆摺彎工藝 (179)
3.2.3.2 模具的調整 (181)
3.2.3.3 摺彎加工常見的問題
及其解決方法 (183)
3.2.4 連接加工工藝 (185)
3.2.4.1 通用電焊工藝 (185)
3.2.4.2 工藝參數選擇 (188)
3.2.4.3 箱體結構焊接工藝 (191)
3.2.4.4 焊接缺陷與防止
方法 (192)
3.3 機櫃加工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193)
3.3.1 機櫃生産設備的使用 (193)
3.3.1.1 數控剪床操作規程 (193)
3.3.1.2 數控衝床操作規程 (196)
3.3.1.3 數控摺彎機操作
規程 (199)
3.3.2 數控設備的保養與維護 (202)
3.3.2.1 維修保養的安全
要求 (202)
3.3.2.2 數控設備維護與保養
的內容 (202)
3.3.2.3 數控設備的測試與
調整 (205)
3.4 機櫃的錶麵處理 (205)
3.4.1 機櫃錶麵處理概述 (205)
3.4.1.1 錶麵處理的主要
作用 (205)
3.4.1.2 錶麵處理工藝方法 (206)
3.4.1.3 錶麵處理典型工藝
過程 (209)
3.4.2 機櫃錶麵的機械處理 (210)
3.4.2.1 錶麵機械加工常識 (210)
3.4.2.2 拋光 (211)
3.4.2.3 網紋錶麵加工 (211)
3.4.2.4 毛麵錶麵加工 (212)
3.4.2.5 蝕刻錶麵加工 (212)
3.4.3 錶麵前處理 (212)
3.4.3.1 錶麵前處理的方法 (212)
3.4.3.2 錶麵前處理的工藝 (213)
3.4.3.3 錶麵前處理後的保
管期 (217)
3.5 電化學處理與塗覆 (218)
3.5.1 電化學錶麵處理 (218)
3.5.1.1 電鍍概述 (218)
3.5.1.2 鍍鋅知識 (219)
3.5.1.3 冷鍍鋅 (220)
3.5.1.4 熱鍍鋅 (223)
3.5.1.5 鍍後處理 (225)
3.5.1.6 鋁及鋁閤金機櫃
錶麵處理方法 (228)
3.5.2 塗覆 (228)
3.5.2.1 塗覆概述 (228)
3.5.2.2 金屬錶麵噴漆 (229)
3.5.2.3 噴塑 (231)
3.5.2.4 噴塗設備 (233)
3.5.2.5 電泳塗裝 (234)
第4章 裝配與安裝 (239)
4.1 機櫃的裝配與安裝 (239)
4.1.1 機櫃裝配 (239)
4.1.1.1 櫃體裝配安全操作
規程 (239)
4.1.1.2 機櫃裝配的技術
要求 (239)
4.1.1.3 機櫃裝配工藝流程 (239)
4.1.1.4 櫃體裝配的工藝 (240)
4.1.1.5 櫃體接地工藝 (242)
4.1.1.6 櫃體的標記、標識與
絲網印製 (243)
4.1.1.7 機櫃裝配後的工序
質量檢查 (244)
4.1.2 機櫃上零部件的安裝 (245)
4.1.2.1 安裝順序 (245)
4.1.2.2 櫃體內框架的安裝 (245)
4.1.2.3 櫃體內元器件的
安裝 (246)
4.1.2.4 電氣安裝闆上元器件
的安裝 (246)
4.1.2.5 綫槽、導軌及端子排
的安裝 (248)
4.2 零部件的安裝 (250)
4.2.1 零部件安裝的準備工作 (250)
4.2.1.1 圖紙和資料的準備 (250)
4.2.1.2 測量儀錶和工具的
準備 (250)
4.2.1.3 安裝作業條件 (251)
4.2.1.4 常用材料、電氣元件
的準備 (251)
4.2.1.5 安全生産注意
事項 (251)
4.2.2 零部件安裝前的檢查 (252)
4.2.2.1 機櫃零部件檢查 (252)
4.2.2.2 電氣設備開箱檢查 (253)
4.2.3 零部件安裝的技術要求 (255)
4.2.3.1 電氣元件的安裝應符
閤産品使用說明書的
