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左派、右派還是中間立場的政治思想者,都難以擺脫他那充滿悖論與危險的思想幽靈
20世紀具爭議政治思想傢、最後一位歐洲公法學傢——卡爾·施米特經典作品集全新編訂
在現代語境中闡發“主權決斷論”,守護歐洲法學的傳統品質
為施米特思想之基本信念追根溯源
《政治的神學》收入卡爾·施米特經典作品五種:《教會的可見性》《政治的神學》《羅馬天主教與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學續篇》《價值的僭政》;均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法學與基督教神學的關係。歐洲的法學傳統與基督教神學有內在關聯,施米特藉助“政治的神學”這個提法,力圖在現代語境中保有歐洲傳統的法學品質。本書可以讓我們看到施米特法學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
《教會的可見性——經院學思考》乃施米特一係列政治法學論著的濫觴,關注的是基督教教會建製的政治形式意義。
《政治的神學——主權學說四論》討論的是政治法學意義上的公法問題,在現代語境中進一步闡發瞭博丹“主權就是誰決斷非常狀態”的著名論斷,已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和法學的經典文獻。
《羅馬天主教與政治形式》討論政治製度建構中的“代錶”問題,從韋伯“新教倫理”的對立麵——天主教政治法理來看待自由民主現代性的形成及其問題,帶齣截然不同的現代性問題景觀和意識,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政治的神學續篇——關於終結所有政治神學的傳說》乃施米特八十高齡時所著,旨在為針對“政治的神學”的大批判展開反批判,相當神學化,但談論的仍是現代性政治的正當性問題,是其著作中最難迻譯的一篇。
《價值的僭政——一個法學傢對價值哲學的思考》從法學傢立場檢討現代啓濛主義價值哲學,對於瞭解施米特對議會民主製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論齣發點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國傢理論中的所有重要概念都是世俗化瞭的神學概念,這不僅由於它們在曆史發展中從神學轉移到國傢理論,比如,全能的上帝變成瞭全能的立法者,而且也是因為它們的係統結構,若對這些概念進行社會學考察,就必須對這種結構有所認識。法理學中的非常狀態類似於神學中的奇跡。隻有在意識到這種類似的情況下,我們纔能辨清上個世紀國傢哲學理論的發展 軌跡。
現代的法治國傢觀與自然神論一起獲得勝利,自然神論(Deisums)乃一種從世界上取消瞭奇跡的神學和形而上學。這種神學與形而上學不但反對通過直接乾預所造成的非常狀態而打破自然律(Naturgesetze)(比如在奇跡觀念中),而且也反對主權者對有效法律秩序的直接乾預。啓濛運動中的理性主義拒斥任何形式的非常狀態。藉助於來自一神論神學的類比,那些反對革命的保守的一神論思想傢則試圖從意識形態上支持君主的人格化 主權。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談論這種基本的係統化和方法論類比的重要性。 對這種語境中奇跡概念的含義,我們不得不留待以後詳加闡述。這裏的相關問題隻是,這種類比關係在多大程度上適閤法理學概念的社會學。至於這種類比在政治學上的運用,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些反對革命的天主教哲學傢,比如波納德(Bonald)、德·邁斯特(Joseph de Maistre)和柯特(Donoso Cortés)。在他們身上,我們直接看到一種理論上明晰而係統的類比,而不僅僅是玩弄那些神秘的、自然哲學的,甚或浪漫主義的概念,當此類概念與國傢和社會結閤起來,就像與其他任何東西結閤時一樣,會産生齣形形色色的象徵和圖景。
萊布尼茲最明確地在哲學上錶現瞭這種類比。在強調法學與神學的係統關係時,他反對拿法學與機器或數學相比:“我們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的分類模式從神學搬到法學中,因為這兩個學科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它們都具有雙重法則,即理性(所以既有自然神學,也有自然法學)和經典,後者指的是那種包含實在啓示和教導的著作。
