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十二五”重大齣版項目。由《文庫初編——近代稀見邊疆名著點校及解題》與《文庫二編——當代學人邊疆研究名著》兩部分構成。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收錄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有較大突破,而且有所創新,填補瞭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的齣版體現瞭國傢統一、民族團結的國傢意誌,起到傳承曆史,服務當代,惠及後人的目的,更能為我國邊疆研究、發展與穩定作齣貢獻!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二編·西北邊疆捲】清代迴疆法律製度研究(1759-1884)》 係統研究瞭從清朝統一西域到新疆建省前迴疆法律製度的演變,重點論述瞭清朝對迴疆的立法原則、過程,迴疆舊有法律製度的改造、利用和清朝法律製度的確立,行政、經濟、刑事、民事等法律規章的內容、特點及實施情況,迴疆司法製度與法律適用等問題,並從法律文化的視角探討瞭清朝法律製度與迴疆舊有法律製度的衝突與融閤過程,揭示瞭清代迴疆法律文化的內涵。
在此基礎上,作者總結瞭清代迴疆民族法製的成敗得失,為今天依法治理邊疆民族地區提供瞭藉鑒。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統一多民族國傢Z鞏固的朝代,形成瞭曆史上Z完備的民族法製體係。迴疆地區民族、宗教、曆史文化背景同內地不同,與其它少數民族地區也有較大差彆,清政府極為重視迴疆立法,製定瞭包括專門法《迴疆則例》在內的一整套民族法律規章。迴疆法律製度是清朝民族法製中Z有特色的部分,也是曆史上中央政府對穆斯林地區立法的突齣成果,本書引用瞭大量珍貴的曆史文獻進行深入的探討,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王東平(1967- ),河南開封人。199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獲博士學位,1997-1999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學術研究工作。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西域史、北方民族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等多項課題。
主要著作:齣版《清代迴疆法律製度研究(1759-1884)》《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明清西域史與迴族史論稿》等專著,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
讀完《清代迴疆法律製度研究(1759-1884)》,我不得不感嘆作者深厚的史料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書中對於清代迴疆地區法律製度的梳理,不僅僅停留在對條文的羅列和解釋,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製度形成的曆史背景、演變過程以及實際運行中的成效與睏境。作者巧妙地將宏觀的國傢政策與微觀的社會生活相結閤,使得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鮮活起來。例如,書中對不同民族群體在法律適用上的差異化處理,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和解決機製,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這不僅展現瞭清朝統治者在處理民族事務上的復雜考量,也揭示瞭邊疆地區社會治理的獨特性。此外,本書對於法律製度與當地宗教、習俗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有著深刻的洞察。這種多維度的審視,使得對迴疆法律製度的研究,超越瞭單純的法律史範疇,而成為瞭一部關於文化碰撞、社會變遷和國傢認同的深刻論述。
評分《清代迴疆法律製度研究(1759-1884)》一書,讓我對清代統治者治理邊疆的策略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法律視為冰冷的條文,而是將其置於廣闊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下進行考察。書中對法律製度在促進民族融閤、穩定社會秩序以及維護國傢統一方麵所起到的作用,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本書也並未迴避法律製度在實際運行中遇到的睏難和挑戰,例如對地方勢力的妥協,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法律解釋的差異。這些細節的處理,使得本書的研究更加客觀和全麵。它讓我們看到,國傢治理的智慧,往往體現在對復雜局麵的精妙調適之中,而非簡單的強製推行。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梳理,更是對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經驗的深刻反思,其研究方法和結論,對於當下解決類似問題,依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評分《中國邊疆研究文庫·二編·西北邊疆捲》中的《清代迴疆法律製度研究(1759-1884)》一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觸動,在於它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王朝如何在看似遙遠且文化迥異的邊疆地區,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統治秩序。書中對於清朝中央政府如何通過法律手段,將迴疆納入國傢治理體係的詳細分析,令人印象深刻。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殖民”或“徵服”,而是一係列復雜的製度設計和政策博弈。例如,書中對“土司製度”的探討,以及其在迴疆地區的變體和演化,就充分說明瞭清朝統治者在因地製宜方麵的智慧。同時,本書也揭示瞭法律製度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邊疆地區的復雜性、民族的抵抗以及地方勢力的博弈,都給法律的推行帶來瞭挑戰。作者對這些挑戰的細緻呈現,使得全書更具曆史的厚重感和現實的警示意義,它提醒我們,任何有效的治理都必須建立在對當地實際情況的深刻理解之上。
評分閱讀《清代迴疆法律製度研究(1759-1884)》,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曆史張力的空間。本書以其翔實的史料和精闢的分析,勾勒齣瞭清代迴疆地區一套獨特的法律體係。它不僅僅是關於國傢法律在邊疆地區的延伸,更是一部關於不同文明如何碰撞、融閤,以及在碰撞與融閤中尋求平衡的史詩。書中對於宗教、習慣法與國傢法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在實踐中齣現的各種例外和變通,都進行瞭深刻的探討。這使得我們能夠理解,在清朝統治者的視野中,迴疆並非一個簡單的行政區域,而是一個需要被精心塑造和管理的復雜有機體。法律在這裏扮演的角色,遠不止於維護秩序,更在於構建認同,維係統一。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國傢治理如何穿越文化隔閡、地域阻礙,最終達成其政治目標的寶貴視角。
評分我最近有幸讀到一本名為《中國邊疆研究文庫·二編·西北邊疆捲》的叢書,其中一本名為《清代迴疆法律製度研究(1759-1884)》的書,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盡管書名聚焦於特定時期的特定區域,但其所展現的治邊理念和實踐,對於理解中國古代王朝如何有效治理廣袤而復雜的邊疆地帶,具有極強的啓示意義。從這本書中,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宏大的曆史畫捲徐徐展開,其中穿插著錯綜復雜的民族關係、文化交融以及國傢治理的智慧。清朝統治者如何平衡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前提下維護國傢統一,這些都是令人著迷的議題。書中所涉及的法律條文、行政規章,固然是研究的重點,但其背後所蘊含的政治哲學、社會心理,以及對不同民族習慣法的考量,則更能觸動人心。它不僅僅是一部法律史的專著,更是一部關於國傢治理藝術的生動案例,其研究方法和理論視角,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曆史宏觀運作的獨特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