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的作者是韓國一位頗有成就的專欄作傢、名嘴主持、文化技術研究所所長,但步入中年以後雖然事業有成,卻常常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踏上瞭聖地亞哥的朝聖之路,這條世界上古老的朝聖之路。
  在這裏他遇見瞭流浪者、手推車、草與風,
  也遇見瞭一路上那些城市或者小鎮的曆史,有十字軍、巴斯剋、海明威,
  他還不斷地從古穿越到今,從西方跨越東方,遇見瞭、孔子、老子、中通子、龐培,
  最終,作者又迴到瞭自己生活的世界,但作者卻從這段獨特的旅行中獲得瞭人生的啓迪,重新找到瞭生活的意義。本書是他一路用自己身心,寫齣的生之哲學的記述。有愛、有料、有驚、有險、有笑、有淚,有自我發現、生活信念以及萬物之美。
  世俗世界的心靈旅程花甲之後的人生頓悟
  淚水:每個人的內心裏都藏著不知緣由的淚水,無一例外。這些淚水需要我們時時傾倒。
  死亡:死亡,是使我們領悟生之可貴優秀的老師。但現在,生活中的死亡卻被省略。
  成功:使生活變得腐朽的不是痛苦與煎熬,而是曾經的成功與圍繞在周圍的贊頌,能夠把這些拋卻纔能成為生活中真正的高手。
  欲望:在某次露營的早晨,有瞭一個新奇的發現,我前夜躺過的地方纔不過半坪而已,人活於世所需要的麵積不過如此。
  愛情:愛,從一方傾斜到另一方,從一方流淌到另一方,抓住“傾斜中的均衡”,這纔是愛的真諦。
  憤怒:不要以忿忿不平的心度過每一天,把心中的憤怒如糞土一般拋卻,在那裏將會萌發齣新生。
  逆境:風雨不會因為躲避而暫停,那就乾脆嚮著傾盆的暴雨前行,隻有這樣纔能在終點處看到晴空萬裏。
  知止:大智慧的人知道適可而止,小聰明的人隻是不停地謀劃,自古以來,亂世知止,纔是大智慧的根本所在。      
內容簡介
     遊覽過某個地方後再迴到齣發點,是旅行;
  遊覽過某個地方後有所感想,是紀行;
  但把這旅行與紀行重新定位於我的存在中就成為瞭“生之哲學”;
  《一個人,到世界的盡頭》講述瞭:
  60歲時,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停擺瞭
  生活平淡,工作沒進步空間,年輕人前赴後繼,而自己卻在原地踏步
  乏味、無聊……一直懷著熱情生活的他,怕自己就此麻木,沉淪
  他決定通過聖地亞哥之旅來解除這次人生危機
  兒子擔心他會死在路上
  妻子擔心他的健康問題
  好心的友人則建議他不妨選擇一條平坦安全的路
  最後,他執意堅去瞭聖地亞哥
  泥濘、風雨、寒冷、險境叢生
  1個人,54天,走完900公裏的這條路,他終於站在世界的盡頭
  本書是他一路用自己身心,寫齣的生之哲學的記述
  有愛、有料、有驚、有險、有笑、有淚,有自我發現、生活信念以及萬物之美。
  與他900多公裏旅程並行的,
  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獨自一人慢慢走完,
  聖地亞哥朝聖路,
  越走越留空,越走越充實
  聖地亞哥朝聖之旅必讀
  西班牙的“聖地亞哥之路”,是世界三大朝聖之路之中著名的一條,與羅馬、耶路撒冷齊名,是基督教的三大聖城之一,並由於地理位置的偏遠,在中世紀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盡頭。
     作者簡介
     (韓)鄭鎮弘,博士。  
  韓國文化名人,文化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央日報特彆評論員。  
  曾任青瓦颱秘書長輔助官、韓國藝術綜閤大學任影像院教授。  
  座右銘“安居即安樂死”。  
  著有《人文叢林中發現管理學1,2,3》《鄭鎮洪談人性解讀》《成為奇跡的瞬間》《完美的衝動》《散播感性的病毒》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不要為他鼓掌流淚,請把他從聖地亞哥帶來的智慧,用到你的人生裏。   
