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勒 柯布西耶全集(第5卷 1946-1952年)
原价:55.00元
作者:(瑞士)博奥席耶著,牛燕芳,程超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112072521
字数:500000
页码:236
版次:236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952年10月14日,马赛一米什莱的“居住单位”宣告完工并正式交付重建部部长,从今往后,这栋公寓的所有权将归于它的1600位居住者。
1953年1月14日,马赛公寓的居住者集结整齐,构成了一个垂直公社,他们不是受政治热情的煽动,而是为生活在高效与和谐之中的愿望所鼓舞。
第一部彩色的资料片在工程结束后不久便摄制完成。这部影片已在一些私人的圈子里放映,即将公之于众。片子简短,只是展示了这栋沐浴在地中海阳光中的建筑。没有论证,没有解说。事实,只有事实。每每,观者总是热泪盈眶,深深地被打动。这便是马赛的“居住单位”:孕于机器文明社会行为中之一新事件。为了实现它,酝酿了整整40年。在全集的前4卷中,可以看到发酵的全过程。
朝向明天将推开一扇怎样的窗?尚无人指明,尚无人将其成功地开启;现代世界的地平上阴云满布,无人可以预知未来。百余年来,游戏素材的积累已经完成,但,这将是一场怎样的游戏?这游戏又将具有怎样的规则?
我再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建筑的问题:我们的城市——纽约、伦敦、巴黎——它们病了,它们庞大的身躯由于最近或是积就的错误已不堪重负、扭曲变形。在机器文明时代的冲击下,它们受尽煎熬——它们将变成什么模样?
我构想了一座全新的城市,在田野之间,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它将成为旁遮普的首府。即使经济拮据,即使预算紧张,作为一名建筑师,在思想、在创造、在想像的无疆之域,我仍可以自由驰骋!然而,当局的纲要却毫无新意、墨守陈规,涉及居住是如此,涉及城市的制度要素亦是如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从根本上——基于经济、社会、伦理的客观事实——提出问题,可人类却妄称……是自己文明的驾驭者! 明天将给我们答案。
昌迪加尔,旁遮普的首府,作为规划的补充,我奉上一件个人的小礼物,它凹在大地之中,名为“沉思之坑”。这是一个25.07m见方,
.79m深的坑。人们将汇集于此,有人聆听、有人宣讲、有人站着、有人坐着——惟见置于深坑四方之上的苍穹和一只“张开的手”,那是一尊高达16m的雕塑,由固定在木构架上的经过锻打的纯铁皮铆接而成,安置在一个滚珠轴承上,可随风转动,手的朝向将随每日风向的改变而改变。这决非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标志,而是一个将13常实在纳入思考的象征。
这个出人意料的城市规划元素,被当地人自发地、直截地、无可争议地唤作“首府的纪念碑”。
沿着议会大厦和大法院之间400m长的广场,将立起一些标志,这些标志表明了从技术的角度构思吕迪加尔的建筑及城市规划所遵循的原则,象征着人与自然、与宇宙元素之间的游戏——数的游戏、历法和太阳日的游戏、太阳的游戏——它的光、它的影、它的热。这游戏正是我毕生的工作;这游戏,在我看来,统摄建筑与城市规划。
目录
序言
引言
圣迪埃制衣厂,1946—1951年
圣博姆(“徒安事件”),1948年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1947年
CIAM城市规划表格,1947年
波哥大的城市化方案,哥伦比亚,1950年
库鲁切特医生住宅,阿根廷,1949年
燕尾海角的“Roq。和“Rob”,l949年
燕尾海角的小木屋,1952年
富埃特教授的住宅,瑞士恒湖湖畔,1950年 .
