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春晖,刘宝君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网络
  • 车载以太网
  • CAN总线
  • LIN总线
  • AUTOSAR
  • 车载诊断
  • 信息娱乐系统
  • ADAS
  • 汽车电子
  • 网络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86770
版次:2
商品编码:1165168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汽车检修技能提高教程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主要内容是现代轿车车载网络系统的原理与检修,主要介绍车载网络系统基础知识、CAN总线传输系统、常用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原理、光学总线系统、以太网与FlexRay总线五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为基础,重点介绍丰田汽车多路传输系统、奥迪大众车系车载网络系统、通用车系车载网络系统、本田车系多路集成控制系统四大常见车型的车载网络系统,最后一章内容介绍汽车车载网络系统的检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车载网络系统基础知识1
第一节车载网络系统简介1
一、车载网络的应用背景1
二、车载网络系统的功能6
三、车载网络系统的常用术语7
第二节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11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11
二、数据传输方式14
第三节车载网络的通信协议17
一、通信协议概述17
二、总线与接口17
三、协议要素及其功能19
四、协议的类型20
第四节车载网络分类和协议标准21
一、A类网络标准21
二、B类网络标准23
三、C类网络标准24
四、D类网络标准(多媒体系统总线标准、协议)25
五、E类网络标准(安全总线标准)26
六、诊断系统总线标准、协议26
七、汽车网络的发展趋向26
第五节汽车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及应用27
一、汽车多个ECU之间的典型网络布局27
二、汽车对通信网络的要求28
三、车载网络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29
第二章CAN总线传输系统32
第一节CAN总线的工作原理32
一、CAN总线简介32
二、CAN总线系统的组成34
三、CAN总线的数据传输37
四、CAN总线的数据类型40
第二节CAN总线系统元件功能和数据传输过程44
一、CAN总线系统元件的功能44
二、CAN总线的数据传输过程46
第三节CAN总线的应用51
一、CAN总线的分类及特征51
二、驱动CAN总线53
三、舒适/信息CAN总线57
第四节CAN总线系统的检测60
一、CAN总线检测插座60
二、CAN总线系统检测盒62
第三章常用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原理64
第一节LIN总线系统64
一、LIN总线系统概述64
二、LIN总线的数据传输68
三、LIN总线的自诊断73
第二节VAN总线系统74
一、VAN总线系统概述74
二、VAN总线系统的组成75
三、VAN总线的物理层78
四、VAN总线在汽车上的应用82
第三节LAN总线系统83
一、LAN总线系统概述83
二、LAN总线在汽车上的应用85
第四节车载蓝牙系统86
一、蓝牙技术概述86
二、车载蓝牙系统的组成与原理87
三、蓝牙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89
第五节网关91
一、网关的作用原理91
二、网关的安装位置及其电路93
第四章光学总线系统95
第一节光学总线的结构及信息传输95
一、光学传输简介95
二、光学传输系统的结构96
三、光导纤维的结构及光波的传输98
第二节MOST总线系统101
一、MOST总线的定义与应用101
二、MOST总线的组成与系统状态103
三、MOST总线数据传输106
四、MOST总线的诊断111
第三节光纤信号的衰减及光纤使用维修114
一、光波传输信号衰减及原因114
二、光导纤维的使用115
三、光导纤维的维修118
第五章以太网与FlexRay总线122
第一节以太网122
一、以太网及其标准122
二、以太网在汽车上的应用122
第二节FlexRay总线124
一、FlexRay总线简介124
二、FlexRay的特性125
第三节FlexRay总线在BMW车系中的应用129
一、FlexRay总线的应用129
二、FlexRay总线的故障处理与检测131
第四节FlexRay总线在2010年款奥迪A8中的应用132
一、FlexRay总线的特征和基本原理132
二、FlexRay总线协议133
三、FlexRay总线的结构134
四、功能流程134
五、FlexRay总线诊断135
第六章丰田车系多路传输系统137
第一节丰田车系多路传输系统概述137
一、CAN、BEAN和AVC�睱AN137
二、网关138
三、CAN通信系统138
四、车身多路通信系统140
五、AVC�睱AN音响视听局域网络144
第二节丰田锐志轿车多路传输系统145
一、灯光控制系统145
二、电动车窗系统155
三、仪表和计量表系统161
四、电子门锁系统171
五、智能进入和起动系统174
六、音响和视频系统181
七、安全气囊系统186
第三节丰田多路传输系统故障诊断190
一、故障诊断流程190
二、DLC3 诊断连接器190
三、故障码的读取190
四、使用仪器对各系统设定191
五、通信线路诊断思路193
第七章奥迪大众车系车载网络系统196
第一节奥迪A6轿车车载网络系统196
一、概述196
二、奥迪A6轿车CAN总线197
三、舒适系统LIN总线200
四、MOST总线和蓝牙技术201
五、诊断总线203
六、奥迪A6轿车网络控制电气系统206
第二节迈腾轿车车载网络系统检修214
一、迈腾轿车CAN总线系统网络215
二、子总线系统218
三、迈腾轿车总线系统控制单元的功能及执行元件220
四、防盗锁止系统225
五、无钥匙起动装置227
第八章通用车系车载网络系统229
第一节概述229
一、J1850通信协议标准概述229
二、UART串行通信系统230
三、Class 2串行通信网络230
四、GM LAN串行通信网络231
第二节别克荣御轿车车载网络系统231
一、串行数据总线的布局231
二、元件的位置及功能232
三、别克荣御轿车局域网电路237
四、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自诊断239
五、车身控制模块故障自诊断243
第三节通用其他车型车载网络系统259
一、2009年款新君威车载网络系统259
二、2007年款别克林荫大道轿车车载网络系统266
第九章本田多路集成控制系统269
第一节2003年款本田雅阁多路集成控制系统269
一、多路集成控制系统的组成269
二、多路集成控制系统的功能273
三、多路集成控制系统故障自诊断274
四、仪表板系统自诊断280
第二节2009年款本田锋范/飞度/思迪多路集成控制系统282
一、概述282
二、多路集成控制系统的功能284
三、多路集成控制系统故障自诊断286
四、DTC故障排除287
第十章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检修290
第一节车载网络系统常用检测仪器290
一、万用表290
二、示波器290
三、汽车检测仪291
第二节检测仪的使用与波形分析294
一、VAS 5051检测仪的使用294
二、驱动CAN总线故障类型及检测分析302
三、舒适CAN和信息CAN总线故障类型及检测分析307
第三节CAN总线的故障诊断316
一、读取测量数据块316
二、CAN总线系统故障存储319
第四节静态电流的检测与线束维修321
一、休眠模式及静态电流的检测321
二、CAN总线终端电阻的检测322
三、CAN总线线束维修325
参考文献328

