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光伏发电
  • 并网技术
  • 电力系统
  • GB/T 19964-2012
  • 技术标准
  • 新能源
  • 电力工程
  • 电气工程
  • 行业标准
  • 光伏接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ISBN:155066127518
商品编码:1164477694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作 者:  
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译 者:  
平装 大16开 页数:16 字数:20  
纸 质 版:18元

 

 

标准号: GB/T 19964-2012   中文标准名称: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ICS: ICS27.160   英文标准名称:
 中标分类: F12   发布日期: 2012-12-31
 采标情况:   实施日期: 2013-06-01
 标准个数:   作废日期: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 本书深入探讨了光伏发电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并结合丰富的工程实践案例,为读者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技术指导。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涵盖了从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到实际工程的各个环节,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实用的技术方法,并能够有效地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第一章 光伏发电技术基础 本章首先从光伏效应的物理机制出发,详细阐述了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转换原理。我们将深入分析太阳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其效率的关键因素,例如光照强度、温度、光谱特性等。在此基础上,本章将介绍目前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包括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多晶硅)的制造工艺、性能特点及发展趋势。同时,也会对薄膜太阳能电池(如非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等)的技术优势、发展挑战进行梳理。此外,本章还将简要介绍光伏组件的串并联组合方式、功率输出特性以及光伏阵列的等效电路模型,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第二章 光伏系统设计原则与流程 本章聚焦于光伏系统的整体设计,从项目立项伊始,便对设计过程进行详细的分解。我们将首先介绍光伏发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资源评估(太阳能辐照度、可用面积)、用电负荷分析、经济性分析(投资回报、LCOE)、以及环境影响评估。接着,本章将详细阐述光伏电站的设计流程,包括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在系统设计方面,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根据项目需求和场地条件,确定光伏阵列的倾角、方位角、间距等参数,以最大化能量产出。同时,还会讨论不同类型的光伏系统,如离网系统、并网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和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设计考量与技术要点。 第三章 光伏组件选型与优化 组件是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本章将深入探讨组件的选型策略与优化方法。我们将详细分析不同类型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如额定功率、效率、温度系数、弱光性能、抗PID性能、抗隐裂性能等,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预期发电量、投资预算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组件选择。本章还将重点介绍组件的性能衰减原因及预测方法,并探讨一些提高组件发电效率的先进技术,如半片电池技术、多栅线技术、PERC技术、TOPCon技术、HJT技术等。此外,我们还会讨论组件的质量认证标准,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如何进行组件的兼容性匹配。 第四章 光伏逆变器选型与配置 逆变器是将光伏阵列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本章将全面解析光伏逆变器的类型,包括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微型逆变器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适用场景及技术特点。我们将详细讲解逆变器的选型依据,如额定功率、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跟踪精度与数量、转换效率、电网兼容性、通信接口、保护功能等。本章还将深入探讨MPPT算法的原理与优化,以及如何根据光伏阵列的连接方式和功率特性,对逆变器进行合理的配置,以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此外,我们还会介绍逆变器在过压、欠压、过温、过流等异常情况下的保护机制。 第五章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设计与安装 支架系统是光伏组件的支撑结构,其设计与安装对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章将介绍各类光伏支架的类型,包括固定支架、可调角度支架、跟踪支架(单轴跟踪、双轴跟踪)等,并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承载能力及成本效益。