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衰落 [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

中世纪的衰落 [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 著,刘军,舒炜 等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90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248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世纪的衰落》研究14世纪和15世纪以北欧的法国和与荷兰文化为重点的欧洲文化史,阐述了欧洲基督教文化在古典文化、人文主义中的变化,展示了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宗教生活、爱情与色情、死亡的恐惧、文学与艺术等方面。
  《中世纪的衰落》的结论认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并非黑白分明的两个时期,文艺复兴在中世纪中萌芽,中世纪孕育了古典主义、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北欧的文艺复兴有别于南欧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海报:


  

内容简介

  《中世纪的衰落》为引进公版书。作者赫伊津哈(1872-1945)为荷兰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
  《中世纪的衰落》(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原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译为《中世纪的衰落》)是赫伊津哈的代表作,其影响经久不衰,是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中世纪的衰落》研究的是十四、十五世纪的历史,研究的是中世纪文明的结束阶段。作者正是本着上述观点,试图真正理解凡·艾克兄弟及其所处时代,亦即试图从它与当时时代生活的联系中来理解。而现实已经证实,那个时代文明的种种形式中所共有的一点,就是它们均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更甚于它们与正孕育的未来的联系。因此,那个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单对艺术家应如此,对神学家、诗人、史学家、君王和政治家也是如此,都应被当做是对过去的完善与终结,而非新文化的前奏。

作者简介

  赫伊津哈,荷兰著名文化史学家,《游戏的人》《中世纪的秋天》等文化史著作为其经典著作,影响深远,直至今日。

目录

第一章 暴烈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 悲观主义与崇高的生活理想
第三章 社会的等级观念
第四章 骑士制度的观念
第五章 英勇与爱情的梦想
第六章 骑士团与誓约
第七章 骑士观念的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
第八章 形式化的爱情
第九章 恋爱的惯常程式
第十章 田园生活的梦想
第十一章 死亡的幻象
第十二章 宗教思想的形象化
第十三章 宗教生活的种种类型
第十四章 宗教感受和宗教想象

精彩书摘

  《中世纪的衰落》:
  由此就认为骑士制度中诸如怜悯、忠诚、公正等宗教因素是虚幻的或不真实的,这是不公正的。这些对于骑士精神都是必需的。但是,形成骑士精神的渴望与想象,这联合着的二者尽管有着强大的伦理基础,源于人类好斗的天性,但如果爱情不是其不断回复的热情的源泉的话,它们将不会形成这样牢固的美好生活的框架。
  而且,所有这些骑土制度的特征,诸如怜悯、牺牲、忠诚,并非纯粹是宗教意义的,它们同时具有性爱的意义。在这儿我们必须再次提及,那种赋予情感以形式或风格的愿望,并非仅在文学艺术中有所表现,它同样展现于生活中:优雅的交谈,体育竞技。爱情也在这之中寻求着崇高与浪漫的形式。因此,如果生活从文学中借得了主题和形式,而文学终究还只是生活的摹本。骑士的爱情早在表现于文学以前就已呈现于生活当中。
  骑士和他的情人,即是说,效忠于爱情的英雄,常是爱情传奇借以展开的最初的和一贯的主题。淫荡转变为自我牺牲的向往;男子显露勇气的渴望转变为处惊涉险;强壮孔武转变为为情人受苦和流血。
  自从爱情的英勇梦想迷醉了充满憧憬的心灵,幻想就涌现并充溢了心胸。最初的简单主题被弃置身后,灵魂渴求着新的梦幻,激情使得受难和背弃也自有光泽。男人并不仅仅满足于为爱情受苦,他还要使他所爱的人远离危险或苦难。更为强烈的动机加在了最初的主题之上:其主要特点是要保护陷于危境的贞女——-换句话说,是驱逐敌手。于是这就成为骑士爱情诗的基本主题:年轻的英雄,解救纯洁的少女,性的主题总是隐蔽在其后,即使入侵者只是一条自然界的龙。粗看一下伯恩-琼斯(Burne-Jones)的著名绘画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好!!!!!!!!!!!!!!!!!!!值得仔细阅读!!

评分

买了很多书,买书也得读书才行。

评分

头发的禁忌 第七节 理发的仪式 第八节 对剪下的头发和指甲的处理 第九节 唾沫的禁忌 第十节 食物的禁忌 第十一节 结和环的禁忌第二十二章 禁忌的词汇 第一节 个人名字的禁忌 第二节 亲戚名字的禁忌 第三节 死者名字的禁忌 第四节 国王及其他神圣人物名字的禁忌 第五节 神名的禁忌第二十三章 原始人类的遗泽第二十四章 杀死神王 第一节 神也死亡 第二节 国王体衰被处死 第三节 国王在任期届满时被处死第二十五章 临时国王第二十六章 以王子献祭第二十七章 神灵转世第二十八章 处死树神 第一节 降灵节 的化装游乐者 第二节 埋葬狂欢节 第三节 送走死神 第四节 迎夏 第五节 夏冬之战 第六节 春神的死亡与复苏 第七节 植物的死亡与复活 第八节 印度的类似习俗 第九节 用巫术招引春天第二十九章 阿多尼斯的神话第三十章 阿多尼斯在叙利亚第三十一章 阿多尼斯在塞浦路斯第三十二章 阿多尼斯的祭祀仪式第三十三章 “阿多尼斯园圃”第三十四章 阿蒂斯的神话和祭祀仪式第三十五章 阿蒂斯也是植物神第三十六章 阿蒂斯的人身显现第三十七章 西方的东方宗教第三十八章 奥锡利斯的神话第三十九章 奥锡利斯的祭祀仪式 第一节 民间流行的祭祀仪式 第二节 官方的祭祀仪式第四十章 奥锡利斯的属性 第一节 奥锡利斯是谷神 第二节 奥锡利斯是树神 《中世纪的衰落》研究14世纪和15世纪以北欧的法国和与荷兰文化为重点的欧洲文化史,阐述了欧洲基督教文化在古典文化、人文主义中的变化,展示了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宗教生活、爱情与色情、死亡的恐惧、文学与艺术等方面。