前言/序言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是一本专注于现代汽车电子系统内部通信和数据交换的深度技术专著。本书旨在为汽车工程师、电子技术人员、研发人员以及对汽车电子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全面、详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内容梗概: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汽车车载网络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原理、关键协议标准、设计实现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车载网络基础与演进 汽车电子系统的发展与挑战: 深入探讨汽车电子系统从最初的简单控制器演进到如今高度集成、功能丰富的复杂网络的过程。分析了车载网络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带宽、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的严峻挑战。 车载网络的分类与架构: 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车载网络的特点,包括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在汽车中的应用,以及总线型、星型、环型等拓扑结构在车载网络中的实现方式。 通信协议的演进之路: 回顾了从早期的串行通信到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广泛应用,再到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FlexRay、MOST(Media Oriented Systems Transport)等协议的出现和各自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第二部分:核心车载网络协议详解 CAN总线技术: 深度剖析CAN协议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详述了CAN帧的结构、仲裁机制、错误检测与处理机制,以及CAN FD(Flexible Data-Rate)在提升通信速率方面的优势。本书会提供实际的CAN通信示例和常见故障分析。 LIN总线技术: 讲解LIN总线作为低成本、低速通信解决方案的特点及其在车身控制、车窗升降等领域的应用。分析LIN的主从通信模式、帧格式以及其在降低线束复杂度方面的作用。 FlexRay技术: 深入研究FlexRay协议在同步通信、冗余通信和确定性通信方面的核心优势,以及其在驱动、转向、制动等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系统中的应用。本书会阐述FlexRay的帧结构、时间触发通信机制和冷启动过程。 MOST总线技术: 重点介绍MOST总线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场景下的应用,以及其对高带宽多媒体数据传输的优化。本书会涉及MOST的光纤物理层、数据封装和协议栈。 第三部分:新兴车载网络技术与趋势 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的崛起: 详细阐述车载以太网的演进,包括100BASE-T1、1000BASE-T1等标准,以及其在满足高带宽、低延迟通信需求方面的巨大潜力。重点介绍TSN(Time-Sensitive Networking)在车载以太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在汽车中的应用: 探讨车载网络如何支撑起日益复杂的CPS,实现车辆的智能化、网联化。分析了传感器融合、决策控制、远程诊断等CPS关键要素如何通过高效的车载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车载网络安全: 深入分析车载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数据篡改、拒绝服务攻击、非法访问等。本书会详细介绍车载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如加密、认证、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等,以及相关安全标准和实践。 车载网络的未来展望: 展望下一代车载网络技术,如5G通信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和跨域集成(Cross-Domain Integration)的趋势、以及对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的支持。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深入讲解各项技术的原理,还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技术如何在真实汽车环境中落地。 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和波形图,直观展示通信过程和协议细节,提高学习效率。 前沿性与系统性: 涵盖了从经典到前沿的车载网络技术,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为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面向读者: 适合具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的汽车工程师、嵌入式开发人员、以及对汽车电子通信技术有深入研究需求的研究者。 本书的阅读将使您对汽车内部错综复杂的通信网络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进行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故障诊断。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丝期待,又有一点小小的忐忑。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汽车电子工程师,这些年接触过不少车载网络相关的资料,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只能凭借经验去解决。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藏宝图”,让我能够系统地、深入地了解车载网络的每一个角落。 书的第一部分,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没有急于介绍各种协议,而是先从汽车电子架构的演进讲起,详细阐述了域控制器和中央计算平台的概念,这为理解现代车载网络的复杂性奠定了基础。随后,他对CAN总线的讲解,让我对这个“老朋友”有了新的认识。他不仅介绍了CAN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还深入分析了CAN FD(CAN with Flexible Data-Rate)的优势,以及它如何解决传统CAN总线带宽瓶颈的问题。 让我尤为惊喜的是,书中对LIN总线的讲解。LIN作为一种低成本、低带宽的通信协议,在车身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者详细介绍了LIN的总线主从架构,以及其在实现车窗、座椅、后视镜等舒适性功能的通信连接上的作用。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需要选择不同的通信协议。 FlexRay协议的介绍,则让我对高实时性、高容错性的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书中对FlexRay的帧同步、时间片分配等机制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它如何在复杂汽车控制系统中保证数据的精确传输。他还举例说明了FlexRay在动力总成控制、底盘控制等关键应用领域的价值。 