安裝要求 (255)
4.2.3.2 發熱元件的安裝
要求 (256)
4.2.3.3 電氣元件的安裝應考慮
設備的接綫、使用及
維護的方便性 (256)
4.2.3.4 電氣間隙及爬電
距離 (257)
4.2.3.5 常用低壓電氣元件的
飛弧距離 (257)
4.2.3.6 電氣元件安裝在可
動部件上的要求 (258)
4.2.3.7 電氣元件的緊固 (258)
4.2.3.8 元器件及産品的銘牌、
標誌牌、標字框等的
安裝 (259)
4.2.4 安裝質量檢查 (259)
4.2.4.1 安裝質量檢查方法 (259)
4.2.4.2 安裝質量檢查的內容
及要求 (259)
4.2.4.3 安裝質量檢驗評定
標準 (260)
4.2.4.4 低壓電器絕緣電阻的
測量 (260)
4.2.4.5 元器件安裝完畢轉交接
綫工序時,應提交的技
術資料和文件 (261)
4.3 印製闆上元器件的安裝 (261)
4.3.1 電子元器件的篩選與檢測 (261)
4.3.2 電子元器件的插裝與貼裝 (262)
4.3.2.1 元器件的插裝方法 (262)
4.3.2.2 通孔插裝PCB元件的
定位與安放技巧 (264)
4.3.2.3 元器件的貼裝方法 (264)
4.3.2.4 貼片工藝常見問題
及分析 (265)
4.3.2.5 自動插件機和貼片機的
維護與保養要求 (268)
4.3.3 各類元器件安裝注意事項 (269)
4.3.3.1 電容器的安裝注意
事項 (269)
4.3.3.2 二極管安裝注意
事項 (270)
4.3.3.3 晶體三極管安裝注意
事項 (270)
4.3.3.4 集成電路的安裝 (271)
4.3.3.5 光耦閤器安裝注意
事項 (272)
4.3.3.6 印製電路闆繼電器的
安裝 (273)
4.3.3.7 其他元器件的安裝 (274)
4.4 印製闆的裝聯 (274)
4.4.1 印製闆組件裝聯技術
要求 (274)
4.4.1.1 一般要求 (274)
4.4.1.2 安裝要求 (275)
4.4.1.3 連接要求 (275)
4.4.1.4 PCB的裝聯工藝
流程 (275)
4.4.1.5 裝聯質量檢驗 (276)
4.4.2 印製電路闆的焊接 (277)
4.4.2.1 手工焊接的工藝
要素 (277)
4.4.2.2 浸焊的工藝要素 (277)
4.4.2.3 波峰焊的工藝要素 (278)
4.4.2.4 迴流焊的工藝要素 (279)
4.4.3 清洗與塗層 (281)
4.4.3.1 清洗 (281)
4.4.3.2 塗層 (283)
4.5 低壓電器的安裝 (284)
4.5.1 斷路器安裝 (284)
4.5.1.1 低壓斷路器的安裝
方式 (284)
4.5.1.2 框架式斷路器的
安裝 (284)
4.5.1.3 塑殼空氣斷路器的
安裝方法 (285)
4.5.1.4 刀開關、刀熔開關的
安裝方法 (286)
4.5.2 熔斷器安裝 (287)
4.5.3 接觸器的安裝 (288)
4.5.3.1 交流接觸器安裝前的
檢查 (288)
4.5.3.2 交流接觸器的安裝
要求 (289)
4.5.4 繼電器的安裝 (289)
4.5.4.1 繼電器的安裝位置 (289)
4.5.4.2 繼電器的安裝方嚮 (289)
4.5.4.3 繼電器的安裝 (290)
4.5.4.4 插座用繼電器
安裝 (290)
4.5.4.5 熱繼電器的安裝 (291)
4.5.5 電力電容器安裝 (293)
4.5.5.1 電容器安裝的主要
要求 (293)
4.5.5.2 安裝操作工藝 (293)
4.5.5.3 電容器安裝注意
事項 (295)
4.5.5.4 安裝質量檢查標準 (295)
4.6 電氣組件的安裝 (296)
4.6.1 熱電阻與熱電偶的安裝 (296)
4.6.1.1 安裝前的準備 (296)
4.6.1.2 熱電偶測溫點安裝
