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提及甲午战争之后两国文化逆转的情况,也很少有人研究中国的留日学生,更不必说曾经在20世纪初活跃在中国各地的日本教习。
要完整地复原近代日本对华的教习派遣制度并评论这一制度的功过,有相当的难度。本书出版后受到中日学界的高度关注,在日本很快翻译出版了日文版。本书为中文第三版。
汪向荣(1920—2006年),上海青浦县人,早年求学于日本京都大学,攻读东洋史。1978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著有《中日交涉年表》、《邪马台国》、《中日关系史文献论考》等著作十余种。
商务版序(徐建新) 1
修订版序 15
前言 21
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转 1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关系 3
汉译西洋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16
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转 33
日本教习 47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49
怎样变?51
留学——培养变革人才 56
“清国保全论”62
从遣送留学生到聘请教习 67
日本教习的开始和分布 70
日本教习的实况 107
中国人对日本教习的反应 125
日本教习的衰退 131
简单的总结 138
关于日本教习 141
中国的新教育和日本教习 161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 169
中国的新教育是怎样模仿日本的 175
日本教习的作用 183
师范教育建设中日本教习的作用 190
女学的兴起和日本教习 195
总结 200
中国的近代化和松本龟次郎 203
教育在变革中的地位 205
教育改革和游学政策 214
中国的近代化和留日学生 221
松本龟次郎和留日学生 232
热爱和理解中国的日本人 246
历史不会忘记 255
中岛裁之和东文学社 267
中岛裁之和东文学社设立经过 273
东文学社的组织和教学 277
失败的事业 291
《笔谈遗稿》 305
神户理事府 323
附录一 新见日本教习(武安隆) 351
附录二 遴选与聘请日本教习(武安隆) 361
我带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心情来阅读《日本教习》,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日本社会,这种视角是如此的细致入微,以至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一些认知。作者在书中对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的描绘,让我尤为着迷。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日本人重视集体,而是深入分析了这种集体意识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比如在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甚至是在家庭教育中。他用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期,人们如何有序排队,如何在公共空间保持安静,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却折射出一种强大的社会共识和自我约束力。同时,书中还探讨了这种集体意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的限制。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客观,但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日本,它更是关于我们如何在一个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精心制作的万花筒,每次转动,都能看到不同的、却又相互关联的美丽图案。我被《日本教习》中对日本国民性中“矛盾性”的深刻揭示所吸引。我原本以为日本人是极其刻板的,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既保守又开放、既压抑又热情、既理性又感性的多面性。作者以一种非常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这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并且用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进行了解释。比如,书中关于日本人如何在公开场合表现得严谨有序,而在私下里却又极富创造力和幽默感的描写,让我大开眼界。他没有回避那些日本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过度的工作压力和潜在的社会焦虑,但他同时又强调了日本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和化解这些压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日本社会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完整,不再是单一的刻板印象,而是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不断变化的复杂整体。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让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审视自身。
评分我以一种纯粹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日本教习》,并没有期待它能带来多少惊世骇俗的见解,但结果却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日本社会的层层帷幕,揭示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文化肌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面子”文化的剖析,作者用一种近乎侦探般的细致,分析了日本人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巧妙地维护和平衡彼此的面子,以及这种文化对决策过程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他举了很多非常生动的例子,有的让我忍俊不禁,有的则让我陷入沉思。另外,书中对日本企业文化中“和谐”与“效率”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也极具启发性。我一直以为日本企业是以绝对的效率著称,但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为了维护团队的和谐,有时候效率会被刻意放缓,而这种“慢”背后却蕴含着一种更长远的考量。作者的分析逻辑严谨,论据充分,让我对日本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日本,更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洞察,它提醒我们在理解任何一个文化群体时,都需要超越表面,去探寻那些更深层次的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一直对日本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方面。这本书的开篇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用那种宏大叙事的视角,而是从一个非常个人化、贴近生活的角度切入,仿佛一位经验老道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分享着他曾经的经历和观察。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日常礼仪的讲解,比如在拜访日本朋友家时,应该如何得体地脱鞋、如何递送物品,以及餐桌上的规矩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能让人瞬间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尊重和细腻。作者的文字非常生动,常常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让我能够很轻松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他描述日本人对“空”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没有”,而是一种包含着可能性和留白的美感,这种解读让我对日本艺术和禅宗有了更深的体会。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日本传统节日和庆典的描写,不仅仅是介绍了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这些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精神。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时间,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打破了我以往对日本文化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之前总觉得日本社会非常规矩、压抑,但《日本教习》却展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它让我看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弹性”和“变通”。作者通过讲述一些看似日常却充满智慧的故事,展现了日本人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冷静、务实和创造力。比如,书中关于日本人在灾难面前展现出的集体主义和互助精神的描写,让我深受感动。那种在极端困难面前,不抱怨、不恐慌,而是默默地配合、互相支持的力量,非常震撼。而且,这本书还探讨了日本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如何在继承古老文化的同时,又积极拥抱新的事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侘寂”美学的解读,它让我明白,日本的美学不仅仅是追求精致和完美,更在于欣赏事物的不完美、无常和衰败。这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让我觉得非常深刻。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睿智的朋友聊天,他会用他独特的视角,引导你去看待事物,去感受生活。
评分血她与男友在一起甜甜蜜蜜如胶似漆她在学校对我设计陷害被反报复后歇斯底里她被男友抛弃往事败露无法立足被学校开除后的绝望悲怆无数个她在脑海里汇集最终融为一体此时脑中剩下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她瘦如材骨精神恍惚的模样而现在他们说张诗诗死了她在凌晨的精神康复中心拿着一根磨平的牙刷结束自己的生命往事像潮水般不断翻涌挤得心口发痛我用力地闭上眼睛在这狭隘的空间轻声喘息夏昕你怎么了李维克突然开口打断我的思绪脸上冰凉的触感慢慢唤回我的意识睁开眼他的脸被隔绝在薄薄的水汽之外看着模糊的后视镜我才发现自己哭了多么可笑恨之入骨的人死了我居然会为她掉眼泪我没事就是想起了以前的事顿了顿我又补充一些很不好的事”李维克点点头将车窗摇下凉风让我清醒一些他微笑道:过去就让它过去吧追忆往昔只会让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他说话时并没看我目光深邃笔直望向前方仿佛自言自语路程还有一半我重新闭上眼睛打算小憩手机又一次响起我看了李维克一眼滑下接听:喂”夏昕你接到班长电话了吗嗯接到了”准备出席吗李维克陪我一起你应该也会过去吧电话那头很嘈杂我听见她轻声应了一句通话结束前我像魔怔一般突然道:周舟要不我们送个花圈过去她怔了一下只说了句好”便挂断电
评分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
评分再版
评分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合适
评分一手材料,经典之作!
评分一手材料,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