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泽国 编
图书标签:
  • 综合布线
  • 弱电系统
  • 通信工程
  • 网络工程
  • 建筑工程
  • 电气工程
  • 施工技术
  • 设计规范
  • 信息技术
  • 工程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512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783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书是按照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教学要求,结合作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围绕培养学生能力这条主线,针对省级、国宝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的要求及发展趋势而编写的。本书为实训教材,全书共14章,含有37个实训,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技术项目的介绍,综合布线设计、测试和验收,综合布线的常用器材和基本操作,网络配线技术,综合布线各子系统和综合布线实训,并附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验收规范。

作者简介

  邓泽国,综合布线认证工程师,辽宁师范大学高级讲师。长期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研究方向: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施工,网站设计、施工。主持科研项目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本,其中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教程》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1章 网络综合布线概述 (1)
1.1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1)
1.1.1 综合布线系统的产生和特点 (1)
1.1.2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2)
1.1.3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的标准、原则和步骤 (3)
1.2 综合布线软件环境 (4)
1.2.1 OpenOffice.org办公套件简介 (5)
1.2.2 Autodesk AutoCAD 2010(中文版)简介 (8)
1.3 综合布线硬件设备 (9)
1.3.1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设备简介 (9)
1.3.2 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简介 (11)
1.3.3 配套工具箱 (14)
1.4 综合布线评价 (15)
1.4.1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评价项目 (15)
1.4.2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管理评价要求 (15)
1.4.3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评价标准 (16)
第2章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9)
2.1 综合布线设计概述 (19)
2.1.1 综合布线常用术语 (19)
2.1.2 综合布线常用符号与缩略词 (21)
2.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2)
2.2.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概述 (22)
2.2.2 系统分级与组成 (23)
2.2.3 缆线长度划分 (25)
2.2.4 系统应用 (25)
2.2.5 屏蔽布线系统 (26)
2.2.6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26)
2.2.7 工业级布线系统 (27)
2.3 综合布线系统配置设计 (27)
2.3.1 工作区 (27)
2.3.2 配线子系统 (28)
2.3.3 干线子系统 (29)
2.3.4 建筑群子系统 (29)
2.3.5 设备间和进线间 (29)
2.3.6 管理间 (30)
2.4 综合布线系统指标 (30)
2.5 综合布线安装工艺要求 (31)
2.5.1 综合布线施工的基本要求 (31)
2.5.2 工作区 (32)
2.5.3 电信间 (32)
2.5.4 设备间 (32)
2.5.5 进线间 (33)
2.5.6 缆线布放 (34)
2.6 综合布线系统配置设计实例 (34)
第3章 综合布线工程测试验收 (36)
3.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36)
3.2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概述 (38)
3.3 综合布线环境检查 (38)
3.4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 (39)
3.5 设备安装检验 (40)
3.6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41)
3.6.1 缆线的敷设 (41)
3.6.2 保护措施 (43)
3.7 缆线的端接 (45)
3.8 工程电气测试 (46)
3.8.1 测试项目及含义 (46)
3.8.2 测试方法及内容 (47)
3.8.3 测试记录 (50)
3.9 管理系统验收 (51)
3.10 工程验收 (51)
3.10.1 编制工程验收文件 (51)
3.10.2 综合布线工程质量检查 (53)
第4章 网络综合布线常用器材和工具 (54)
4.1 网络综合布线常用器材 (54)
4.1.1 水晶头 (54)
4.1.2 双绞线 (54)
4.1.3 同轴电缆 (59)
4.1.4 光缆 (59)
4.1.5 线管与线槽 (60)
4.1.6 桥架 (61)
4.1.7 面板与底盒 (61)
4.1.8 配线架 (62)
4.1.9 机柜 (62)
4.1.10 标签 (62)
4.2 综合布线常用工具 (64)
4.2.1 打线工具 (64)
4.2.2 线缆分析仪 (65)
第5章 综合布线的基本操作 (66)
5.1 配线端接的基本操作 (66)
5.1.1 配线端接原理 (66)
5.1.2 网络双绞线剥线基本操作 (66)
5.1.3 RJ-45水晶头的端接原理和方法 (67)
5.1.4 网络模块端接原理和方法 (69)
5.1.5 网络机柜内部配线端接 (70)
5.2 网络布线基本操作 (71)
5.2.1 实训设备螺孔使用方法 (71)
5.2.2 线管的安装 (71)
5.2.3 线槽的安装 (72)
5.2.4 桥架的安装 (73)
5.2.5 壁挂式机柜的安装 (74)
5.2.6 立式机柜的安装 (74)
5.2.7 线管弯管成型 (75)
5.2.8 线槽拐弯 (76)
5.2.9 支架固定 (77)
第6章 网络配线技术 (78)
6.1 网络配线基本操作 (78)
6.1.1 网络跳线测试仪的使用 (78)
6.1.2 RJ-45水晶头的端接原理 (78)
6.1.3 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步骤 (79)
6.1.4 压接线实训仪的使用 (80)
6.2 模块端接 (81)
6.2.1 模块端接的原理 (81)
6.2.2 模块端接的方法和步骤 (81)
6.3 网络配线实训 (83)
实训一 标准网络机柜和设备安装实训 (83)
实训二 网络模块端接实训 (84)
实训三 网络配线架端接实训 (85)
实训四 110型通信跳线架端接实训 (86)