而关于车载以太网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对车载以太网的标准、物理层技术,以及其在支持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V2X)等新兴技术方面的潜力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还讨论了车载以太网在数据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让我对未来汽车的通信架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书中的大量图表、示意图和代码片段,更是为理解技术细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经常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推敲图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信息,还深入探讨了车载网络的系统性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本书为我系统性地掌握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汽车机械结构略知一二,但对电子系统一直感到神秘的读者来说,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简直是一本“救星”。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现代汽车能够实现如此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功能?是什么将车辆的各个部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本书为我一一解答了这些疑惑。 书中对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讲解,是我深入了解汽车电子的第一个窗口。作者没有止步于协议的定义,而是详细解释了CAN总线在汽车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发动机管理、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等。我对CAN ID的深入理解,让我明白了数据在总线上如何根据优先级进行传输,这对于理解汽车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至关重要。 接下来,书中对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另一种通信协议的独特之处。LIN总线以其低成本、低速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车身电子控制。作者详细阐述了LIN的总线拓扑、主从通信方式,以及它在实现车窗升降、后视镜调节等舒适性功能时的应用。这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的通信协议有着不同的设计目标和应用场景。 FlexRay协议的出现,则让我感受到了车载网络在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又一次飞跃。书中对FlexRay的同步机制、数据帧结构以及冗余传输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它如何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动力总成和底盘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而关于车载以太网的部分,更是让我对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作者深入探讨了车载以太网的标准、物理层技术,以及它在支持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V2X)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巨大潜力。我对以太网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势有了深刻的认识,这预示着汽车通信能力的革命性提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作者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阅读过程轻松愉快。书中的大量插图和图表,如协议帧格式图、网络拓扑图等,更是为理解技术细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经常会反复翻阅这些图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专业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信息,还深入探讨了车载网络的系统性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本书为我系统性地掌握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汽车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对汽车技术充满好奇的研究生,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汽车车载网络技术的书籍。在阅读了市面上的一些相关书籍后,我发现它们要么内容过于浅显,要么过于偏重某个特定协议,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我才真正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优秀,从最基础的汽车电子系统架构开始,逐步深入到各种车载通信协议。我最喜欢的是它对CAN总线的讲解。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CAN协议的定义和帧格式,而是深入剖析了CAN总线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发动机控制、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我对CAN ID的深入理解,以及它如何决定数据传输的优先级,这对于我理解实时性要求极高的汽车控制系统非常重要。 除了CAN,书中对LIN总线的介绍也让我印象深刻。LIN总线作为一种低成本、低带宽的通信协议,在车身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者详细阐述了LIN的总线主从架构,以及它如何有效地连接车窗升降、后视镜调节等功能模块。这种对不同协议特性及其适用场景的深入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 FlexRay协议的介绍,则让我对高实时性、高容错性的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书中对FlexRay的帧同步、时间片分配等机制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它如何在复杂汽车控制系统中保证数据的精确传输。作者还举例说明了FlexRay在动力总成控制、底盘控制等关键应用领域的价值,这让我对这种先进的总线技术有了全面的了解。 而关于车载以太网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对车载以太网的标准、物理层技术,以及其在支持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V2X)等新兴技术方面的潜力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还讨论了车载以太网在数据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让我对未来汽车的通信架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作者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阅读过程轻松愉快。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如协议帧格式图、网络拓扑图等,更是为理解技术细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经常会反复翻阅这些图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信息,还深入探讨了车载网络的系统性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本书为我系统性地掌握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