位置的選擇 (296)
4.6.1.3 鎧裝熱電偶與熱電阻
的安裝方法 (298)
4.6.2 PLC安裝 (299)
4.6.2.1 PLC的安裝環境 (299)
4.6.2.2 PLC的安裝要求 (300)
4.6.2.3 PLC的安裝方法 (300)
4.6.3 電力半導體器件的安裝 (301)
4.6.3.1 半導體功率器件的
安裝要求 (301)
4.6.3.2 安裝步驟 (301)
4.6.3.3 晶閘管的安裝 (302)
4.6.3.4 IGBT安裝時的注意
事項 (303)
4.6.4 其他電氣組件的安裝方法 (305)
4.6.4.1 按鈕和指示燈安裝 (305)
4.6.4.2 端子排的安裝 (306)
4.6.4.3 電工儀錶及其附件 (306)
4.6.4.4 變阻、電阻器件的安
裝方法 (307)
4.6.4.5 電感類組件的安裝 (308)
4.6.4.6 避雷器的安裝方法 (308)
4.6.4.7 電磁鐵的安裝方法 (308)
4.6.4.8 明裝插座及麵闆式插座、
開關的安裝方法 (309)
4.6.4.9 HZ係列組閤開關的
安裝方法 (309)
第5章 櫃內的導綫連接 (310)
5.1 接綫圖 (310)
5.1.1 接綫圖繪製規則 (310)
5.1.1.1 對電氣安裝接綫圖的
要求 (310)
5.1.1.2 接綫圖包含的內容 (310)
5.1.1.3 接綫圖繪製原則 (311)
5.1.2 電氣接綫圖繪製方法 (312)
5.1.2.1 在原理圖上標齣接綫
標號 (312)
5.1.2.2 繪製元件框、元器件符號
並分配元件編號 (313)
5.1.2.3 錶示接綫關係的
方法 (316)
5.1.2.4 接綫端子編號 (320)
5.1.2.5 標注導綫的標稱截麵
和種類 (321)
5.1.3 電氣接綫圖圖例 (321)
5.2 導綫和電纜選擇 (322)
5.2.1 一般要求 (322)
5.2.2 導綫 (322)
5.2.2.1 導綫分類 (322)
5.2.2.2 導綫截麵積 (322)
5.2.2.3 導綫的絕緣 (323)
5.2.2.4 正常工作時的載流
容量 (324)
5.2.2.5 導綫和電纜的電
壓降 (326)
5.2.2.6 短時電流引起熱應力
時保護導體截麵積的
計算方法 (327)
5.2.3 軟電纜 (327)
5.2.3.1 概述 (327)
5.2.3.2 機械性能 (327)
5.2.3.3 繞在電纜盤上電纜的
載流容量 (328)
5.2.4 櫃內母綫 (328)
5.2.4.1 母綫材料選擇 (328)
5.2.4.2 母綫規格的確定 (328)
5.2.5 鑒彆 (331)
5.3 配綫工藝設計 (331)
5.3.1 布綫總論 (331)
5.3.1.1 總則 (331)
5.3.1.2 功能單元電氣連接
形式的說明 (332)
5.3.1.3 載流部件及其連接 (332)
5.3.2 連接和布綫 (333)
5.3.2.1 一般要求 (333)
5.3.2.2 導綫和電纜敷設 (333)
5.3.2.3 不同電路的導綫 (333)
5.3.2.4 集聚安裝 (333)
5.3.2.5 感應電源係統傳感器
(拾取器)和傳感轉換
器之間的連接 (334)
5.3.3 保護性接地要求 (334)
5.3.3.1 結構要求 (334)
5.3.3.2 保護接地端子 (334)
5.3.3.3 保護接地端子的標誌
和識彆 (334)
5.3.4 導綫的標識 (334)
5.3.4.1 一般要求 (334)
5.3.4.2 保護導綫的標識 (335)
5.3.4.3 中綫的標識 (335)
5.3.4.4 顔色的標識 (335)
5.3.5 電櫃內配綫 (336)
5.3.6 母綫工藝設計 (336)
5.3.6.1 母綫設計的要素 (336)
5.3.6.2 母綫介電設計 (337)
5.3.6.3 母綫連接設計 (338)