评分

《苏格拉底之城:古典时代的雅典(第二版)》的探讨重点是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的生活。作者研究了雅典卓越的文化遗产,包括民主、悲剧、喜剧、政治史、道德哲学、数学、天文学和帕特嫩神庙等,同时忽略了诸如血祭、妇女依附、奴隶和帝国主义此类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苏格拉底之城:古典时代的雅典(第二版)》以对苏格拉底审判的调查研究结束。《苏格拉底之城》属于古代希腊史中的断代史,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希腊通史著作。作者探讨了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社会生活的重要特点;研究了黄金时代雅典给人类所带来的文化遗产,涉及悲剧、喜剧、民主政治、道德哲学、教育、科学、建筑、艺术等方面。作者笔法简洁流畅,叙述生动,很多细节熠熠生辉,再现了许多历史场景,值得希腊爱好者阅读。作者不仅利用传统的文献进行论述,而且使用了大量考古文献,这使得很多观点迥异于常见的说法。全书以审判苏格拉底而结束,自有作者的寄托所在。本书为上海市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的成果,是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世界史(B类)建设规划成果,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的成果。要特别感谢格致出版社的顾悦编辑,她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接下来公元前425年的勒纳节上,阿里斯托芬现存最早的戏剧《阿卡奈人》(由卡里斯特拉陶斯执导)肯定赢得了奖赏。该剧是以它的合唱队阿卡奈(由最大社区的老者组成)命名的。尽管雅典人因为伯罗奔尼撒人的入侵损失惨重,但当农民“英雄”迪卡约波利试图终结战争时,他们却希望战争继续。在游说公民大会失败后,迪卡约波利(他的名字应该意味着在城市里做一些正义的事)成功地与敌人达成了有利于自己的私人协议。他那好战的对手拉马科斯(Lamakhos)那时正有病在身。乍一看,一个接受公共资助的诗人批评、控诉乃至痛斥雅典参战是非常令人吃惊的,不过没有人紧随其后。事实上,执政官和巴赛勒斯仍继续奖励合唱队。他的职业持续了40年,似乎也被奖励了相同数量的合唱队。他经历了两次寡头革命和两次民主复辟。在公元前424年的勒纳节上,阿里斯托芬亲自执导了《骑士》,并获得了奖赏。这是以合唱队来命名的,他们由雅典强大的千人骑兵部队中的贵族青年组成。他们被召集去尽力援助两个国内平民(雅典人)的奴隶(可能与两位将军德摩斯梯尼和尼西阿斯有关),以取代他们主人新近获得的最宠爱甚至是性伴侣的帕夫拉戈尼亚(克里昂)奴隶,尽管他只是一名公民——被称为市井之徒的腊肠贩。德摩斯梯尼将他的主人(41ff.)描述成“具有国家意识、咀嚼大豆、易怒的尼克斯平民,一个坏脾气的、有点耳背的老人”。在政治领导类型上,这部戏剧并没有一直延续克里昂所赋予的讽喻法。还不错在公元前424年的勒纳节上,阿里斯托芬亲自执导了《骑士》,并获得了奖赏。这是以合唱队来命名的,他们由雅典强大的千人骑兵部队中的贵族青年组成。他们被召集去尽力援助两个国内平民(雅典人)的奴隶(可能与两位将军德摩斯梯尼和尼西阿斯有关),以取代他们主人新近获得的最宠爱甚至是性伴侣的帕夫拉戈尼亚(克里昂)奴隶,尽管他只是一名公民——被称为市井之徒的腊肠贩。德摩斯梯尼将他的主人(41ff.)描述成“具有国家意识、咀嚼大豆、易怒的尼克斯平民,一个坏脾气的、有点耳背的老人”。在政治领导类型上,这部戏剧并没有一直延续克里昂所赋予的讽喻法。

评分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评分

李和张不仅在撰写中国近代史之前即已信仰从苏联输入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而且进一步将自己对中国近代史的一般看法,直接建立在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正统”表述的基础之上。这在他们对中国社会性质、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以及后来的共产党任务的理解上,表现尤为明显。23比如,李鼎声在描写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时,追随斯大林,并驳斥托洛茨基将中国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他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化的途程,在国民经济上、阶级阵容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了巨大的转变。然而,我们却不要因此误会,以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就渐次成了资本主义的国家。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只是开了国际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榨取与掠夺,只是加深了中国民族的奴隶状况,旧有的农业经济虽是为国家资本主义的铁爪逐次抓破了,而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方法却没有支配着全国民经济,这就是说中国社会的旧的剥削制度并没有从此失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是局部地兴起来了,而它并没有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是受国际资本的桎梏和奴役。”(李鼎声1949:3-4)因此,1925年至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是1911年以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延续,其任务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地主”(同上264-267)。张闻天也将1925年至1927年的革命描述成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引用斯大林的观点,解释决定中国社会性质的因素,如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和帝国主义的财政经济的统治”以及“因军阀和官僚的压迫而加重的封建残余的压迫”(张闻天1987:216)。毫不奇怪,在李鼎声对革命的解释中,也可发现同样的因素(李鼎声1949:264-267)。

评分

很好的关于中世纪的书,就是纸张有点差。

评分

吼棒的一本书,视角和观点都比较新。

评分

托KTV图来咯嗯呕吐突如其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