实训五 RJ-45水晶头端接、跳线制作和测试 (87)
实训六 简单链路实训 (90)
实训七 复杂链路实训 (91)
第7章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 (93)
7.1 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规范 (93)
7.2 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要求 (94)
7.3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实训 (94)
实训一 信息点统计 (94)
实训二 编制信息点端口对应表 (96)
实训三 网络插座的安装和模块压接 (97)
实训四 工作区线槽/线管布线 (99)
第8章 配线子系统布线 (102)
8.1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规范 (102)
8.2 模拟建筑物配线子系统布线设计 (103)
8.3 配线子系统布线实训 (104)
实训一 线管布线安装实训 (104)
实训二 Φ20 PVC线管墙面布线 (106)
实训三 Φ40 PVC线管墙面布线 (109)
实训四 线槽布线安装实训 (113)
实训五 宽20 PVC线槽墙面布线 (115)
实训六 宽40 PVC线槽墙面布线 (119)
实训七 线管线槽支架固定布线 (123)
实训八 水平桥架布线 (125)
实训九 桥架布线安装实训 (127)
实训十 配线子系统布线综合实训 (128)
第9章 干线子系统布线 (129)
9.1 干线子系统布线概述 (129)
9.2 干线子系统布线的设计规范 (129)
9.3 干线子系统布线要注意的问题 (130)
9.4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法 (131)
9.5 干线子系统布线实训 (131)
实训一 干线子系统线管布线 (131)
实训二 干线子系统线槽布线 (133)
实训三 线槽/线管综合布线 (135)
实训四 钢缆扎线实训 (136)
第10章 设备间子系统布线 (140)
10.1 设备间子系统概述 (140)
10.2 设备间子系统布线的设计规范 (141)
10.3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的安装要求 (141)
10.4 设备间子系统布线实训 (142)
实训一 机柜安装实训 (142)
实训二 配线架、理线环安装实训 (144)
第11章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 (146)
11.1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概述 (146)
11.2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的设计规范 (146)
11.3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安装工艺要求 (147)
11.4 综合布线标记 (147)
11.5 电信间子系统布线实训 (148)
实训 管理间设备安装实训 (149)
第12章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 (151)
12.1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概述 (151)
12.2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的设计规范 (151)
12.3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的安装工艺要求 (152)
12.4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实训 (153)
实训 进线入口管道铺设实训 (153)
第13章 光纤熔接工程基本技术 (155)
13.1 光纤概述 (155)
13.2 光纤的传输原理和工作过程 (155)
13.3 光纤接续的过程和步骤 (157)
13.3.1 光纤熔接 (157)
13.3.2 光缆接续质量检查 (159)
13.3.3 光缆施工 (159)
13.4 光纤熔接技术实训 (160)
实训一 光纤熔接 (160)
实训二 光缆敷设实训 (161)
13.5 光纤链路测试 (163)
第14章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 (165)
实训一 (165)
第一部分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66)
第二部分 工程安装部分 (173)
第三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 (176)
第四部分 工程安装部分 (176)
实训二 (176)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 (176)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 (178)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 (180)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 (182)
实训三 (186)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 (186)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 (187)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 (188)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 (190)
实训四 (190)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 (190)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 (191)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 (192)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 (194)
实训五 (195)
第一部分 工程设计项目 (195)
第二部分 工程安装项目 (196)
第三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 (197)
实训六 (198)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 (198)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 (199)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 (201)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 (203)
实训七 (204)
第一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项目 (204)
第二部分 网络配线端接部分 (205)
第三部分 布线安装部分 (207)
第四部分 工程管理项目 (209)
第五部分 故障检测和分析 (209)
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各项指标值 (210)
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永久链路的各项指标参数值 (214)
附录C 5e类、6类和7类信道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 (217)
附录D 5e类、6类和7类永久链路或CP链路测试项目及性能指标 (223)
参考文献 (230)