5.3.6.4 母綫保護導體
電路 (342)
5.3.7 電櫃外配綫 (342)
5.3.7.1 一般要求 (342)
5.3.7.2 外部管道 (342)
5.3.7.3 機械的移動部件的
連接 (343)
5.3.7.4 機械上器件的
互連 (344)
5.3.7.5 插頭/插座組閤 (344)
5.3.7.6 為瞭裝運的拆卸 (344)
5.3.7.7 備用導綫 (345)
5.3.8 通道、接綫盒與其他綫盒 (345)
5.4 導綫加工工藝 (346)
5.4.1 導綫加工步驟 (346)
5.4.1.1 圖紙和資料的
準備 (346)
5.4.1.2 綫束材料、加工設備、
工具的準備 (347)
5.4.1.3 綫束加工的工藝
流程 (347)
5.4.2 綫束加工的技術要求 (348)
5.4.2.1 綫束的技術要求 (348)
5.4.2.2 導綫端頭的製作
要求 (349)
5.4.2.3 標號管的製作
要求 (349)
5.4.3 綫束加工的工藝要求 (350)
5.4.3.1 確定下綫長度 (350)
5.4.3.2 導綫下綫及端部的
絕緣剝除 (350)
5.4.3.3 導綫標記套管製作與
套裝 (352)
5.4.3.4 冷壓接頭的壓接工藝
要求 (352)
5.4.3.5 端子壓接的質量檢查
要點 (354)
5.4.3.6 接綫端子壓接過程可能齣
現的問題及處理 (354)
5.4.3.7 接綫端頭的焊接
要求 (354)
5.4.4 綫束質量的檢驗 (355)
5.4.4.1 抽樣方法 (355)
5.4.4.2 檢驗設備 (355)
5.4.4.3 檢驗項目和方法 (355)
5.5 母綫加工及安裝工藝 (357)
5.5.1 生産準備 (357)
5.5.1.1 資料 (357)
5.5.1.2 材料要求 (357)
5.5.1.3 主要工具、設備及
測試器具 (357)
5.5.1.4 施工條件 (358)
5.5.2 母綫的加工 (358)
5.5.2.1 母綫加工的技術
要求 (358)
5.5.2.2 母綫加工和安裝的
工藝流程 (359)
5.5.2.3 母綫的下料 (359)
5.5.2.4 孔加工、壓母、
踏花 (360)
5.5.2.5 母綫的彎麯 (361)
5.5.2.6 母綫的錶麵處理 (362)
5.5.3 母綫的連接安裝 (363)
5.5.3.1 母綫裝聯的技術
要求 (363)
5.5.3.2 母綫的焊接 (364)
5.5.3.3 母綫架、絕緣母綫夾
闆、支撐絕緣子的安
裝方法 (365)
5.5.3.4 硬母綫的安裝 (366)
5.5.3.5 軟母綫的安裝 (368)
5.5.3.6 母綫安裝應注意的
質量問題 (368)
5.5.4 母綫加工及安裝的質量
控製 (369)
5.5.4.1 母綫的加工和裝配
工序檢查 (369)
5.5.4.2 在驗收時應進行
的檢查 (369)
5.5.4.3 檢驗項目 (369)
5.5.4.4 應有的質量記錄 (370)
5.6 導綫連接工藝 (371)
5.6.1 工藝準備 (371)
5.6.1.1 使用材料 (371)
5.6.1.2 設備工具 (372)
5.6.1.3 生産準備 (373)
5.6.2 接綫方式與接綫工藝流程 (373)
5.6.3 櫃內接綫的技術要求 (373)
5.6.3.1 控製櫃內接綫的總體
要求 (373)
5.6.3.2 導綫連接的布綫
要求 (374)
5.6.3.3 導綫連接對接綫端頭
要求 (374)
5.6.3.4 各種電氣元件的接綫
要求 (374)
5.6.3.5 接綫端子的接綫
要求 (374)
5.6.3.6 可動部位導綫連接
的要求 (375)
5.6.3.7 接地的接綫要求 (375)
5.6.3.8 锡焊連接的接綫
要求 (375)
5.6.4 接綫工藝要求 (375)























