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可供從事液壓技術的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現場工作人員參閱使用,也可作為應用型工科院校的教學參考書 1.作者專業:作者劉延俊教授長期從事液壓技術的企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工作,在國內液壓領域有很高的知名度;
2.內容實用:《液壓係統使用與維修(第二版)》中的許多實例是作者二十餘年在科研、設計、製造、調試、故障診斷與維修方麵所作的工作以及工作經驗總結,實例全部來自一綫,有典型代錶性。
內容簡介
《液壓係統使用與維修(第二版)》以液壓元件、基本迴路與液壓係統的實際應用為主綫,全麵介紹液壓元件和係統的使用、檢測及常見故障的診斷與維修技術,對液壓係統的安裝、調試、使用與維護,故障診斷步驟、方法作瞭介紹,同時闡述瞭液壓油的特性、選用以及汙染防治技術。本書力求貫徹少而精、理論分析與實際應用相結閤的原
則,側重瞭對工程技術人纔在液壓技術應用、故障診斷與排除及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液壓係統使用與維修(第二版)》中的許多實例是作者二十餘年在科研、設計、製造、調試、故障診斷與維修方麵所做的工作以及經驗總結。書中元件的圖形符號、迴路以及係統原理圖全部采用瞭國傢新圖形符號繪製。為瞭便於讀者使用和查閱液壓元件與係統的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本書將其作為附錄一一列之。
《液壓係統使用與維修(第二版)》可供從事液壓技術的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現場工作人員參閱使用,也可作為應用型工科院校的教學參考書,同時也可作為專業碩士生的實踐類教材使用。
作者簡介
劉延俊,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劉延俊自1989年研究生畢業以來,為企業設計、製造、調試瞭大量的液壓係統,同時為國內的許多引進設備的液壓係統進行瞭故障排除、係統分析改進等工作。1999年3月,山東大學(前山東工業大學)根據劉延俊在液壓與氣動方麵的專業特長,並以其兩項專利為技術依托成立瞭山東拓普液壓氣動有限公司(原山東山大液壓氣動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200萬元,目前該公司擁有員工56人,每年生産銷售液壓係統貳韆餘颱套,為此劉延俊積纍瞭大量的液壓元件選型、使用、國外液壓元件替代、液壓係統的調試、故障排除等經驗。同時承擔瞭國傢經貿委、山東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教育廳、濟南市科技局等縱嚮課題多項,每年為企業承擔液壓方麵的開發課題都在10項以上,獲得國傢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獲得山東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二等奬二項,山東省教育廳自然科學三等奬一項,主編《液壓與氣壓傳動》兩部、編著《液壓係統使用與維修》、《液壓元件使用指南》兩部,培養研究生20餘人,發錶液壓氣動與控製方麵的論文60餘篇(主要發錶在山東大學學報、《機床與液壓》、《液壓與氣動》、《液壓氣動與密封》等期刊)。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液壓元件及傳動係統概述
1.1 液壓傳動係統的組成
1.1.1 液壓元件在液壓傳動係統中的作用
1.1.2 液壓元件的分類
1.1.3 液壓元件的基本參數
1.2 液壓傳動係統的圖形符號
1.2.1 概述
1.2.2 基本符號、管路及連接
1.2.3 控製機構和控製方法
1.2.4 泵、馬達和缸
1.2.5 控製元件
1.2.6 輔助元件
1.3 液壓係統的應用特點與故障診斷技術的發展趨勢
1.3.1 液壓係統的應用特點
1.3.2 液壓係統故障診斷的發展趨勢
第2章 液壓油的選用與汙染防治
2.1 液壓油的物理性質
2.1.1 液壓油的密度
2.1.2 液壓油的可壓縮性
2.1.3 液壓油的黏性
2.2 液壓油的分類與選用
2.2.1 液壓油的分類
2.2.2 常見的國産液壓油
2.2.3 對液壓油的要求
2.2.4 液壓油的選擇和使用
2.3 液壓油的汙染控製
2.3.1 汙染物的種類及危害
2.3.2 汙染的原因
2.3.3 汙染的測定
2.3.4 汙染度的等級
2.3.5 液壓油液品質的判斷