我一直对汽车的内部工作原理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隐藏在车身内部的“看不见的网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了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它彻底点燃了我对汽车通信技术的热情。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前沿技术的方方面面。 书中对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讲解,是我学习的起点。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CAN总线的帧格式、仲裁机制以及错误检测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CAN ID的分析,它让我明白了不同ECU(电子控制单元)之间如何通过优先级来通信,从而保证了车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接着,书中介绍了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它是一种低成本、低速率的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车身电子控制。作者详细阐述了LIN的总线拓扑、主从通信方式,以及它在实现车窗升降、座椅调节等功能时的应用。这让我认识到,不同的通信协议有着不同的设计目标和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FlexRay协议的出现,则让我看到了车载网络在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巨大飞跃。书中对FlexRay的同步机制、数据帧结构以及冗余传输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它如何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动力总成和底盘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最让我兴奋的是,书中对车载以太网的深入探讨。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车载以太网正逐渐成为主流。作者详细介绍了车载以太网的标准、物理层技术,以及它在支持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V2X)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巨大潜力。他对以太网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势进行了充分的阐述,让我对未来汽车的通信架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会让人望而却步。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书中的大量图表、示意图和代码片段,更是为理解技术细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经常会反复翻阅这些图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信息,还深入探讨了车载网络的系统性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本书为我系统性地掌握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评分

在我翻阅这本书的数小时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带来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之前学习汽车电子,总觉得像是碎片化的拼图,零散的知识点很多,但就是无法将它们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关于车载网络这块,各种通信协议听起来都很复杂,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清楚。但是,这本书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切入,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让我能够看到整个车载网络的“版图”。 作者在开篇就详细地介绍了车载网络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扮演的角色。这就像是在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让我明白学习这些技术并非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进现代汽车的核心系统。随后,书中对CAN总线、LIN总线、FlexRay以及以太网等主流通信协议的讲解,都非常有条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协议的特性,而是深入地分析了每种协议的设计初衷、优缺点、适用场景,以及在不同车型和功能中的具体应用。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CAN FD(CAN with Flexible Data-Rate)的详细介绍。这项技术在提高CAN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书中对它的原理、帧结构变化、以及如何实现更高带宽的讲解,让我对这种新一代CAN协议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还记得书中举例说明了CAN FD在支持更复杂的传感器数据传输、以及为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提供更强大通信能力方面的优势。 此外,书中对车载以太网的介绍也让我眼前一亮。随着汽车功能日益复杂化,对通信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太网凭借其高带宽、低延迟的特性,正逐渐成为车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不仅介绍了车载以太网的基础知识,还探讨了它在网络架构、服务质量(QoS)保障、以及与传统车载网络协议的协同工作等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让我觉得非常人性化。每个章节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简短的概述,让我知道接下来要学习什么内容,而每章的结尾则会有一个总结,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对于理解抽象的技术概念非常有帮助。我经常会在阅读过程中,一边看文字,一边对照图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车载网络安全”章节的讲解印象深刻。在信息时代,汽车也成为了一个潜在的网络攻击目标。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车载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加密通信、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这让我意识到,在设计和开发车载网络时,安全性是必须高度重视的方面。 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不仅仅是讲解协议本身,还涉及到了相关的硬件、软件、工具链以及开发流程。这对于我这样希望能够全面掌握车载网络技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它让我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技术点,而是能够将其置于整个汽车电子系统的大背景下进行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与我分享他的知识和经验。它让我对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汽车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学生、工程师还是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