5.6.4.1 接綫生産準備 (375)
5.6.4.2 接綫過程及工藝
要求 (377)
5.6.4.3 接綫工序質量
檢查 (381)
5.6.5 布綫 (381)
5.6.5.1 布綫技術要求 (381)
5.6.5.2 導綫整理工藝 (381)
5.6.5.3 綫束布置工藝 (382)
5.6.5.4 導綫的綁紮 (384)
5.6.5.5 導綫的固定支撐
(綫卡)工藝 (385)
5.6.6 接綫質量的檢驗 (386)
5.6.6.1 檢驗程序 (386)
5.6.6.2 外觀檢查 (386)
5.6.6.3 接綫質量的測試 (388)
參考文獻 (390)

前言/序言


圖書簡介:電氣控製櫃設計與製造實務——從原理到實踐的深度解析 書名:《電氣控製櫃設計與製造實務:從原理到實踐的深度解析》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為電氣工程師、自動化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高度實用的參考手冊,係統闡述現代電氣控製櫃的設計、選型、安裝、接綫、調試及維護全過程。本書聚焦於確保控製係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將理論基礎與工程實踐緊密結閤,力求成為讀者從設計構思到最終交付過程中的得力助手。 本書內容結構清晰,邏輯嚴謹,不涉及結構或工藝的具體細節,而是專注於電氣原理、元器件選型、係統集成、以及麵嚮運行和維護的優化策略。 --- 第一部分:電氣控製係統設計基礎與規範遵循 本部分奠定瞭電氣控製櫃設計的理論基石和法規框架。 第一章:控製係統需求分析與功能定義 詳細闡述如何從工藝流程圖(PFD)和管道及儀錶流程圖(P&ID)中提取電氣控製需求。重點講解係統功能分解、輸入/輸齣點(I/O)列錶的編製方法、以及如何依據不同行業(如機械、化工、水處理)的特定要求,確定控製策略的核心。深入探討人機界麵(HMI)的設計原則,確保操作的直觀性和信息的有效傳達。 第二章:電氣設計規範與標準體係 全麵梳理國內外主要的電氣設計和安裝標準,包括但不限於IEC(國際電工委員會)、UL(美國保險商實驗室)、GB(中國國傢標準)等在控製櫃設計中的應用要求。重點解析涉及安全距離、電磁兼容性(EMC)、防火和防爆區域(如ATEX/IECEx)的相關規範,指導設計者如何構建符閤閤規性要求的技術文件。 第三章:元器件的電氣特性選型與校驗 本章是電氣設計核心。詳細分析各類關鍵電氣元器件(如接觸器、繼電器、斷路器、熔斷器、接觸器和熱繼電器)的電氣參數、分斷能力、壽命周期和特殊應用條件。重點介紹電機保護和過載保護的精確計算方法,包括不同等級(Class)的配閤選擇。同時,探討傳感器和執行器(如變頻器、伺服驅動器、軟啓動器)的電氣接口要求、信號隔離和濾波技術。 第四章:電源分配與電能質量管理 係統闡述控製櫃內部及外部電源的規劃策略。講解三相供電係統的平衡負荷分配原則,直流電源(DC24V/DC12V)的冗餘設計與電池備份方案。深入分析浪湧保護裝置(SPD)的選型和安裝位置,以及如何通過濾波和屏蔽技術,應對電網諧波和瞬態過電壓對控製電路的乾擾。 --- 第二部分:係統集成與電氣邏輯構建 本部分側重於控製邏輯的實現、電氣迴路的構建以及關鍵組件間的互聯技術。 第五章:控製迴路的邏輯構建與拓撲結構 講解基於繼電器邏輯(Relay Logic)和可編程邏輯控製器(PLC)的控製迴路設計思路。詳細闡述數字量(DI/DO)和模擬量(AI/AO)信號的調理、分配和保護機製。重點剖析反饋迴路的設計,包括傳感器信號的綫性化處理、冷端補償在熱電偶迴路中的應用,以及電流/電壓信號的隔離和轉換。 第六章:通信網絡與數據集成 探討現代控製係統中常見的工業通信協議,如Modbus RTU/TCP、Profibus、Profinet、EtherNet/IP等。分析不同協議在控製櫃內的物理層連接要求、網絡拓撲選擇、以及如何進行數據映射和地址分配。強調網絡的安全隔離與冗餘通信鏈路的設計,以保障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和可靠性。 第七章:PLC/控製器選型與I/O擴展策略 指導讀者根據係統規模、響應速度和功能需求,科學選擇閤適的PLC係列(如西門子 S7、羅剋韋爾 ControlLogix等)。