主导艺术的综合——“迈罗门1950。方案,巴黎,1950年
朗香教堂,1950—1954年
马赛一维伊合和马赛老港的城市化方案,1947年
城市规划和7V(道路交通循环)规则,1947年
马赛南的城市化,l951年
斯特拉斯堡800户住宅的设计竞赛,1951年
旁遮普新首府的诞生,昌迪加尔,1951—1954年
最初的研究
议会大厦
城市化方案和政府广场的定稿方案
大法院
秘书处(部委所在地)
总督府
为大法院设计的一张挂毯
标志
“张开的手”
雇工住宅
艾哈迈达巴德1个博物馆和4个住宅,印度,1952年
南特一雷泽的居住单位,1952—1953年
柯布西耶作品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5 1年
贾奥尔住宅,塞纳河畔的讷伊,1952—1953年
模度(Modulor)
“酒瓶”
保温,通风,隔声
阳光与阴影
马赛的居住单位,1946—1952年
造型与诗意
绘画
巴黎塞维大街35号的壁画,]947年
巴黎大学城瑞士馆内的壁画,1948年
挂毯
勒·柯布西耶与萨维纳
勒·柯布西耶全集 8卷总目录(按年代排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简直是建筑史爱好者的一场盛宴!我一直对柯布西耶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作品充满敬意,而这套全集更是将他的设计思想、理念以及详尽的项目资料一一呈现。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排版所震撼,纸张的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图片质量极高,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接对话柯布西耶本人。尤其喜欢的是其中对于经典作品的深入剖析,从最初的手稿、草图,到模型照片,再到最终落成的建筑影像,每一步都展示了他严谨的创作过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不仅仅是建筑本身,书中对于柯布西耶在城市规划、家具设计、绘画等多个领域的涉猎也做了充分的介绍,让我对这位全才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即便我不是专业的建筑师,也能从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料中感受到他对空间、光线、材料的独特运用,以及他如何将人文关怀融入冰冷的钢筋水泥之中。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上的建筑之旅,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让我对“建筑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除了欣赏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去了解他们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内心的思考。《勒·柯布西耶全集》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其中收录的文字资料,虽然篇幅不小,但读来却毫不枯燥。柯布西耶用他犀利的语言,阐述他对工业化时代建筑的看法,他对“机器美学”的追求,以及他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构想。他对于现代建筑五原则的提出,以及对“模度”(Modulor)体系的研发,不仅仅是理论的创新,更是他对人类尺度和比例的深刻探索。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他个人生活和思想发展历程的片段,它们如同碎片化的日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艺术家,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反思、革新。通过这些文字,我能感受到他早期受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如何将二维的平面艺术转化为三维的立体空间;也能看到他后期对原始地域建筑的吸收,如何将自然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之中。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让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功能性空间,更承载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评分拿到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的时候,我首先被其庞大的体积和丰富的内涵所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建筑图册,更是一本关于时代、关于思想、关于艺术的百科全书。我尤其惊叹于其中对于柯布西耶不同时期作品的系统梳理,从早期的“纯粹主义”绘画风格如何影响他的建筑设计,到后来对“自由平面”、“自由立面”等革命性概念的提出,再到他晚期对色彩和材料的大胆运用,每一个阶段都清晰可见,脉络分明。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包括他的手稿、书信、访谈记录等,这些一手资料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创作背后的思考过程和情感世界。读他的文字,有时尖锐,有时热情,有时又充满了哲思,仿佛能感受到他强烈的人格魅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争议性项目的分析,比如他对马赛公寓的构想,以及他对朗香教堂设计的初衷,这些都让我对他的决策和理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伟大”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成就,更是思想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
评分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勒·柯布西耶全集》中的图片资料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每一个项目都有海量的照片和图纸,不仅仅是成品的展示,更有大量的施工过程中的照片,甚至包括许多未曾实现的项目的概念图和模型照片。这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建筑的尺度、比例、材质以及光影的变化。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描绘细节的照片,比如门把手的设计、窗户的开启方式、楼梯的连接处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最能体现设计师的功力。通过这些细节,我能看到柯布西耶对于材料的敏感,他对形式的追求,以及他对每一个构成元素的精益求精。书中对于一些著名建筑,如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等,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图解,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剖面都清晰可见,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这些建筑杰作。这种全方位的展示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建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评分阅读《勒·柯布西耶全集》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一位哲学家的对话。他不仅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书中关于他对于城市发展的论述,对于“光辉城市”的设想,以及他对未来居住环境的思考,都充满了前瞻性和深刻性。他大胆地批判当时城市规划的弊端,提出用全新的方式来组织城市空间,以适应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需求。虽然有些设想在当时看来可能过于激进,甚至有些理想化,但正是这种敢于挑战现状、勇于创新的精神,引领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功能主义”的理解,他认为建筑的首要目的是服务于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同时又要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的美感。这种将功能与美学完美结合的理念,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每一次读到他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深刻洞察,都让我对建筑的社会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思考,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构建,更是承载人类生活方式和文明进步的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