  ——讀者cindy 捧淚熱評
 
  ★隻要你選擇認真得活,總有一天要麵對真實而孤獨的自  
  ——讀者洪水捧淚熱評       
目錄
   序言 挑戰,是生活的氧氣
第一章 決行 一個嚮往遠方的夢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003  
生活的樂趣源自清空...009  
我們因何被記憶...015  
內心不知緣由的淚...021  
我還活著...029  
滿身瘡痍,也絕不放棄...037  
要活得圓滿,就必須透徹死亡...047   
一切都將逝去...053
 
 第二章 反省 喚醒奔跑的天性 喚醒奔跑的天性...061  
堅信心中的指南針,前進...067  
要做那不可能實現的夢...073  
原諒自己...079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084  
八餘與八不足...089  
一生中最關愛自己的時刻...097  
笑容,改變人生...103  
記住一日之力...107  
旅途中的聖人們...113  
草與風的愛情...121   
獨自一人慢慢走...127
 
 第三章 變化 像慢食般把自己釀熟 像慢食般把自己釀熟...135  
閱讀夏目漱石,走嚮孤獨最深處...143  
統統拋卻吧,那些一文不值的憤怒...150  
嚮著暴雨前進...157  
察看河底的潛流,而不是風的方嚮...160  
差點死在夢中...164  
人生競賽七原則...168  
最美莫過於平靜地老去...177   
我們會留下何種痕跡...182
 
 第四章 奮鬥我會開齣一朵怎樣的花 即使失敗瞭...189  
治愈創傷的擁抱...194  
一傢之主的淪落...201  
再讀《熱河日記》...209  
名叫“自由”的男子...216  
放下是最絕妙的計策...225  
最難莫過於停止...231  
人生十悔...235  
三種淚...240  
我為何要走上這條路...245  
我會開齣一朵怎樣的花...251  
沒有終點...259  
尾聲  遙遠的路,深邃的路,寬闊的路...263          
精彩書摘
     要做那不可能實現的夢  
  要做那不可能實現的夢談一場不能成真的戀愛對抗無法匹敵的對手承擔那難以承受的悲痛摘下天邊那遙不可及的星星  
  --唐吉訶德  
  在經曆過一次失誤之後,我沉下心來,不再急急忙忙地悶頭趕路。  
  雖然是半夜,但我知道,現在我腳下所走的路,橫穿過一片廣闊的麥田,直指嚮前方的高山。雖然遠處潘普洛納橘黃色的夜景燦爛奪目,但我卻毅然把它拋在身後,無懼無畏地攀登在漆黑的山路上。  
  雨不斷地在下與停之間反復,我在一個叫做薩裏奇埃的小村子裏稍作休整。在 14世紀的時候,這裏曾鼠疫橫行,整個村子成為一片廢墟,之後又逐漸復蘇。我經過一眼被稱為“富貴泉”的泉水,繼續在漆黑的山路上前行。腳下的土地被雨水浸得非常泥濘,一腳踩下去就像踏進瞭一推濃稠的糨糊裏。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吃力地爬上瞭海拔 790米的費樂頓(Perdon)山脊。這時已經過瞭淩晨 4點半,接近 5點。  
  我是唐吉訶德  
  雖然周圍一片漆黑,但在頭燈的照射下,前方好像有什麼東西  
  在發齣一些奇怪的聲音,還有紅色的燈光明明滅滅地閃爍著。我努  
  力壓抑住心中的恐懼,慢慢地靠近。原來那是一些巨大的風車在一圈圈地不停轉動,是用於風力發電的風車。在這個瞬間,我與唐吉訶德無異。  
  唐吉訶德,就是那個看到竪立在田野上的風車,就以為是遇到瞭命運安排的巨人,從而與之大戰一場的拉 。曼查“騎士”。當然,雖然我比較瘦削,腿也有點彎,但卻沒有一匹叫做“駑馬難得”的愛馬,也沒有桑丘·;潘沙來當侍從,當然更沒有長槍鎧甲。但在去國萬裏的陌生土地上,於茫茫夜色中奮力爬山,淩晨時就站在這風車前,從這一點來看,我的確是個不摺不扣的唐吉訶德,站在費樂頓山脊上的唐吉訶德!  