前言/序言


《网络架构的演进与实践:从物理层到应用层解析》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信息网络架构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实践。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网络物理层出发,详细解读各种传输介质的特性、选择标准以及施工要点,逐步深入到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通过对各层协议、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全面阐述,揭示信息如何在网络中高效、可靠地传递。同时,本书将重点关注网络架构在不同行业(如企业办公、数据中心、智能建筑、工业自动化等)的应用模式和关键技术,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最优化的网络设计和部署。此外,对于网络安全、性能优化、故障排查等实际操作层面,本书也将提供详实的指导和解决方案。 第一章:信息网络基础:物理层面的基石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起对信息网络最直观的认识,聚焦于承载数据传输的物理基础设施。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深入探讨构成现代网络骨干的各种传输介质: 铜缆传输: 双绞线(Twisted Pair): 详细讲解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的结构、分类(如Cat5e, Cat6, Cat6a, Cat7, Cat8等)及其各自的传输带宽、频率特性和适用场景。分析其抗干扰原理,探讨线缆的制造工艺、水晶头制作技巧和线缆测试方法,强调施工中避免弯折、压迫和电磁干扰的重要性。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回顾同轴电缆在早期网络和有线电视中的应用,讲解其结构、阻抗特性和传输原理。分析其在现代网络中的局限性,但也会提及在特定环境下的仍然存在价值。 光纤传输: 光纤的原理与类型: 深入解析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原理,详细介绍单模光纤(SMF)和多模光纤(MMF)的结构、纤芯直径、包层折射率分布以及各自的光学特性。阐述不同类型多模光纤(如OM1, OM2, OM3, OM4, OM5)在传输速率和距离上的差异,以及单模光纤在长距离、高带宽传输中的优势。 光纤连接技术: 详细讲解光纤连接器的种类(如SC, LC, ST, FC, MPO/MTP等),分析其结构、性能和应用场景。深入阐述光纤熔接(Fusion Splicing)和冷接(Mechanical Splicing)的技术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以及质量检测方法。 光缆的结构与敷设: 介绍不同结构的光缆(如松套管式、紧套式、带状光缆等)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保护设计(如铠装、防水、阻燃等)。探讨光缆的室内、室外敷设方法,包括管道、直埋、架空等方式,并强调施工中对光缆的保护措施。 无线传输: 电磁波谱与无线频段: 介绍无线通信所利用的电磁波谱,重点关注 Wi-Fi (2.4GHz, 5GHz, 6GHz), 蓝牙, LTE/5G等常用频段及其特点。 无线设备与天线: 讲解无线接入点(AP)、网卡、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类型天线(如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增益和选择依据。 无线网络部署考量: 强调无线信号覆盖、干扰、漫游、安全等在实际部署中的关键考量因素。 第二章:数据在网络中的流转:链路层与网络层的奥秘 在物理层提供的传输通道之上,数据包如何组织、寻址和路由,构成了链路层和网络层的核心任务。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两层的作用: 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与以太网帧: 详细解析MAC地址的唯一性、分层结构以及在局域网中的作用。深入剖析以太网帧的格式,包括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长度字段、数据载荷和帧校验序列(FCS)。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讲解交换机如何学习MAC地址表,实现帧的转发,以及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如何逻辑地隔离和管理网络流量,提升网络安全性和效率。介绍生成树协议(STP)如何防止网络环路。 Wi-Fi 协议栈: 详细介绍802.11系列标准(如802.11n, 802.11ac, 802.11ax)在物理层和MAC层上的关键技术,如OFDM、MIMO、MU-MIMO等,以及它们如何提升无线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 网络层: IP地址与数据包: 深入讲解IPv4和IPv6的地址结构、类别、子网划分(VLSM, CIDR)以及编址方案。分析IP数据包的头部结构,包括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TTL)、协议、头部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 路由协议: 详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内部网关协议(IGP)如RIP、OSPF、EIGRP和外部网关协议(BGP)在互联网中的作用。讲解路由表的构建和选择最佳路径的算法。 NAT(网络地址转换): 阐述NAT的实现原理,包括静态NAT、动态NAT和PAT(端口地址转换),分析其在节省公网IP地址、提升内网安全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配置要点。 第三章:高效可靠的通信:传输层与应用层的实践 在本章中,我们将聚焦于如何确保数据在端到端之间的可靠传输,以及如何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服务。 传输层: TCP(传输控制协议): 深入解析TCP的面向连接、可靠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详细讲解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ACK机制、滑动窗口、序号、确认号等关键概念。阐述TCP在Web浏览、文件传输等应用中的重要性。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分析UDP的无连接、不可靠传输特点,并探讨其在DNS查询、实时音视频传输、游戏等场景下的适用性。 端口号: 讲解端口号的作用,以及知名端口、注册端口和动态端口的概念。 应用层: 常见应用层协议: 详细讲解HTTP/HTTPS(Web浏览)、FTP(文件传输)、SMTP/POP3/IMAP(电子邮件)、DNS(域名解析)、DHCP(动态主机配置)等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格式和应用流程。 