門策爾(Adolf Menzel)曾經在一部論著中指齣,當代社會學承擔瞭那些在 17、18 世紀由自然法發揮的功能,即要求公正並闡明某些哲學—曆史構想或理想。他似乎相信,社會學低於法學,因為在他看來,法學已經成為一門實證科學。他試圖證明,此前的所有社會學體係均以使“政治傾嚮變得似乎具有科學性”而告終。但是,隻要人們認真研究一下實證法學的公法文獻中那些基本概念和證明,就會看到國傢的乾預無處不在。有時它像解圍之神(deus ex machina)一樣發揮作用,當獨立的法理認識活動無法對一種爭端提齣令人普遍接受的解決方案時,它便根據實定法規來判定這種爭端;有時它則以慈悲寬容的上帝的麵目齣現,並藉寬恕和赦罪來證明它超越瞭自己的律法。這裏始終存在著同一種難以說清的身份:立法者、執法力量、警察、赦罪者和福利機構。所以,如果認真審視當代法理學的全貌,就會發現這似乎是一場錶現間諜活動的戲劇,在這場戲中,盡管國傢裝扮成各種角色,但卻始終是同一個隱身人。我們在任何講述公法的著作中均能看到的那個詞,即現代立法者的“全能”並不僅僅是在術語上來自神學。
許多神學痕跡也齣現於具體的論證中,當然大多具有論戰意圖。在這個實定主義時代,人們很容易指責自己的思想論敵沉湎於神學或形而上學,並以此來譴責他們。如果這種指責不純粹是為瞭汙衊,那麼至少應當提齣下麵這個問題,即這種神學和形而上學的偏頗源自何處。我們不得不考察,是否能從曆史的角度把它們解釋成君主政體中公法的殘餘,後者把一神論的上帝認同於國王,或者是否它們受到係統化或方法論必然性的支持。我願意承認,由於某些法學傢無力從學理上把握那些對立的論證或反駁意見,他們就藉助於走不通的精神捷徑把國傢引入自己的著作中,就像某些形而上學傢濫用上帝的名字一樣。但是,這並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
……
拿到《政治的神學》這本書,我首先聯想到的是那些古老而又常新的問題:什麼是絕對的權威?它的來源是神聖的,還是人間的?這本書的書名,無疑觸及瞭哲學和曆史領域中最核心也最棘手的一些議題。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探究政治閤法性問題的根源,試圖在超越性的領域尋找政治秩序的基石。或許,它會從古希臘的城邦政治談起,探討城邦的秩序是如何被視為一種神聖的契約;又或者,它會轉嚮中世紀歐洲,分析教會與王國之間復雜而又微妙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如何塑造瞭現代西方政治的雛形。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神聖”與“世俗”之間的界限,是模糊化它們,還是強調它們之間的張力?這本書是否會涉及到那些曆史上被視為“神權政治”的案例,並對其進行深入的剖析?我又在想,它會不會去審視那些試圖將政治意識形態神聖化的現代思潮,比如極端民族主義或者某些革命理論,揭示它們背後隱藏的“政治宗教”的邏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宏大的曆史視野,幫助我理解政治權力的演變,以及信仰在其中扮演的復雜角色。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哲學上的深度,讓我對其中可能蘊含的深刻見解充滿瞭期待。
評分當我看到《政治的神學》這個書名時,一股強大的哲學思辨浪潮仿佛迎麵而來。這名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張力,一種將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神聖的信仰與世俗的權力——進行連接的雄心。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本書很可能是在探討政治權力的終極閤法性來源。是源於神聖的意誌,還是源於人間的契約?曆史的長河中,無數的政治體係都曾試圖從宗教那裏汲取閤法性的光輝,而本書的書名,無疑預示著對這一深刻聯係的深入挖掘。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剖析那些在政治思想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探究它們是如何將神學概念融入到政治理論的構建中,比如“上帝之城”與“地上之城”的二元論,或者“自然法”與“神法”之間的關係。此外,我也在思考,這本書是否會觸及現代政治中那些看似世俗化的意識形態,是否會在它們的底層邏輯中,也能找到一絲“神學”的影子?畢竟,許多強大的政治信念,也常常帶有一種不容置疑的、近乎宗教般的虔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讓我以一種更具穿透力的方式去理解政治的本質及其深層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政治的神學》,光聽這個名字就讓人心生好奇。神學,通常與信仰、宗教教義、神聖的領域相關,而政治,則是權力、社會組織、世俗事務的集閤。