我是一名汽车维修技师,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电子故障。很多时候,这些故障都与汽车内部的通信网络有关,但之前我总是难以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这些知识的书籍。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 书中对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讲解,让我对车辆的“神经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深入剖析了CAN总线的帧格式、仲裁机制以及错误检测方法,这对于我理解车辆的故障诊断非常有帮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故障会出现间歇性地出现,以及如何在总线上追溯数据包的异常。 接着,书中对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LIN总线以其低成本、低速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车身电子控制。作者详细阐述了LIN的总线拓扑、主从通信方式,以及它在实现车窗升降、座椅调节等功能时的应用。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哪些故障可能与LIN总线有关。 FlexRay协议的讲解,让我看到了车载网络在安全性和实时性方面的提升。书中对FlexRay的同步机制、数据帧结构以及冗余传输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它如何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动力总成和底盘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这对于我处理一些高级底盘和动力系统的故障非常有启发。 而关于车载以太网的部分,虽然我目前接触到的车辆还不多,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深入探讨了车载以太网的标准、物理层技术,以及它在支持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V2X)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巨大潜力。我对以太网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势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我提前了解和应对未来的技术挑战。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作者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阅读过程轻松愉快。书中的大量插图和图表,如协议帧格式图、网络拓扑图等,更是为理解技术细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经常会反复翻阅这些图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专业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信息,还深入探讨了车载网络的系统性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本书为我系统性地掌握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未来的维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评分

作为一名汽车技术爱好者,我一直对汽车内部的复杂系统感到着迷。特别是那些在车身内部默默工作的“神经网络”,它们如何让各种电子设备协同工作,实现令人惊叹的功能。直到我发现了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我才真正找到了打开这扇门的关键。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从最基础的汽车电子架构入手,然后层层递进,深入到各种车载通信协议。我对CAN总线的讲解尤为着迷。作者深入剖析了CAN总线的帧格式、仲裁机制以及错误检测方法,这让我明白,即使在复杂的通信环境中,数据也能够高效、可靠地传输。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CAN ID的讲解,它揭示了数据在总线上如何被赋予优先级,从而确保关键信息的及时传递。 接着,书中介绍了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LIN作为一种低成本、低带宽的通信协议,在车身电子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作者详细阐述了LIN的总线拓扑、主从通信方式,以及它在实现车窗升降、座椅调节等功能时的应用。这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需要选择最适合的通信协议。 FlexRay协议的引入,则让我看到了车载网络在实时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又一次飞跃。书中对FlexRay的同步机制、数据帧结构以及冗余传输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它如何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动力总成和底盘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而关于车载以太网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汽车行业的未来。作者深入探讨了车载以太网的标准、物理层技术,以及它在支持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V2X)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巨大潜力。我对以太网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势有了深刻的认识,这预示着汽车通信能力的革命性提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作者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阅读过程轻松愉快。书中的大量插图和图表,如协议帧格式图、网络拓扑图等,更是为理解技术细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经常会反复翻阅这些图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专业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信息,还深入探讨了车载网络的系统性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本书为我系统性地掌握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找到了一本能真正解决我困扰的宝藏。作为一名在汽车行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致力于深入理解汽车的“神经系统”——车载网络。然而,市面上相关的书籍总是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探索车载网络的奥秘。