服务质量(QoS): 讨论QoS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实现方法,如优先级队列、带宽限制、流量整形等,以及它们在保证实时通信和关键业务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网络服务与部署: 介绍服务器、客户端、代理服务器、负载均衡器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和部署,以及如何通过配置和优化提升应用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 第四章:网络架构设计与部署:需求分析与方案规划 本章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网络架构的设计和规划。 需求分析: 业务需求评估: 深入理解不同行业(企业办公、教育、医疗、金融、工业制造、物联网等)的业务特点、数据流量模型、应用优先级和性能要求。 用户规模与接入方式: 评估用户数量、用户分布、接入带宽需求以及有线、无线接入的比例。 安全策略与合规性要求: 明确网络安全防护等级、数据保密要求、行业监管规定等。 网络拓扑设计: 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拓扑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分层网络模型: 介绍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Cisco三层模型)的设计理念,以及模块化、可扩展性、冗余性在设计中的体现。 设备选型与配置: 路由器、交换机、无线接入点、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设备的性能指标、接口类型、功能特性和品牌选择。 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 IP地址配置、VLAN划分、端口聚合、路由配置、DHCP服务配置等。 布线系统规划: 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组成: 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干)线布线、设备间、管理间。 线缆选择与标准: CAT5e/6/6a/7/8、多模/单模光纤的选择依据,以及不同标准对性能的影响。 线缆敷设与管理: 确定线缆路径、线槽、管道的选择,以及标识、标签、理线等细节。 第五章:网络安全与性能优化:守护与提升 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离不开有效的安全防护和持续的性能优化。本章将重点关注这两个方面。 网络安全: 防火墙技术: 介绍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以及防火墙策略的配置和管理。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 讲解IDS/IPS的工作原理、检测方式(签名检测、异常检测)以及如何部署和配置。 VPN(虚拟专用网络): 介绍VPN的技术原理(IPsec, SSL VPN),以及如何构建安全的远程访问和站点间连接。 无线安全: WEP, WPA, WPA2, WPA3加密机制的演进,以及MAC地址过滤、访客网络等安全措施。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802.1X认证、 RADIUS服务器的应用。 网络性能优化: 带宽管理与流量整形: QoS的深入应用,以及如何根据业务优先级分配带宽。 负载均衡: 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器的作用,以及如何分发流量、提高服务可用性。 缓存与内容分发网络(CDN): 提升Web访问速度的技术。 网络监控与分析: SNMP、NetFlow、Syslog等监控协议和工具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瓶颈和优化空间。 故障诊断与排除: Ping, Traceroute, Nslookup等常用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分析日志、定位问题。 第六章:行业应用案例分析:典型场景的网络实践 本章将通过分析不同行业在网络设计、部署和应用中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落地。 企业办公网络: 园区网设计: 办公室、会议室、分支机构的网络互联,Wi-Fi覆盖,BYOD(自带设备)策略。 互联网出口与VPN: 稳定可靠的互联网接入,安全远程访问。 数据中心网络: 高密度、高带宽、低延迟的设计理念。 服务器互联、存储网络、管理网络的构建。 虚拟化与云环境下的网络挑战。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IoT)网络: 楼宇自控、安防监控、环境监测等系统的网络集成。 低功耗、广域覆盖的IoT通信技术。 工业自动化网络: 实时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性要求。 Ethernet/IP, PROFINET等工业以太网协议的应用。 总结: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网络架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物理层到复杂的应用层,再到实际的设计和安全实践。通过对各层技术的深入剖析和对实际案例的解读,读者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现代信息网络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设计和部署的关键技能,并能够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设计出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解决方案。无论是初学者入门,还是资深技术人员进阶,本书都将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厚重的好书,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专注于内容的干货。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从小型办公环境到大型商业综合体,各种场景下的布线需求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如何规避和解决。比如,在提到网络布线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线缆(如Cat5e, Cat6, Cat6a)的性能差异、适用场景,以及在实际敷设中需要注意的弯曲半径、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细节。此外,对于光纤布线,书中也给出了详尽的指导,包括光纤的类型选择、熔接方法、光功率计的使用技巧,甚至连光缆的防火等级和抗拉强度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这样初涉此行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无线覆盖的设计思路,如何根据建筑结构和用户密度来规划AP的部署位置,以及如何进行信号覆盖的测试和优化,这些都是在一些同类书籍中很少见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读者。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智能化系统集成的书籍,我最大的感受是“全面”和“前瞻”。