2.3.6 液壓油液的汙染控製
2.4 液壓油的使用與維護
2.4.1 液壓油的存放
2.4.2 液壓油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4.3 液壓油的使用與維護
第3章 液壓元件使用與維修
3.1 液壓泵使用與維修
3.1.1 液壓泵使用與維護概述
3.1.2 柱塞泵常見故障及排除
3.1.3 齒輪泵常見故障及排除
3.1.4 葉片泵常見故障及排除
3.2 液壓控製閥使用與維修
3.2.1 液壓控製閥概述
3.2.2 方嚮控製閥常見故障及排除
3.2.3 壓力控製閥常見故障及排除
3.2.4 流量控製閥常見故障及排除
3.2.5 疊加閥常見故障及排除
3.2.6 插裝閥常見故障及排除
3.2.7 伺服閥常見故障及排除
3.2.8 比例閥常見故障及排除
3.3 液壓執行元件使用與維修
3.3.1 液壓馬達常見故障及排除
3.3.2 液壓缸常見故障及排除
3.4 液壓輔助元件使用與維修
3.4.1 濾油器常見故障及排除
3.4.2 蓄能器常見故障及排除
3.4.3 油箱常見故障及排除
3.4.4 熱交換器常見故障及排除
3.4.5 連接件常見故障及排除
3.4.6 密封裝置常見故障及排除
第4章 液壓基本迴路及故障分析與排除
4.1 速度控製迴路
4.1.1 調速迴路
4.1.2 快速運動迴路
4.1.3 速度換接迴路
4.2 壓力控製迴路
4.2.1 調壓迴路
4.2.2 減壓迴路
4.2.3 卸荷迴路
4.2.4 增壓迴路
4.2.5 平衡迴路
4.3 方嚮控製迴路
4.3.1 換嚮迴路
4.3.2 鎖緊迴路
4.4 多缸動作迴路
4.4.1 順序動作迴路
4.4.2 同步迴路
4.4.3 多缸快慢速互不乾涉迴路
4.5 液壓油源基本迴路
4.5.1 開式油源迴路
4.5.2 閉式油源迴路
4.5.3 補油泵迴路
4.5.4 節能液壓源迴路
4.6 基本迴路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
第5章 典型液壓係統故障分析與排除實例
5.1 平闆輪輞刨渣機液壓係統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法
5.1.1 液壓係統工作原理
5.1.2 平闆輪輞刨渣機調試過程中的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法
5.2 雙立柱帶鋸機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2.1 結構及作業流程
5.2.2 液壓控製係統及工作原理
5.2.3 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
5.2.4 雙立柱帶鋸機液壓係統的特點
5.3 丁基膠塗布機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3.1 丁基膠塗布機液壓係統的組成和原理
5.3.2 丁基膠塗布機液壓係統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5.3.3 丁基膠塗布機液壓係統的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
5.4 彎管機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4.1 液壓係統工作原理
5.4.2 故障分析與排除
5.4.3 液壓彎管機的主要特點
5.5 立磨液壓機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5.1 立式磨機的工作原理
5.5.2 立磨液壓機液壓係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5.5.3 立磨液壓機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
5.5.4 幾點說明
5.6 剪繩機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6.1 液壓係統工作原理
5.6.2 剪繩機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7 盤式熱分散機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7.1 工作原理
5.7.2 常見故障與排除
5.8 垃圾壓縮中轉站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8.1 垃圾壓縮中轉站實現的動作以及設計說明
5.8.2 調試過程中的常見故障與排除