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汽车电子架构引入,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通信协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CAN总线时,不仅仅停留在协议的定义,而是深入分析了其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发动机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等。他对CAN帧格式的详细解读,以及对CAN ID(标识符)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数据如何在总线上进行优先级排序,这对于理解实时性要求极高的汽车控制系统至关重要。 除了CAN,书中对LIN总线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LIN总线之所以广泛应用于车身电子,是因为其成本低、易于实现。作者详细阐述了LIN总线的单主多从通信机制,以及它如何有效地连接车窗升降、后视镜调节等功能模块。这种对不同协议特性及其适用场景的深入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 FlexRay协议的介绍则让我看到了车载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书详细介绍了FlexRay的定时槽(time slot)机制,以及其如何实现高精度的同步和冗余传输。作者还举例说明了FlexRay在动力总成控制、转向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这让我对这种能够支持更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通信协议有了深刻的认识。 当然,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中关于车载以太网的章节。随着汽车功能越来越复杂,对通信带宽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以太网正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作者详细介绍了车载以太网的标准、物理层技术,以及其在实现域控制器架构、支持自动驾驶和车联网(V2X)通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他对以太网在数据传输速度、带宽和灵活性上的优势进行了充分的阐述,让我看到了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作者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使得阅读过程轻松愉快。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如协议帧格式图、网络拓扑图等,更是为理解技术细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经常会反复翻阅这些图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技术细节,还探讨了车载网络的系统性设计和挑战。例如,书中关于车载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章节,让我对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车载通信系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体而言,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为我系统性地掌握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它沉甸甸的,打开第一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鼻而来,仿佛预示着一场知识的盛宴即将开启。作为一名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对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车载网络技术更是这个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且日新月异的分支。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浅显,难以真正深入理解。直到我翻开了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 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合理,从基础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车载通信协议,如CAN、LIN、FlexRay,以及最新的以太网技术。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够轻松理解。比如,在讲解CAN总线时,作者将其比作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而ECU(电子控制单元)则是这条公路上的车辆,它们通过特定的规则(协议)在总线上进行数据传输。这种类比让我在脑海中构建起清晰的图像,对CAN总线的拓扑结构、帧格式、仲裁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仅仅是理论,这本书在实践层面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书中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经验分享,让我了解到这些技术在实际汽车开发中的应用。例如,在介绍LIN总线时,作者详细讲解了它如何应用于车窗升降、后视镜调节等低速、低成本的场景,并且提供了相应的硬件选型和软件开发建议。这对于我未来进入汽车行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非常有指导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诊断通信(UDS)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诊断协议的原理和在车辆故障排除中的关键作用。 书中的图文并茂,大量的电路图、时序图、协议帧结构图清晰明了,大大增强了可读性。我经常对着图表反复揣摩,直到完全理解其中的细节。而且,作者在描述一些复杂的算法或流程时,还会提供伪代码或者流程图,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动手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可以尝试着在自己的开发板上复现一些简单的通信场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不仅仅是陈述技术本身,更是在引导读者思考这些技术的演进趋势,以及它们对未来汽车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在展望车载以太网时,作者不仅介绍了其高速传输的优势,还探讨了它在实现域控制器架构、支持自动驾驶等高级功能中的巨大潜力。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令人满意。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技术点,而是系统地展现了整个汽车车载网络技术体系的全貌。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从协议设计到安全防护,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方面。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车载网络安全的部分印象深刻,考虑到当前汽车面临的网络攻击风险,书中对加密、认证、防火墙等安全机制的讲解,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 我是一名在汽车后市场工作的技术人员,平时接触到各种车型和故障。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更换零件,却不知道背后的原理。