講解集中式、分布式及混閤式I/O架構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利用遠程I/O模塊、現場總綫模塊進行有效的擴展,以優化布綫復雜度和維護便利性。 第八章:驅動係統電氣集成與控製 聚焦於交流電機驅動(VFD)、伺服驅動器的電氣連接規範。詳細解析驅動器的功率側(電網輸入、電機輸齣)和控製側(I/O、通信)的隔離要求。講解製動電阻的選型計算、直流母綫側的保護配置,以及驅動器與安全功能(如STO/SS1)的集成方法。 --- 第三部分:運行、測試與維護優化 本部分關注控製櫃投入使用後的可靠性保障、故障排查以及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九章:電氣迴路的調試與驗證流程 係統梳理控製櫃齣廠前的電氣調試大綱。講解空載測試(Continuity Testing)、I/O點位映射驗證、以及模擬負載下的功能測試步驟。強調在調試過程中如何運用萬用錶、兆歐錶和示波器等工具,進行電氣參數的精確測量和驗證,確保設計與實際狀態的一緻性。 第十營:故障診斷與排除技術 提供一套結構化的故障排除方法論。針對常見的電氣故障(如電源中斷、信號丟失、短路接地、驅動器跳閘等),列齣詳細的診斷步驟和邏輯流程圖。重點講解如何利用PLC診斷緩衝區、驅動器故障代碼和儀錶讀數,快速定位故障源頭,並提供安全恢復操作指南。 第十一章:控製櫃的維護策略與壽命管理 闡述預防性維護(PM)和預測性維護(PdM)在控製櫃管理中的應用。討論電氣連接的定期緊固、元器件的壽命周期評估(如電解電容、接觸器觸點),以及環境因素(溫度、濕度、振動)對電氣性能的影響與應對措施。指導讀者建立完善的備品備件管理製度。 第十二章:工程文檔的完整性與知識傳遞 強調詳盡、準確的工程文檔(包括係統拓撲圖、接綫圖、元器件清單BOM、測試報告)對於後續運維工作的重要性。指導讀者如何維護和版本控製這些關鍵文檔,確保知識在團隊間的有效傳遞和係統的長期可維護性。 --- 本書特色: 本書完全側重於電氣係統的功能實現、電氣元器件的科學選型、控製邏輯的構建以及係統級的可靠性設計。它避免瞭對物理結構(如安裝闆布局、導軌安裝、綫槽規格)或製造工藝(如導綫標識、端子壓接規範)的詳盡描述,而是將重點放在瞭電氣連接的正確性、信號的完整性、電源的穩定性和控製邏輯的健壯性上,是電氣設計人員深化專業知識、提升係統集成能力的高價值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結構與工藝篇》簡直是電氣行業新兵的福音,但對於我這個已經在這個圈子裏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手來說,它更像是一本重新審視基礎、打磨細節的“武功秘籍”。我手裏常備的那些工具書,大多側重於國傢標準和宏觀設計,講的是“應該怎麼做”,而這本書,卻深入到瞭“如何把它做好”的實操層麵。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那些枯燥的理論公式,而是把焦點放在瞭控製櫃的“骨架”和“血肉”上——也就是結構布局和具體工藝上。比如,它對綫槽的選擇、電纜的綁紮技巧、元器件的安裝間距的講解,都細緻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調試一個大型設備時,因為內部散熱和走綫布局不閤理導緻頻繁誤動作,當時我們束手無策,如果早有這本書在手,對照著它關於“散熱風道設計”和“強弱電分離原則”的章節,估計問題早就迎刃而解瞭。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把那些容易被設計階段忽略、但在實際生産和維護中會緻命的小細節,提煉齣來,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樣的結構是最穩定、最易於維護的。它不是一本讓你“知道”的書,而是一本讓你“學會做”的書,對於提升一綫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的實操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評分

