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真是不负“大成”之名,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部能够系统性、全面性地展现中医智慧的经典著作,而《汪昂医学全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首先,它在内容上的广博令人惊叹,不仅仅是辨证论治的条条框框,更深入浅出了介绍了许多前人宝贵的经验和医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药性”的论述,不仅仅是四气五味,还细致地讲解了药物的归经、升降浮沉以及配伍的原则,这对于我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如何更好地运用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对许多疑难杂症的论述,也并非简单地罗列方剂,而是从病因病机入手,层层剥茧,展现了汪昂老先生高超的临床思维。我曾经尝试过运用书中的一些医理来指导我日常的养生,效果非常显著,感觉身体的整体状况都有所改善。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清晰,便于阅读和查找。即使是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也能够通过细致的讲解,逐步理解中医的精髓。
评分坦白说,在接触《汪昂医学全书》之前,我对中医的认识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方剂和一些模糊的养生概念。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医的认知。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更深层中医智慧的大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气血”和“津液”的论述,以及它们与脏腑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往我总觉得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但书中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生动的比喻,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时候一个人会因为“肝气郁结”而出现各种不适,也明白了为什么“脾胃虚弱”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医术,更是在传播一种生活哲学,一种顺应自然、调养身心的智慧。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养生之道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调整作息、饮食,以及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来疏通经络,感受到了身心的和谐统一。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籍整理和研究颇有兴趣的学者,我将《汪昂医学全书》纳入了我的研究范围。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整,的确值得深入探究。从文献学的角度看,本书汇集了汪昂先生的多个重要著作,如《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勿药元诀》等,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也展现了汪昂先生在方剂学、本草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书中对药物的性味、功效、炮制以及配伍的阐述,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实践指导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汪昂先生在《勿药元诀》中对一些药性的归纳和记忆口诀,形式新颖,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是他在教学和传播医学知识方面的一大创新。对于我这样需要查阅大量古籍进行比对和分析的研究者而言,这套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套书我读了好几个月了,依然觉得意犹未尽。我并非科班出身,纯粹是因为体弱多病,寻医问药多年,才慢慢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里面讲解的方剂,很多都有详细的加减和临证的体会,让我觉得不仅仅是看一个方子,而是看到了一个老中医在实际应用中的智慧。尤其是一些妇科、儿科的常见病,书里的论述非常细致,举的例子也很多,很容易就能对照到自己或家人身上遇到的情况。我尝试过书中介绍的一些食疗方和简单的外用方,效果出奇地好,比我之前用过的很多药都管用,而且副作用几乎没有。有时候,我甚至会对着书里的药性歌诀反复念诵,慢慢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感觉对药物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的内容量非常大,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中医,或者对某个特定病症有疑问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我是一名西医执业医师,出于对传统医学的敬畏和好奇,我开始涉猎中医经典,而《汪昂医学全书》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起初,我对于中医的很多理论,比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总觉得有些玄乎,难以用科学的语言去解释。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书中并非没有逻辑,而是其逻辑体系与我们所熟悉的西医有所不同。例如,书中在阐述某些疾病的病因时,常常会联系到情志、饮食、起居等多个方面,这在西医的诊断中可能不会被如此系统地纳入考量。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提及的许多经验方,虽然组成可能很简单,但疗效却很确切,这让我开始思考,在现代医学的框架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解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当然,我并没有期望通过一本古籍来颠覆我的专业知识,但我认为,从中汲取一些养分,拓展诊疗思路,对于提升临床疗效,尤其是对于一些现代医学疗效不甚理想的疾病,或许会带来新的启发。
评分汪昂(1615-1694年),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评分汪昂(1615-1694年),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评分《本草备要》,书分八卷,及“药性总义”一篇,内容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日食菜物等部。共收常用药物478种,续增日食菜物54种,对各味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禁忌、产地、采集、收贮、畏恶、炮制等均有论述。特别是引述历代名家精论,及验案、奇案、疑案、验方、秘方,及对有关药物之辨误、辨疑、质疑等。通书考校精详,评议肯切,内容完备,应用切要,便于临证实用,自问世而后,为诸家所推许。
评分这本书不值得推荐,感觉作者偷工减料了,有白话文,还有文言文。自学的话不推荐,不如那本医方集注好。
评分还可以感觉不错吧啦啦啦啦
评分《汤头歌诀》一卷,章节一如《医方集解》,一歌之出,对方剂应用之理、法、方、药囊括无余,方义明析,言简意赅,音韵流畅,颇切诗章词意,为医家临症必备之书。
评分汪氏诸书,因著述严谨,采集精到,论理中肯,便于实用而为医家所认定。其对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均不失为一部意义精深的参考书。
评分好书慢慢看。。慢慢看。
评分质量很好,正版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