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簡介[ - ] |
|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的有關中國曆代天災人禍的分類統計專著,由民國時期國立暨南大學史地係教授陳高傭主編,成書於1940年。全書將秦王朝以降,直至清代2000餘年間的天災人禍,分為水災、旱災、內亂、外患等6部分,用中西曆對照,以年錶形式予以記載。書末並附有各代災禍統計圖錶30餘幅,及近代學者對災害研究的論文多篇。 |
初讀此書,首先被其宏大的敘事格局和嚴謹的史料考證所震撼。作者仿佛是一位穿越時空的史學傢,以其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洞察力,將中國曆代的天災人禍娓娓道來。書中所涉及的時間跨度之廣,空間範圍之大,令人驚嘆。從上古時期的洪水滔天,到近代的旱澇交替,再到各種人為的戰亂動蕩,無一不被細緻地記錄和分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災禍發生的深層原因,以及它們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産生的長遠影響。例如,關於某次大規模的飢荒,書中不僅詳細記載瞭飢荒的起因——可能是連年的乾旱,也可能是朝廷的腐敗無能,還通過對史籍的細緻梳理,描繪瞭災荒時期百姓的慘狀,以及政府采取的救濟措施,甚至還探討瞭此次災荒對後來政治格局的影響。這種多維度、深層次的解讀,讓讀者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曆史發展的脈絡。書中引用的史料來源廣泛,包括正史、野史、地方誌、文集、碑刻等等,並且都經過瞭嚴謹的辨析和考證,使得書中的論述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評分對於緻力於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學生和學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寶藏。其內容之詳盡、考證之嚴謹、分類之清晰,為相關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和便捷的工具。書中所呈現的豐富史料,如同一座巨大的礦藏,等待著有心人去挖掘和提煉。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瞭大量的原始文獻,並且對這些文獻的真僞和可靠性都進行瞭審慎的評估,這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更重要的是,本書的敘述風格並非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兼具可讀性和啓發性。作者在嚴肅的曆史分析中,融入瞭人文關懷,使得冰冷的史實充滿瞭溫度。通過閱讀此書,我不僅對中國曆代的天災人禍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更對中國人民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如何與各種挑戰抗爭,以及他們所展現齣的堅韌與智慧,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無疑將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之一。
評分本書最大的特色之一,在於其詳盡的分類統計。作者並非簡單地將災害按時間順序排列,而是根據不同的類彆,如自然災害(水災、旱災、地震、海嘯、瘟疫等)和人為災害(戰爭、飢荒、叛亂、政治迫害等),進行瞭細緻的劃分和統計。這種方法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某種類型災害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生頻率、影響範圍以及演變趨勢。例如,通過對水災數據的梳理,讀者可以直觀地瞭解在哪個朝代水災最為頻發,其影響範圍主要集中在哪些地理區域,以及曆代政府在治理水患方麵的政策演變。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工程、農業發展、甚至社會結構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種統計學的方法,將宏觀的曆史事件與微觀的數字統計相結閤,為曆史研究提供瞭新的視角和方法論。我曾嘗試著去比對不同朝代的災害數據,試圖找齣一些潛在的規律,這種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樂趣和啓發。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那些觸目驚心的記載所觸動。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在天災和人禍麵前,如同螻蟻一般渺小。書中對旱災的描述,字字泣血,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一幅人間煉獄的圖景:土地龜裂,顆粒無收,易子而食,哀鴻遍野。而對戰亂的記錄,更是充滿瞭血腥與暴力,王朝的更迭,人民的苦難,曆史的車輪在碾過無數生命後,纔艱難地前進。這些並非冰冷的史實堆砌,而是通過作者精妙的筆觸,將曆史人物的悲歡離閤、社會底層人民的掙紮與呐喊,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人禍”部分的論述感到沉重。那些因統治者的昏聵、貪婪、殘暴而引發的動蕩,那些因階級矛盾激化、民族衝突升級而導緻的流血犧牲,都讓人深刻反思曆史的教訓。讀到這些章節,總會讓人感到一種曆史的宿命感,同時又對人類的渺小和脆弱産生深深的共情。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是任何一本單純的史料匯編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精美,紙質優良,光是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厚實感,仿佛承載瞭曆史的重量。打開扉頁,細緻的手繪插圖和古色古香的字體瞬間將人拉迴那個遙遠的年代。我對這本書的裝幀細節尤其感到驚喜,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裝幀設計師顯然在細節上下足瞭功夫,從封麵的設計風格到內頁的排版布局,無不透露齣對曆史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考究。我尤其喜歡書脊上的燙金工藝,在燈光下閃耀著低調而華麗的光芒,讓人愛不釋手。而紙張的選擇也恰到好處,既有傳統的古籍質感,又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疲勞。我曾有幸翻閱過不少古籍善本,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在這兩者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實用性,這對於一本需要大量翻閱和研究的工具書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書中穿插的一些插圖,更是精美絕倫,無論是人物畫像還是器物描摹,都栩栩如生,充滿瞭曆史的韻味,為枯燥的史料增添瞭不少趣味性和可讀性。甚至連目錄頁的設計,都頗具匠心,整體風格統一而又富有變化,讓人在查找資料時也能感受到一種藝術的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