這本書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在於它對“人機工程學”在控製櫃設計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以往的控製櫃設計,更多是關注電氣性能和空間利用率,往往忽略瞭最終操作人員的體驗。但這本書裏有一章專門討論瞭操作麵闆的高度、按鈕和指示燈的布局邏輯,甚至連櫃門的開啓角度和把手的選擇,都有細緻的分析。這對於提升設備的用戶友好度和安全性至關重要。我曾參與過一個海外項目的驗收,客戶就因為我們的人機界麵布局不閤理而提齣瞭大量修改意見,吃瞭不少苦頭。如果當時我們能參照這本書中的“操作便捷性優先原則”,就能避免這些不必要的返工。它將“好看”和“好用”有效地結閤起來,強調瞭優秀的結構設計不僅要保證電氣元件的可靠運行,更要保證在極端情況下,維護人員能夠快速、安全地介入。這種全生命周期的設計視角,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普通的結構設計手冊範疇。

評分

對於一個剛接觸電氣工程領域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它摒棄瞭傳統教材那種堆砌概念的模式,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貼近實際項目流程的邏輯來組織內容。從最初的整體框架選型,到內部支撐件的受力分析,再到最後的接地係統的構建,每一步都銜接得恰到好處。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講解每一個結構件的布局時,都伴隨著對相關電氣規範的引用和解釋,而不是孤立地討論機械結構。比如,它在介紹母綫槽的安裝規範時,會同時解釋其對短路電流的承受能力和對電磁兼容性的影響。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視角,極大地幫助初學者構建起一個立體的認知框架,避免瞭“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端。它讓“結構”不再是冰冷的金屬框架,而是承載著電氣係統安全與穩定的關鍵要素。這種融會貫通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卻保證瞭知識的深度。

評分

坦白講,我最初抱著一種略微挑剔的心態翻開這本書的,畢竟市麵上關於電氣控製櫃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雷同,充斥著各種照本宣科的圖例和過時的設計理念。然而,這本書在“工藝”這塊的著墨,徹底顛覆瞭我的印象。它沒有停留在標準的“畫圖”層麵,而是真正探討瞭“製造”的藝術。其中關於金屬加工部分的論述尤其精彩,比如如何根據不同厚度的鋼闆選擇閤適的開孔方式以保證精度和強度,以及在噴塗和防腐處理上對不同環境要求的適配性考量。我特彆欣賞它引入瞭現代製造的一些理念,比如模塊化裝配思想在櫃體內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這極大地提高瞭後期的調試效率和故障排查速度。過去我們總覺得工藝就是“裝配工人”的事情,但這本書雄辯地證明瞭,優秀的結構設計必須從一開始就融入可製造性和可維護性的考量。它促使我重新思考,我們的設計圖紙是否已經清晰地傳達瞭我們對“工藝美學”的要求。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規範,更是一種對品質近乎苛刻的追求態度,非常適閤那些追求“一次到位”的製造企業。

評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的精髓,我會選擇“規範下的創新”。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突破現有安全規範的“野路子”指南,恰恰相反,它建立在對國傢和行業標準的深刻理解之上,然後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之上,探討如何通過更巧妙的結構設計和更精細的工藝控製,來超越基本的閤規要求,達到卓越的性能水平。書中對於“電磁兼容性(EMC)”結構實現部分的論述,尤其具有前瞻性。它詳細分析瞭如何通過閤理的金屬屏蔽、距離控製以及機箱的接地設計,來最小化乾擾源對敏感電路的影響,這一點在高速數據采集和精密控製係統中是至關重要的。許多設計者往往將EMC問題留到最後階段通過附加屏蔽罩來解決,而這本書則展示瞭如何從櫃體結構的第一塊鈑金開始,就植入EMC的防護理念。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係統性的工程思維,它教會讀者如何用結構本身來解決電氣問題,這無疑是控製櫃設計領域中非常寶貴的一課。

評分

內容不充實,不推薦。

評分

書不行,內容空洞

評分

正在學習中

評分

第二次買,幫同事買的

評分

電氣控製櫃設計製作——結構與工藝篇

評分

內容不充實,不推薦。

評分

包裝完整 書再慢慢地看

評分

內容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

如果說一頭勒照片,再多點圖片多點就好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