這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被巧妙地揉閤在一個書名之中,這本身就構成瞭一個極具張力的思想空間。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立刻湧現齣無數的猜想。政治的起源是否與神聖的權威有關?權力如何從宗教信仰中獲得閤法性?或者,神學在政治的運作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引導者,還是被利用的對象?曆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比如宗教戰爭,比如教皇與世俗君主的權力鬥爭,都似乎與這個書名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隱藏在曆史錶象之下的深層邏輯,或者,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我們當下所處的政治現實。也許,它會深入探討那些在政治舞颱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宗教領袖,他們的言行如何影響著政治走嚮,他們的思想又是如何被政治權力所塑造。又或許,它會關注那些被忽視的群體,他們的信仰如何與他們的政治訴求相結閤,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總之,這本書的名字已經成功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這個名字所指嚮的未知領域。
評分《政治的神學》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宏大的敘事和深刻的哲學思考。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對政治的本質進行一次深刻的追問,它不僅僅是關於權力分配和國傢治理,更可能是關於政治秩序的形而上學的根基。我好奇作者是否會從人類最基本的生存狀態齣發,探討在沒有超驗權威的情況下,政治權力如何能夠獲得其閤法性,又或者,它是否會追溯政治權威的神聖起源,比如所謂的“君權神授”等觀念。這本書的書名,還讓我聯想到那些偉大的思想傢,比如奧古斯丁、霍布斯、施密特等等,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討過神學與政治之間的聯係。我期待作者能夠在這個思想的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提齣獨到的見解。或許,這本書會深入分析宗教信仰如何在特定曆史時期為政治權力提供閤法性的論證,又或者,它會揭示某些世俗的政治理念是如何被“神化”,從而獲得瞭超越理性的力量。這本書的名字如此引人遐想,讓我對它所要展開的宏大論述充滿瞭敬意和期待,我希望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思想境界。
評分《政治的神學》這個書名,在我的腦海中激起瞭許多關於權力、信仰與曆史的聯想。它本身就構成瞭一個極具挑釁性的概念組閤,迫使讀者去思考“神聖”與“政治”之間可能存在的深刻聯係。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對政治的起源和閤法性問題進行一次根本性的追問,它或許會探討在缺乏神聖權威的時代,政治秩序是如何建立的,又或者,它會審視宗教教義是如何被用來構建和維係政治權力的。這本書的書名,也讓我聯想到那些塑造瞭西方文明思想史的偉大著作,它們往往在神學與哲學、政治之間架起瞭橋梁。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信仰”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將其視為一種穩定的力量,還是可能導緻衝突的根源?又或者,這本書會關注那些在曆史上試圖將政治權力“神化”的嘗試,並對其進行批判性的審視。這本書的名字如此引人入勝,讓我對其中可能蘊含的深刻洞見和對曆史事件的獨特解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從中獲得全新的啓示。
評分大師經典之作,值得仔細研讀。
評分買瞭以後慢慢看。。。
評分包裝完好,服務好,物流給力!
評分好書,值得收藏,為賺金豆
評分京東一如既往地質量好,快遞服務也很好,包裝也很好
評分京東搞活動時候價格不錯,書品相好,發貨快!
評分正版圖書!~性價比還行
評分施密特的經典作品
評分最近幾年很火熱的作者和書,終於到手,但願能夠認真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