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技术手册那样,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而是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将弱电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安防监控、楼宇自控、消防报警、门禁考勤、影音系统等等——有机地联系起来,阐述了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智能化管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个子系统的核心技术原理、设备选型原则,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如何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物联网(IoT)在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章节,作者探讨了如何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智能终端,将建筑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从而提升建筑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书中还对当前流行的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和设计思路。虽然某些章节的技术深度可能对完全的初学者有些挑战,但整体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研读的著作,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电子元器件的书,更像是一本“看得见的物理”的百科全书。书中对各种电子元件的物理特性、工作原理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描述,比如电阻、电容、电感是如何影响电路的,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MOSFET)的PN结是如何工作的,以及集成电路的微观结构和制造工艺。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部分的讲解,它通过大量的实例电路图,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利用不同的元器件组合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滤波、放大、振荡、逻辑运算等等。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复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实际应用中,让读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前沿的电子技术,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应用,以及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内容都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一本能系统性梳理基础知识的书籍实属不易。这本关于通信网络基础的书籍,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从最基础的通信原理讲起,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通信技术的演进过程,以及它们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作用。书中对TCP/IP协议栈的讲解尤为详尽,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每个协议的功能、工作方式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并辅以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网络概念。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路由和交换技术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不同路由协议(如RIP, OSPF, BGP)的工作原理,以及交换机在高密度网络中的应用和配置。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和蜂窝网络,对其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都做了介绍。读完这本书,我对整个通信网络的架构和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更专业的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在阅读这本关于项目管理方法论的书籍时,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重塑”。它并没有直接教授“如何做事”,而是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书中详细对比了多种主流的项目管理方法,如瀑布模型、敏捷开发(Scrum, Kanban)、精益管理等,并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在不同项目类型中的最佳实践。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这几个阶段的详细阐述,特别是关于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内容,它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项目中的不确定性。书中还强调了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培养高效团队和提升领导力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项目管理的理论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也学到了许多能够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相信这对提升我的项目管理能力会有极大的帮助。

评分

BU CUO

评分

还没有看完,有用。

评分

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

评分

本人是管道工,买来就是为了拓展一下知识面,1、书中有地方印刷错误,不应该,2、职业高中用书,没有讲原理之类的,知识介绍一下基本操作,所以看一下还是可以的,希望对你购买有作用

评分

不错不错经常买这个牌子了!

评分

都是文字多,看不明白

评分

真心不错很好。。。,

评分

怎么回事

评分

还行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