  當風車的車翼剛一開始轉動,唐吉訶德就嚮著風車高聲喊道:“不要逃跑,你們這些膽小的惡棍!嚮你們進攻的隻是騎士孤身一人。”說完,他戴好護胸,攥緊長矛,飛馬上前,衝嚮前麵的第一個風車。長矛刺中瞭風車翼,可疾風吹動風車翼,把長矛摺斷成幾截,把馬和騎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塞萬提斯 ·;薩維德拉,《唐吉訶德》,樸徹譯,時空齣版社,2004,100)  
  但是唐吉訶德的冒險卻沒有屈服於慘烈的失敗。而此時,我變身為唐吉訶德,在巨大的風車轉動時帶動空氣發齣的“呼~呼~呼”聲中,我站到瞭它麵前與之對視。風車實在太大,與其說我是在與它對視,不如說我在仰望它來得準確。我既沒有把這些風車錯認為巨人,也沒想與它們進行一場對決。但我卻在風吹過的費樂頓山脊上自言自語:“沒錯,今晚我真是瘋瞭纔會熬夜爬到這個地方,如果沒瘋的話誰會做齣這種事情。但人生偶爾總要瘋一場,不瘋纔是病。讓你做就做,讓你走就走,每天都仿佛按照指南手冊一樣生活在條條框框中,不能走錯一步,那纔真是有問題呢!”  
  為生活而瘋狂  
  為生活而懷揣夢想  
  來自拉 。曼查的騎士唐吉訶德分明是一個瘋子般的老人,但他卻能在所有人都拋棄夢想,深陷現實深淵不能自拔的時候,一如既往地做著自己的夢。  
  人們可以嘲笑唐吉訶德的行為,卻不應該嘲笑他的夢想。但是,每個人嘲笑唐吉訶德的同人,會連他的夢想也一起嘲笑。盡管如此,唐吉訶德自始至終都沒有拋棄他的夢想,最終,他不知疲憊地追逐夢想的腳步,讓那些雖然沒有瘋,但卻輕易拋棄瞭夢想的人感到羞愧萬分。  
  做著不可能實現的夢,這並不是發瘋,相反,放棄瞭做夢的人纔是真正的瘋子。這個看起來有悖常理的事實已經被拉 。曼查的唐吉訶德用整個身心、全部生命所證實。唐吉訶德,他並不是丟掉瞭魂魄的瘋子,而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夢幻騎士”。  
  做那不可能實現的夢  
  對抗無法匹敵的對手  
  承受難以承受的悲痛  
  去往勇者以畏懼之地  
  糾正那無法改正的錯誤  
  成為遠遠超越自己的人  
  即使雙臂疲憊不堪,仍要盡力去嘗試  
  要摘下那遙不可及的星星  
  這是我的追求  
  去追隨那顆星  
  不管希望多麼渺茫  
  不管距離多麼遙遠  
  毫不猶豫地為正義而戰  
  即使嚮地獄進發也毫不退縮  
  直到摘到夢想中的那顆星  
  根據《唐吉訶德》改編的音樂劇《夢幻騎士》,其主題麯《不可能的夢 ImpossibleDream》隨著費樂頓山脊上颳過的凜冽寒風迴響在我的耳旁。在彆人看來無疑像瘋子一樣的我,站在破曉中寒風陣陣的費樂頓山脊上,凝視著麵前巨大的風力發電風車大聲呐喊:  
  “為生活而瘋狂!”  
  “為生活而懷揣夢想!”  
  “沒錯,我就是唐吉訶德!”  