我们将详细阐述支架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荷载计算(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基础设计、连接方式等,并强调结构稳定性与耐久性的重要性。在安装方面,本章将提供详细的安装指导,包括基础施工、支架安装、组件固定、接地等关键步骤,并重点关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章 电站监控与运维管理 为了确保光伏电站的长期高效运行,有效的监控与运维是必不可少的。本章将详细介绍光伏电站的监控系统组成,包括数据采集终端(RTU/DTU)、通信网络、监控平台等,并分析各种监控参数的意义,如发电量、电压、电流、功率、温度、辐照度等。我们将深入探讨远程监控、故障诊断、性能评估等功能,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发电效率。在运维管理方面,本章将系统性地介绍光伏电站的日常巡检、定期维护、故障处理、清洁保养等工作内容,并分析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同时,还将介绍一些智能运维技术,如无人机巡检、AI故障预测等,以提高运维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 第七章 光伏系统安全技术与保护 安全性是光伏电站设计的重中之重。本章将全面梳理光伏系统中的各类安全风险,包括电气安全(触电、短路、接地)、火灾安全、机械安全(坠落、倒塌)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将详细介绍光伏系统的接地设计要求、防雷保护技术、过电压保护装置(SPD)的应用。在电气安全方面,本章将重点阐述直流侧和交流侧的断路器、熔断器等保护器件的选型与配置。此外,还会讨论光伏系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人员操作的安全规程。 第八章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与电网兼容性 对于并网型光伏电站,与电力系统的兼容性是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包括并网点的选择、电压等级、电能质量指标(谐波、电压波动、闪变)、功率因素等。我们将深入分析光伏发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电网接入技术,如无功功率补偿、电压支撑、频率调节等。本章还将介绍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包括PQ控制、SVG功能等,并探讨低电压穿越(LVRT)和高电压穿越(HVRT)等关键技术。此外,还会简要介绍电网接入的审批流程与相关标准。 第九章 分布式光伏系统应用与实践 分布式光伏系统因其就近消纳、灵活性强的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本章将重点关注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我们将深入分析屋顶光伏、阳台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不同类型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在设计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建筑融合(BIPV)、屋顶载荷、安全用电等方面。在安装方面,将提供针对不同安装场景的指导。本章还将探讨分布式光伏的并网模式,如全额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以及相关的并网政策与技术要求。此外,还会介绍储能系统在分布式光伏中的应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第十章 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分析与发展前景 本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性评估工具,并展望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将详细介绍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构成,包括设备投资、安装工程、土地租赁、设计及运维费用等。我们将深入分析光伏电站的发电收益来源,如电费收入、补贴收入、绿色电力证书等。本章将讲解关键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如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等,并提供实际案例分析。最后,本章将对全球及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规模、技术进步、政策导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深入探讨,勾勒出光伏发电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力求通俗易懂,同时兼顾专业性。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知识,并具备独立设计、安装、运维光伏发电系统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主要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的。在实际的项目建设和运维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本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这个名字,就直接点明了它的定位。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的各个技术细节,比如直流侧与交流侧的电气连接方式、保护系统的配置要求、以及与电网通信的要求等等。我特别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不同类型光伏电站(例如集中式和分布式)在接入方面的差异化规定,以及针对不同电网接入点的具体技术要求。