5.9 機車防溜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9.1 係統工作原理
5.9.2 故障現象
5.9.3 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
5.10 輪胎脫模機三缸比例同步液壓係統的故障分析與排除
5.10.1 係統工作原理
5.10.2 係統故障原因與排除
5.10.3 係統特點
5.11 二通插裝方坯剪切機液壓係統的常見故障與排除
5.11.1 剪切機液壓係統的工作過程
5.11.2 剪切機液壓係統的常見故障與排除
5.12 玻璃鋼拉擠機液壓比例係統的故障和分析
5.12.1 玻璃鋼拉擠機液壓比例係統的原理
5.12.2 玻璃鋼拉擠機液壓比例係統常見故障與排除
5.13 XLB1800×10000平闆硫化機液壓係統常見故障與排除
5.13.1 XLB1800×10000平闆硫化機液壓係統工作原理
5.13.2 XLB1800×10000平闆硫化機液壓係統常見故障及排除
5.13.3 XLB1800×10000平闆硫化機液壓係統特點
5.14 液壓係統常見故障共性分析
第6章 液壓係統的安裝、調試、使用與維護
6.1 液壓係統的安裝
6.1.1 流體連接件的安裝
6.1.2 液壓元件的安裝
6.2 液壓係統的清洗
6.2.1 液壓係統的清潔度標準
6.2.2 液壓係統的實用清洗方法
6.2.3 液壓係統的兩次清洗
6.3 液壓係統的調試
6.3.1 液壓係統調試前的準備
6.3.2 液壓係統的調試
6.3.3 液壓係統的試壓
6.4 液壓係統的使用、維護和保養
6.4.1 液壓係統的日常檢查
6.4.2 液壓油的使用和維護
6.4.3 防止空氣進入係統
6.4.4 防止油溫過高
6.4.5 檢修液壓係統的注意事項
6.5 200t棉機液壓係統安裝、調試、使用與維護舉例
6.5.1 200t液壓棉花打包機液壓係統的安裝與調試
6.5.2 200t棉花打包機液壓係統的使用維護與保養
6.5.3 200t棉花打包機液壓係統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
第7章 液壓係統的故障診斷
7.1 液壓係統的故障原因分析
7.1.1 設計原因
7.1.2 製造原因
7.1.3 使用原因
7.1.4 液壓油汙染的原因
7.2 液壓係統的故障特徵與診斷步驟
7.2.1 液壓係統的故障特徵
7.2.2 液壓係統的故障診斷步驟
7.3 液壓係統的故障診斷方法
7.3.1 直觀檢查法
7.3.2 對比替換法
7.3.3 邏輯分析法
7.3.4 儀器專項檢測法
7.3.5 模糊邏輯診斷方法
7.3.6 智能診斷方法
7.3.7 基於灰色理論的故障診斷方法
7.4 150kN 電鐓機液壓係統的故障診斷實例
7.4.1 設備簡介
7.4.2 係統工作原理與故障現象
7.4.3 原因分析與故障排除
第8章 液壓元件試驗方法
8.1 液壓泵試驗方法
8.1.1 液壓泵空載排量測試方法(GB/T7936-2012)
8.1.2 試驗裝置及試驗迴路
8.1.3 試驗項目和方法
8.2 齒輪泵試驗方法(JB/T7041-2006)
8.2.1 試驗油液
8.2.2 試驗裝置及試驗迴路
8.2.3 試驗測試點的位置
8.2.4 測量準確度和測量係統允許誤差
8.2.5 穩態工況
8.2.6 試驗項目和方法
8.3 葉片泵試驗方法
8.3.1 試驗油液
8.3.2 試驗裝置及試驗迴路
8.3.3 試驗測試點的位置
8.3.4 測量準確度和測量係統允許誤差
8.3.5 穩態工況
8.3.6 試驗項目和方法
8.4 柱塞泵試驗方法
8.4.1 試驗油液
8.4.2 試驗裝置及試驗迴路
8.4.3 試驗測試點的位置
8.4.4 測量準確度和測量係統允許誤差
8.4.5 穩態工況
8.4.6 試驗項目和方法
8.5 液壓閥試驗方法
8.5.1 流量控製閥試驗方法(GB/T8104-1987)
8.5.2 壓力控製閥試驗方法(GB/T8105-1987)
8.5.3 方嚮控製閥試驗方法電液伺服閥試驗方法(GB/T8106-1987)
8.6 液壓缸試驗方法(GB/T15622-2005)
8.6.1 試驗相關術語
8.6.2 試驗用油液
8.6.3 試驗裝置及試驗迴路
8.6.4 測量準確度
8.6.5 測量係統允許誤差
8.6.6 穩態工況
8.6.7 試驗項目和方法
8.7 超高壓液壓缸綜閤性能試驗颱
8.7.1 超高壓液壓缸綜閤試驗颱基本信息
8.7.2 試驗迴路及原理
8.7.3 試驗項目和方法
8.7.4 係統特點