这本书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车辆的电子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特别是各个ECU之间是如何通过车载网络进行信息交互的。当我读到关于网络诊断和故障排除的章节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的根源,以及如何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和解决它们。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十分严谨且专业,但又不会让人望而却步。作者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也注重通俗易懂,很多地方都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这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会先给出宏观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到具体的细节,这样使得整个知识体系更加清晰。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车载网络技术脉络的书籍。很多市面上的书籍要么太偏重某一个协议,要么过于基础,无法满足我深入研究的需求。而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则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对各种主流车载网络技术的原理、架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案例,对于我这样的从业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疑问,更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我开始尝试阅读一些更前沿的学术论文,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书中学到的知识来优化现有的系统,提高效率,甚至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无疑是我在汽车技术学习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评分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吸引力首先来自于它“详解”二字。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车载网络的零散资料,但总感觉隔靴搔痒,难以触及核心。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我是一名在车辆诊断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电子故障,而车载网络正是这些故障产生的根源之一。 这本书的开头部分,详细阐述了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数量如何激增,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通过车载网络进行信息交换,这是理解现代汽车复杂性的关键。接着,作者深入剖析了各种主流的车载通信协议,比如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他对CAN协议的讲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数据帧格式,而是深入到了其介质访问控制(MAC)机制、错误检测和处理机制,以及其在车辆控制、安全系统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CAN协议仲裁机制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将CAN总线上的“争抢”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为什么高优先级的数据总能优先传输。这对于我在诊断过程中,理解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潜在的通信瓶颈非常有帮助。 除了CAN,书中对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的讲解也十分到位。LIN作为一种低成本、低速率的总线,在车身电子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作者详细介绍了LIN总线的网络拓扑、主从通信方式,以及其在车窗、车锁、座椅调节等领域的应用。这让我对不同应用场景下,为何选择不同通信协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FlexRay协议的介绍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为一种高容错性、高实时性的通信协议,FlexRay在动力总成、底盘控制等关键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书中对FlexRay协议的同步机制、数据传输方式、以及其在提高系统可靠性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这种先进的总线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车载以太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大背景下,车载以太网凭借其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势,正逐渐成为车载网络的新兴力量。书中对车载以太网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其在实现域控制器架构、支持自动驾驶等高级功能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清晰,章节之间过渡自然。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示、表格和代码片段,使得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我经常在阅读过程中,对着图表反复推敲,加深理解。总而言之,这本《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第2版)》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汽车车载网络技术的宝贵平台,对于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升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介绍了车载网络技术的应用背景、功能和特点,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车载网络的结构与组成及其常用基本术语,汽车网络参考模型,车载网络分类和通信协议标准;CAN协议,CAN的基本组成和数据传输原理,CAN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以及CAN设计基础知识;LIN、LAN、MOST、蓝牙的特点、结构原理、应用情况以及汽车光纤技术;典型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包括宝来轿车、雪铁龙赛纳轿车、欧宝威达轿车、马自达6轿车、奔驰轿车等);车载网络系统的故障与检修知识(包括车载网络系统的故障状态、现象、类型,检修注意事项,自诊断功能,故障检修步骤与检测方法),以及车载网络系统案例分析等内容。

评分

非常好的教程

评分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入门级教材

评分

这本书比较好,学到很多东西,推荐

评分

很不错的书籍 我最爱汽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