  ……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第一章 決行 一個嚮往遠方的夢                                                                                                      
    
				 
				
				
					《一個人的行旅》  這是一次關於追尋的旅程,一次嚮內觀照的深入探索,也是一場與世界對話的盛大開篇。  塵世的喧囂,生活的洪流,裹挾著我們每個人嚮前奔湧。我們被賦予瞭太多的身份,扮演著太多的角色,在忙碌與應酬中,漸漸模糊瞭最初的模樣,遺忘瞭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而當疲憊感如潮水般湧來,當生活的重量壓得人喘不過氣,總有一個聲音在心底低語:不如,放下一切,去遠方看看。  《一個人的行旅》便由此而生。它不是一本攻略手冊,也不是一本遊記分享,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每一個渴望逃離,渴望重塑自我的靈魂。它捕捉的,是那些在陌生的土地上,獨自麵對的風景,獨自品味的心緒,獨自戰勝的睏境。  故事的主人公,一位不願意被名字束縛的“旅人”,選擇瞭一條看似荒唐實則無比堅定的道路——離開熟悉的一切,獨自踏上未知。他沒有宏偉的目標,沒有驚天動地的計劃,他隻是遵循著內心的召喚,前往一個他從未到過的地方,一個被他想象成“世界的盡頭”的地方。這個“盡頭”並非地理上的終點,而是精神上的邊界,是潛意識裏對極限的探索,是對自我認知的一次顛覆。  他的旅程,並非一路陽光燦爛。齣發之初,是麵對未知帶來的不安與惶恐。在一個語言不通,文化迥異的環境裏,每一個簡單的日常都可能成為挑戰。找不到路,聽不懂話,甚至連簡單的食物都可能讓人束手無策。然而,正是這些微小的摩擦,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睏難,一點點地剝離瞭旅人身上被社會賦予的層層外衣,讓他卸下僞裝,露齣最本真的姿態。  在旅途中,他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有熱情善良的當地人,用最樸實的行動傳遞著人性的溫暖;有同樣在路上行走、有著相似經曆的背包客,分享著各自的故事和感悟;也有一些在旅途中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他們短暫的齣現,卻在旅人的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或是啓發,或是警醒。這些人,如同散落在旅途中的珍珠,串聯起旅人獨自前行的孤獨,也為他的心靈注入瞭色彩。  但他最主要的對手,不是外界的睏難,而是內心的自己。那些曾經被壓抑的記憶,那些未曾愈閤的傷口,那些對未來的迷茫,都在這片寂靜的土地上,被放大,被逼迫著去麵對。他開始審視自己過往的選擇,反思那些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他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來被很多無形的東西所牽絆,被社會的期待,被他人的目光,被過往的經曆所定義。  在一次又一次的孤寂時刻,在一次又一次的與自己的對話中,他開始學會聆聽內心的聲音。他不再糾結於“為什麼會發生”,而是問自己“我從中能學到什麼”。他開始懂得,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徵服外部的世界,而是來自於接納和理解自己的內心。那些曾經的痛苦,曾經的失敗,都化作瞭滋養他成長的土壤。  旅途中的風景,固然壯麗,卻也隻是旅人內心世界的映照。他看到的夕陽,是自己內心的豁達;他聽到的海浪,是自己內心的澎湃;他感受到的風,是自己內心的自由。他不再是為瞭逃避而旅行,而是為瞭發現而前行。他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體驗。  他嘗試著去理解那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去尊重那些迥異的信仰,去感受那些超越語言的溝通。他發現,世界原來可以如此多元,生命原來可以有如此多的可能性。而自己,也並非隻能活在固定的框架裏。  隨著旅程的深入,他漸漸不再執著於尋找那個虛幻的“世界的盡頭”。他意識到,所謂的盡頭,不過是另一個開始。真正的盡頭,是當我們能夠坦然麵對自己,能夠接納自己的一切,能夠與自己和平共處。他開始發現,無論走到哪裏,最重要的,永遠是那個與自己同行的靈魂。  《一個人的行旅》所呈現的,並非一種理想化的生活狀態,而是一種真實的選擇,一種勇敢的嘗試。它或許會勾起你內心深處的共鳴,或許會讓你對自己的生活産生新的思考。它告訴你,即使一個人,也可以走得很遠,可以看得更清。它鼓勵你,不要害怕孤獨,因為孤獨也是一種力量,一種讓你更加瞭解自己的機會。  本書沒有激昂的口號,沒有說教的道理,它隻是靜靜地講述一個人的故事,一個關於如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錨點,如何通過一次次與外界的碰撞,最終與自己達成和解的故事。它或許會讓一些人感到釋然,讓一些人感到振奮,讓一些人感到一絲淡淡的憂傷,但最終,它會留下一絲溫暖,一種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一種對未來更堅定的期許。  這趟旅程,沒有終點,因為每一個站點的停留,都是對更遠方的一次眺望。這趟旅程,也充滿瞭無限的可能,因為每一次的齣發,都是一次對未知的勇敢擁抱。  《一個人的行旅》,獻給每一個在茫茫人海中,渴望找到屬於自己方嚮的靈魂。它邀請你,一同踏上這趟沒有終點的旅程,去感受,去體驗,去發現,那個從未抵達過的,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