附錄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現代控製理論基礎與應用》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易於理解的現代控製理論基礎框架及其在工程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全書結構清晰,內容編排遵循從基礎理論到復雜係統設計的邏輯順序,力求在嚴謹性與可讀性之間達到最佳平衡。本書不僅涵蓋瞭經典控製理論的精髓,更側重於對現代控製係統,特彆是基於狀態空間方法的分析、設計與實現技術進行詳盡闡述。 第一部分:控製係統的基本概念與數學描述 本部分將讀者引入控製係統的世界,建立必要的數學工具。首先界定反饋控製係統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和分類,明確開環與閉環係統的性能差異。重點內容包括: 綫性係統的數學模型: 詳細介紹微分方程、傳遞函數以及拉普拉斯變換在係統建模中的核心作用。對係統的暫態響應、穩態誤差、頻率響應等基本性能指標進行量化分析。 狀態空間錶示法: 闡述嚮量微分方程在描述多輸入多輸齣(MIMO)係統中的優勢。深入探討狀態變量的選擇、係統矩陣(A、B、C、D)的構建,以及係統能控性和能觀測性的概念及其判據(如卡爾曼行列式)。 第二部分:綫性時不變係統(LTI)的分析與設計 這是本書的核心理論部分,專注於綫性時不變係統的分析工具和校正技術。 時域分析: 深入講解利用狀態轉移矩陣求解係統的自由響應和強迫響應。通過極點位置對係統穩定性進行精確判斷,並引入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判據,為非綫性係統的穩定性分析奠定基礎。 根軌跡法: 詳盡介紹根軌跡的繪製規則、參數對係統性能(如阻尼比、超調量、調節時間)的影響,並演示如何利用根軌跡法設計超前/滯後校正器以滿足特定性能指標。 頻率域分析: 詳細分析波德圖、奈奎斯特圖的構建方法。引入增益裕度和相位裕度等重要概念,用於評估係統的相對穩定性。通過頻率響應分析,設計齣能有效改善係統動態性能的PID控製器。 第三部分:現代控製理論:狀態空間設計方法 本部分轉嚮更具係統性和通用性的狀態空間設計技術,這是現代控製工程的基礎。 極點配置(Pole Placement): 闡述如何通過狀態反饋設計使係統的閉環極點位於期望的位置,從而實現期望的動態響應。詳細推導並應用Ackermann公式進行狀態反饋增益矩陣的計算。 觀測器設計: 針對狀態變量無法直接測量的工程實際問題,詳細介紹Luenberger觀測器的設計原理和步驟。討論全階和簡化觀測器的結構,以及如何通過觀測器極點配置來確保估計誤差的快速收斂。 狀態反饋與觀測器結閤(最小實現與分離原理): 講解如何將狀態反饋控製與狀態觀測器結閤,形成完整的反饋控製結構。重點闡述著名的“分離原理”,證明控製器設計與觀測器設計可以相互獨立地進行。 最優控製導論: 簡要介紹綫性二次型最優控製(LQR)的基本思想。闡述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二次型代價函數,求解代數黎卡提方程(ARE)以獲得最優狀態反饋增益。 第四部分:先進控製技術與工程應用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問題相結閤,介紹一些高級主題和實際應用案例。 係統辨識基礎: 簡要介紹從實驗數據中辨識係統參數的基本方法(如最小二乘法),為不精確模型下的控製設計提供思路。 離散時間係統控製: 針對數字控製器(如微處理器)的應用,係統地介紹離散化方法(如零階保持器ZOH),Z變換理論,以及離散係統的時域分析與極點配置。 魯棒性與控製性能: 探討係統模型不確定性對控製性能的影響。簡要介紹H∞控製和滑模控製等魯棒控製的基本思想,以應對實際工程中的參數變化和外部乾擾。 本書特色: 1.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每章後均附有豐富的例題和可供練習的習題,部分章節包含使用MATLAB/Simulink進行仿真驗證的實例,幫助讀者直觀理解復雜的理論概念。 2. 清晰的邏輯脈絡: 從經典的傳遞函數方法平穩過渡到現代的狀態空間方法,確保讀者能夠建立起對控製理論發展曆程的完整認知。 3. 麵嚮工程應用: 重點突齣對能控性、能觀測性以及極點配置的應用,使其成為工程師進行係統分析和設計時的實用工具書。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於自動化、電氣工程、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專業的本科高年級學生、研究生,以及從事自動控製係統設計、調試和研究的工程技術人員。具備微積分、綫性代數基礎的讀者可直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