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簡介[ - ] |
| 本書原名《現代支那之記錄》,為中文報刊情報集,由民國時期的日本駐華機構燕塵社編輯。燕塵社每月從《交通日報》、《晨報》、《京報》、《東方時報》、《社會日報》、《益世報》、《世界日報》等報紙中輯錄重要情報,分內政、外交、藉款、財政、經濟、交通等門類,每類以時間為序,記載該月逐日發生的重要事件。該書每月齣版一冊,約500頁,並編製當月的總索引,1924—1932年間從未間斷,總計89冊,2700餘萬字,係統地記錄瞭中國政治、社會的變遷,是研究民國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
這套《現代中國之記錄——中國報刊情報集(1924—1931)》實在是一套非常紮實的史料匯編,對於我這樣熱衷於研究近現代社會變遷的讀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在瀏覽的過程中,我特彆關注到一些關於社會組織、民間團體以及群眾運動的記錄。我看到瞭五四運動之後,各種新式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在推動社會進步、傳播新思想方麵發揮瞭重要的作用。從學生聯閤會、婦女解放協會,到各種行業工會、讀書會,這些組織的存在和活動,勾勒齣瞭當時社會活力的圖景。我還注意到,報刊上經常報道一些地方性的社會事件、民眾的抗議活動,以及政府的應對措施。這些零散但真實的記錄,共同織就瞭一幅生動的社會畫捲,讓我得以窺見普通民眾在曆史進程中的聲音和力量。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其原始性和全麵性,它沒有經過後人的解讀和過濾,直接呈現瞭那個時代最真實的麵貌,為我提供瞭大量可供深入挖掘和分析的史料。
評分終於有機會翻閱瞭這套《現代中國之記錄——中國報刊情報集(1924—1931)(全89冊)》,真是感慨萬韆。剛拿到的時候,那厚重的分量和整齊劃一的裝幀,就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我首先翻開瞭其中幾冊,被那些泛黃的報紙深深吸引。看著那些曾經鮮活的文字,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北伐戰爭的報道,從不同的報紙上看到瞭國民黨、共産黨以及一些地方軍閥對這場戰爭的不同解讀和宣傳。有的報道充滿瞭革命激情,有的則冷靜分析戰局,還有的則充滿瞭擔憂和批判。這種多角度的呈現,讓我對曆史事件的認知不再是單一的定論,而是充滿瞭復雜性和多樣性。我還注意到,當時的報刊在政治新聞之外,也大量刊登瞭社會新聞、文化評論、經濟動態,甚至是一些生活化的內容,比如消費指南、娛樂八卦。這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普通民眾的生活側影,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脈搏。整套書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仿佛置身於曆史的洪流之中,親曆著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
評分我對這段時期的中國經濟發展曆程一直很好奇,而這套《現代中國之記錄》為我提供瞭極其寶貴的資料。《1924—1931》這個時間段,恰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動蕩的年代。我在書中看到瞭大量關於工商業發展、市場動態、金融信息以及海關統計的數據和報道。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企業情況,都有涉及。例如,我看到瞭關於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工商業的繁榮景象,也看到瞭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的艱難。報刊上充斥著對國傢經濟政策的討論,有支持保護民族工業的呼聲,也有對外國資本湧入的擔憂。我還關注到瞭一些關於農業生産、土地問題以及農村經濟的報道,這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總的來說,這套書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經濟從傳統嚮現代轉型過程的獨特視角,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經濟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體會到瞭當時中國經濟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評分作為一名對民國時期文學藝術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在這套《現代中國之記錄》中獲得瞭意想不到的收獲。雖然它是一套報刊情報集,但其中包含的大量文學作品、藝術評論以及文化活動報道,讓我大開眼界。我看到瞭當時新文學運動的蓬勃發展,魯迅、茅盾、巴金等文學巨匠的早期作品在報刊上發錶,他們的文字犀利、深刻,對社會現實進行瞭無情的鞭撻。同時,我也關注到瞭當時藝術界的動態,比如電影、戲劇、繪畫等領域的發展。我看到瞭對外國藝術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也看到瞭本土藝術的探索和創新。這套書不僅展現瞭文學藝術的繁榮,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文學藝術與社會現實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當時的文人墨客,他們的創作往往是對時代的迴響,是對社會問題的迴應,也承載著他們對民族命運的思考。閱讀這些文字,我不僅欣賞瞭優美的文筆,更深刻理解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情趣。
評分這套《現代中國之記錄》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寶藏。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社會思潮特彆感興趣,這套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在閱讀過程中,我驚嘆於當時報刊的思想活力和爭鳴態勢。各種新思潮、新觀念層齣不窮,從白話文運動的推廣,到對西方民主思想的探討,再到各種社會主義、共産主義思潮的引入和辯論,都得到瞭非常充分的展現。我看到一些報紙在鼓吹革命,呼籲社會變革;另一些則側重於改良,強調教育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些不同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瞭那個時代思想解放的壯麗圖景。而且,我發現許多今天我們依然在討論的社會問題,在當時的報刊上就已經有瞭深刻的討論和反思,比如貧富差距、教育公平、婦女權益等等。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處的時代與過去並非全然割裂,許多議題有著深遠的根源。這套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思考,也啓發瞭我對當下社會問題的審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