评分

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技术蓝图”。作为一名工程师,我希望它能为我们提供清晰的指引,让我们知道如何才能让光伏发电站更好地融入现有的电力系统。我特别关注书中的“技术规定”部分,这代表着它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做了细致的要求。例如,在安全性方面,书中是否对光伏电站的防雷、接地、绝缘等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在电网兼容性方面,是否对功率调节、电压支撑、频率响应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标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出现因技术理解偏差而导致的问题,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评分

我一直对光伏发电系统与现有电力系统之间的“联姻”过程充满好奇。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插上去”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复杂的能量转换、频率稳定、电压控制、电网冲击等一系列高深的技术问题。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点出了这个核心——“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这意味着它应该涵盖了从微观的电气连接细节,到宏观的电网接入策略。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某些参数必须如此设定,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以及这些规定是如何考虑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用户侧的安全用电的。例如,关于功率因数补偿的章节,我希望能看到详细的计算模型和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补偿策略;关于谐波抑制的规定,我希望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限值,以及如何通过滤波器等手段来满足要求。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解答我心中关于“如何让光伏发电系统与大电网和谐共处”的诸多疑问。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拿到的时候,心里是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作为一名在新能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标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光伏发电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且技术集成度极高的行业。GB/T 19964-2012,这个编号本身就透着一股官方的权威和严谨。我期待它能像一本可靠的“操作手册”,为我们这些一线执行者提供清晰、明确、可操作的技术指引。想象中,里面应该充满了各种详细的图表、公式、计算方法,以及对于不同场景下设备选型、接口设计、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详细规定。我曾不止一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因为缺乏统一、细致的技术规范而感到困扰,比如在评估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兼容性时,在协调电网接入时的参数要求上,甚至在一些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流程上,都希望能有一份能够“一锤定音”的标准。而这本书,正是承载了我对这种“一锤定音”的期待。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聚焦在它如何处理“并网”这个技术环节中的“痛点”。就我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往往是那些“灰色地带”,也就是在现有标准中不够明确,或者存在不同理解的地方。比如,对于电网的扰动响应,书里有没有明确的响应时间和频率偏差范围?对于电网的保护设置,光伏电站应该如何配合,避免误跳闸或者保护不足?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实操性很强的内容,比如在不同电网故障情况下,光伏电站的保护装置应该如何配置,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仿真验证。毕竟,在实际运行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更需要有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说明书”。

评分

最近刚把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有时间翻翻这本书,名字是《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说实话,拿到的时候,我主要看的是它的“技术规定”这几个字。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规定”在哪里,如何执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它确实是在努力地把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规定”的形式来落地。我尤其关心的是那些关于设备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内容,因为在光伏电站的集成过程中,这部分往往是难点。不同的逆变器厂家、监控系统厂家,他们的通信方式如果不能很好地对接,整个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明确的接口定义、数据帧格式,甚至是一些标准的报文样例,这样在设备选型和系统集成的时候,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评分

拿到这本书,其实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一名在电力系统领域工作多年的老兵,我见证了新能源技术从萌芽到爆发的整个过程。光伏发电的接入,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系统、全面的技术指导,让我们理解在将光伏发电站接入庞大而复杂的电力系统时,所需要遵循的核心原则和具体技术要求。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电网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的章节,这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例如,书中关于新能源发电预测、功率控制、以及电网故障响应等方面的规定,能否为我们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引?我期待它能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知识上的空白。

评分

说实话,我对《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这个名称,第一反应就是它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在光伏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但基础的标准却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技术规定”的部分,这代表着它对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的各个技术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可操作的指导,帮助我们在实际工程中避免出现各种技术上的偏差,确保光伏电站能够安全、可靠、经济地接入电网。比如,在设备选型方面,是否有具体的性能参数要求,或者推荐的设备类型?在电网互联方面,是否有明确的接口标准和通信协议?这些都是我们做项目时非常关心的问题。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的问题。这本书的名字《GB/T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听起来就非常有分量,并且涵盖了“技术规定”这个关键信息。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份权威性的文件,能够清晰地指导我们在光伏电站设计、建设和并网的各个环节中,应该遵循哪些技术标准和要求。例如,在电网的接口设计上,需要满足哪些电气参数?在系统的保护配置上,应该如何与电网的保护相协调?在电能质量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限值和措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明确的解答,为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名,一看就知道是国家标准,而且是关于光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这绝对是重磅内容。作为一名在工程设计领域摸索的同行,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份能够提供权威指导的文件。在设计光伏电站时,从初期选址、系统配置,到最终的并网验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对电力系统接入技术的理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涵盖从技术参数要求、设备选型原则,到安全保护配置、运行维护规程等方方面面。特别是那些关于电能质量的规定,比如电压闪变、谐波、频率偏差等,这些都是影响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量化指标和应对措施。

评分

今年考试用到了,很好的书

评分

不错。。。。。。。。。。。。。。。。。。。

评分

今年考试用到了,很好的书

评分

还可以吧 是正版的 满意

评分

不错。。。。。。。。。。。。。。。。。。。

评分

发货快,价格要是再优惠点就好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送货很及时,很满意

评分

发货快,价格要是再优惠点就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